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沖壓彎頭的技術標及法蘭片的技術標準的書籍
彎頭常用的是GB12459-2005
法蘭是GB9119-2000 ,HG/T20592-2009 這幾種 可以下載下來看看
Ⅱ 野外生存與自救的論文怎麼寫求一篇。。。
淺談生存自救與災難逃生
生存自救與災難逃生(Self-rescue and escape disaster survival) 。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 突如其來的各種災害往往造 成人身傷害和死亡, 加強對各種災害事件的認識和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識和技能, 提高自我 保護意識和能力,可以有效地保護生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越來越多的人 們走進原野,體味自然之美。掌握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 力, 對挽救生命具有積極意義。 也許許多人認為日常生活中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不多,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一次遭 遇到危險是不幸遇難還是逃生,有沒有生存自救與災難逃生的常識與直覺是慣技那因素之 一。在討論生存自救與災難逃生之前有一點必須強調:無論你是施救者還是被救
者第一前提是保證施救者的安全。 者第一前提是保證施救者的安全。我想這是最基本的一條,如果施救者連自
己的安全都保證不了,那施救就沒有意義,比方說:有人溺水,而你自己卻不會游泳,下水 救人肯定不是最佳選擇,一不小心人沒救起來把自己搭進去。 因為生存自救與災難逃生包括的范圍極其廣泛, 所以專門挑選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幾率 或者說可能性比較大的幾個方面稍微說一下。 我覺得日常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意外災難當數火災。據有關資料顯示,2010 年 1 據有關資料顯示,
指統計月,不含森林、草原、軍隊、 至 6 月份全國共發生火災 73317 起(指統計月,不含森林、草原、軍隊、礦井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萬元,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656 人,受傷 271 人,直接財產損失 79290.7 萬元,與 , 去年同期相比, 去年同期相比,四項數字分別下降 2%、5.5%、14.8%和 16%。另外,發生刑事 、 、 和 。另外, 萬元。 放火 577 起,死亡 58 人,受傷 18 人,直接財產損失 1976.2 萬元。由此可見日常
生活中火災的危害性是極其巨大的, 而這些火災裡面我認為殺傷力最大的就是住宅火災, 因 為,住宅,一個我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一旦發生什麼事情,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我們自己。
住宅火災呈逐年上升趨勢,採取有力措施,預防住宅火災的發生,刻不容緩。 很多人認為住宅樓沒有什麼可燒的,不會有什麼危險,然而探究這些住宅火災的原因, 大多是一些不為人注意的生活小節引起的,而且同樣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一、總結一些火災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總結一些火災發生的原因,
(一)、無資質裝修隊在住宅中埋藏隱患。 )、無資質裝修隊在住宅中埋藏隱患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住宅普遍搞起了裝潢和裝修, 在室內可燃物大大增 多的同時, 由於為數不少的沒有資質的裝修隊伍濫竽充數, 致使裝修設計中出現用電設計負 荷過低,電氣線路截面過小,不能保證用電安全和遠期負荷,各種線路配置不合理等嚴重問 題,給住宅中埋下了一些能夠引發火宅的水、電、氣線路潛在隱患。
(二)、住宅電器設備和用電量陡增 )、住宅電器設備和用電量陡增
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 困擾經濟發展的供電不足問題已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許 多城市從限制用電轉為鼓勵用電,新建住宅的分戶電表已由過去的 3 至 5 安培陡增到 10 至 20 安培以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住房消費已成為長期刺激我國經濟發展 的增長點。新住宅的不斷建成和使用,使越來越多的家庭更關注新生活的質量,對電氣的要 求越來越高, 人們已從簡單照明用電類型轉向改善居住環境用電類型。 空調已步入普通百姓 家庭,一戶擁有兩、三部空調也不罕見,電腦及一些大功率家用電器設備正逐步被百姓所接 受。與此同時,原先住宅電氣設計及安裝的缺陷也日益凸現出來,給居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 多的不便。電氣線路配置不合理,輕則引起頻繁跳閘,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無法使用;重則引 發電氣火災及電擊傷亡事故, 某些電器設備本身存在的質量問題以及集中使用時線路超負荷 或使用不當等因素也會引發火災。
目前住房消費領域住宅電氣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房地產開發商對配電線路 指標的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售房說明書都未給出住宅配電線路方面的詳細資料。2、購買商 品房或裝修居室後,消費者未得到住宅電氣線路的布線圖。3、住宅用電設計負荷過低,電 氣線路截面過小,不能保證用電安全和遠期負荷發展的要求。4、住宅內分支迴路的數量過 少,使每迴路所帶的負荷增大。5、住宅中插座數量不足,導致居民大量使用插座板,充滿 安全隱患。 (三)、氣體燃料的普及使用。 )、氣體燃料的普及使用。 氣體燃料的普及使用
這些一擰就來、一點就著的「自來火」,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起居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推 移, 貯存與輸送這些氣體燃料的管道和設備難免會發生損壞泄露, 加上各種人為的錯誤操作 因素導致發生火災。 (四)、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 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
例如,現在擁有汽車、摩托車的家庭日益增多,為了方便使用,人們往住在家裡貯存少 量的汽油。又如氣體噴霧殺蟲劑、摩絲、發膠、氣體打火機與充氣罐、烈性白酒、油漆與調 和溶劑等。人們在使用這些物品時,往往忽視了它們的危險性,一旦讓汽油、油漆與調和溶 劑等物品暴露於空氣中,揮發達到爆炸性混合氣體濃度時,遇火星便會爆炸起火;把氣體打 火機或充氣罐、摩絲、殺蟲劑等放置在高溫環境中,如室內陽光曝曬處或爐火旁,它們就有 可能膨脹爆炸進而引起火災。 (五)、各種人為和自然的因素。 )、各種人為和自然的因素。 各種人為和自然的因素 如各種原因的放火、玩火、吸煙、燃放煙花爆竹、用火不慎,以及雷擊、地震等。如 2003 年 11 月 3 日發生的衡陽大火,據樓內居民說,是一樓倉庫用硫磺熏辣椒不慎造成的。
