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九年級上冊實驗裝置圖

九年級上冊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5-04-11 00:46:19

1. 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時,怎樣檢查裝置氣密性

連接裝置,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水,若能形成穩定水柱,證明氣密性良好。

2. 9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物理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圖是該實驗的裝置圖.(1)在安裝、調整

(1)由於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故我們首先要調節燒杯到酒精燈外焰的高度,內即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在容調節溫度計在水中的位置,故實驗前先調整固定A的位置,再調整固定B的位置;
故答案為:A;B.
(2)水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氣泡不斷減小;水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氣泡不斷增大.所以甲圖指水沸騰前,乙圖指沸騰過程中.
故答案為:乙.
(3)溫度計的正確讀數方法是視線應該和溫度計內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種情況中,a屬於俯視,即讀出的數據會偏大,c是仰視,即讀數會偏小.即只有b是正確的,度數為93℃,如下圖所示:

(4)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溫度保持不變.
(5)①水沸騰後,若撤去加熱源,則水不再吸收熱量,也就不能維持沸騰狀態,所以此時水的沸騰停止;
②用注射器向外抽氣,則燒瓶內的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隨之降低,因此水又重新開始沸騰.
實驗現象說明:水的沸點隨水面氣壓的增大而升高,隨水面氣壓的減小而降低.
故答案為:水的沸點隨水面氣壓的增大而升高,隨水面氣壓的減小而降低.

3. 九年級化學儀器名稱及圖片

九年級化學儀器名稱及圖片如下:

試管、燒杯、玻璃棒、滴管、滴瓶、細口瓶、廣口瓶、量筒、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錐形瓶、圓、平底燒瓶、冷凝管、容量瓶、集氣瓶。

常用器材及簡介:

1、鐵架台: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燒杯:①溶解固體物質、配製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②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

3、量筒:量度液體體積。

4、集氣瓶:用於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也可用作部分反應的反應容器。

5、試管:①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③或用於裝置成小型氣體的發生器。

6、試管夾:用於夾持試管。

7、玻璃棒:用於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

8、酒精燈:用於加熱。

9、膠頭滴管: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10、滴瓶:滴瓶用於盛放液體葯品。

11、廣口瓶:(內壁是磨毛的)常用於盛放固體試劑,也可用做集氣瓶。

12、細口瓶:用於存放液體試劑的玻璃器皿。

1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①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②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生器。

14、錐形瓶:①加熱液體。②也可用於裝置氣體發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於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15、蒸發皿:通常用於溶液的濃縮或蒸干。

16、漏斗:用於向試管、酒精燈等添加液體。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流速)和長頸漏斗。

試管、燒杯、玻璃棒、滴管、滴瓶、細口瓶、廣口瓶、量筒、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錐形瓶、圓、平底燒瓶、冷凝管、容量瓶、集氣瓶。

