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火炮設計二反後坐裝置邱鳳昌

火炮設計二反後坐裝置邱鳳昌

發布時間:2021-01-20 21:38:34

① 二戰蘇軍火炮種類及各項數據

1、輕型火炮:

炮口初速達到了706米/秒,發射普通榴彈炮時射程可以達到13600米,是蘇聯紅軍手中當時同等口徑榴彈炮射程最遠的火炮,而同樣裝備蘇聯紅軍炮兵師的1927年式76.2毫米口徑榴彈炮由於是以1902年式榴彈炮為基礎研製,所以和1936年式相比,性能差距較大。

在1936年式榴彈炮基礎上,蘇聯又發展了1939年式榴彈炮,為了加快研製進度,該炮採用1936年式榴彈炮上50%的零部件,針對後者炮架過重,嚴重影響機動性的不足。

1939年式榴彈炮對炮架進行了簡化,隨後重量大大減輕,同時還採用了套筒簧取代了原來的板彈簧,增強了行軍過程中對不良地形的適應性。雖然該炮投入使用的時間不長,不過在1941年底,德國陸軍就已經有相當數量的該型火炮在服役,德軍為其分配編號為FK297(r)。

2、中型口徑火炮:

在直射時,該炮能夠在1000米距離垂直擊穿140毫米厚的勻質裝甲鋼板,而且該炮的炮身有鉚接和鑄造兩種類型,方便大量製造,炮身堅固,能夠裝上雪橇,方便在蘇聯冰天雪地的環境中轉移機動。德軍繳獲該炮後對該炮贊嘆不已,為該炮分配編號為K390(r)。

該炮除了能夠發射殺傷榴彈外,還能發射破甲彈,煙霧彈,照明彈等各種類型炮彈,其中殺傷榴彈OF-462的有效殺傷面積為60米_20米,爆炸產生的彈坑直徑為2米,深40厘米。

為了增加命中率,該炮還配屬有BL-460A用於校準火力,BL-463則為曳光彈,D-462A為發煙彈,S-462則為照明彈,該彈在500米上空爆炸,能夠照亮直徑1公里的區域,而S-463則在400米上空爆炸,能夠照亮直徑800米的區域,通常這些炮彈的下降速率為8-9米/秒。

3、重型火炮:

在所有火炮中,BR-18式305毫米榴彈炮是紅軍最具威懾力的武器,該炮炮彈重達330公斤,能在1000米距離以60度角穿透2-2.5米厚的混凝土,該炮射程16500米,炮口初速530米/秒。

該炮的重量相當可觀—戰斗重量35000公斤,行軍重量達到了54000公斤,運輸時拆卸成3部分,炮管、炮架上部分和炮架下部分。該炮同樣採用組合式炮管,由於該炮的笨重,所以從行軍狀態轉至戰斗狀態需要將近3小時的時間,該炮在1944年列寧格勒地區的反擊戰中曾使用過。