此外,據統計顯示,現在有不少火災是流動人口造成的。他們因生計所需租用房屋或自建簡 易房,其生活用火和用電的不規范及缺乏消防常識,導致火災頻發。 居民住宅的新特點是造成火災發生重大損失的根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居住條件的不斷提高, 居民住宅從整體布局到裝飾裝修都越來 越講究,與過去的居民住宅相比較,現在的居民住宅有一些新的特點: 1、很多居民住宅為商住樓,一層甚至地下一層為商業用房、公共娛樂場所,燃燒荷載 大,燃燒持久,對建築破壞力強,容易造成建築倒塌,導致人員傷亡。 2、現在的居民住宅防盜要求比過去高,多數防盜門是全封閉的,且較堅固,發生火災 時,防盜門如果是鎖著的,在沒有鑰匙的情況下,防盜門通常無法開啟和破拆,滅火人員無 法從門進入室內,滅火行動因此而會受阻。 3、居民住宅的室內裝修檔次比過去高,普遍有吊頂、牆裙和門套,室內燃燒荷載大, 一旦發生火災, 火勢在室內蔓延較快, 滅火人員到場時, 火災通常已經進入發展和猛烈階段。 4、現在居民住宅的窗戶和陽台普遍採用鋁金屬和玻璃封閉,且多數家庭都安裝有落地 窗簾,發生火災時,窗戶和陽台的鋁合金受火烘烤易變形脫落,玻璃也易破碎,火勢從窗戶 和陽台向著火層以上的住宅蔓延更容易, 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的堵截措施, 極易形成立體燃 燒。 5、現在居民住宅的電氣線路和燃氣管道多採用暗敷,掩埋在牆體或木板夾層之中,發 生火災時不易被發現, 且火災通過電線和金屬管道向上下層蔓延時, 滅火人員也容易忽視而 沒有採取設防措施。 綜上所述,能夠導致住宅發生火災的原因較多,如果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火災光顧 住宅將在所難免。 尤其現在的住宅許多是三層以上的樓房或高層建築, 一旦失火不僅自家遭 災還會殃及四鄰,危害甚大。
二、居民住宅火災的預防措施 由於居民住宅每家每戶是獨立的單元, 而且新建的居民住宅樓與樓之間有足夠的安全間 距, 發生火災時火災通常在橫向上不容易向其他住宅蔓延。 其蔓延的途徑主要是在縱向上通 過陽台、窗戶、電氣線路和金屬豎管向上、下層蔓延,且以向上蔓延為主。住宅火災死傷人 員大多數是老人、 小孩等弱勢人群, 這暴露出很多市民仍缺乏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安全常識, 平時用火、 用電、 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不注意防火安全, 發生火災不懂處置, 不懂及時疏散, 大多數人自防自救能力差。在消防隊員無法救助的情況下,造成傷亡。 從這幾點考慮,預防住宅火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把好住宅的消防設計審核、驗收關,切斷住宅火災發生和蔓延的途徑。加強對住 宅消防設施的審查,硬體設施要完備。 其次,加快建設社區消防組織,推進社區消防建設,即在城市的各個社區內,建立由居 委會、警務室、物業管理單位、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代表參加的社區消防安全委員會,建立 並落實相關的巡查、培訓、管理及警示制度。公安機關也擬把社區消防工作列入社區警務室 的職責范圍。 最後, 進一步加強消防社會化, 加強消防知識宣傳, 做到人人重視。 例如通過舉行「119 消防日」活動, 居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學一點消防知識, 練一些自救本領, 發生火災後, 也應當鎮定自如,正確使用滅火和求生手段。社區要經常要求家庭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 電器設備,大人不亂丟煙頭,不躺在床上吸煙,不亂接亂掛電線,電路熔斷時切勿用鋼、鐵 絲代替。爐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爐灰完全熄滅後再傾倒,柴垛要遠離房屋。明火 照明時不離人,不要用明火燃明尋找物品。離家或睡覺前要檢查用電器是否斷電,煤氣閥門 是否關閉,明火是否熄滅。利用電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家中不可存放超 過 0.5 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切勿在走廊、樓梯口等處堆放雜物,
要保證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暢通。不在禁放區及樓道、陽台、柴垛旁等地燃放煙花爆竹。 居民住宅火災雖然是一般常見的火災,但由於其處於人員集中地帶,圍觀群眾較多,一 旦處置不當極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居民住宅火災的預防和滅火工作有一定的艱巨性和復 雜性,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做好住宅火災的預防刻不容緩。
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 而排在第二位的當數交通事故, 題。2010 年上半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 :1 至 6 月份,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 月份, 比口徑統計, 人死亡、 比口徑統計,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99282 起,造成 27270 人死亡、116982 人受傷, 億元。 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 4.1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 9.3%、12%、10.6%和 5.3%。 、 、 和 。 其中, 其中,發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15 起,同比增加 3 起。全國 共發生適用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1694153 起,同比上升 31.7%。相比之 。
火災,我個人認為交通事故責任主要在於人,據世界衛生組織 2009 年 6 月中旬的研
究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 127 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另有大約 5500 萬人因交 通事故而受傷。如果不採取有效的事故預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傷的人數在今 後 20 年中將增長 65%,遠遠高於艾滋病、瘧疾等疾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道路通車里程逐年增長,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道路 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長趨勢。根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統計,交通事故起數從 1986 年的 29 萬起上升到 2002 年的 77 萬多起,年均增長 6.3%。死亡人數由 5 萬人上升到 10.9 萬人, 年均增長 5%。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萬起,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 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 9.1億元。
