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己烯的制備在分離之前為什麼要在溜出液中加入鹽
環己烯的制備在分離之前要在溜出液中加入鹽的原因是:防止水汽帶入,原理如下:CaCl2+xH2O=CaCl2·xH2O,蒸餾前若不將它過濾,會重新釋放出H2O,使蒸餾產物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水蒸氣。
環己烯的制備實驗步驟:
在50毫升乾燥的圓底燒瓶中,放進15g環己烯(15.6ml,0.15mol)、1ml濃硫酸和幾粒沸石,充分振搖使混合均勻。燒瓶上裝一短的分餾柱作分餾裝置,接上冷凝管,用錐形瓶作接受器,外用冰水冷卻。
將燒瓶在石棉網上用小火慢慢加熱,控制加熱速度使分餾柱上真個溫度不要超過90℃,餾液為帶水的混合物。當燒瓶中只剩下很少量的殘渣並出現陣陣白霧時,即可停止蒸餾。全部蒸餾時間約需lh。
將蒸餾液用精鹽飽和,然後加進3—4ml 5%碳酸鈉溶液中和微量的酸。將此液體倒進小分液漏斗中,振搖後靜置分層。將下層水溶液自漏斗下端活塞放出、上層的粗產物自漏斗的上口倒進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加進1-2克無水氯化鈣乾燥。
將乾燥後的產物濾進乾燥的蒸餾瓶中,加進沸石後用水浴加熱蒸餾。收集80-85℃的餾分於一已稱重的乾燥小錐形瓶中。產率7-8g。
注意事項:
環己醇在常溫下是粘碉狀液體,因而若用量筒量取時應留意轉移中的損失,環己烯與硫酸應充分混合,否則在加熱過程中可能會局部碳化。
最好用簡易空氣浴,使蒸餾時受熱均勻。由於反應中環己烯與水形成共沸物(沸點70.8℃,含水l0%);環己醇與環己烯形成共沸物(沸點64.9℃,含環己醇30.5%);環己醇與水形成共沸物(沸點97.8℃,含水80%)。因比在加熱時溫度不可過高,蒸餾速度不宜太快。以減少末作用的環己醇蒸出。
水層應盡可能分離完全,否則將增加無水氯化鈣的用量,使產物更多地被乾燥劑吸附而招致損失,這里用無水氯化鈣乾燥較適合,因它還可除往少量環己醇。
在蒸餾已乾燥的產物時,蒸餾所用儀器都應充分乾燥。
② 氯代環己烷的合成路線(化學方程式)
1、環己烷氯化法。化學式如下圖:
生產方法: 由環己醇經氯化而得:環己醇與30%鹽酸混合攪拌,升溫至85℃迴流12h,溫度逐漸上升至103℃左右。
迴流結束,冷至20℃,靜置分層,放去酸水,以 氯化鈉飽和液及碳酸鈉溶液分別洗1次,用無水氯化鈣乾燥,分餾,收集141-142.5℃餾分,得氯代環己烷。收率為83%。
氯代環己烷的性質:
毒性防護:環已烷具有麻醉及刺激皮膚作用,其鹵代物作用更強。生產車間應有良好通風,設備應密閉。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
包裝儲運:採用鐵桶或槽車裝運。本品易燃。應貯存在乾燥、陰涼、通風良好的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曬、防止撞擊。按易燃物品規定貯運。輕裝、輕卸,防止包裝破損。
物化性質:本品為無色液體,具有窒息性氣味。沸點142℃。熔點-44℃。相對密度1.000(20/4℃)。折射率nD(20℃)1.4626。不溶於水,溶於乙醇。
③ 有無環己酮制備的可行易行方案
一、 實驗目的
1、學習次氯酸氧化法制環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2、進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二、 實驗原理
醇類在氧化劑存在下通過氧化反應可被氧化為醛或酮。本實驗用的環己醇屬仲醇,因此氧化後生成環己酮。環己酮主要用於合成尼龍-6或尼龍-66,還廣泛用作溶劑,它尤其因對許多高聚物(如樹脂、橡膠、塗料)的溶解性能優異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皮革工業中還用作脫脂劑和洗滌劑。
本實驗用次氯酸鈉做氧化劑,將環己醇氧化成環己酮。
三、 主要試劑
環己醇、冰醋酸、次氯酸鈉溶液(約1.8mol/L)、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氯化鋁、碘化鉀澱粉試紙、無水碳酸鈉、氯化鈉、無水硫酸鎂、沸石
四、 試劑用量規格
葯品名稱 葯品用量
環己醇 5g(5.2mL)
冰醋酸 25mL
次氯酸鈉溶液 38mL
氯化鋁 3g
五、 儀器裝置
250mL三頸燒瓶、攪拌器、滴液漏斗、溫度計、冷凝管、接受器、分液漏斗、燒杯、量筒、電熱爐、石棉網、玻璃棒
圖1 環己酮的反應裝置
圖2 環己酮的蒸餾提純
六、 實驗步驟及現象
1、向裝有攪拌器、滴液漏斗和溫度計的250ml三頸燒瓶中依次加入5.2ml(5g,0.05mol)環己醇和25ml冰醋酸。開動攪拌器,在冰水浴冷卻下,將38ml次氯酸鈉溶液(約1.8mol/L)通過液滴漏斗逐漸加入反應瓶中,並使瓶內溫度維持在30~35℃,加完後攪拌5min,用碘化鉀澱粉試紙檢驗應呈藍色,否則應再補加5ml次氯酸鈉溶液,以確保有過量次氯酸鈉存在,使氧化反應完全。在室溫下繼續攪拌30min,加入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至發應液對碘化鉀澱粉試紙不顯藍色為止。
2、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鋁和幾粒沸石,在石棉網上加熱蒸餾至餾出液無油珠滴出為止。