(1)火炮設計二反後坐裝置邱鳳昌擴展閱讀: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

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運動。

② 98式坦克的性能結構

98式坦克上安裝的是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該系統屬指揮儀型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主要由晝夜觀瞄、測距三合一的下反穩像式瞄準鏡、火控計算機、控制盒、耳軸傾斜感測器、炮塔水平角速度感測器、橫風感測器、炮控分系統組成。該系統與簡易式火控系統的差別在於其光學瞄準線與火炮相互獨立穩定,以炮長瞄準線作為穩定的基準,火炮隨動於炮長瞄準線。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是通過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棱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在瞄準狀態時,炮長操作操控台驅動瞄準鏡的瞄準線,使其瞄準跟蹤目標,而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坦克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坦克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使用時,炮長將瞄準鏡標志瞄準目標中央並發射雷射測距後,目標不會出現擾動,炮長只需繼續瞄準目標就可以射擊。另外,火控系統中還配有火炮重合射擊裝置,當火炮調到計算機計算出的瞄準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時,該裝置會自動輸出允許射擊訊號,如果此時炮長已經按下射擊按鈕,火炮會自動射擊。由於該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是炮長瞄準線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穩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僅能在靜止時以較高的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而且還可以在行進間以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為提高坦克的作戰能力,火控系統中增加了車長對火控進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車長指揮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轉觀察的上反式周視瞄準鏡。該瞄準鏡與炮長瞄準鏡一樣,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獨立穩定,並有雷射測距和夜視功能,可獨立穩定的搜索、選擇和瞄準目標。車長可以進行目標指示,當炮長完成對一個目標射擊後,車長可調轉炮塔,使炮長捕捉車長選定的目標射擊。此後,車長可繼續搜索新的目標。如果車長突然發現對己方威脅較大的目標時,可立即調轉火炮和炮塔,當火炮瞄準線與車長瞄準線重合時,炮塔停止轉動,這就實現了超越調炮功能。如車長需了解炮長正在執行的任務時,可按下監視炮長按鈕,此時車長瞄準線與炮長瞄準線重合,車長鏡停止轉動,車長鏡和炮長鏡觀察同一目標,從而實現車長監視炮長功能。
98式坦克的車長和炮長無論晝夜都具備行進間射擊固定和靜止目標的能力,射擊反應時間短,當靜對靜時≤5秒,靜對動時≤秒,動對動時≤9秒。經測試,98式坦克在2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在85%以上。為適應錯綜復雜的戰場環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統還可以降級使用。當穩像部分出現故障時,該系統還可作為自動裝表簡易式火控系統使用;假如自動裝表簡易式火控系統也出現故障,還可以用人工裝定表尺進行瞄準射擊。
近幾年,由於在火控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先後研發成功了多種自動跟蹤火控系統和瞄導合一的大死循環式火控系統。在98式改進型坦克上,安裝的是最新型瞄導合一的大死循環火控系統。瞄導合一大死循環火控系統是一種可對射擊結果實施自動校正的火控系統,假如首發射擊不中時,該系統能對脫靶情況進行實時測量,把偏差的距離和角速度自動輸入火控計算機進行下一發彈的修正計算後立即射擊,大大提高了次發命中率。在大死循環火控系統中,如何自動的實時測出彈著點偏差並進行自動校正,是應用這種火控系統的前提和技術關鍵。系統中必須有能自動跟蹤目標和自動跟蹤彈丸的裝置和感測器。目前跟蹤目標用自動跟蹤器實現,自動跟蹤器可用閉路電視和熱像儀實現;自動跟蹤彈丸採用脫靶距離感測器(如無線電定位感測器及觀點感測器等)實現。由於熱像儀可以根據目標的熱特徵跟蹤目標,又能利用彈丸的熱特徵自動跟蹤彈丸,因而也可以作為自動跟蹤器和脫靶距離感測器。由於大死循環火控系統是建立在對脫靶距離實時自動校正的基礎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這樣彈丸飛行的時間就能縮短利於迅速校正射擊。大死循環火控系統可明顯提高第二發彈的命中率,用於射擊越野行進的高速目標效果明顯。在測試中,98改進型坦克在2000米距離對運動目標進行的46次第二發補射中(人為設定),命中率為100%。
早在70年代,我國科研人員就展開了大口徑坦克炮的研發工作,先後研發成功了120公釐、125公釐和130公釐等多種口徑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徑的選擇問題上,曾經有120公釐和125公釐兩種口徑之爭。從實際情況看,120公釐高膛壓光膛炮的性能並不比125公釐坦克炮遜色,甚至某些性能上還優於125公釐坦克炮。由於98式坦克在設計時參考了蘇式t-72坦克的許多技術特點,並直接借鑒了其自動裝填機,這主要是為了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重新研發適用於120公釐火炮的新型自動裝填機,在增加坦克設計難度的同時,坦克的整體設計也必須做較大修改。再者,120公釐炮彈為整裝式結構,這就意味著與其配套的自動裝填機體積不會太小,會給炮塔內的安裝劃定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從目前西方安裝有自動裝彈機的法國勒克萊爾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的結構都比較復雜。我國89式120公釐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艙就安裝有半自動裝彈機。盡管提高了射速,但單從89式自行反坦克炮龐大的炮塔就可對其內部半自動裝彈機的體積和復雜程度窺之一二。
從防護上講,雖然西方坦克大都實現了彈葯隔艙化,但在戰場上採用尾艙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見得就比採用炮塔吊籃式自動裝彈機的坦克高多少。單從彈葯被命中的幾率看,將彈葯布置在尾艙的坦克要高於布置在車體內的坦克。另外,隨著整裝彈葯重量的不斷增加,造成裝填手工作負荷不斷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徑化發展的趨勢看,在坦克上實現彈葯的自動裝填已成為必然。
我國前後發展了120公釐和125公釐反坦克彈葯,前者採用整裝式結構,後者採用了分裝式結構。125公釐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發成功,經不斷改進,定型後的125公釐坦克炮的膛壓已高於120公釐坦克炮。最終安裝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徑125公釐高膛壓光膛坦克炮。炮聲身採用高強度pcrni3nov,炮口動能比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釐坦克炮高近30%。由於對身管實施了液力自緊技術,從而滿足了高膛壓火炮對身管強度的要求。為提高身管的耐燒蝕磨損壽命,火炮採用全膛鍍鉻工藝,使其壽命達到700發穿甲彈的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為增強熱防護效率,身管上安裝了雙層鋁板氣隙式熱護套,防護效率為70%。
與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光膛坦克炮一樣,ztp-98型坦克炮的炮閂也為橫楔式,由沖桿彈簧式半自動控制,其上裝有機械和電氣式雙功能擊發系統。火炮反後坐裝置為下置式,由帶液量調節的筒式後坐節制桿式駐退機以及帶針形桿復進節制器的三筒液氣式復進機組成。火炮的葯室長880公釐,正常後坐距離為280公釐~320公釐,最大後坐距離為330公釐。火炮身管質量為2.02噸,炮閂質量為72公斤,回轉部分質量為2.6噸。火炮身管的抗彎強度為4320牛頓/米,厚度公差為0.6公釐,工藝加工彎曲度為0.7密耳,自由誤差為0.18密耳。射擊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搖架呈箍形,底座長1500公釐。底座上設有兩條後坐滑軌,前滑軌為銅質環形襯筒,襯筒與炮身之間的安全膨脹間隙為0.3~0.9公釐,用於補償身管射擊時產生的熱膨脹量。後滑軌由位於炮尾環和搖架上的軌道支架構成。可快速拆卸的搖架頸部由4顆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動炮閂設在火炮上方,開閂力為245牛頓。車內加裝一個駐退器和復進機液量可見控制裝置,可在火炮不進行人工後坐情況下檢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裝有前瞄準鏡墊片,炮長藉此可在車內迅速調整火炮。根據需要,火炮可用電點火裝置、電擊發和機械式手動擊發射擊。火炮可前抽更換,更換可在1小時內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備的彈種包括採用半可燃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發射葯)鎢/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尾翼穩定多功能殺傷爆破榴彈,彈葯基數為41發,其中2發置於自動裝彈機的旋轉輸彈機內,19發放置在戰斗室的各彈葯箱內。在發射第三代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85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而最新型特種合金穿甲彈(貧鈾穿甲彈)在該距離上的穿甲厚度可達到960公釐,其彈芯長徑比為30:1。為強化反坦克作戰能力,98式坦克還配備了多功能榴彈,此乃增加裝葯的高爆型,威力較大,足以使坦克喪失戰鬥力。另外,98式坦克還配有仿俄制斯維爾河/反射9k119型(西方稱at-11「狙擊手」)雷射駕束制導炮射飛彈系統,車內一般攜帶有4枚飛彈。經過改進,新型炮射系統在98式坦克的炮長瞄準具內裝有雷射發射機,飛彈的發射裝葯加長,全彈質量也有所增加。該彈可針對某種攻擊情況(如靜止發射攻擊),選擇復雜的飛行軌跡,低空飛向目標。
98式坦克的自動裝彈機仿自俄式坦克,該系統由旋轉輸彈機、彈匣提升機、推彈機、葯筒底殼拋出機構、火炮電機閉鎖器、記憶裝置、自動裝填機配電盒、裝彈操縱台、自動裝填機操縱台、彈量指示器和全套電氣系統安裝組成。自動裝彈機的裝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發彈的裝填時間為8秒。在自動裝填方式時,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為8發/分,采人工裝填,射速降為1~2發/分。試驗證明,該自動裝填機的間隔故障率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優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裝彈機系統已研發成功,將裝備在98改進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釐並列機槍,安裝於火炮右側,采遙控電擊發,彈鏈供彈,每條彈鏈內裝250發彈,總共備彈2000發。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qjc88式12.7公釐高射機槍,由車子在炮塔外手動操縱,用單倍準直瞄準鏡,對空中目標的最大表尺射程為1.5公里,俯仰范圍為-4~+75度,戰斗射速為80~100發/分,備彈300發,分裝在5條彈鏈中。為了方便射擊,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設有3個高射機槍槍架,其中車長指揮塔前方和右側各有一個,炮長艙門左邊設有1個。另外,3名乘員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擊步槍。
98式坦克上的炮長用熱像儀是解放軍裝備的比較先進的熱成像系統,該熱像儀的探測器為SPRITE探測器,其光敏面是粘貼在藍寶石襯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條蹄鎘汞晶元。SPRITE探測器與單元數組探測器相比,其優點是探測器就完成了時間延遲積分處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測器必須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裝在杜瓦瓶里,由製冷機對杜瓦瓶進行製冷。98式坦克上炮長熱像儀採用分置式斯特林製冷機製冷,連續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試用探測器工作的製冷時間為5分鍾。熱像儀全重42公斤,採用串並聯方式掃描,視場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晝間對坦克目標的識別距離為2600米,夜間為2750米。
目前,我國已研發成功第二代熱像儀,該熱像儀不需光電掃描,由探測器直接接受全視場的熱輻射訊號而成凝視圖像,因此也稱凝視焦平面熱像儀。其作用距離可達7~9公里,靈敏度和解析度比第一代熱像儀有很大提高,且結構緊湊,造價低廉,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3100米。該熱像儀已安裝在98改進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車首和炮塔正面採用可更換式新型復合裝甲。其中車首用均質軋制裝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採用迭型陶瓷復合裝甲加強。首上裝甲板為多層復合裝甲,具體結構為鋼-玻璃纖維板-超硬鋼-鋼,總厚度為220公釐,傾角為22度,其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公釐均質裝甲。車體首下裝甲板厚度為80公釐,掛裝有兩塊大型鋼質塑料板,也可以掛一具推土鏟。車體兩側安裝有8公釐厚夾布橡膠履帶裙板,前護板和側裙板對帶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彈有一定防護作用。另外,為保護駕駛員的安全,其座椅懸吊在車體上,底部加強了防護裝甲,兩側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鋼架,用以提高結構強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裝甲由復合材質和特種鋼組成,兩者間的夾層內還有特種材質,故又稱間隙式復合裝甲。其在2000米距離上可抗擊穿甲能力在700公釐的動能穿甲彈和破甲能力在800公釐以上的戰防彈。在1997年冬季進行的低溫試驗中,98式坦克經受了14發105公釐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無一擊穿坦克的前裝甲。後來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釐炮對其射擊6次,依然無法擊穿前裝甲。
