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儀器儀表 > 凝集法屬於什麼儀器

凝集法屬於什麼儀器

發布時間:2024-07-06 19:20:50

1. 豬病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哪些

抗原和相應的抗體在動物體內或體外都能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反應稱為抗原抗體反應,習慣上把體內的抗原抗體反應稱為免疫反應,體外的抗原抗體反應稱為血清學反應,因為抗體主要存在於血清中。

血清學反應可以用已知的抗體檢查未知的抗原,也可用已知抗原測定未知的抗體。人們根據抗體能與相應抗原發生反應並出現可見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原理,設計了許多血清學診斷方法,不僅可以檢測動物體內乃至體外的病原微生物,或其抗原性成分,而且還可以測定動物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或對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反應。在抗原—抗體復合物成不可見狀態時,可以通過瓊脂擴散、凝集實驗以及酶標記等指示系統,使其變為可見或可測狀態。

目前已知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很多,現僅介紹幾種在目前條件下規模化豬場通過學習都能做到的診斷方法:

(1)凝集試驗豬病診斷過程中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全血平板凝集試驗實踐中主要用於細菌性疾病的抗體檢測和抗原(經分離培養後)的鑒定。現舉例用已知豬丹毒抗原(丹毒桿菌的純培養液)測定被檢豬血清中的抗體。其操作步驟如下:

a.材料豬丹毒凝集抗原,玻片,9號針頭,酒精棉球,酒精燈,鉑耳(取血環)等。b.操作用鉑耳取已知抗原1滴,置於玻片上。用酒精棉球擦拭針頭,鉑耳在酒精燈上灼燒消毒。用針頭刺破被檢豬的耳靜脈,以鉑耳取血與玻片上的抗原等量混合,在2~3分鍾內觀察結果。c.結果判定出現顆粒狀的凝集,為陽性反應。否則為陰性。

②試管凝集試驗是一種定量法,用於測定被檢血清或其他體液中有否某種抗體及其效價,可做臨床的輔助診斷,或用於流行病學監測。在豬場中,本法常用於豬布氏桿菌病的診斷。

A.材料布氏桿菌病試管凝集抗原(1∶20倍稀釋),布氏桿菌病陽性血清、陰性血清(1∶25倍稀釋),稀釋液(0.5 %石炭酸生理鹽水),滅菌小試管,1毫升吸管,試管架,待檢血清等。B.操作取試管7支置於試管架上,設陽性和陰性血清及抗原對照各1支,測定管4支,以後每增加1個樣品,只需增加4支測定管。