4. 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必須檢查裝置密閉性對嗎

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必須檢查裝置密閉性對嗎?是對的。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一、使用教材北京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二、實驗器材導管、塑料吸管、細銅管、集氣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燈、木棍、塑料袋、氣球、蠟燭、燃燒匙、注射器、膠塞、錐形瓶、小燒杯、鐵架台、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紅磷、白磷、氯化鈷試紙、氧氣感測器、二氧化碳感測器、相對濕度感測器、數據顯示模塊、數據採集器、氣液相密封器三、實驗改進、創新要點1. 實驗內容創新用探究身邊真實的問題「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不同」復習學過的知識,改善學生對復習課枯燥乏味的認識,提高復習的興趣和效果。2.實驗裝置創新(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圖1.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研究1方法:實驗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玻璃注射器中放入一塊白磷,將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將注射器針頭插到橡皮塞上密封,然後將注射器和膠塞一起放到熱水中,白磷燃燒後取出注射器,放置到室溫,觀察注射器活塞移動的距離。優點:測定氧氣含量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環保誤差小。(2)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測定方案圖2.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方法1.在銅管上套上一段玻璃管,觀察比較玻璃管內壁水霧的變化。銅的導熱性保證了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溫度相同,實驗後能看到呼出氣體的玻璃管內壁水霧明顯。圖3數字化實驗儀器探究吸入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方法2.用氣液相密封器收集等體積的吸入和呼出氣體,將數據顯示模塊連與相對濕度感測器連接,將感測器插入密封器上孔,打開數據顯示模塊開關讀取數據。優點便捷、快速、適合學生分組實驗。(3)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一體化裝置方法:實驗前向兩個錐形瓶中加入等量的石灰水,用手捏住左側橡皮管,從細銅管端吸氣,觀察到右側錐形瓶中長導管下冒氣泡,石灰水沒有明顯變化,進氣玻璃導管中的藍色氯化鈷試紙無明顯變化;呼氣時手捏住右
圖4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探究側橡皮管,觀察左側錐形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出氣的短導管中的氯化鈷試紙由藍色變為粉色。(氯化鈷試紙使用前先稍稍加熱使其為藍色 )優點:對比實驗現象明顯,氯化鈷檢測水的存在現象明顯。(4)數字化一體實驗運用氧氣感測器、二氧化碳感測器、相對濕度感測器、氣液相密封器、數據採集器,同時快捷准確直觀的測定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含量的不同。圖5.數字化實驗研究吸入和呼出氣體四、實驗設計思路和創新點進入初三化學復習階段,知識的梳理和大量的習題訓練課,會讓學生感到復習課的枯燥乏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我設計了本節實驗復習課。我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基本理念,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走進課堂設計和創新實驗,將學過的知識靈活的運用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鞏固氣體的收集方法、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檢驗方法,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深化運用對比實驗方法和控制變數的思想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字化實驗儀器的運用使實驗結果更加快速,直觀,准確。學生可以體驗到從定性到定量研究問題的便捷和高效,啟迪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五、實驗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准,結合學校的資源、具體的學情,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氣體收集方法;(2)鞏固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水的鑒別方法,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原理的遷移和運用。(3)體驗從定性到定量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4)學生在實驗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觀察、分析、表述,合作交流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價值。六、實驗教學內容1.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復習氧氣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2.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的不同,復習氧氣的助燃性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3.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復習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和兩種鹼的反應。4.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復習水蒸氣鑒別方法5.吸入和呼出氣體檢驗的綜合實驗。七、實驗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上課時教師先提出問題:我們教室里為什麼要經常開窗通風呢?學生回答後追問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成分含量有什麼變化?設計意圖:從身邊熟悉的情景中發現問題,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引領學生進入化學探究的課堂。交流討論,做出猜想:學生會通過生物課學習的呼吸作用對呼出的氣體做出有二氧化碳的猜想,有的同學還錯認為呼出氣體全是二氧化碳;有的學生會根據人工呼吸推斷出呼出的氣體中有氧氣;有的學生會根據冬天人呼出的氣體出現白霧,推測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變多;對於氮氣,做適當的引導,因為它的化學性質穩定,不參與呼吸作用,在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應該是不變的,在本節課不做研究。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梳理出以下的猜想模型:
空氣的成分 變化 呼出氣體的成分
氧氣 > 氧氣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
水蒸氣 < 水蒸氣
氮氣 = 氮氣
設計意圖:培養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習過的知識做出合理的猜想,建構出呼出氣體中各成分的含量變化模型,為實驗探究做好准備。設計實驗,探究對比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首先要收集氣體,然後再根據學習過的物質的性質進行研究。活動一、探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的方法小組交流討論:由於要檢驗水蒸氣,所以檢驗水蒸氣存在的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於二氧化碳能溶於水,為了減小誤差用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方法收集或用排空氣法收集。小結:呼入空氣的收集的方法:(1)直接將集氣瓶敞口放置在室外的空氣中(2)在室外用打氣筒打氣用氣球收集,然後用塑料袋密封氣球。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1.探究氧氣含量的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收集;2.探究二氧化碳含量的氣體用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方法或向上排空氣的方法;