如果披掛上附加裝甲,在車重增加0.7噸的情況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釐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釐以上;在炮塔和車體上安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達到1000~1200公釐。另外,98式坦克的側屏蔽前端還裝有反應裝甲,頂部裝甲也得以強化。
眾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護在炮塔頂部,在制導武器(尤其是攻頂彈葯)比重日趨增重的今天,單純依靠坦克的硬防護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坦克生存的要求。為進一步增強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裝了反導軟防護系統。該系統由JD-3紅外干擾機、煙霧彈系統、雷射告警裝置和控制系統組成。JD-3紅外干擾機由紅外發射機、電源和控制裝置、控制板組成,系統總質量為75公斤。通常情況下,在坦克主炮兩側各裝一台JD-3紅外干擾機。JD-3紅外干擾機的方位覆蓋范圍為主炮兩側22度方位角,高低覆蓋范圍是5度,在探測到來襲目標後2秒內發射0.7~2.5μm波段的紅外脈沖輻射訊號。紅外干擾機能夠持續發射編碼紅外脈沖干擾訊號,使紅外製導反坦克彈葯的制導電路產生假訊號,可有效干擾「TOW」、「龍」、「霍特」等反坦克飛彈。
煙霧彈系統由94式煙霧發射器和97式煙霧彈組成。該系統可在3秒內在距離坦克50~80米處形成氣溶膠煙霧屏障,對敵方的雷射目標指示器和雷射測距機產生屏蔽,對0.4~14μm波段具有較好的遮蔽作用,持續作用時間為20秒。試驗證明,該系統可使「TOW」、「龍」、「小牛」、「地獄火」等反坦克飛彈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蘭」等反坦克飛彈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測距機輔助射擊的各種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軟防護系統外,98式坦克上還可以安裝新型主動式防禦系統。該系統由控制裝置、毫米波雷達、發射系統組成,各子系統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車長將系統置於工作狀態,此時雷達採用監視工作狀態。當探測到距坦克50米之內、在規定的范圍內飛行的目標時,雷達自動轉換成跟蹤模式,並向火控計算機提供目標的彈道數據,由火控計算機確定來襲彈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斷來襲彈葯會命中坦克,雷達則提供精確跟蹤數據,計算機確定防禦彈葯的發射位置和時間,在來襲彈葯距坦克1.5~4.2米處爆炸,擊中來襲彈葯,使來襲彈葯的彈頭提起爆炸或使其偏離飛行軌道。如判斷來襲彈葯不構成威脅,雷達則恢復到監視狀態。主動防禦系統可對付速度為70~700米/秒的來襲目標,系統重新做好准備只需0.2~0.4秒。該系統對協同作戰的步兵危險區為20~30米。另外,該系統可自動識別假目標,如飛鳥、子彈、炮彈破片和己方發射的炮彈或飛彈等。主動防禦系統可安裝在多種裝甲車輛上,可將裝甲車輛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裝該系統的坦克不會對其他坦克產生電磁干擾,系統本身也有良好的反電子干擾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內部安裝有集體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斗艙、駕駛艙及其艙蓋的內壁加裝有一層防輻射襯層,可降低r射線對乘員的傷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彈擊中時還可以防止乘員受到從內部崩落的碎片的傷害。車體和炮塔均塗有三色迷彩塗層。
在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裝甲車輛由於沒有裝備預防「二次」效應的有效設備,導致了慘重傷亡(尤其是較為先進的T-72坦克)。經測試,坦克戰斗艙內,由HEAT射流引起的車內油氣混合物爆炸,會在140毫秒~240毫秒內形成0.35~1.4兆帕的超壓,有的甚至達到2兆帕,伴隨爆炸形成的熱輻射強度可達6~10瓦/平方公分。當彈丸穿透裝甲板時,車內人員很容易受到三種主要危害:壓力沖擊、皮膚燒傷和毒劑效應。對人體而言,假如作用於身體的壓力時間超過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壓通常會造成肺部永久性損傷。0.3兆帕以上的超壓將使人員的死亡率達50%。當超壓值達到0.4~0.5兆帕時,人員將必死無疑。按醫學要求,皮膚以下0.08公釐深處的溫度超過43.5攝氏度,身體裸露部位將遭受難以恢復的2度燒傷。或者用熱輻射計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強度的熱輻射作用在皮膚上的時間超過100毫秒時,所引起的皮膚燒傷將會達到1度。除了超壓、皮膚燒傷外,毒劑對乘員的傷害也不能忽視。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當車輛中彈時,車內乘員處於高度緊張、擔憂狀態。人員體內腎上腺素將會增高,這會增加人體對毒性物質的敏感性。毒性物質來自爆炸後的產物、燃燒的產物及熱分解產物。爆炸產生的毒性物質取決於來襲彈葯的性質,燃燒和熱分解產生的毒性物質的多少取決於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滅火的持續時間。綜上所述,裝甲車輛內一旦發生「二次效應」,對車內乘員的傷害將是致命。因此,給裝甲車輛配備高效的滅火和抑爆系統,預防「二次效應」,對提高坦克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裝甲車輛內,有效的滅火抑爆系統應該具備敏感的探測器、快速的控制系統和有效的滅火劑,這樣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徹底地避免「二次效應」。通過研究人員地反復試驗證明。如在130毫秒內撲滅坦克內的各種火災,就能夠避免各種油氣混合物的爆炸。在預防二度燒傷時,只要10瓦/平方公分熱輻射作用在皮膚表面的時間不超過100毫秒,就能使乘員避免遭受較為嚴重的二度燒傷。但是,如果壓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時,同樣會造成人體的各部位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的反應時間越快、抑制超壓和避免燒傷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國就展開了裝甲車輛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發,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直到中越邊境沖突後,戰場上的血的教訓使解放軍提高了對裝甲車輛自動滅火裝置作用的認識並產生了迫切要求,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國自行研發了80式自動滅火裝置並裝備於各型裝甲車輛上,經實踐證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該系統還不具備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SAFE」系統,並很快完成了樣機試制和全部系統的國產化。後來,在其基礎上我國又發展了更先進的自動抑爆系統。98式坦克上裝備的是92式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該系統由關系探測器(6個)、控制盒、滅火瓶(4個)、緊急開關和電纜組成。該系統可在50毫秒內抑制由於HEAT射流引起的戰斗艙油氣混合物爆炸,並能夠將油氣爆炸產生的壓力限制在0.1兆帕以內,這樣能夠使乘員的皮膚燒傷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達到滅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應」發生。在滅火瓶中,裝有液態的「哈隆」1301滅火劑,並充滿氮氣,閥體直接裝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噴射時間。
調頻通信是擴展頻譜(擴頻)通信的一種,作為通信電子對抗的重要手段被廣泛應用於裝甲車輛的通信系統。98式坦克上採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統,該系統具備良好的電子對抗性能,系統通用性好,便於使用維修,可靠性高,電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機工作性能良好等特點。在98式坦克炮塔後部右側,有一具敵我識別與雷射通信系統,其雷射敵我識別與雷射光波作為載波傳遞訊號。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機多功能的車載系統,供車長用於敵我識別、發射數字指令、進行語音通信,並可發展用於雷射搜索。系統的全方位接收機控制頭也可用於對0.9~1.06μm雷射告警器。該系統可抗光、電、磁干擾,工作距離≥3.6公里,高低向-10~+45度(與車長周視鏡相同),水平向360度,識別一次目標時間≤0.6秒,有60種敵我識別密碼。系統能顯示敵我識別結果。數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與等待通信車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艙右側頂甲板上方,裝有9602型GPS導航定位接收天線,負責接收並放大導航衛星發射的高頻訊號,並變成中頻訊號送入接收機。在炮塔尾艙內右側甲板上,接收並處理來自天線的中頻訊號盒來自GPS接收機顯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顯示控制器安裝在炮塔內右側座圈下方,顯示導航信息並輸入輸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衛星導航儀是二通道的C/A碼接收機,可對四顆衛星按時分制進行時序觀測,採用L1載波上調制的C/A碼進行續距測量,由導航處理機實時求出三維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觀測的衛星只有三顆時,接收機可以將人工輸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維定位得到的高程作為已知值,進行二維定位,實時求出經緯值,對於軍事用戶而言,可將經緯值交換成我國九四軍用網路坐標值。9602型GPS接收裝置被動式導航、無積累誤差、保密性較好。可全天候向乘員提供坦克所處位置的三維坐標式軍用網路直角坐標,能提供坦克的行進方位、行進速度等數據。輸入目標可提供目標的方位和距離。輸入多個航路點後可建立航線,並對偏航距離和接近目標距離進行報警。設備本身具備進行共況自檢和故障診斷功能。9602型GPS屬單一的粗碼定位系統,其精度目前相對較低(100米),對於有些戰術要求還不能滿足。「GLONSS/GPS」兼容型導航定位位置在我國已研發成功。它的精度可以達到20米。單一GPS只是過渡產品,最終要被雙G兼容機所取代,一旦98改進型坦克配備了雙G兼容機,則可與車內電台、雷射測距等設備連接起來,構成車際信息系統,可實現戰場管理,火力支持、目標營救、敵我識別等多種戰術任務,屆時98改進型坦克將成為解放軍最新的數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長艙門後部基座上,裝有一具新穎獨特的裝置,此即為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於紅外干擾機的作用僅局限於干擾紅外製導方式的飛彈,不能幹擾其它方式制導的飛彈,要具備多功能幹擾能力,就要為坦克配備多種不同的光電對抗設備。該系統在與敵方對抗時,能起到干擾和壓制對方觀瞄系統的作用。該系統供車長或炮長操作,能發射激光束對敵方觀瞄體系進行壓制、干擾。由於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壓制干擾觀瞄系統,那麼對人體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於使用直視型光學觀瞄鏡對己方觀瞄的敵方人員的眼睛,其殺傷效果特別明顯。另外,雷射壓制觀瞄系統還可以對敵方使用可見光、近紅外光電感測器的火控、制導系統(如雷射測距機、微光夜視儀、電視攝像頭、觀瞄鏡等)實施干擾,使之飽和失效,甚至產生永久性損壞,即儀器致盲,從而失去戰斗能力。同樣,為預防敵方對己方實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駕駛員均配有防雷射光鏡。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台及隨動系統、雷射壓制儀、熱成像干擾機(氣體雷射發射機)組成。為實現車長、炮長遙控跟蹤瞄準,對跟蹤轉台採用數字式位置死循環控制方式。該系統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為-12~90度,跟蹤角速度左右為45度/秒,俯仰40度/秒。從炮長(或車長)按下按鈕到系統對准目標只需1秒鍾。雷射輸出能量為1000兆焦,脈沖重復工作頻率為10次/秒,最大作用距離為4000米,系統連續工作時間為30分鍾,激光器的壽命為120萬次。
長期以來,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約我國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術瓶頸。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在80年代末研發成功了多種1200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較為出色,被選中作為98式坦克的動力系統。可能是在設計時參考和借鑒了德國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設計理念,所以150HB引擎與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由於安裝了大功率引擎,51噸重的98式坦克的單位功率達到了23.54馬力/噸,最大公路時速高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在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150HB引擎的質量比英國「挑戰者」坦克上安裝的CV12TVC-1200型引擎輕15%。
為適應裝甲兵的發展要求,我國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礎上研發成功了具有世界水準的150HB1500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製時瞄準的目標九四德國的MT883型引擎。目前,該引擎已安裝在98改進型坦克上。經測試,98改進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時速和最大越野時速分別為80公里/小時和60公里/小時。
在98式坦克上仍採用傳統的機械傳動、液力控制裝置。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兩個側變速箱和同軸側傳動器組成。側變速箱為行星式,帶摩擦離合器,採用液力操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每個變速箱內有2個閉鎖離合器和4個機械式制動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採用兩條雙銷掛膠履帶(每條由85塊履帶板組成,總質量為2.1噸,使用壽命為10000公里)、6對直徑為730公里的雙緣路輪、兩對掛膠托帶輪、兩對掛膠托邊輪以及主動輪和誘導輪組成,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輪上安裝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軸避震器。懸吊裝置的扭桿沿底甲板橫向布置,操縱裝置的拉桿沿側甲板布置。由於對扭桿進行了改進,路輪行程增至340公釐,從而使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提高了12%,從停車狀態加速到42公里/小時只需10秒。