按表10示意稀釋血清,加抗原,完成後每支試管內應含1毫升液體。

2.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血液細胞分析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臨床又稱血液分析儀或血球儀、血球計數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是醫院臨床檢驗應用非常廣泛的儀器之一。以前血常規檢驗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過顯微鏡人工鏡檢,隨著基礎醫學的發展,高科學技術的應用,血液細胞分析儀已成為取代鏡檢進行血常規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帶分類的血液細胞分析儀。 (XFA6000Intelligent智能化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性能特點:
一、性能特點:
1、現在的血液細胞分析儀都是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絲桿傳動技術,避免了傳統傳動方式(如皮帶傳動)受環境溫度影響的弊端,使定量更准確,更加耐用。
2、在白細胞三分類直方圖和紅細胞、血小板直方圖的鑒別界標上,智能化的自動界標鑒別線使分析結果更加准確。
3、國際領先的雙核嵌入式數字化電路系統,提供強大、穩定的控制與分析能力。
4、數據分析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話(ARM)技術提供最穩定的分析結果。
5、一鍵式操作或手寫輸入信息,XFA6000Intelligent便會自動吸入血液標本進行稀釋、分析、並准確地提供19項參數及3個直方圖22項檢測結果,中文界面、100萬個結果的存儲(含直方圖)、並有真彩8寸TFT屏顯示、內置熱敏列印機自動列印,使得操作過程非常簡便。
6、全封閉穿刺進樣,有效避免對操作者的生物污染風險;具有18個進樣位,能充分滿足檢驗大規模的檢測工作,並具有急診插入功能,XFA6000Intelligent將助您的實驗室創造空前的效率和成果。
二、日常維護非常簡單:
測試前,只要開啟電源鍵,便可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包括電腦自檢、沖洗、灌注通道以及空白值確認。檢測完畢後,按關閉鍵XFA6000Intelligent即可自動沖洗所有通道,然後自動關閉,實現智能保養。
三、智能排堵設計:
XFA6000Intelligent的檢測部採用紅寶石材料,小孔孔徑精確,且光滑不易粘附。另設有阻孔監控功能,並可通過排堵程序進行正負壓沖洗和電子灼燒排除阻塞。
四、安全與環保:
由於XFA6000Intelligent採用無氰化物試劑檢測血紅蛋白,因此省去了麻煩的廢物處理。進樣針內外壁自動清洗功能,給予操作者安全保障。豪華人性的外觀設計將使您的檢驗環境更加舒適、安全。
那在做血常規檢查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更好的采血,便於血液細胞分析儀分析結果呢?
一、標本的採集
為了取得准確、可靠的檢驗結果,必須取得高質量的標本。高質量的標本是高質量檢驗的第一步。保證血液標本中各項細胞的完整形態是作為血常規檢驗用的高質量的標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細胞檢驗標本的制備分為採集和抗凝2個步驟。
1.標本的採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規檢驗標本,最常用的途徑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各類文獻均表明,靜脈血血樣是最可靠的標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細血管血樣中與靜脈血差異最小且較為穩定的血樣。有研究表明,與靜脈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確性和可重復性仍然較差:白細胞計數明顯高(+8%)而血小板計數明顯低(-9%)。因此,絕大多數專家建議:血常規檢驗特別是應用血液分析儀時,應使用靜脈血。
2.標本的抗凝
用於血常規檢驗的血樣必須經抗凝劑抗凝處理,在目前的眾多抗凝劑中,EDTA鹽(EDTA-Na2,EDTA-K2,EDTA-K3)是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最適合用於血常規檢驗。除采血因素的影響(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數情況下,血樣的質量取決於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血液比例過高時,由於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凝血塊的可能性增加,在用於血細胞分析儀時,微凝血塊可能阻塞儀器,同時影響一些檢驗指標。血液比例過低,抗凝劑相對過剩,對檢驗指標會造成嚴重影響。血液經EDTA抗凝後,白細胞的形態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和時間及EDTA濃度有關。EDTA的最佳濃度(與血液比)為1.5mg/ml,如果血樣少,EDTA的濃度達到2.5mg/ml,中性粒細胞腫脹、分葉消失,血小板腫脹、崩解、產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這些改變都會使血常規檢驗和血細胞計數得出錯誤結果。這一點在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時尤為重要。
