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熔點化學實驗報告怎麼寫
實驗裝置包括顯微熔點測定儀和提勒管(B形管),如圖2所示。實驗步驟分為兩部分:毛細管法和顯微熔點儀法。在毛細管法中,首先將0.1~0.2g乾燥粉末狀試樣堆成小堆,將熔點管的開口端插入試樣中,每次裝樣後,垂直立起熔點管,使其在桌面上輕輕撞擊,使樣品掉入管底,重復操作至樣品厚度為2~3mm。然後,使用長約40~50cm的玻璃管從上部輕敲熔點管,以確保樣品緊密堆積。每個試樣應准備2~3支熔點管。接著,將B形管固定於鐵架台上,倒入液體石蠟作為載熱體,載熱體量應略高於B形管的側管上口。將裝有樣品的熔點管用橡皮圈固定在溫度計下端,使樣品部分位於水銀球中部,通過有缺口的軟木塞小心插入B形管,確保水銀球位於側管上下兩叉口中間處。
在熔點測定過程中,可先以較快速度加熱,距離熔點15~20℃時,每分鍾1~2℃加熱,直至熔程。需觀察記錄樣品開始塌落和完全消失的溫度。在測定未知熔點樣品時,先粗測熔點范圍,再進行細測。熔點測定需至少兩次重復數據。
顯微熔點儀法使用微量晶體,可在加熱過程中觀察晶體變化,測量室溫至300℃樣品熔點。具體操作為將微量晶體放在干凈乾燥的載玻片上,蓋一片載玻片,放在加熱台上,調節顯微鏡觀察樣品,開啟加熱器,快速加熱至熔點附近,控制每分鍾1~2℃升溫速度。當樣品結晶稜角開始變圓,表示熔化開始,結晶完全消失表示熔化完成。測畢停止加熱,稍冷後用鑷子拿走載玻片,鋁板蓋在加熱台上快速冷卻。
溫度計校正方法包括比較法和定點法。比較法中,選標准溫度計在同一條件下測定溫度,比較指示溫度值。定點法中,選擇已知准確熔點的標准樣品,測定熔點,觀察熔點差值,如圖3所示。
實驗報告需記錄數據,包括樣品名稱、毛細管法和顯微熔點儀法的兩次熔程測定結果。注意事項包括熔點管潔凈、樣品粉碎細實、樣品乾燥、適量、升溫速度、熔點管壁厚度等。
思考題包括B形管中溫度計位置及其原因、樣品裝樣設備清潔乾燥的影響、接近熔點時升溫速度控制的原因及其影響。
Ⅱ 熔點測定的步驟和現象
熔點測定的步驟:
① 測試儀器
由帶微型加熱台的偏光顯微鏡、溫度測量裝置及光源等組成。微型加熱台有加熱電源,台板中間有一個作為光通路的小孔,靠近小孔處有溫度測量裝置可插入的插孔。加熱台上面有熱擋板和玻璃蓋小室以供通入惰性氣體保護試樣。
熔點測定的現象:
「初熔」系指供試品在毛細管內開始局部液化出現明顯液滴時的溫度。
「全熔」系指供試品全部液化時的溫度。測定熔融同時分解的供試品時,方法如上述,但調節升溫速率使每分鍾上升2.5~⒊0℃。
熔點測定的方法有毛細管測定法,顯微鏡熱板測定法,自動熔點測定法(數字熔點測定儀)。
1、儀器因素:
a溫度計要校正;
b 熔點管要干凈,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
a 樣品必須乾燥並研磨細、裝填緊密;
b 嚴格控制升溫速度觀察准確。
Ⅲ 中國葯典測定熔點的儀器用具有
1)容器:供盛裝傳溫液用。可用b形管、燒杯或其他適宜容器。
(2)攪拌器:玻璃棒或磁力攪拌器等。
(3)溫度計:供測定傳溫液的溫度及供試品的熔點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中國葯典》規定使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溫度計,溫度計應預先用熔點測定用對照品進行校正。
(4)毛細管:熔點測定用毛細管(簡稱毛細管),供放置供試品用。毛細管應由中性硬質玻璃製成,長9cm以上,內徑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裝入供試品的高度應為3mm.
(5)加熱器:用於加熱傳溫液,加熱速度應可以控制。
(6)傳溫液:熔點在80℃以下者,用水;熔點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狀石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