③ 請問幾個坦克機槍的問題

第一,59、69式坦克高射機槍槍身下方的圓筒狀的東西是槍架的組成部分,叫做平衡機。由於59、69式坦克裝備的高射機槍是由54式高射機槍改裝而成,槍身重量極大,同時,由於坦克高射機槍由於受坦克頂艙直徑的限制,不能像普通機槍那樣將槍架置於槍身重心附近,而是非常靠近槍身尾部,因此,槍身前重後輕嚴重,重心嚴重不平衡,正常操作十分費力,而且動作極不靈活。而平衡機則是通過蝸桿等機件,與機槍高低機相聯,在射手操作高低機時,平衡機對槍身產生反向作用力,抵消部分槍身重力,使射手的操作動作更加靈活。而96、99式坦克裝備的高射機槍是由W85高射機槍改裝而成,由於採取新型的設計和製造工藝,重量已經大大降低,不再需要平衡機射手就可輕便操作,因此就取消了平衡機。至於機槍的區別前面已經說了,一個是改自54式,一個改自85式。
第二,我國坦克沒有採取遙控機槍主要是遙控機槍的意義並不大,坦克裝備的高射機槍對現代戰機的防禦效能已經大大降低,基本是用於打擊敵方輕型裝甲目標和用於坦克自衛,高速運動中的坦克由於很難保證平稱運行,因此使用遙控機槍很難保證射擊精度,而且在車內使用觀瞄設備進行觀察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使用遙控機槍不僅打擊效果不明顯,而且遙控機件還要佔用車內寶貴的空間,有些得不償失。多數國家的坦克都很少使用遙控機槍,只是在進行城市作戰和反城市游擊戰時,考慮敵方火力多來自於高樓,不僅容易打擊裝甲車輛防護力較弱的頂部,而且容易殺傷露在炮塔之外的射手,因此,才在改進型坦克或輕裝甲車上安裝和使用遙控武器站。
第三,我國早期的機槍如59式坦克也裝備前機槍,是固定在車體前部,由駕駛員操作,因為前機槍是固定的,射擊方向與坦克方向一致,不能活動射擊,因此,也叫做航向機槍。而二戰時期的坦克前機槍由副駕駛兼無線電員操作,架設在球形槍架上,因此可以左右上下靈活射擊。二戰後坦克由於取消副駕駛,前機槍由駕駛員操作使用,由於駕駛員在作戰中要駕駛坦克,不可能再靈活操作機槍,因此,戰後早期的前機槍是固定不動的,後來乾脆都取消了航向機槍。坦克的並列機槍由炮長使用,由於槍身固定的炮架上與主炮軸向一致,也被稱為同軸機槍。因此,與主炮使用一套觀瞄設備。
第四,我國坦克高射機槍上面的是光學瞄準裝置,國外也有,只是我國的是固定的,外軍多數是分裝的,使用時再裝上,不使用時就收在車內。

④ 請問哪位朋友有火炮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圖,有各個部分的功能解說,二戰時期常規的火炮

⑤ IS-3重型坦克有哪些歷史

1944年春,紅軍新式的NC-2重型坦克首次出現在戰場上,並且給予德軍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以沉重打擊的時候,蘇聯的重型坦克設計師們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1943年夏秋,根據斯大林本人的命令,蘇軍裝甲坦克兵總局的扎弗雅洛夫技術兵上校率領一個龐大的調查團來到了剛剛平息下來的庫爾斯克戰場。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仔細調查每一輛被擊毀的德軍和自己的重型車輛,主要包括「虎」式重型坦克、「黑豹」戰斗坦克、「菲迪南」式重型自行火炮和自己的KB系列重型坦克,考察它們各部位的中彈概率,被不同彈丸命中後不同的效果,原設計的裝甲厚度及傾角在現有反坦克火力威脅下是否有效。

蘇軍調查人員收獲頗豐,很快他們的報告攤在了蘇聯坦克設計師的桌面上:KB的防護性能在德軍業已增強的火力面前已不再有效;新式坦克必需加強防護性能;工作的重點和往常一樣:應該繼續加強車首和炮塔正面裝甲。

戰場上的要求就是命令,新型重型坦克的設計開始於1944年夏。以設計重型坦克聞名的科京設計局的技術人員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其中一個設計組由已經回到列寧格勒老家的科京和艾爾莫拉艾夫負責,而另一個由留在車里雅賓斯克的杜霍夫和巴拉吉領導。

第一種設計是在「244」工程、「245」工程和「248」工程重型坦克上開發的。科京小組的設計亮點在於新車型的車首上裝甲,它由兩塊很大的裝甲鋼板焊接而成,中間突起,這樣可以使車首前裝甲在面對從正前方入射的炮彈時獲得更大的傾角,增加炮彈的跳彈概率。

不過科京的設計沿用了NC-2重型坦克的炮塔,只是將炮塔前裝甲和防盾的厚度增加到了180毫米。另外,科京還試圖在自己的設計上安裝600至650馬力的大功率發動機。由於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新設計的全高還比NC-2降低了0.3米。

第二個設計的特點在於其與眾不同的由工程師庫切琴設計的球形炮塔,主武器仍然是一門122毫米Д-25T火炮。這種球形炮塔宛如一個扣過來的湯鍋,有點象現代蘇聯坦克炮塔的設計。這種外形傾斜的炮塔容易使敵人的穿甲彈發生跳彈,因此比原先的側面垂直的炮塔防彈能力更強。

然而,炮塔良好的設計雖然使得其裝甲厚度高達220毫米,但是也減小了其內部空間。杜霍夫項目的新坦克的車首前上裝甲採用的常規的單一斜面裝甲,但是其裝甲板厚度達160毫米。

科京和杜霍夫的設計向當時的坦克工業人民委員馬雷舍夫做了表演。其中第一個設計由科京負責展示,第二個由基洛夫廠廠長薩爾茨曼和杜霍夫負責展示。

經過詳細的對比測試,圓滑的馬雷舍夫表示,既然兩種設計的火力和機動性能完全一樣,那麼最好能將兩種設計的優點,即把具有較好防彈外型的科京型車首和杜霍夫的炮塔結合起來。於是,在皆大歡喜的情況下,新式重型坦克誕生了,這就是「703」工程重型坦克。

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庫賓卡裝甲試驗場,開始進行跑車試驗。通過了跑車試驗後,蘇聯軍方又對其進行了嚴格的驗收測試。驗收測試成功後,「703」工程隨即向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做了匯報表演。

兩位元帥於1944年11月將表演結果反饋到斯大林那裡,斯大林表示認可並且命令「703」工程以NC-3的正式編號列入蘇軍裝備並立即在車里雅賓斯克的基洛夫工廠組織它的批量生產。

NC-3重型坦克戰斗全重46.5噸,乘員四人,分別為車長、炮長、裝填手和駕駛員。NC-3從前到後依次為駕駛室、戰斗室和動力室。

駕駛員位於駕駛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個向右打開的三角形艙門,艙蓋上有一具潛望鏡。而它的前輩NC-2沒有駕駛員艙門,駕駛員只能從炮塔艙門或車底安全門出入。

NC-3重型坦克則大大的方便了駕駛員的出入動作。在駕駛員座椅後方的地板上,布置有一個圓形的車底安全門,供乘員在緊急情況下脫出之用。車長位於炮塔左側,有一個向前打開的艙蓋和一具裝在艙門頂部的TПK-1周視潛望鏡。

這樣,NC-3的車長視野甚至還不如裝備有車長指揮塔的NC-2好。但是由於沒有指揮塔,降低了NC-3的高度,減小了被敵方發現的概率。炮長的位置在車長的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的右側,他也有一個向前打開的艙蓋和一具МK-4潛望鏡。