靜脈血和末梢血均可經抗凝劑抗凝成全血標本(標本中不含稀釋液,或對標本造成的稀釋的影響極小),顯而易見,末梢血抗凝標本要達到合適的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多數專家建議,在制備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多數專家建議血管採集靜脈血。
無論鏡檢,或是使用血液細胞分析儀,由於絕大多數的對標本稀釋的稀釋液中含有抗凝劑,在一定量的稀釋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靜脈血或末梢血液(10-40μl)即可制備成通常所說的預稀釋標本。多數情況下,預稀釋標本的制備適用於末梢血的血樣。
二、標本的稀釋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的紅色粘稠混懸液。在進行血細胞檢驗計數時,直接用血液計數是困難的,無論是鏡檢還是用血細胞分析儀,血液均需合適准確的稀釋後才能進行血細胞的檢驗計數。基於血細胞分析儀的基本原理,在血細胞分析儀的設計應用中,稀釋倍數和計數容量是最重要的設計指標之一。稀釋倍數過低,會形成細胞排隊通過感測器的重合缺損;稀釋倍數過大,則會造成一定測量容量內血細胞的數量過少,這都會嚴重影響血液細胞檢驗的測量精度。
三、標本的儲存
抗凝劑因時間和濃度的不同,會造成對血細胞形態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靜脈血標本,在標本收集後的5分鍾內或30分鍾後,8小時內(室溫)檢測,可以得到最佳的檢測結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細胞分類的准確數據,則標本可以在2℃-8℃的條件下存入至24小時。
預稀釋標本一般需要在標本制備後10分鍾內予以測量;如果稀釋液中添加細胞穩定劑,預稀釋標本的存放時間也不可超過4小時。
總之,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確的檢驗數據,就要在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本文所講述的內容,僅僅是對血常規檢驗中注意事項的部分總結,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還是請常年處於臨檢一線工作中的老師們批評、指正。
四、血液細胞分析儀計數法:
計數細胞數量多、速度快、易於標准化、計數精確性較高,適合大規模人群健康篩查,但需特殊儀器。某些人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病理情況(如出現有核紅細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擾白細胞計數。使用前須按NCCLS規定方法對儀器進行校準,且須認真堅持日常質控工作。
五、紅細胞計數的血液分析儀法檢測原理:
血液細胞分析儀法:用電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四大屬性探討
血液細胞分析儀又叫血球儀,血液分析儀-是現在醫療領域普遍使用的醫療器械,血液細胞分析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檢驗的質量和效率。然而,這類高新醫療儀器在鑒別血細胞形態和結構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目前僅可作為全血細胞分析的一種過篩手段。在遇見疑問時,還必須在顯微鏡下復查血片,經過確認、修正或補充後才能發出報告。否則,容易造成漏診、誤診。關於復查的標准,現有的醫學檢驗教科書和操作規程都沒有明確論述。為此,我們根據實踐和體會,並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對其標准、內容、方法等作初步探討。
1 復查的標准
在什麼情況下要進行復查,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標准,有人提出只要血液細胞分析儀給出警示信號(FLAG),都應進行復查,這種作法對其范圍的掌握未免過寬。例如,一個外傷急性失血的患者,血液分析儀給出了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偏低的信號,就不一定要為此復查血片。又例如在治療過程中經常作血液學檢驗的患者,往往也不必每次都要復查。Dotson在論述血片復查標准(film review criteria)時建議,每個實驗室應自行規定復查的參數、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血液細胞分析儀運行提示信號(instrument fuction figs)或解釋性提示信號(interpretive flag messages)等,都是復查的條件之一,但要結合血液細胞細胞分析儀狀態和患者情況等作全盤考慮。
2 復查的內容
不少人以為復查就是作白細胞分類,其實不然。復查應包括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估計血小板或白細胞數(印證與儀器給出的數據是否相符);觀察有無血小板聚集或紅細胞聚集以及有無特殊形態的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等。
