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復廠一般採用制二級處理,其流程包括:
粗格柵—提升—細格柵—(粉碎)—沉砂—初次沉澱—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氧化溝等)—二次沉澱—(後曝氣)—消毒—出水
當然現在有些處理廠還包括後續的深度處理和回用部分。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主要做國家排放標准里說的各項指標的實驗,《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pH、懸浮物SS、BOD5、COD
氨氮、總氮TN、總磷TP等。
對於污水處理廠,常規測樣只監測進出水就可以了,只有在調試或者工藝有問題時才會監測各單元。
關於儀器,每種指標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相關儀器(pH計、COD快速消解儀 、BOD5測試儀等),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分析化學實驗的方法測出,具體見國家環保總局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對於污水處理廠用的一般比較簡單的國產設備,高校會有更好的研究設備。
你說的水質分析應該就是標准中提到的各項污染物質的監測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只是其中某一個方法而已,一般用於測定離子含量(金屬等),污水處理廠不大可能有,很貴的。
關於具體的設備,你可以看看各個設備商的網站,都有具體介紹和使用手冊的。
Ⅱ 沸水浴中水浴是什麼意思化驗室用
酚醛樹脂的實驗室製法在大試管中加入2.5克苯酚和2.5毫升40%甲醛溶液,再加入1毫升濃鹽酸(作為催化劑),此時看不到明顯現象.把試管口塞上插有長玻璃管 (>30厘米)的單孔塞,再把試管放進沸水浴中加熱(沸水浴應為100℃恆溫加熱裝置),如圖.混合液開始沸騰時,表示反應正在進行(反應放熱), 沸騰熄止時,表示反應已完成.繼續加熱約10分鍾,以利酚醛樹脂和水溶液充分分層,上層為水,下層為酚醛樹脂,冷卻後顯粉紅色(原因:苯酚被氧化生成醌類物質).反應裝置中的長玻璃管對揮發的反應物起冷凝迴流作用.在這個實驗中,所用苯酚過量,並用酸作催化劑,產物是線型高分子樹脂;如甲醛溶液過量時(如 2.5克苯酚配3—4毫升40%甲醛溶液)且用氨水作催化劑時,產物則是體型高分子樹脂(參看縮聚反應).實驗後的反應容器,需用酒精浸泡一些時間後,才易用水洗凈.製得的酚醛樹脂有體型和線型. 所以應該是把試管口塞上插有長玻璃管(>30厘米)的單孔塞,而不是塞緊橡膠塞,這樣加熱會爆炸的
Ⅲ 高中化學有機中實驗實踐較長的實驗有哪些
需要加熱提高反應速度的實驗:
(1)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甲烷;②實驗室制乙烯;③實驗室蒸餾石油;④煤的干餾;⑤含醛基物質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⑥製取乙酸乙酯.
(2)水浴加熱的實驗有:
①苯的硝化反應(50℃~60℃水浴);②銀鏡反應(溫水浴);③酚醛樹脂的製取(沸水浴);④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水浴);⑤蔗糖的水解(熱水浴);⑥纖維素的水解(熱水浴).
例如需要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
(1)稀硫酸在其中只作催化劑的實驗有:
①酯類的水解;②麥芽糖的水解;③澱粉的水解;④纖維素的水解(70%的硫酸);⑤蔗糖的水解.
(2)濃硫酸在其中既作催化劑,又作脫水劑和吸水劑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乙烯;②苯的硝化反應;③乙酸乙酯的製取;④硝酸纖維的製取.
(2)在有機化學反應進行時,常伴隨有副反應發生
有機物的分子是由較多的原子結合而成的一個復雜分子,所以當它和一個試劑發生反應時,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響,也就是說,當反應時,並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發生反應,因此在反應後,時常產生復雜的混合物(個別的還難以分離),使主要的反應產物大大地降低.因此,與一般無機化學反應不同,有機反應往往並不是按照某一反應式定量地進行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使用不同的試劑,選擇最有利反應,以提高目的產物的生成率.
例如,實驗室用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來製取乙烯:
如果不控制好加熱的溫度,則會發生下面的副反應而生成乙醚:
(3)條件控制要求嚴格
每一個化學反應的發生都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條件的變更往往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產物,對有機化學反應來說這一點更為突出,因而有機化學反應的條件控制要求十分嚴格.所以,要掌握一個有機化學反應,只注意反應物結構中起反應部位的變化是不夠的,還需特別注意反應發生時的外部條件,比如溫度的控制、反應介質的控制等等.
例如,上面剛提到的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170℃生成的是乙烯,加熱到140℃時則生成乙醚.反應介質的差異,如鹵代烴在氫氧化鈉醇溶液里發生的是消去反應,而在氫氧化鈉水溶液里發生的是取代反應.