3、在攪拌下向餾出液分批加入無水碳酸鈉至反應液呈中性為止,然後加入精製食鹽使之變成飽和溶液,將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鎂乾燥,蒸餾收集150~155℃餾分,計算產率。
七、 實驗結果
最終得到的環己酮為:1.6ml
產率為:1.6ml/5.2ml=30.77%
八、 實驗討論
1、數據分析
產率相對較低,操作過程不夠精細。
2、結果討論
(1)、加熱蒸餾得很充分,但是分液靜置的時候時間不夠長,導致環己酮的損失。
(2)、最後蒸餾的時候時間太短,不夠充分,環己酮沒有完全分離出來。
3、實際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1)、反應溫度要控制在30~35℃,此時收效較高,若溫度低於30℃則不反應,溫度過高則易揮發。
(2)、加入氯化鋁可預防蒸餾時發泡。
(3)、加入氯化鈉可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並有利於環己酮的分層。
④ 實驗室制備環己酮的反應原理為:其反應的裝置示意圖如圖1(夾持裝置、加熱裝置略去):環己醇、環己酮、
(1)①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②蒸餾操作時,一段時間後發現未通冷凝水,不能立即接通冷凝水,防止驟冷將冷凝管炸裂,應該等到裝置冷卻後再通冷凝水,故答案為:停止加熱,冷卻後通自來水;
③環己酮和水能形成具有固定組成的混合物,具有固定的沸點,蒸餾時能被一起蒸出,所以蒸餾難以分離環己酮和水的混合物.環己酮和水能夠產生共沸,採取蒸餾是不可取的,建議採用精餾,故答案為:環已酮和水形成具有固定組成的恆沸物一起蒸出;
(2)漂粉精和冰醋酸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使用漂粉精和冰醋酸來代替,這樣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故答案為: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3)①聯系製取肥皂的鹽析原理,即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於分層,環己酮的提純時應首先加入NaCl固體,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將水與有機物更容易分離開來,然後向有機層中加入無水MgSO4,出去有機物中少量的水,然後過濾,除去硫酸鎂晶體,再進行蒸餾即可,故答案為:cdba;
②加入NaCl固體,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將水與有機物更容易分離開來,故答案為: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於分層,減小產物的損失;
(4)由萃取劑對金屬離子的萃取率與pH的關系可知,調節溶液PH在3.0~3.5之間,可使Mn2+完全沉澱,並防止Co2+轉化為Co(OH)2沉澱,故答案為:b.
⑤ 某化學小組採用類似制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1),以環己醇制備環己烯:已知:密度(g/cm3)熔點(℃)沸點
(1)①根據制乙烯實驗的知識,發生裝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於生成的環己烯的沸點為83℃,要得到液態環己烯,導管B除了導氣外還具有冷凝作用,便於環己烯冷凝.
故答案為:防止暴沸;冷凝;
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環己烯蒸氣的溫度,使其液化,
故答案為:進一步冷卻,防止環己烯揮發.
(2)①環己烯是烴類,不溶於氯化鈉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盪、靜置、分層後環己烯在上層,由於分液後環己烯粗品中還含有少量的酸和環己醇,聯想:制備乙酸乙酯提純產物時用c(Na2CO3溶液)洗滌可除去酸;
故答案為:上層;c;
②為了增加冷凝效果,蒸餾裝置要有冷凝管,冷卻水從下口(g)進入,蒸餾時要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
故答案為:g;吸收水分;
③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餾分環己烯的沸點為83℃,故收集產品應控制溫度在83℃左右;
a、蒸餾時從70℃開始收集產品,提前收集,產品中混有雜質,實際產量高於理論產量,故a錯誤;
b、環己醇實際用量多了,製取的環己烯的物質的量增大,實驗製得的環己烯精品質量高於理論產量,故b錯誤;
c、若粗產品中混有環己醇,導致測定消耗的環己醇量增大,製得的環己烯精品質量低於理論產量,故c正確,故選c;
故答案為:83℃;c;
(3)區別粗品與精品可加入金屬鈉,觀察是否有氣體產生,若無氣體,則是精品,另外根據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而純凈物有固定的沸點,通過測定環己烯粗品和環己烯精品的沸點,也可判斷產品的純度,
故答案為:bc;
(4)環己烯和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醇,化學方程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