3 對復查人員的要求
從事血片復查的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具有血液細胞形態學基礎與臨床知識,並且對血液細胞分析儀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各種直方圖、散點圖的正常和異常圖形,並能對異常圖形的意義進行解釋和評估的人員。
復查者首先要仔細閱讀分析儀給出的各種參數、直方圖、散點圖和提示信號。對可能存在的血液學異常或技術性影響因素等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情況(包括初步診斷等),確定復查的側重點。
將血液充分混勻,盡早推成血片並染色。EDTA抗凝血塗片不同於皮膚穿刺血直接塗片,在細胞形態方面有一些不同之處;另外,抗凝血多半在體外已儲存一段時間,對細胞形態也會產生影響。
4 復查的方法
先用低倍鏡或高倍鏡觀察,了解血片和細胞分布情況,有無血小板或紅細胞聚集(成串、成堆),尾部有無大型、成堆異常細胞等;繼續用油鏡在塗片厚薄適中處瀏覽血片,仔細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並估計其數量。如果觀察結果與儀器報告相符,不需進行任何補充試驗,即可按儀器測定的結果發出報告。
如為貧血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其紅細胞數量及相關的指標(如MCV、MCH、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異常,則著重觀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內涵物、著色性、大小一致性,以及有無有核紅細胞等。如有異常,應加以描述並報告。由於血液在體外儲存過久或塗片時的其他技術原因,有時血片的局部區域可能出現一些假的靶形紅細胞、口形紅細胞和假的球形紅細胞等,缺乏經驗的檢驗者往往會將其當作真正的異形紅細胞。最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瀏覽塗片的其他區域,如果是真的異形紅細胞,全片(而不是個別區域)都可見到同樣的異常。
如果血小板的數目及直方圖,血小板的平均體積(MPV)異常,血小板的分布寬度(PDW)增加,則瀏覽血片首先估計血小板數。Willians等認為,正常情況下,在血片厚薄適中區(每個紅細胞彼此相互接觸但又不重疊),每個油鏡視野,約有血小板8~15個;或每10~30個紅細胞見到一個血小板。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計[2]。根據我們的經驗,只要平時留心觀察,並積累一定經驗之後,通過瀏覽血片,大致估計血小板數並不難,與此同時,注意觀察血小板的形態。
如果白細胞計數或直方圖異常,首先瀏覽血片,估計白細胞數量並觀察有無幼稚或異常白細胞。如發現與儀器報告不符或有其他異常則進行顯微鏡下白細胞分類計數。關於白細胞分類,一般血液檢驗人員似乎都很熟悉。但要作到准確分類,目前還存在不少困難,個別細胞的分類標准,至今尚未完全統一。
在外周血常規白細胞分類中,將粒細胞分為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三類即可。有時為了協助感染和血液病的診斷,臨床醫生要求將中性粒細胞進一步細分為分葉核、桿狀核細胞、晚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等。區分桿狀核與分葉核細胞的界限一直是困擾醫學檢驗界的老大難問題。歷史上由於對桿狀核所下的定義不同,導致各家報告的桿狀核的百分比相差懸殊,其參考值自0~5%到12%~18%。為此,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推薦如下定義:「成熟的粒系白細胞,具有彎曲、帶狀的核形,核葉間沒有線樣細絲(threadlike filament)形成,稱為桿狀核;如果連接核葉之間的橋(bridge)內有染色質,這種橋就不算細絲,也是桿狀核」;「如果細胞核扭曲(twist)、纏繞,造成一部分核壓在另一部分核之上,以至整個核的外形看不清,應判為分葉核。」該建議已被美國臨床檢驗室標准化委員會所採納。按照這一標准,桿狀核細胞的參考值應為5%~10%[3]。不過盡管有了這個標准,由於檢驗人員個人的判斷和解釋不同,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現象。每個實驗室應按統一標准,開展質量控制。
眾所周知,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細胞。在病毒、毒素等抗原的刺激下,其中有一部分會發生增殖並向漿細胞或幼稚細胞(母細胞)轉化,從而導致多樣的形態變化。如細胞體積增大;胞質變多,藍染加深,有的含有空泡;核呈不規則形態,染色質變得疏鬆,偶爾隱隱約約可見核分裂。但如果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可能誤認為是白細胞的幼稚細胞。
外周血片復查操作簡單,但技術性很強,並且以檢驗者的主觀判斷為主。一個優秀的檢驗工作者應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血常規直方圖認真進行血片復查,並進行綜合分析,可使多種常見的貧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時、初步,甚至明確的診斷。

