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課外小組分別用下圖所示裝置對原電池和電解原理進行實驗探究.請回答:Ⅰ.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第一組實
(1)根據圖中裝置可知,鋅為該原電池的負極,銅為正極;電流在外電路中從銅流向鋅,則電解質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由右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負;從右向左;
(2)根據圖示可知,銅為原電池的正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為陽極,所以y極為陽極,氯離子在y極失去電子生成氯氣,會觀察到有黃綠色氣體生成;
銅電極上銅離子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
故答案為: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Cu2++2e-=Cu;
(3)根據分析可知,y極電解生成氯氣,檢驗氯氣的方法為:將濕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靠近x極出氣口處,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有氯氣生成,
故答案為:將濕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靠近x極出氣口處,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有氯氣生成;
(4)根據圖示可知,X為電解池的陰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2H++2e-═H2↑(或2H2O+2e-═H2↑+2OH-),
故答案為:2H++2e-═H2↑(或2H2O+2e-═H2↑+2OH-);
(5)X電極上析出的是氫氣,Y電極上析出的是氧氣,且Y電極失電子進入溶液,設鐵質量減少為xg,根據轉移電子數相等得
0.672L |
22.4L/mol |
0.168L |
22.4L/mol |
xg |
56g/mol |
2. 氯的測定
73.11.9.1 高溫燃燒水解-電位滴定法
方法提要
煤樣在氧氣和水蒸氣混合氣流中燃燒與水解,煤中氯全部轉化為氯化物並定量地溶於水中。以銀絲為指示電極,銀-氯化銀為參比電極,用標准硝酸銀電位法直接滴定冷凝液中的氯離子濃度,根據標准硝酸銀溶液用量計算煤中氯的含量。本法適用於褐煤、煙煤和無煙煤中氯的測定。
儀器裝置
高溫燃燒水解裝置(圖73.49)。
高溫爐能加熱到1100℃以上,有長80~100mm的恆溫帶(1100±10)℃。
流量計滿刻度1000mL/min,最小分度10mL/min。
電位滴定裝置(圖73.50)。
鹽橋加熱溶解10gKNO3和1.5g瓊脂粉於50mL水中,稍冷後注入U型玻璃管內。
指示電極直徑3mm的純銀絲。
參比電極由直徑3mm的純銀絲插在含有氯離子(Cl-)和氯化銀沉澱的水溶液中構成。容器要求有避光性能或措施。
瓷舟長77mm,高和寬10mm,耐溫1100℃以上。
圖73.49 高溫燃燒水解裝置
圖73.50 電位滴定裝置
試劑
石英砂 粒度 0.5~1.0mm。
硫酸。
乙醇。
氫氧化鈉溶液 稱取 1g 優級純氫氧化鈉溶於 100mL 水中。
瓊脂粉 化學純。
硝酸鉀飽和溶液 將足夠量優級純硝酸鉀溶於適量水中,繼續加入硝酸鉀直至不再溶解。
標准氯化鈉溶液 ρ(NaCl) =0.20mg/mL 稱取0.6596g 預先在500~600℃灼燒1h 的優級純氯化鈉溶於少量水中,再轉入 2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標准硝酸銀溶液 c(AgNO3) = 0.0125mol/L 稱取 2.1236g 預先在 110℃ 烘 1 h 的優級純硝酸銀,溶於少量水中,再轉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溴甲酚綠指示劑稱取1g溴甲酚綠指示劑溶於100mL乙醇中。
分析步驟
按圖73.49所示裝配水解裝置,連接好電路、氣路和冷卻水。將高溫爐升溫至1100℃。往1號吸收瓶加30mL水,2號吸收瓶加入約20mL水。開通冷凝管冷卻水。塞緊進樣推棒橡皮塞,調節氧氣流量500mL/min,檢查是否漏氣。
稱取0.5g(精確至0.0001g)粒度小於2mm的空氣乾燥煤樣置於瓷舟中,再用適量石英砂鋪蓋在上面。把瓷舟放入燃燒管,插入進樣推棒,塞緊橡皮塞,通入氧氣和水蒸氣。把瓷舟前端推到300℃溫度區,在15min內分3段(300℃、600℃、800℃各停留5min)把瓷舟推到恆溫帶(1100±10)℃並停留15min。整個操作過程中應控制水蒸氣發生器水的蒸發量為2mL/min。燃燒、水解完成後,停止通氧氣和水蒸氣,取下進樣棒,用帶鉤的鎳鉻絲取出瓷舟。