動力室在炮塔的後方,裡面布置有空氣濾清器、發動機、變速箱、油箱、冷卻裝置和側減速器等。車尾裝甲板上布置有兩個平行的圓形動力裝置檢查窗和一個炮管行軍固定器。

車尾上裝甲板的連接方式和NC-2、T-34相同,都是用兩個鉸鏈連接在車尾下裝甲板上。如果要對動力傳動系統做大的維修或更換的話,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整個車尾上裝甲板放下,當然代價是削弱了車尾的防護能力。

NC-3重型坦克的主武器和NC-2的完全一樣,同樣是一門25T-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負3至正20度。

射擊俯角小,是蘇聯坦克的一個通病。為了追求完美的防彈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給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後坐裝置留出足夠的空間,蘇聯設計師只好在射擊俯角上做出了讓步。NC-3重型坦克的彈葯為分裝式,因此射速較慢,只有1.5~2發/分。

彈葯基數和NC-2一樣為28發,包括十發穿甲彈和十八發高爆榴彈。被帽穿甲彈丸重25.1公斤,初速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160毫米厚勻制鋼裝甲板,在2000米距離上則可以擊穿120毫米厚勻制鋼裝甲板。

榴彈重27.3公斤,初速760米/秒,最大仰角射擊時射程可達16000米。炮長通過一具望遠式瞄準具瞄準射擊。NC-3的副武器為一挺安裝在裝填手艙門處環行槍架上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和一挺7.62毫米T並列機槍和一挺安裝在炮塔左後部的7.62毫米T機槍。

其中,ШK高射機槍由裝填手手動擊發,T並列機槍和炮塔後機槍則分別由炮長和車長操縱。NC-3的火炮威力雖然強大,但是射擊俯角太小,射速慢彈葯基數也太少;再加上Л-25T是由陸軍野戰加農炮改進的,射擊精度並不是很好,因此和戰後裝備90毫米火炮的美軍M-46、M-47和M-48相比,NC-3的火力並不能算理想。

NC-3重型坦克擁有它那個時代最強的防護力,其車體和炮塔的傾斜裝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護力。直到現在,NC-3的裝甲重量占戰斗全重的比率仍然是世界各國所有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護性能由此可見一斑。

NC-3後部的裝甲板也和NC-2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一樣向後傾斜。NC-3的車首前裝甲板兩側各掛兩塊履帶板,車尾下裝甲板上也可以掛兩塊,這些履帶板同樣可以起到輔助防禦的作用。此外,NC-3還可以在車尾攜帶兩個大型的發煙罐,各部位裝甲厚度及傾角見後表。

NC-3重型坦克的發動機是一台B-11-NC-3型12缸V型四沖程水冷柴油機,在轉速為2000轉/分最大功率為520馬力。B-11-NC-3是著名的B-2柴油機的發展型號,缸徑150毫米,沖程180毫米,汽缸總排量38.888升,最大扭距2254牛·米〔轉速1300轉/分〕。

外形尺寸為長1568毫米,寬916毫米,高1029毫米,重920千克,長度比NC-2的B-2-10縮短了135毫米,盡管如此,B-11-NC-3的長度還是超過了動力室寬度,因此它不得不縱置布置在動力艙內,這樣就增加了車輛的長度。

NC-3的動力傳動裝置也是從NC-2重型坦克上的動力傳動裝置發展來的,包括機械式手動行星變速箱、行星轉向機構和側減速器。變速箱為橫軸式,有高、低速兩個檔位,每個檔位又各有四個前進檔和一個倒檔,所以該變速箱共有八個前進檔和兩個倒檔。因為變速箱變速范圍較大,所以有利於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駛速度。

但是由於NC-3的變速箱沒有同步器和預選器,操作十檔的變速箱對於駕駛員來說並不是個輕松的工作。側減速器由的外嚙合直齒輪和布置在主動輪里的一級行星排組成。

NC-3重型坦克的動力艙內裝有四個內部燃料箱,總容積為450升。燃料箱成對地布置在發動機兩側。而且它還裝有四個圓筒型的外掛速拋燃料箱。這些附加燃料箱每個裝載90公升燃油。

NC-3加裝了副油箱高壓空氣吹除系統,駕駛員在車內利用這個系統就可以很方便的將副油箱里的油料壓入車內。這和以往的NC-2、T-34的乘員必需到車外才能將副油箱里燃油轉移到車內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NC-3還可以在車體右側攜帶一根用於自救的圓木。

NC-3重型坦克的懸掛系統為扭桿式,在每側第一、二、四、六負重輪的平衡肘處布置有減震器。NC-3的行走裝置基本上和NC-2一樣,每側有六個小直徑全鋼雙輪緣負重輪和三個直徑為310毫米的全鋼雙輪緣拖帶輪。誘導輪在前並且可以和負重輪互換,主動輪在後。

履帶為全鋼單銷鑄造式,履帶板寬650毫米,節距162毫米,部分履帶板的誘導齒上有一個直徑12毫米的圓孔。每條履帶由86塊履帶板連接而成。雖然NC-3的履帶寬度比NC-2小,但由於兩種坦克的履帶板嚙合孔的尺寸和間距一樣,所以NC-3的整個行走裝置完全可以和NC-2重型坦克通用。

NC-3重型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為37公里/小時,最大越野速度19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185公里;單位壓力0.82千克力/平方厘米,越壕寬2.5米,過垂直牆高1.0米,涉水深1.3米,最大爬坡度36度,最大傾斜度30度。

NC-3的對外通訊聯絡裝置為一部由車長操作的10-PK-26無線電台,電台天線基座位於車長艙門的左側炮塔上。內部乘員間通訊設備是一台TПУ-4車內通話器。

第一批測試用的NC-3重型坦克於1945年5月中旬開下生產線。

⑥ 火炮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機。公元10世紀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後,這種拋石機便用來拋射火葯包、火葯彈。

宋代在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追討寇軍第叄佰號馬山」等銘文。炮的尾部有兩個方孔,可裝耳軸。

中國明朝政府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有數十種。「虎蹲砲」用鐵爪限制後坐,射擊時後坐不過五寸,能裝小鉛彈百個以上。

「攻戎砲」裝在車上發射,便於騾馬挽曳,用鐵錨限制後坐。「無敵大將軍砲」重千斤,裝在車上,能裝鐵子500個,擊寬二十餘丈,「毒火飛砲」、「飛摧炸砲」能發射爆炸彈。

00這種炮彈為鐵鑄空心體,內裝火葯及其他葯劑,並裝有將葯線安放在竹管內的引信。發射時將彈丸裝入炮管,先點燃引信,後點燃炮管內發射葯,彈九到達目標後爆炸。

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義大利人N·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採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

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葯包式發射葯,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

17世紀,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間(1611~1632),採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准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

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葯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葯,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J·B·V·格里博沃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准化。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一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採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大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彈、霰彈和溜霰彈。最初的線膛炮是直膛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

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紀初歐洲各國進行了線膛炮的試驗。1846年,義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螺旋線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

螺旋膛線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線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了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

線膛炮的採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直到現在,線膛炮身還被廣泛而有效地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反後坐裝置的創制19世紀末葉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憐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

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復進譏)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

彈性炮架火炮發時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採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紀末期,相繼採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葯,提高了火炮性能。採用猛炸葯和復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

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10000米,火炮還廣泛採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高射炮。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炮。

隨著坦克的使用,出現坦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一般採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

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里。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國還採用過在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性能進一步改善。通過改進彈葯、增大射角、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里。

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性能,提高了發射速度。採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採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決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

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由於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⑦ 有哪幾種類型的炮

.迫擊炮迫擊炮是用座鈑承受後坐力的高射角曲射火炮。通常發射尾翼彈。其主要特點是:身管短,構造簡單,重量較輕,運動方便,適用於在各種地形上作戰;初速小,射角大(通常為45度一85度),彈道彎曲,適用於射擊遮蔽物後的目標和水平目標。主要配用殺傷爆破榴彈,用於壓制、殲滅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鐵絲網和其它障礙物;還可配用照明彈、煙幕彈等特種炮彈,以完成多種戰斗任務。按裝填方式分為前裝式和後裝式;按炮膛結構分為滑膛式和線膛式;按運動方式分為攜帶型、馱載式、牽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徑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類,輕型一般為50、51、60毫米口徑,全炮重小於20公斤,主要裝備步兵。作戰時,一般由單兵攜帶,或分解成幾個部件,由幾人背負或由牲畜馱載;中型一般為81、82毫米口徑,全炮重在40公斤左右,可分解成幾個部件搬運;重型一般口徑大於100毫米,全炮重在100公斤以上,採用車輛牽引或自行。追擊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在戰斗狀態時,炮身尾部的炮杵置於座鈑駐臼內。進行觸發射擊時,擊針外突,炮彈從炮口裝填,靠下滑撞擊擊針擊發底火;進行拉發射擊時,擊針縮回,炮彈入膛後,靠拉火機的擊錘撞擊擊針擊發底火。發射時,炮身的後坐力經座鈑傳至地面,靠土壤的變形吸收後坐能量,限制後坐運動。