3. 跪求POCT行業大神科普,酶免法,膠體金,凝集法,免疫熒光,比濁法這些方法學的利弊,

比較幾種免疫標記技術的異同。
答:根據標記物種類的不同,免疫標記技術可以分為放射免疫分析、酶標記免疫分析、熒游標記免疫分析、化學發游標記免疫分析、膠體金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它們之間具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現將其歸納如下。
一、相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均具有高特異性。五種免疫標記技術的免疫技術都是採用抗原抗體反應,而抗原與抗體的結合是一一對應、特異性結合的,故它們都具有非常高的特異性。
2、均具有高靈敏性。由於五種免疫標記技術的標記技術均採用示蹤物標記,例如酶、放色性核素、熒光素、膠體金以及緻密物質等,當與標本中的相應抗體或抗原反應後,可以不必測定抗原抗體復合物本身,只需測定復合物中的標記物,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手段使不見的反應放大,轉化為可見的、可測知的光、色、電、脈沖等信號,並可藉助儀器精密測定,從而間接測出微量的抗原或抗體。
3、檢測對象相同。除了放射免疫技術只能檢測抗原外,其他四種免疫標記技術均可檢測抗原或者抗體,即通過已知抗原(或抗體)特異性結合待測抗體(或抗原),從而定性或定量地測出抗體或抗原。
4、免疫標記的程序基本相同。其包括純化抗原或抗體、確定標記物質(即決定了最終的檢測方式)、進行標記、對標記產物分離純化和分析鑒定等一系列程序。
二、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檢測原理不一樣。首先,酶免疫技術是以酶標記的抗體(或抗原)作為主要試劑,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催化底物反應高效性和專一性結合起來的一種免疫方法,其對作為標記用的酶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活性高、純度高等;放射免疫標記技術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物的標記免疫測定方法;免疫熒光技術是以熒光素作為標記物與已知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然後將熒光素標記的抗體作為標准試劑,用於檢測和堅定未知的抗原,其對用於標記的熒光素也有特定的要求,如熒光效率高,與蛋白質結合穩定,易於保存等;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是將發光分析與免疫反應相結合而建立的一種新型超微量分析技術,它是使用發光劑標記抗體(或抗原),通過發光檢測抗原(或抗體)反應的免疫分析方法;免疫膠體金標記技術則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記物,而膠體金在鹼性環境中帶負電荷,與抗體蛋白質分子的正電荷基團因靜電而形成牢固結合應用於抗原抗體反應的一種新型免疫檢測方法。
2、所採用的標記物不同。由於彼此間免疫標記的原理不一樣,故採用的標記物必然存在差異性。熒光免疫技術的標記物為熒光素,一般採用四乙基羅丹明、異硫氨酸熒光素及藻紅蛋白等;酶免疫技術的標記物為酶,一般採用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或鹼性磷酸酶(AP);放射免疫技術的採用放射性核素標記,一般有131I、125I、14C和3H;發光免疫技術採用化學發光物質來進行標記,常用的化學發光劑有魯米諾、異魯米諾以及魯米諾的衍生物;免疫膠體金技術的標記物為膠體金,,是由金鹽被還原成原金後形成的金顆粒懸液,膠體金顆粒大小多在1—100nm。
3、檢測所需儀器或方法不同。酶免疫技術通過加酶的底物顯色,然後通過酶標檢測儀比色來進行檢測;放射免疫技術是採用液體閃爍計數儀、晶體閃爍計數儀或X膠片來進行免疫檢測;免疫熒光技術則是採用熒光比色計或熒光顯微鏡來進行分析;發光免疫技術所需儀器為發光分析儀;免疫膠體金技術是通過免疫電競或斑點免疫金染色法進行檢。

閱讀全文

與凝集法屬於什麼儀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定 瀏覽:914
油田油泥處理設備哪裡不錯 瀏覽:517
機械硬碟跟固態硬碟怎麼看 瀏覽:364
日本光子脫毛儀是什麼儀器 瀏覽:223
羽毛粉膨化設備多少錢 瀏覽:851
修汽車電腦版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897
汽車年檢後儀表燈全亮了怎麼辦 瀏覽:894
化學儀表怎麼用 瀏覽:865
拆除工程時用到哪些機械設備 瀏覽:55
軸承怎麼選型原則 瀏覽:4
廢軸承做菜刀怎麼樣 瀏覽:540
冰箱製冷漏電怎麼回事 瀏覽:61
機械裝置包含了輪系有哪些 瀏覽:532
咽喉呼吸閥門叫什麼 瀏覽:316
為什麼水管總閥門關不住 瀏覽:139
鑄造廠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796
電解槽超聲波振板怎麼用 瀏覽:175
湖北東部機械製造企業有哪些 瀏覽:813
什麼器材可以治療坐骨神經 瀏覽:239
車上製冷機什麼牌子好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