將吸收瓶內的煤樣溶液倒入200mL燒杯中,用水沖洗吸收瓶及導氣管,1號瓶洗2次,2號瓶洗1次,洗液直接沖入燒杯內(控制沖洗用水在15mL以內),用水稀釋至(140±10)mL。加入3滴溴甲酚綠指示劑,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到指示劑變為淺藍色,再加入0.25mL(1+5)H2SO4、3mLKNO3溶液、5.00mLNaCl標准溶液。
按圖73.50連接電位滴定裝置。將盛有150mL水的燒杯放在滴定台上,插入指示電極,用鹽橋將溶液與參比電極相連。將兩電極引線與毫伏計測量端連接。放入攪拌子,開動攪拌器。此時毫伏計應顯兩電極間的電位差(mV),否則應檢查測量電路連接是否正確。
空白溶液制備。除不加煤樣外,其他條件和煤樣高溫水解過程相同。
滴定終點電位標定。將盛有空白溶液的燒杯,放在滴定台上,連接好滴定裝置。以0.03mL/s速度滴入預先製作的滴定微分曲線所確定的標定滴定終點電位標准硝酸銀溶液滴入量(mL),記下此時電位,作為滴定終點電位。由於試劑空白原因,標定終點電位的硝酸銀溶液滴入量要通過製作滴定微分曲線確定。當第一次測定或更換一種化學試劑時應做一次滴定微分曲線,製作方法如下。
滴定微分曲線的繪制。將盛有空白溶液燒杯放在滴定台上,按儀器准備工作規定連接好滴定裝置。緩慢滴入標准硝酸銀溶液,每滴入0.1mL記錄一次指示電極電位,臨近終點時,每滴入0.05mL記錄一次。以ΔU(mV)/ΔV(mL)為縱坐標,加入的標准硝酸銀溶液體積(mL)為橫坐標,繪制微分曲線。取ΔU(mV)/ΔV(mL)峰值所對應的標准硝酸銀溶液體積(mL)作為標定終點電位的硝酸銀加入量。
煤樣溶液滴定。將盛有煤樣溶液的燒杯放在滴定台上,連接好滴定裝置。先以0.05mL/s的速度滴入標准硝酸銀溶液,留心觀察毫伏計顯示的數(mV),當電位接近標定的終點電位時,以0.02mL/s速度滴定直至到達標定的終點電位。攪拌1min後記下硝酸銀加入量及實際終點電位。計算結果時,實際終點電位每偏離標定的終點電位±1mV,應扣除±0.01mL硝酸銀的滴入量;偏離數不能超出±3mV,否則應再加入0.50mL標准氯化鈉溶液重新滴定。
按下式計算煤中氯的含量,測定結果修約到小數後第3位: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w(Clad)為空氣乾燥煤樣中氯的質量分數,%;V1為標定終點電位的標准硝酸銀溶液用量,mL;V2為滴定煤樣溶液的標准硝酸銀溶液用量,mL;c為標准硝酸銀溶液的濃度,mol/L;0.03545為氯的毫摩爾質量的數值,單位用g/mmol;m為稱取空氣乾燥煤樣的質量,g。
73.11.9.2 艾氏卡試劑熔樣-硫氰酸鉀容量法
方法提要
煤樣和艾氏卡試劑混合,放入高溫爐熔融,將氯轉變為氯化物。用沸水浸取,在酸性介質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銀溶液,以硫酸鐵銨作指示劑,用硫氰酸鉀溶液滴定,以硝酸銀溶液的實際消耗量計算煤中氯的含量。
試劑
艾氏卡試劑 稱取 2 份質量的氧化鎂及一份質量的無水碳酸鈉,研細至粒度小於0.2mm,混勻。
硝酸。
正己醇。
標准硝酸銀溶液 c(AgNO3) = 0.025mol/L 稱取 4.2472g 預先在 110℃ 烘 1h 的優級純硝酸銀,溶於少量水中,再轉入 10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硝酸銀溶液 稱取 1g AgNO3溶於 100mL 水中,並加入數毫升硝酸。
硫酸鐵銨飽和溶液 將足夠量的硫酸鐵銨溶於適量水中,繼續加入硫酸鐵銨直至不再溶解,加入數毫升硝酸去除溶液的褐色,取上層清液使用。
標准硫氰酸鉀溶液 稱取 2.5g KSCN 溶於水中,再轉入 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標定 量取 10.00mL 標准硝酸銀溶液置於 250mL 燒杯中,加入 50mL 水、3mL HNO3及 1mL 硫酸鐵銨飽和溶液,用標准硫氰酸鉀溶液滴定到溶液由乳白色變為淺橙色為終點。計算標准硫氰酸鉀溶液的濃度 (mol/L) 。
氯標准溶液 ρ(Cl) =0.100mg/mL 稱取 0.3298g 預先在 500~600℃灼燒 1h 的優級純氯化鈉,溶於少量水中,再轉入 2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酚酞指示劑 1g 酚酞溶於 100mL 乙醇中。
分析步驟