.加農炮加農炮是彈道低伸的火炮,屬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射擊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對裝甲目標和垂直目標,多用直接瞄準射擊;對遠距離目標,則用間接瞄準射擊。主要由炮身、炮架、瞄準裝置等部件組成。主要特點是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遠(如152-155毫米加農炮的最大射程可達22-35公里)。按其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75毫米以內)、中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和結構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運載式(安裝在坦克、飛機、艦艇上)四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也屬加農炮類型。使用彈種有殺傷榴彈、爆破榴彈、殺傷爆破榴彈、穿甲彈、脫殼超速穿甲彈、碎甲彈、燃燒彈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榴彈炮榴彈炮是身管較短,初速較小,彈道較彎曲的火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壓制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工程設施、橋梁、交通樞紐等。它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按其機動方式,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榴彈炮兩種。主要特點是:身管較短(一般為口徑的20-30倍)、初速較小(通常為300-600米/秒);射角較大(約達70度),彈丸落角也大,殺傷爆破效果好;採用多級變裝葯,在射角不變的條件下,可獲得不同的初速、彈道和射程,便於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現代榴彈炮炮身長達口徑的33-44倍,初速達827米/秒,最大射角75°,使用一般榴彈,最大射程達18000多米,使用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0000米。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加農榴彈炮簡稱「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彈道特性的火炮。主要用於射擊較遠距離目標和破壞較堅固的工程設施。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具體結構與加農炮和榴彈炮相似。其特點是:可以平射和曲射;比加農炮炮身短,彈丸初速范圍廣(使用變裝葯),炮身射角和彈丸落角大;比榴彈炮炮身長,射程遠;用最大號裝葯和小射角射擊時,具有加農炮的性能;用小號裝葯和大射角射擊時,具有榴彈炮的性能。現代加榴炮的口徑多為152-155毫米。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25-40倍,彈重為4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為17-25公里。配用彈種與榴彈炮相似。按其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自運式和自行式三種。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火箭炮火箭炮是一種多發聯裝火箭發射裝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對大面積目標射擊。通常由定向器、回轉盤、方向機、高低機、平衡機、瞄準器、點火系統及平台運動系統等組成。按定向器種類,可分為軌式、籠式和管式;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自行式和牽引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器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裝彈完畢後,可一次發射一發,也可連續發射數十發。發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機動性好,但射彈散布大,發射時火光大,陣地容易暴露。火箭炮的口徑一般為107-273毫米,最大射程40公里,主要配用殺傷爆破火箭彈,也可配用特種火箭彈,布設地雷、照明和施放煙幕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無坐力炮也稱「無後坐力炮」。它是一種滑膛無反後坐裝置的火炮。。發射時,利用發射葯生成的部分火葯氣體由炮尾向後噴出,產生反作用力,其方向與彈丸出口時賦予炮管的後坐力方向相反,故該炮沒有反後坐裝置。無坐力炮主要用於摧毀近距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由炮身、炮閂、炮架和瞄準裝置等組成。其口徑一般為57-120毫米,對坦克的直射距離為400-800米。主要配用空心裝葯破甲彈、高爆榴彈。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於機動等特點。

.高射炮簡稱「高炮」。是從地面上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必要時也可用於對地面或水面目標射擊。主要特點是: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多數配有火控系統。按運動方式分,有牽引高炮和自行高炮;按口徑分,有小口徑高炮(口徑小於60毫米)、中口徑高炮(口徑為60-100毫米)、大口徑高炮(口徑大於100毫米)。高炮通常都裝有半自動或全自動炮閂,有機械化或自動化裝填機構,可連續自動地裝填和發射;大多數裝有隨動裝置,能自動瞄準和追隨目標。大、中口徑高炮還裝有引信側合機,以自動裝定引信分劃。小口徑高炮通常裝有自動高射瞄準具,能不斷地計算裝定射擊目標,以滿足瞄準不斷變化的空中目標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徑高炮。60年代以後,大口徑高炮逐步被地空導彈所取代,小口徑高炮則獲得較大發展,採用了多管聯裝,提高了發射速度,增大了火力密度。由於跟蹤雷達、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火控計算機和火炮組成的自行高炮系統的出現,提高了機動能力、行進中射擊能力的射擊效果。小口徑高炮將繼續向雷達、計算機、火炮等結成一體、多管聯裝或多管旋轉、自行化以及彈(地空導彈)炮結合的方面發展。

.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是指與車輛底盤結合為一體,能自行運動的火炮。主要用於配合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作戰,及時為其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特點是:越野性能好、機動靈活,』佔領和撤出陣地快、射擊反應快。自行火炮由武器系統、裝甲車體和底盤部分組成。武器系統包括武器、裝填機構和火控系統。武器包括火炮(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等)。裝填機構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新一代自行火炮已裝備有夜視設備和以彈道計算機為中心的自動化火控系統。裝甲有鋼質裝甲、鋁合金裝甲或簡易的復合裝甲。底盤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它們裝有動力、傳動、行走和操縱裝置。履帶式底盤一般採用坦克或裝甲車輛的底盤或它們的改進型,以及專用底盤。

.自行高射炮簡稱「自行高炮」,是將瞄準發射系統與車輛底盤結合在一起,能自行運動的高射炮。主要用於殲滅低空和超低空目標,掩護行軍、戰斗的部(分)隊。必要時也可用於消滅地(水)面目標。按口徑分,有小口徑和中口徑自行高炮;按自行方式分,有履帶式和輪式自行高炮;按功能分,有全天候和非全天候自行高炮。自行高炮通常是獨立的高射炮系統,普遍採用火力系統、探測裝置和解算裝置裝於同一車體上的「三位一體」結構。自行車輛由裝甲車體、炮塔、動力裝置、電源系統和行駛部分組成。火炮一般由數個結構相同的小口徑自動炮身(有的是一門中口徑炮身)、瞄準裝置、平,衡機和高炮隨動裝置組成,裝在旋轉炮塔內或兩側。炮塔有封閉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三種。車內裝有雷達、光電或光學火控系統,裝有導航儀以測定自身行進中所在位置的坐標。車上還裝有防核、化學、生物武器的儀器和設備。與牽引高炮相比,自行高炮越野能力強、機動性好、可靠性高、自動化程度高、反應時間短,具有對低空、超低空飛行目標作戰的能力,可實施短時間停止射擊和行進間射擊,是各國陸軍致力發展的防空武器之一。

.電磁炮也稱「電磁發射器」,是利用電磁力(洛侖磁力)代替火葯發射炮彈的一種裝置。該種武器目前只獲得原理成功,尚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美國現已能把100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0公里/秒,並成功地進行了硅面陣列承受10萬個g載荷的試驗。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70年建造了第一台電磁發射裝置,用一台能量為550兆焦耳的單極發電機首次把3克重的塑料塊加速到6000米/秒。電磁炮研製成功後,可用於打飛機、反坦克和作為天基反導彈系統。但反戰略導彈要求電磁炮炮彈質量達到2公斤,速度達20公里/秒,要達到這些要求,有待解決諸如研究適合天基用的數百兆焦耳的脈沖能。源;解決軌道的強度、尺寸、重量;解決炮彈上電子設備承受10萬個g載荷等問題。電磁炮根據發射裝置的結構和部件,可分為導軌炮、線圈炮和「重接」炮等。它們主要由能源、加速器和開關三部分組成。在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中將把電磁炮作為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發展。

.海岸炮簡稱「岸炮」,是配置在海岸重要地段、島嶼和水道翼側的海軍炮。主要用於殲滅敵海上目標,也可對陸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一般配置在永備工事內,移動式有機械牽引炮和鐵道列車炮。海岸炮具有不易被干擾、命中概率高、射擊死角小、摧毀力強等特點。初期的海岸炮與陸炮相同,19世紀開始出現專用海岸炮。一般海岸炮的口徑為100-406毫米,射程16-58公里。現代岸炮配有射擊指揮儀、雷達和光電觀測儀,使戰斗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⑧ 中國火炮發展史~

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葯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葯包、火葯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

到了十五世紀中期,火炮與火葯的技術已經達到高峰,躍升為重要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453年時,君士坦丁堡的城牆,被攻城巨炮所發射的大石炮彈所轟毀。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為小城門被轟開所致,但其實可歸因於炮轟讓突擊成為可能的因素。

中古時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時炮轟城牆以及在戰場上向大批的敵軍開火之用。它們可以精準地轟毀在城堡裡面建築物的垂直外牆,因此人們便發展出傾斜低矮的外牆取替高聳垂直的外牆。

