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琴同學在「探究冰和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蠟在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
(1)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39℃;由表格數據知,蠟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因此蠟屬於非晶體.
(2)分析圖象可知,冰達到一定溫度開始熔化,故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3)他的想法是錯誤的,會從室溫吸收熱量熔化;
冰塊變成水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熱,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覺很涼;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杯凝結成小水滴,屬於液化現象.(4)①實驗前,先用刨冰機或絞肉機將冰塊打碎,以保證受熱均勻.
②將溫度計插入碎冰中間,不要碰到試管壁和底,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相平,保證數據准確.
③本實驗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熱冰,要採用水浴加熱的方法,使冰受熱均勻.
④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
⑤冰的熔點受雜質和大氣壓的影響,測出的熔點可能不是0℃.
故答案為:
(1)39;非晶體;
(2)達到熔點;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
(3)不正確;液化;
(4)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蠟中;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合理即可)
㈡ 為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小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在下表中記錄了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
(1)據上面表格中的數據描點連線可得下圖:
(2)據所學晶體熔化的知識,同時聯系(1)圖可知:
①熔化前的溫度不斷上升;②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冰的熔點是0℃、試管中的冰大約熔化了3min等答案均可)
(3)從實驗器材的使用及節省燃料等方面角度考慮可注意以下幾點:①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內液面相平;②燒杯中的水不宜過少;③冰的選取要適量等均可(任選一條即可).
故答案為:(1)見上圖;
(2)①熔化前的溫度不斷上升;②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冰的熔點是0℃、試管中的冰大約熔化了3min等答案均可)
(3)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內液面相平;燒杯中的水不宜過少;冰的選取要適量等(任選一條即可).
㈢ 為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情況,李亮小組設計了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在下面的表格中記錄了冰熔化過程
(1)由於酒精燈的火焰溫度比較高,乙裝置中冰塊受熱熔化很快,冰熔回化需要的時間很短答,無法記錄冰熔化時的溫度.採用甲裝置.
(2)據上面表格中的數據描點連線可得下圖:
(3)採用水浴法加熱,使冰受熱均勻.
(4)從數據和圖象可以看出:冰是晶體;冰的熔點是0℃;熔化過程用了3min等;
(5)根據公式Q吸=cm△t可知,當質量和Q吸相同時,升高的溫度△t和比熱容c成反比,所以最後2分鍾升溫慢,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冰的大.
故答案為:(1)甲;(2)見下圖:
(3)使水受熱均勻;
(4)冰的熔點是0℃;熔化過程用了3min;
(5)冰的比熱容小於水的比熱容.
㈣ 為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小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在下表中記錄了熔化過程中溫度
(1)讀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攝氏度以下,故其示專數為-4℃;圖丙中秒錶屬的外盤讀數為:5.6s,內盤讀數為:3min,所以 此時秒錶的示數是3min5.6s=185.6s;
(2)把盛有冰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燈加熱,這樣可以使冰均勻受熱,熔化充分;
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大,但是溫度不變;
(3)在前2min,是固態的冰吸熱升溫,最後2min,是水在吸熱升溫,在吸熱相同的情況下,在開始2min升溫快、最後2min升溫慢,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大,吸收相同的熱量後,水升溫的幅度小.
故答案為:(1)-4;185.6;(2)讓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不變;增大;(3)水的比熱容大,吸收相同的熱量後,水升高的溫度小.
㈤ 在探究「冰熔化過程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實驗中,裝置及所得到的熔化圖線如圖(a)、(b)所示.(1)
(1)將裝有碎冰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目的是為了使試管內的碎冰受熱均勻;
(內2)冰在0℃時,吸容收熱量,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熔化過程從第1min到第5min,故在第3min該物質中處於固液共存態;
(3)冰在熔化過程的特點是不斷吸熱,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大;
(4)在加熱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冰熔化後升溫比熔化前升溫緩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熱容比較大.
故答案為:(1)受熱均勻;(2)晶體;0;固液共存;(3)不變;(4)水的比熱容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