(3)測定水蒸氣含量的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方案如下:用氣球收集氣體後用塑料袋密封,方便用注射器收集氣體用氣液相密封裝置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收集呼出的氣體圖6.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收集方法設計意圖:學會根據研究的問題和氣體的性質選擇對實驗誤差小的氣體的收集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收集完氣體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進行對氣體進行研究呢?啟發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對吸入和呼出氣體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分步進行研究。活動二.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方法1:將足量的紅磷引燃同時放入盛有等量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燃燒時間的長短,紅磷熄滅快的,說明氧氣含量比呼入氣體總氧氣含量低。方法2:將材質相同大小相同的木條同時引燃,同時放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吸入和呼出氣體中熄滅的快慢。方法3.將兩個大小相同的蠟燭同時引燃後,將收集好的兩瓶大小相同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同時倒扣到火焰上方,觀察火焰熄滅的快慢。方法4.用兩個帶支嘴的錐形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在錐形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加入適量的紅磷,支嘴用氣球密封,用於調節氣壓,蓋上膠塞,將注射氣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熱錐形瓶底部紅磷,泠卻後比較活塞移動的距離。方法5.將注射器與帶刻度的試管連接,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紅磷,實驗前注射器先推到一定的刻度,加熱紅磷,冷卻後觀察比較用吸入和呼出氣體試驗時活塞移動的距離。教師演示實驗:見圖1的裝置結論1:吸入氣體中的氧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含量高。設計意圖:復習氧氣的助燃性,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原理的理解,訓練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遷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三.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
方法1.用注射器吸取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氣體中分別同時注入裝有等量的石灰水的燒杯中,觀察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方法2.分別用注射器吸入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然後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石灰水,振盪觀察變渾濁的程度。教師引導:能否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石灰水呢?如果沒有實驗現象,該怎麼把實驗結果外顯出來呢?同學們商討後設計如下方案:方法3:用兩個帶刻度的體積大小相同的試管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同時放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液面上升的高度。方法4:用兩個體積相同的軟塑料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然後分別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振盪觀察變癟的程度。這時有的同學提出,呼出和呼入氣體中水分含量不同,是不是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呢?如何排除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呢?學生提出收集檢驗二氧化碳含量的氣體時可以先通過盛濃硫酸的洗瓶再進行實驗。商討後我們選用在收集吸入和呼出氣體的裝置中先加入適量的氯化鈣,這樣再檢驗二氧化碳多少時就排除了水分的影響。教師演示實驗:用注射器吸入等量的用氯化鈣乾燥後的吸入和呼出的氣體,再吸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後迅速將注射器針頭插入橡皮塞,觀察注射器活塞移動的距離。圖7.吸入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測定結論2.吸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於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設計意圖:復習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以及與兩鹼反應的差異性,啟發學生對於無明顯現象的反應如何將實驗結果外顯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水蒸氣的含量呢?活動四.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的變化學生實驗方法如下:方法1.直接向玻璃片上呼氣,觀察比較玻璃片兩面水霧的多少。方法2.用玻璃導管呼氣,觀察玻璃管內壁水霧的變化。這時,有的同學就提出了異議,這種方法並不能說明呼出氣體中水分含量高,因為呼出氣體的溫度高,遇冷後就會有水蒸氣冷凝現象。為了保證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相同的溫度,我們該如何做呢?交流討論後我們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進。
方法3.把一小段玻璃管上方連接一段長的銅管,由於銅能迅速散熱,然後在觀察連接的玻璃管和空氣中的玻璃管的內壁水蒸氣的變化。實驗如圖2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更快捷直觀的測量方法呢?指導學生利用相對濕度感測器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多少。如圖3.結論3.吸入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小於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設計意圖:復習水蒸氣的鑒別方法,乾燥劑的種類,進一步鞏固對比實驗的設計原則,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體驗數字化實驗儀器的快捷直觀。啟發學生思考:有沒有同時檢驗幾種氣體的實驗方法呢?教師演示:測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裝置。如圖4如何更直觀的用數據來說明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呢?教師演示:數字化實驗儀器同時測定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相對濕度的實驗。如圖5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實驗裝置一體化設計,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解決問題;實驗方式由傳統到數字化,定性到定量的轉變,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准確。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梳理總結,得出結論(1)呼入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含量高;(2)呼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氣體的含量高;(3)呼入的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含量高;我們的猜想成立!又因為氧氣供呼吸,二氧化碳不供呼吸,為了保持教室內空氣含氧氣量高,所以要經常開窗通風。設計意圖:前後呼應,得出實驗結論,解決了前面探究提出的問題。八、實驗效果評價(1)本節課基於真實的問題情境展開科學探究,不拘泥於課本,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經歷了一個完成的實驗探究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復習課因為有了實驗而變得生動有趣。(2)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師生一起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激發了學生的潛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讓知識和實驗技能得到了深化和運用。(3)數字化實驗儀器可以快速准確直觀的獲得數據,使實驗結果更加快速,直觀,准確,讓實驗由定性向定量發生轉變,拓展了學生實驗探究的新思路。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
對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研究
一、使用教材
北京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
二、實驗器材
導管、塑料吸管、細銅管、集氣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燈、木棍、塑料袋、氣球、蠟燭、燃燒匙、注射器、膠塞、錐形瓶、小燒杯、鐵架台、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紅磷、白磷、氯化