稱取 1g (精確至 0.0001g) 粒度小於 0.2mm 的空氣乾燥煤樣,放入內盛 3.0g 艾氏卡試劑的坩堝中,仔細混勻,再用 2.0g 艾氏卡試劑覆蓋,將坩堝送入高溫爐內,半啟爐門,使爐溫逐漸由室溫升到 (680 ±20) ℃,並在該溫度下加熱 3h。將坩堝從高溫爐中取出冷卻至室溫,坩堝中的燒結物轉入 250mL 燒杯中,用 50~60mL 熱水沖洗坩堝內壁,將沖洗液倒入燒杯中。用傾瀉法以中速定性濾紙過濾,用熱水沖洗殘渣 1~2 次,然後將殘渣移入漏斗中,再用熱水仔細沖洗濾紙和殘渣,直到無氯離子為止 (用硝酸銀溶液檢驗) ,過濾和沖洗殘渣過程應控制濾液最後體積約為 110mL。於濾液中加 1 滴酚酞指示劑,用硝酸調至紅色消失,再過量 5mL。加入 5.00mL 標准氯溶液及 10mL 硝酸銀溶液,放置 2~3min,加入 2~ 5mL 正己醇,蓋上表面皿,把燒杯放在磁力攪拌器上快速攪拌 1min 後,加入 1mL 硫酸鐵銨飽和溶液,用標准硫氰酸鉀溶液滴定,當溶液由乳白色變成淺橙色即為終點。同時做空白試驗。
空氣乾燥煤樣氯的含量的計算參見式 (73.96) 。
73.11.9.3 艾氏卡試劑熔樣-硫氰酸汞光度法
方法提要
氯離子在酸性介質中能取代 Hg (SCN)2中的 SCN-,加入 Fe (Ⅲ) 使與 SCN-作用,間接測定氯的含量。反應方程式: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儀器
分光光度計。
試劑
艾氏卡試劑按照MgO+Na2CO3質量比為(2+1)混勻。
高氯酸。
高氯酸鐵溶液稱取50gFe(NO3)3,加入10mLHClO4及30mL水,置於電熱板上蒸至近干,再加入420~430mLHClO4,用水稀釋至1000mL。
硫氰酸汞乙醇飽和溶液稱取1.5gHg(SCN)2,加入至500mL無水乙醇中,搖勻至溶解,置於棕色玻璃瓶中,避光靜置2天以上。
校準曲線
吸取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氯標准溶液置於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釋至10mL,加入3mLFe(ClO4)3溶液及3mLHg(SCN)2-乙醇飽和溶液,加水稀釋至25mL,搖勻。靜置5min,在分光光度計上,於波長460nm處,用2cm比色皿,測量吸光度,繪制校準曲線。
分析步驟
稱取2g艾氏卡試劑置於25mL瓷坩堝中,稱取1g(精確至0.0001g)粒度小於2mm的空氣乾燥煤樣,攪勻,於煤樣上覆蓋1g艾氏卡試劑,於高溫爐中從低溫升至680℃熔融,保溫3h,取出,冷卻。將已熔好的煤樣倒入150mL燒杯中,用15mL熱水浸取坩堝,將溶液移入燒杯中,重復3次用水沖凈坩堝。將已提取好的溶液置於電熱板上,保溫30min取下,冷卻至室溫,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過夜。吸取5.00mL上層清液,置於25mL比色管中,加入0.5mLHClO4,加水稀釋至10mL,搖勻。然後按校準曲線分析步驟操作,測得氯量。
空氣乾燥煤樣氯含量的計算參見式(73.93)。
注意事項
Fe(ClO4)3溶液常態為淡粉色透明液體,蒸干時,若加熱時間過長,容易形成紅色氧化物沉澱,酸化稀釋後為紅色懸濁液。此時,將其置於電熱板上加熱,溶解即可恢復常態。
3. 實驗題如圖所示,是製取氯氣並探究氯氣的性質的實驗裝置.圖1中:①氯氣發生裝置;②溴化亞鐵溶液;③15m
(1)A、氯氣和氯化氫都和鹼石灰反應,所以不能作除雜劑,故A錯誤;
B、食鹽水中含有氯離子能抑制氯氣的溶解,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所以可以使用食鹽水除雜,故B正確;
C、濃硫酸和氯化氫不反應,所以不能作除雜劑,故C錯誤;
D、氯氣和氯化氫都能和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所以不能作除雜劑,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過量氯氣和溴化亞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溴,反應方程式為:3Cl2+2FeBr2=2FeCl3+Br2;四氯化碳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且不互溶,所以混合後能分層,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溴在四氯化碳中呈橙紅色,所以看到的現象是:分層,上層水層黃色,下層有機層橙紅色,
故答案為:3Cl2+2FeBr2=2FeCl3+Br2;分層,上層水層黃色,下層有機層橙紅色;
(3)蒸發濃縮時,當出現少量晶體時應該停止加熱;檢驗洗滌干凈的方法是: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不產生白色沉澱則說明已經洗凈,
故答案為:出現少量晶體;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不產生白色沉澱則干凈;