現代的火炮是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具有強大的火力、較遠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較高的機動能力,能集中、突然、連續地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火力突擊。

主要用於支援、掩護步兵和裝甲兵的戰斗行動,並與其他兵種、軍種協同作戰,也可獨立進行火力戰斗。炮兵在歷史上有「戰爭之神」的稱號。

(8)火炮設計二反後坐裝置邱鳳昌擴展閱讀:

火炮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裝備單元,在戰場上有「戰爭之神」的美譽。在常規戰爭中如果沒有高性能、威力大的火炮給予強大的火力支援,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未開戰之前已經輸了。

所以世界各個軍事強國在進行裝備競賽中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火炮的發展中。我國也不例外,從無到有,從落後到強大,現在我國的火炮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在現代立體化戰爭中,火力仍然是戰鬥力的核心。火炮——戰場上的活力骨幹,以其火力強、靈活可靠、經濟性和通用性好等優點,已成為戰斗行動的主要內容和左右戰場形勢的重要因素。

火炮既可摧毀地面各種目標,也可以擊毀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艦艇。因此,作為提供進攻和防禦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規兵器中佔有鞏固的地位。

火炮的發展受到社會經濟能力和科學技水平的制約,同時也受到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飛快進步,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光電子和新材料等技術的發展,是火炮在設計、製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系列變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換代的步伐。

現代火炮早已不是單純的機械裝置,而是與先進的偵察、指揮、通信、運載手段以及高性能彈葯結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系統。因此,從不斷發展的戰略、威力、反應速度和機動能力在內的綜合性能,是火炮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高新科學技術在兵器領域的應用,引起火炮技術的總大變革。液體發射葯火炮、機器人火炮、電磁炮、電熱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論火炮的出現,將揭開火炮發展世上的新篇章。

⑨ 有哪幾種類型的炮

1.迫擊炮

迫擊炮是用座鈑承受後坐力的高射角曲射火炮。通常發射尾翼彈。其主要特點是:身管短,構造簡單,重量較輕,運動方便,適用於在各種地形上作戰;初速小,射角大(通常為45度一85度),彈道彎曲,適用於射擊遮蔽物後的目標和水平目標。主要配用殺傷爆破榴彈,用於壓制、殲滅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鐵絲網和其它障礙物;還可配用照明彈、煙幕彈等特種炮彈,以完成多種戰斗任務。按裝填方式分為前裝式和後裝式;按炮膛結構分為滑膛式和線膛式;按運動方式分為攜帶型、馱載式、牽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徑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類,輕型一般為50、51、60毫米口徑,全炮重小於20公斤,主要裝備步兵。作戰時,一般由單兵攜帶,或分解成幾個部件,由幾人背負或由牲畜馱載;中型一般為81、82毫米口徑,全炮重在40公斤左右,可分解成幾個部件搬運;重型一般口徑大於100毫米,全炮重在100公斤以上,採用車輛牽引或自行。追擊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在戰斗狀態時,炮身尾部的炮杵置於座鈑駐臼內。進行觸發射擊時,擊針外突,炮彈從炮口裝填,靠下滑撞擊擊針擊發底火;進行拉發射擊時,擊針縮回,炮彈入膛後,靠拉火機的擊錘撞擊擊針擊發底火。發射時,炮身的後坐力經座鈑傳至地面,靠土壤的變形吸收後坐能量,限制後坐運動。

2.加農炮

加農炮是彈道低伸的火炮,屬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射擊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對裝甲目標和垂直目標,多用直接瞄準射擊;對遠距離目標,則用間接瞄準射擊。主要由炮身、炮架、瞄準裝置等部件組成。主要特點是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遠(如152—155毫米加農炮的最大射程可達22—35公里)。按其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75毫米以內)、中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和結構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運載式(安裝在坦克、飛機、艦艇上)四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也屬加農炮類型。使用彈種有殺傷榴彈、爆破榴彈、殺傷爆破榴彈、穿甲彈、脫殼超速穿甲彈、碎甲彈、燃燒彈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3.榴彈炮

榴彈炮是身管較短,初速較小,彈道較彎曲的火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壓制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工程設施、橋梁、交通樞紐等。它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按其機動方式,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榴彈炮兩種。主要特點是:身管較短(一般為口徑的20—30倍)、初速較小(通常為300—600米/秒);射角較大(約達70度),彈丸落角也大,殺傷爆破效果好;採用多級變裝葯,在射角不變的條件下,可獲得不同的初速、彈道和射程,便於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現代榴彈炮炮身長達口徑的33—44倍,初速達827米/秒,最大射角75°,使用一般榴彈,最大射程達18000多米,使用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0000米。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4.加農榴彈炮

簡稱「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彈道特性的火炮。主要用於射擊較遠距離目標和破壞較堅固的工程設施。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具體結構與加農炮和榴彈炮相似。其特點是:可以平射和曲射;比加農炮炮身短,彈丸初速范圍廣(使用變裝葯),炮身射角和彈丸落角大;比榴彈炮炮身長,射程遠;用最大號裝葯和小射角射擊時,具有加農炮的性能;用小號裝葯和大射角射擊時,具有榴彈炮的性能。現代加榴炮的口徑多為152—155毫米。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25—40倍,彈重為4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為17—25公里。配用彈種與榴彈炮相似。按其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自運式和自行式三種。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5.火箭炮

火箭炮是一種多發聯裝火箭發射裝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對大面積目標射擊。通常由定向器、回轉盤、方向機、高低機、平衡機、瞄準器、點火系統及平台運動系統等組成。按定向器種類,可分為軌式、籠式和管式;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自行式和牽引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器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裝彈完畢後,可一次發射一發,也可連續發射數十發。發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機動性好,但射彈散布大,發射時火光大,陣地容易暴露。火箭炮的口徑一般為107—273毫米,最大射程40公里,主要配用殺傷爆破火箭彈,也可配用特種火箭彈,布設地雷、照明和施放煙幕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6.無坐力炮

也稱「無後坐力炮」。它是一種滑膛無反後坐裝置的火炮。發射時,利用發射葯生成的部分火葯氣體由炮尾向後噴出,產生反作用力,其方向與彈丸出口時賦予炮管的後坐力方向相反,故該炮沒有反後坐裝置。無坐力炮主要用於摧毀近距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由炮身、炮閂、炮架和瞄準裝置等組成。其口徑一般為57—120毫米,對坦克的直射距離為400—800米。主要配用空心裝葯破甲彈、高爆榴彈。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於機動等特點。

7.高射炮

簡稱「高炮」。是從地面上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必要時也可用於對地面或水面目標射擊。主要特點是: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多數配有火控系統。按運動方式分,有牽引高炮和自行高炮;按口徑分,有小口徑高炮(口徑小於60毫米)、中口徑高炮(口徑為60—100毫米)、大口徑高炮(口徑大於100毫米)。高炮通常都裝有半自動或全自動炮閂,有機械化或自動化裝填機構,可連續自動地裝填和發射;大多數裝有隨動裝置,能自動瞄準和追隨目標。大、中口徑高炮還裝有引信側合機,以自動裝定引信分劃。小口徑高炮通常裝有自動高射瞄準具,能不斷地計算裝定射擊目標,以滿足瞄準不斷變化的空中目標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徑高炮。60年代以後,大口徑高炮逐步被地空導彈所取代,小口徑高炮則獲得較大發展,採用了多管聯裝,提高了發射速度,增大了火力密度。由於跟蹤雷達、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火控計算機和火炮組成的自行高炮系統的出現,提高了機動能力、行進中射擊能力的射擊效果。小口徑高炮將繼續向雷達、計算機、火炮等結成一體、多管聯裝或多管旋轉、自行化以及彈(地空導彈)炮結合的方面發展。

8.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是指與車輛底盤結合為一體,能自行運動的火炮。主要用於配合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作戰,及時為其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特點是:越野性能好、機動靈活,』佔領和撤出陣地快、射擊反應快。自行火炮由武器系統、裝甲車體和底盤部分組成。武器系統包括武器、裝填機構和火控系統。武器包括火炮(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等)。裝填機構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新一代自行火炮已裝備有夜視設備和以彈道計算機為中心的自動化火控系統。裝甲有鋼質裝甲、鋁合金裝甲或簡易的復合裝甲。底盤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它們裝有動力、傳動、行走和操縱裝置。履帶式底盤一般採用坦克或裝甲車輛的底盤或它們的改進型,以及專用底盤。