5. 九年級化學對比實驗

一、實驗條件、環境或操作過程的對比性。

實驗條件、環境或實驗操作過程的改變有利於知識結論的得出,便於比較,更有利於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比單一的條件限製得出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比如:在說明SO2的漂白性能時,課本中的實驗是將SO2氣體通入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里,通過紅色褪色,來說明SO2具有漂白性。為了進一步說明SO2的漂白特點以及與Cl2等物質漂白性能的差異,書本上繼續將實驗延伸,注重了環境、條件及操作過程的對比性,對已經變紅的試管又重新加熱,結果溶液又恢復至原來的紅色(見圖1)。通過這一操作現象的產生,可以讓學生清楚認識SO2的漂白具有不穩定性,它的漂白可恢復至原狀,從而與Cl2等物質的永久漂白作鮮明的對比。這樣操作對比,更有利於將相似而又不同的知識進行區分,使學生在今後的練習生活應用中會更加自如。諸如上述實驗的對比性,課本上還有象鑒定Na、K元素存在時,考慮使用藍色鈷玻璃的特定作用,以及證明鹵素單質氧化性強弱(Cl2>Br2>I2)實驗時,充分利用CCl4萃取分層分層得出結論,都是此類對比性實驗的妙用。

二、實驗現象的對比性。

化學實驗教學一個關鍵的基礎就是得出准確的現象問題,只有現象准確,結論方可正確,它是關繫到我們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中是否得心應手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在此基礎上加以實驗對比,通過現象的不同(在同一環境條件下)有利於形成准確的化學概念,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點,搞清物質性質的實質,達到全面掌握和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例如:為說明Cl2能夠與水發生化學反應,且生成的HClO具有很強的漂白性能時,課本上安排了一套對比性實驗裝置(見下圖2)。同學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不同,(即a裝置乾燥有色布條不褪色,b裝置濕潤有色布條褪色)稍作分析,就不難得出:Cl2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的真正原因在於 Cl2與水反應生成了HClO,它的氧化漂白使之褪色,而不是Cl2本身的氧化漂白褪色。這樣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Cl2能與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性質(Cl2+H2O=HCl+HClO)。通過上述實驗現象的對比,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物質的化學性質有了更准確的掌握和深層次的理解,完全起到了意料之中的雙重效果。諸如上述現象不同的對比實驗,在高中教材中還有不少:如為凳桐說明NaHCO3與Na2CO3不僅都能與HCl反應,而且同質量的NaHCO3產生的CO2量多且快的實驗結論,課本上安排了如下圖所示(圖3)裝置,通過觀察到兩氣吵襪球膨大的快慢及體積的大小,就很快會得出相應的結論。象這樣的現象對比,非常有利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從而理清知識實質、原因,最終找出問題根本之所在,把NaHCO3、Na2CO3的性質差別分清並落到實處,以備知識的靈活運用。

三、實驗裝置的對比性

初中階段對O2、H2、CO2三種常見氣體的製取,課本上都作了詳細的講述,讓學生明確了實驗裝置在氣體實驗室製法的內容中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內容之一。在初中階段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三種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採取了多種手段和有效辦法:如學生分組組裝展示、試題選擇搭配對比、多媒體投影展示、實驗能手競賽等。教師有意識的通過上述系列活動,把三種氣體製法裝置有意放在一起,通過對比、觀察、展示、區別,達到了學生熟練應用三種氣體的裝置目的。如果在高中階段同樣採取類似的對比方法,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CH4的制備與O2對比,H2S的制備與H2、CO2的類比,Cl2的制備與上述兩類裝置對比,教師若在此方面恰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認真研究,便不難得出氣體製取的實驗裝置,要從①試劑反應物狀態特點②反應進行的條件③氣體產物的性質三方面綜合考慮,這樣的實驗教學定會帶來比較大的教學價值。象上述實驗裝置的對比實際非常有利於關鍵知識,易混升粗激知識的區分,如電解池與原電池裝置的有效對比,會使學生運用此類知識顯得並常輕松,得心應手。