(4)當溫度低時,氯氣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次氯酸鈣;當溫度高時,生成氯酸鈣和氯化鈣,剛開始反應時,溫度較低,氯氣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次氯酸鈣,所以圖2中曲線I表示離子ClO-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關系;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相等計算氯離子的物質的量,設氯離子的物質的量為n,則n×1=0.10mol×1+0.05mol×5=0.35mol,含氯離子的物質的量=0.35mol+0.1mol+0.05mol=0.5mol,氯化鈣、次氯酸鈣、氯酸鈣中鈣離子和含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2,所以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質的量為0.25mol,
故答案為:ClO-;0.25.
4.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HCl氣體NaCl+H2SO4(濃)微熱NaHSO4+HCl↑並驗證氣體性質的裝置圖.完成下列填空:(1)
(復1)由圖可知玻璃儀制器A的名稱是圓底燒瓶,B中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乾燥氯化氫氣體,故答案為:圓底燒瓶;乾燥氯化氫氣體;
(2)C瓶中成的HCl與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可觀察到有白煙產生,發生的反應為NH3+HCl=NH4Cl,故答案為:有白煙產生;NH3+HCl=NH4Cl;
(3)證明HCl氣體中含有氯元素,溶於水檢驗氯離子即可,實驗方法和現象為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中,有白色沉澱產生,則含氯離子,所以HCl中含氯元素,
故答案為: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中,有白色沉澱產生.
5. 人們是如何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鈉和是用氯化鈉的 調查報告。跪求
實驗儀器:一組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若干只試管,
實驗試劑:稀硝酸、硝酸銀、飽和食鹽水、氫氧化鈉溶液、澱粉碘化鉀試紙、酚酞、鐵棒、石墨棒等
天然海水主要元素成分
中文名 化學符號 含量
(毫克/升) 中文名 化學符號 含量
(微克/升)
氯 Cl 18880 碳 C 28
鈉 Na 10770 氮 N 15
鎂 Mg 1290 鍶 Sr 7.9
硫 S 884 硼 B 4.5
鈣 Ca 412.1 硅 Si 2
鉀 K 399 氟 F 1.3
溴 Br 67.3
師:展示一瓶海水,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這與海水中的成分有關,那麼我們如何檢驗海水中存在的氯離子呢?
生:往海水中滴加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澱,證明有氯離子。
[實驗演示]在加入適量海水的試管,往裡滴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師: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
[投影]教材圖2-1每千克海水中幾種氯化物的含量
生:了解海水資源豐富,海水中所含氯化物的含量相當高,主要為氯化鈉,其次是氯化鎂、氯化鈣和氯化鉀。
師: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化鈉,那麼人們是如何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和使用氯化鈉的呢?
[播放短片]海水曬鹽的過程
師生互動:氯化鈉的應用
生活:維持生命必需元素
醫療:生理鹽水
工業:制純鹼、燒鹼、氯氣等
[過渡]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並不是以游離態形式存在,那麼Cl2是怎樣發現的?
生:閱讀教材P40化學史話並仔細揣摩氯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和總結氯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原理、氯氣的收集方法、尾氣的吸收。
[小組討論]1、收集氯氣的方法?