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環境影響下,由於人、車、路、環境諸要素配合失調偶然發 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車、路、環境對交通事故形成的影響。 人的因素。人是影響交通安全最活躍的因素。在人—車—路—交通環境構成的體系中, 車輛由人駕駛,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環境要有人的管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迅速發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僅單位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加,而且汽車進入家庭已成為現 實; 相應的情況就是非職業機動車駕駛員隊伍迅速擴大, 使機動車駕駛員的整體素質更加參 差不齊。 那些駕駛能力較差、 遵守交通法律、 法規意識淡薄、 出事較多的機動車駕駛員被 「譽 為」「馬路殺手」。椐有關資料統計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於車和路本身的原因 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 5%,而 95%以上的原因是由於人的違章行為造成的。其實,即使 在有關資料統計的 5%的由於車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因中,「車和路的原因」 僅僅是被動因素,因為人是車和路的創造者、使用者。人作為道路交通參與者中的最積極因 素,其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俗稱違章行為)主要表現有很多種,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 正) 第二十七條中列舉的關於違反交通管理的違法行為有十一種之多, 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 列舉了近四十種之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列舉了近三十種之多。 另據公安部統計數據 顯示,2009 年全國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見低素質的機動車駕駛員在參與道路交通運行中對人們正常的生活構成的傷害是很嚴重 的。因此,對交通安全的研究應對人以足夠的重視。 車輛因素。車輛是現代道路交通的主要運行工具。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影響道路交 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車輛制動失靈、 制動不良、 機件失靈、 燈光失效和車輛裝載超高、超寬、 超載、貨物綁扎不牢固等,都是釀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據我國交通事故的統計資料中 可知,制動系和轉向系故障是車輛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現有運行車輛中有 50%左右屬
於機構失調、帶病運行,特別是個體車輛和掛靠車輛更為嚴重。這些都構成了交通事故的機 械隱患。 道路因素。道路交通的安全取決於交通過程中人、車、路、環境之間是否保持協調。由 於我國是個近 13 億人口的大國,截至 2009 年 6 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約為 1.77 億輛。 其中包括:汽車 6962.60 萬輛、摩托車 9122.66 萬輛、掛車 103.50 萬輛、上道路行駛的拖 拉機 1464.18 萬輛,其他機動車 2.17 萬輛。截至 2007 年底,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 357.3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5.36 萬公里。靜態比例為:人均車輛約 0.14 輛,而人均道路只有 0.0028 公里; 每輛車均道路佔有量約為 0.002 公里; 且其中 90%的道路屬於機動車與非機動 車和行人混雜。近幾年機動車輛數字還在急劇增加,道路超負荷承載,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 加。道路容量嚴重不足 。因此,除了前兩個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術等級、設施條件及 交通環境作為構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們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環境因素。交通環境主要是指天氣狀況、道路安全設施、雜訊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參與者 之間的相互影響等。駕駛員行車的工作狀況,不僅受道路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到道路交通 環境的影響。第一,交通量的影響。在影響駕駛員行車的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響起 著主導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駕駛員的心理緊張程度,也影響著交通事故率的高 低。因此,在行車中,妥善掌握行車速度是減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環節。第二,交通混雜程度 與行車速度的影響。 我國的道路多為雙車道混合式交通, 由於各種機動車在一條道路上行駛, 其動力性不同、行車速度相差很大,特別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差異更大。我國的混合交通 和交通混雜程度嚴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交通信息特徵的影響。汽車是 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行駛的,行車過程中,駕駛員總是通過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從不 斷變化著的交通環境中獲得信息,並通過對他們的識別、分析、判斷和選擇,做出相應的反 應。第四,惡劣天氣的影響。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全國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
惡劣天氣導致的事故死亡人數同比增加,特別是下半年全國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發 生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同比上升 13.3%。