四、正誤操作的對比性

在化學教學中,一般來講,一個錯誤的操作導致得不出應得的結論,有時甚至得出一個完全錯誤的結論。所以教師通常要求學生盡量按照實驗規定的要求正確操作,追求完美的實驗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會出現操作出錯或失誤,導致一個錯誤的實驗結果產生。但是我個人認為少量的有意的或無意的錯誤操作會給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其真正原因分析,實際上是正反對照,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實際上是「吃一塹長一智」的經驗所得。在此方面最典型的莫過於初中H2還原CuO的實驗,正確操作是「先通氫,再點燈」,結束時「先熄燈,再停氫」。如果在實驗結束時,某學生選熄燈而未等試管冷卻就很快停止通H2,則會出現紅色固體又重新變成黑色。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分析失敗的原因並據此而大做文章,讓學生展開討論,找出問題的實質,象這樣的錯誤操作,有時甚至比正確操作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諸如初中的類似實驗操作在高中教材的教師演示、學生實驗中更是容易發生,如酸鹼中和滴定實驗,配製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的溶液實驗,包括實驗誤差的有效分析,都有正誤操作的典型反映,在此類實驗中出現了類似情況,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正誤兩面對照分析,對知識進行矯正理解、深化,定會收到潛移默化實驗教學效果。至此,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學生都不要怕實驗失敗,只要我們善於總結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及錯誤現象、結論產生的本質,其收效是不可低估的

6.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的製取氧氣的知識點

考點1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⒈葯品: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高錳酸鉀、氯酸鉀與二氧化錳

⒉反應原理:

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2H2O2=MnO2=2H2O+O2↑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KClO3=MnO2△=2KCl+3O2↑

3、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MnO2+O2↑

⒊實驗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見下圖)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⑵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

⒌用高錳酸鉀制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實驗步驟可以概括如下:

⑴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⑵將葯品裝入試管中,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試管;

⑶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注意: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⑷點燃酒精燈,先均勻受熱後固定加熱;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導管口產生連續、均勻的氣泡時才開始收集);

⑹收集完畢,將導管移出水槽;⑺熄滅酒精燈。

注:先把導管移出水槽,再熄滅酒精燈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⒍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帶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⒎驗滿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帶瓶內的氧氣已滿;

⑵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瓶外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考點2 分解反應

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考點3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催化劑是指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催化劑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點4 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物理變化)

考點5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試管,把導管一端浸入水裡,兩手緊貼試管的外壁,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7. 九年級化學怎樣區別反應速率和反應的發生與停止的實驗裝置

圖二鋅和稀鹽酸製取氫氣液體為鹽酸,上面是有孔塑料板,有孔塑料板上是鋅,要反應的話把塑料板放下去,停止反應就把塑料板放到液面以上圖是自己畫的,有點丑,囧

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在參考資料上,如圖,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

現在明白了吧困!!

閱讀全文

與九年級上冊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mpnetconnect是什麼設備 瀏覽:803
新盟機械鍵盤怎麼調燈 瀏覽:124
美博櫃式空調製冷效果不好怎麼辦 瀏覽:348
機械手錶計時了怎麼恢復正常 瀏覽:161
設備的橫向與縱向如何區分 瀏覽:1
角磨機後軸承皮套多少錢 瀏覽:49
哪裡收飼料設備 瀏覽:873
江蘇安廈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34
製冷量2350w格力空調是多少匹 瀏覽:4
內徑4外徑9厚5什麼型號軸承 瀏覽:54
惠州化學教學儀器設備有哪些 瀏覽:243
特種設備法律法規一共有多少 瀏覽:788
肺部長結節什麼儀器能查出 瀏覽:542
什麼地方賣單缸四輪車機械啟動裝置 瀏覽:609
遠景x6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90
廈門桐福機械製造公司怎麼樣 瀏覽:363
暖氣注水要把閥門打開嗎 瀏覽:834
超聲波測距模擬演示用什麼好 瀏覽:992
閥門的o和c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5
怎麼剪好閥門墊子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