2、如何知道氯氣已經收集滿了?
3、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
[總結補充]1、收集氯氣除了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之外,還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
2、檢驗氣體有沒有收集滿出了觀察顏色外,還可以用濕潤的澱粉KI試紙放在瓶口來檢驗(試紙變藍色)。
3、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Cl2。NaOH+Cl2===NaCl+NaClO+H2O
[過渡]既然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元素,那麼能否利用海水來製取氯氣呢?
[活動與探究]若向水中加入氯化鈉,則通電後兩個電極上可能會得到什麼物質?裝置如圖:
步驟一:接通電源,觀察U形管內的變化
現象:陰極、陽極附近均產生氣泡
結論:通電後有新的氣體產生
生:大膽推測兩極產生的氣體可能是什麼?
步驟二:關閉電源,打開U形管陽極一端的橡皮塞,迅速用鑷子將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
現象: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結論:陽極產生的氣體是氯氣
步驟三:使用針筒抽出陰極中產生的氣體,並迅速按住針筒,移近點燃的酒精燈,松開拇指,推出針筒中的氣體。
現象:氣體可以燃燒,並伴隨著輕微的爆鳴聲
結論:陰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步驟四:打開U型管兩端的橡皮塞,分別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現象:陰極附近溶液顏色變紅
結論:溶液中有鹼性物質生成
生:根據實驗結論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2NaCl + 2H2O H2↑+ Cl2↑+ 2NaOH
[小結]工業上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製取氯氣,在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陽極)收集氯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氫氣,在溶液中生成氫氧化鈉。
有一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為什麼不把Cl2和Na都一次性提取出來,那樣不是一舉兩得?」
師答:「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在第二單元我們學習金屬鈉提取的時候就是採用電解熔融氯化鈉製取金屬鈉,同時得到氯氣。但是由於海水中氯化鈉濃度較低,而且與設備條件要求、利潤也有關,所以在工業上就利用這個原理。當然,如果將整套裝置應用在工業上,也有一些缺點?思考一下,有哪些缺點?」
生:H2和Cl2混合會引起爆炸
師:引導學生從氯氣尾氣吸收原理為出發點考慮,很容易得出生成的NaOH與Cl2會發生反應。
因此,要想得到氫氧化鈉和氯氣,就要設法把生成的氫氧化鈉和氯氣分開,不能讓它們接觸。
[拓展視野]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食鹽水
總結:陽離子交換膜具有很好的選擇性,它只允許陽離子通過,而阻止陰離子和分子通過,既只允許Na+、H+通過,而Cl-、OH-和氣體則不能通過。
師:「氯鹼工業」的概念
[知識運用]根據氯鹼廠原料和產品的性質,你認為在生產過程中和貯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氯鹼廠的廠址應如何選擇?
氯氣貯藏在鋼瓶里,保持陰涼通風。NaOH固體應避免接觸空氣,防止潮解。關於氯鹼廠選址的選擇,學生只考慮了氯氣有毒,應在郊區,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教師提示一般要從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應、市場需要、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回去查資料解決。
九、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實驗室製法
1、實驗原理: 4HCl(濃)+MnO2 === MnCl2+2H2O+Cl2↑
2、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法
3、驗滿方法:看顏色或用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
4、尾氣處理:氫氧化鈉溶液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二)工業製法
1、電解飽和食鹽水:2NaCl + 2H2O H2↑+ Cl2↑+ 2NaOH
2、陽離子交換膜的作用
3、氯鹼工業概念
十、案例評價
本案例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1、以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海水作為研究對象,引出總儲量較多的化學物質(氯化鈉)的提取,並以此作為載體探究典型的非金屬單質氯氣的生產原理,揭示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和本質。使學生在獲取相關化學知識和實驗研究技能的同時,形成利用自然資源需要化學科學的發展的認識,激發為自我發展和社會生產進步而學習化學的興趣。
2、強調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歸納,是本節教學的一個特點。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高中學習實驗室制氣體的開始,考慮到教學時間以及實驗的組織管理,在本課時中只要講清實驗器材的連接、尾氣處理和注意事項即可,實驗操作技能和原理就不拓展。
3、「氯鹼廠廠址的選擇」這一問題的提出,使課堂知識與社會生產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充分發揮學生想像力,使受到教育。及時反饋知識,加深對電解實驗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4、對於實驗教學條件好的學校,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可以改為小組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獲得生動直觀的第一手資料,讓學生在情景中輕松愉快地發現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