二、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人、車、路、環境四個要素是解決道路交通事故高發問題的關鍵環節。要從根本上降 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保證行車安全,減少傷亡和經濟損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 好預防工作。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減少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在道路交通事故預防的諸多因素中, 人是處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比較淡薄,違章現象比較嚴重,是造成 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國內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的實踐證明, 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存 在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從根本上講,要從預防和 減少交通違法行為做起,要從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教育做起,培養一支遵紀守法、技術過硬的 機動車駕駛員隊伍。一是對駕駛員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訓。學習交通法規;學習機動車的新 技術、新操作技能、機械理論,包括對駕駛員定期進行的理論考核、操縱考核和車輛審驗都 可以歸納到這個范圍內。從駕駛員來說,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術素質的駕駛員,就可 以減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二是對全社會人員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 育。教育部門要堅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從孩子抓起,將之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 並在中考、 高考中適當增加這方面的內容; 利用一切新聞媒介和宣傳手段對全社會進行交通 安全教育和對交通法規的宣傳, 加強和提高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制的觀念。 具有高 度安全意識和懂得交通法規的行人和騎自行車者,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加強車輛維護, 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車輛技術性能是保證安全駕駛的物質基礎。 目前, 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車安全檢測制度和基於檢測的車輛維修制度外, 駕駛員日常應勤 於保養、維護車輛,出車前應徹底檢查轉向系和制動系,認真做好車輛的日常修理工作,及
時消除隱患,保證車況良好,杜絕帶病車上路行駛,嚴把車輛技術性能關。近年來,各汽車 製造廠陸續推出了各種新型安全裝置, 如車載防撞系統、 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報警系統、 輪胎氣壓過低警報系統、 視覺警報系統等。 這些安全裝置的應用使車輛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 能對駕駛員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完善道路安全設施,不斷改善道路條件,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 嚴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 准》 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標志、 , 標線以及各種交通安全設施; 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環境, 夜間易出事的路段應增設「凸起路標」和照明設備。交通管理部門應運用高科技手段及時查 處違章車輛,排除事故隱患,並按有關法規從嚴管理。在事故多發路段,以及在橋梁、急轉 彎、立交橋、匝道等路面復雜,積水地點設置警告牌。在雨、霧、雪天等災害氣候條件下應 制定交通管制預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導好車輛通行;在城市道路,應實現人車分流, 進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學的控制道路的進、出口;在交通量超過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 以通過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來保證交通安全, 同時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調整階段, 向車輛發 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繞行路線。因此,作為駕駛員,應提高應對惡劣天氣的技能和准備。 作為交通管理部門, 應將改善交通環境, 設置合適的交通標志等作為道路安全保證的重要工 作之一,切實抓好抓實。 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依法行政的力度, 尤其是進行行政處罰時能達到處罰教育的目 的。在實際狀況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違章肇事者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行政執法機關對 違章者進行處罰讓違章者承擔的義務。這就給人一種錯覺:我違章無所謂。甚至一些常違章 者還「習慣了」。如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不加強依法行政的力度及處罰力度,不僅對違章者 達不到教育、 教訓和強制其承擔法律義務的目的, 而且是對社會治安的不負責任和對法律威 信的不尊重。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動態過程, 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 道路上發 生的交通事故往往並不是人、車、路、環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單獨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 用的結果。預防交通事故,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人的交通教育、 提高車輛的安全性、 不斷改善道路條件和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等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建立預 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上述是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容易威脅到人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災難極其預 防和和施救措施。 而且重申的一點是: 無論身為施救者還是被救者都必須把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