9.自行高射炮

簡稱「自行高炮」,是將瞄準發射系統與車輛底盤結合在一起,能自行運動的高射炮。主要用於殲滅低空和超低空目標,掩護行軍、戰斗的部(分)隊。必要時也可用於消滅地(水)面目標。按口徑分,有小口徑和中口徑自行高炮;按自行方式分,有履帶式和輪式自行高炮;按功能分,有全天候和非全天候自行高炮。自行高炮通常是獨立的高射炮系統,普遍採用火力系統、探測裝置和解算裝置裝於同一車體上的「三位一體」結構。自行車輛由裝甲車體、炮塔、動力裝置、電源系統和行駛部分組成。火炮一般由數個結構相同的小口徑自動炮身(有的是一門中口徑炮身)、瞄準裝置、平,衡機和高炮隨動裝置組成,裝在旋轉炮塔內或兩側。炮塔有封閉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三種。車內裝有雷達、光電或光學火控系統,裝有導航儀以測定自身行進中所在位置的坐標。車上還裝有防核、化學、生物武器的儀器和設備。與牽引高炮相比,自行高炮越野能力強、機動性好、可靠性高、自動化程度高、反應時間短,具有對低空、超低空飛行目標作戰的能力,可實施短時間停止射擊和行進間射擊,是各國陸軍致力發展的防空武器之一。

10.電磁炮

也稱「電磁發射器」,是利用電磁力(洛侖磁力)代替火葯發射炮彈的一種裝置。該種武器目前只獲得原理成功,尚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美國現已能把100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0公里/秒,並成功地進行了硅面陣列承受10萬個g載荷的試驗。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70年建造了第一台電磁發射裝置,用一台能量為550兆焦耳的單極發電機首次把3克重的塑料塊加速到6000米/秒。電磁炮研製成功後,可用於打飛機、反坦克和作為天基反導彈系統。但反戰略導彈要求電磁炮炮彈質量達到2公斤,速度達20公里/秒,要達到這些要求,有待解決諸如研究適合天基用的數百兆焦耳的脈沖能源;解決軌道的強度、尺寸、重量;解決炮彈上電子設備承受10萬個g載荷等問題。電磁炮根據發射裝置的結構和部件,可分為導軌炮、線圈炮和「重接」炮等。它們主要由能源、加速器和開關三部分組成。在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中將把電磁炮作為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發展。

11.海岸炮

簡稱「岸炮」,是配置在海岸重要地段、島嶼和水道翼側的海軍炮。主要用於殲滅敵海上目標,也可對陸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一般配置在永備工事內,移動式有機械牽引炮和鐵道列車炮。海岸炮具有不易被干擾、命中概率高、射擊死角小、摧毀力強等特點。初期的海岸炮與陸炮相同,19世紀開始出現專用海岸炮。一般海岸炮的口徑為100—406毫米,射程16—58公里。現代岸炮配有射擊指揮儀、雷達和光電觀測儀,使戰斗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⑩ 德國二戰的800MM口徑的多拉列車炮,還存在嗎陳列在哪裡

帝國巨錘--多拉列車炮
帝國巨錘--多拉列車炮0
N粹德國的「大多拉」列車炮

1928年,飽嘗德國侵略之苦的法國為了抵禦德國的再次人侵,沿法德邊界構築
了舉世聞名的馬奇諾防線。該防線全長351 千米,約由5600座永備工事組成。工事
堅固,其掩蔽部頂蓋與牆壁厚達3 .5 米。即使有像大貝爾塔炮那樣420 毫米口徑
火炮的炮彈直接命中,也難以造成人員的傷亡與裝備的損壞。法國人天真地認為,
有了堅不可摧的防線就可高枕無憂了,而忽視了由於軍事科技的發展而導致的作戰
方式的變革。XTL上台後,馬奇諾防線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能摧毀這
難以逾越的障礙,1935年,XTL命令軍方研製口徑在700 ~1000毫米的超級巨炮。
德國陸軍兵工局把這一重任交給了曾設計制.造過「大貝爾塔」和「巴黎大炮」的克
虜伯兵工廠。雙方簽訂合同,於1940年交貨。克虜伯兵工廠雖然有研製巨型大炮的
經驗,但對於研製口徑如此之大的巨型大炮,也感到是個難啃的「硬骨頭」。該工
廠的設計師穆拉和保茲尤主持了火炮的設計工作。他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巨炮的研製、
試驗和改進當中,長年累月地忘我工作著。當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發動第二次世
界大戰時,超級巨炮尚未設計完畢。1940年5 月,德軍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之後,主力從比利時、盧森堡南部越過阿登山脈,從北面繞過法國重兵把守的馬奇
諾防線。6 月14日,德軍在洛林和阿爾薩斯的接合部兩面夾擊,一舉突破了馬奇諾
防線。此時超級巨炮尚在制.造之中,1941年克虜伯工廠才完成炮身的發射試驗。

到1942年春,克虜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800 毫米口徑的超級巨炮。巨炮的口徑
大得出奇,炮膛內可蹲下一名大個子士兵。為紀念該廠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克虜伯,
XTL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設計師穆拉為紀念他的妻子,將巨炮命名為「多拉」
(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國炮兵則更喜歡叫它「大多拉」。

同年3 月 19 日,「大多拉」火炮進行實彈射擊試驗。XTL在陸軍元帥凱德
爾、裝甲兵司令古德里安、軍工部長施佩爾的陪同下,親自來到戒備森嚴的魯根沃
爾靶場,觀看並鑒定射擊效果。中午12時20分,「大多拉」火炮發射了一發混凝土
破壞彈,彈丸實測重量為7 .086 噸,火炮射角65度,射程達26.09千米。40分鍾
後,火炮又以射角45度發射了一發重4 .759 噸的榴彈,射程達47.22千米。對火
炮頗為熟悉的XTL對「大多拉」火炮的性能非常滿意。

「大多拉」火炮由身管、搖架、上炮架、下炮架、炮耳軸、反後坐裝置、炮閂
和輸彈機等組成。整根身管由兩段組成,即帶身管套的前身管與後身管。安裝時,
先將後身管插人身管套與前身管相連,再用碩大的連接螺母將它們固定。每個炮管
發射100 發,就得吊換新炮管,不然就會炸膛。換一次炮管也得1 天的時間,且炮
管的造價很昂貴。操作火炮可通過電力和液壓機構來完成。即由電力機構賦予火炮
高低射界十10~+65度,用卷揚機吊裝炮彈,輸彈與閉鎖則由液壓機構來實現。自
動化程度非常高。

「大多拉」除了身管長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
之外,在許多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全炮約長 43 米、寬 7米、高 11 .6 米,有
4 層樓那麼高,重1350噸,幾乎是「巴黎大炮」的兩倍,它的塊頭之大,宛如一艘
軍艦;炮彈也大得驚人,有7 .8 米長,豎起來比兩層樓還高,其中榴彈丸重4 石
1 噸。內裝大量炸葯,破壞力巨大,射程可達47千米;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
部的彈丸則重達7 噸,內裝200 公斤炸葯。據說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 .4 千米處厚
度為0 .85米的混凝土牆。

「塊頭大」既是「大多拉」的優勢,也是它的缺陷。與「巴黎大炮」一樣,由
於塊頭太大,運輸、操作、保障都極為不便。就運輸而言,首先要把下炮架、身管、
炮閂等部件卸下來,再分別裝車。為了裝運這門炮,德國又同時研製了大功率軍用
火車。1941年10月,克虜伯兵工廠製成了兩台功率為1050馬力、時速達60千米的D311
型機車。運炮車與兩層樓的樓房相當。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葯需動用60節列車。由
於炮寬7 米,標准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採用特設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
需藉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座巨炮就需1500人至少整整
忙上3 個星期。

「大多拉」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王牌,由一名陸軍少將擔任總指揮。射擊時
則由一名上校具體指揮。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達1400多名,加上兩個擔任防空任
務的高炮團、警衛人員、維修保養人員,共需 4000 多人。動用這座大炮需經陸軍
參謀長哈爾德上將批准。
http://bbs.cga.com.cn/UploadFiles/40/2004-11-9/21383169/200411921411672745.jpg

閱讀全文

與火炮設計二反後坐裝置邱鳳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器材練腹怎麼練肌肉最有效 瀏覽:893
轉向球頭的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313
暖氣片安裝的調節溫度閥門怎麼調 瀏覽:947
江蘇奧星機械鑄造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工廠儀表一般選用什麼電纜 瀏覽:654
儀表盤顯示紅色start是什麼 瀏覽:300
win7桌面工具箱 瀏覽:105
機械加工怎麼管理工人 瀏覽:161
地鐵b09是什麼閥門 瀏覽:376
拖拉機自動水平液壓裝置 瀏覽:491
自動送料裝置的結構原理 瀏覽:379
火災警報裝置設計規范 瀏覽:340
配電網自動化裝置包括 瀏覽:730
魅工具箱flyme6下載 瀏覽:27
儀器測量我怎麼知道是准確的 瀏覽:866
鷗鵬石油設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2
臨沂要求自動滅火裝置 瀏覽:133
滲透力實驗裝置 瀏覽:918
冷庫製冷機25匹用多少電 瀏覽:862
水泵五金機電批發怎麼樣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