2.有機化學實驗的特點
(1)實驗儀器復雜
由於有機化學反應有更為嚴格的條件控制要求,所以有機化學實驗一些常用的儀器及操作手段較之無機實驗更為復雜.
例如,銀鏡反應、苯的硝化反應等實驗不僅需要水浴加熱,還需要控制適當的溫度,因此其實驗儀器的安裝及操作就比簡單的酒精燈加熱操作復雜的多.
又如,有機化學實驗經常用到的「蒸餾」
操作就是在下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的,從中可以看出其裝置是很復雜的.
在蒸餾瓶1中裝入要蒸餾的物質,一般為液體或低熔點的固體.蒸餾瓶口裝有一個帶有溫度計的磨口的側管插頭2,插頭2和冷凝器3相連.把蒸餾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當液體沸騰時,熱的蒸氣即從側管進入冷凝器中,遇冷後再凝聚為液體,流入收集瓶內.
(2)生成物需要分離、提純
有機化學反應極為復雜,常常有許多副產物和目的產物混在一起,因此,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必須使用各種方法把這些雜質除去.如果是不相溶的液體,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分液;如果是互溶的液體,則去雜提純的方法應根據其雜質的性質靈活選用.我們常常用到的方法有萃取、蒸餾.
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不互溶(或微溶)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或純化目的的一種操作.另外一類萃取原理是利用萃取劑能與被萃取物質起化學反應.比如,鹼性的萃取劑(如5%氫氧化鈉水溶液,碳酸氫鈉水溶液)可以從有機相中移出有機酸,或從溶於有機溶劑的有機化合物中除去酸性雜質(使酸性雜質形成鈉鹽溶於水中);酸性的萃取劑(如稀鹽酸、稀硫酸)可從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機鹼性物質或用於除去鹼性雜質.
例如,濃硫酸可應用於從飽和烴中除去不飽和烴,從鹵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再如,在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中,要將反應裝置中產生的蒸氣導入飽和的碳酸鈉溶液中,一方面,飽和的碳酸鈉溶液可以與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反應;另一方面,乙酸乙酯在飽和的碳酸鈉溶液中溶解度小,便於分層分液.
用蒸餾的方法不但可以把有機物質與不揮發的雜質分開,並且可以把具有不同沸點的揮發性的混合物分開,當蒸發沸點不同的物質的混合物時:低沸點的物質首先揮發(但有時亦可形成共沸物).
Ⅳ 化學實驗加熱用什麼工具
1.本生燈就是本生改進的煤氣燈
德國化學家R.W.本生為裝備海德堡大學化學實驗室而發明的用煤氣為燃料的加熱器具。在本生燈發明前,所用煤氣燈的火焰很明亮,但溫度不高,是因煤氣燃燒不完全造成的。本生將其改進為先讓煤氣和空氣在燈內充分混合,從而使煤氣燃燒完全,得到無光高溫火焰。火焰分三層:內層為水蒸氣、一氧化碳、氫、二氧化碳和氮、氧的混合物,溫度約300℃,稱為焰心。中層內煤氣開始燃燒,但燃燒不完全,火焰呈淡藍色,溫度約500℃,稱還原焰。外層煤氣燃燒完全,火焰呈淡紫色,溫度可達800~900℃,稱為氧化焰,此處的溫度最高,故加熱時利用氧化焰。
2.酒精燈不論什麼實驗室都會有,因為總有需要明火的時候,但大學實驗室一般用電加熱裝置,電爐 ,電加熱套 ,管式爐 ,和馬福爐都能代替煤氣燈進行加熱。電爐和電加熱套可通過外接變壓器來調節加熱溫度,用電爐時,需在加熱容器和電爐間墊一塊石棉網,使加熱均勻 。管式爐有一管狀爐膛,最高溫度可達 1223K,加熱溫度可調節,爐膛中插入一根瓷管或石英管用來抽真空或通入保護性氣體以利於反應進行,管內放入盛有反應物的反應舟,反應物可在空氣或其他氣氛中受熱反應。馬福爐有一長方形的爐膛,打開爐門就能放入需要加熱的器皿,最高溫度可達1223K—1573K。
3.那個叫磁力攪拌器,適用於加熱或加熱攪拌同時進行, 適用於粘稠度不是很大的液體,利用了磁場和漩渦的原理,將液體放入容器中後 將攪拌子同時放入液體,當底座產生磁場後, 帶動攪拌子成圓周循環運動,從而達到攪拌液體的目的。
Ⅳ 在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加熱儀器有哪些
1、坩堝:是化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熔化和精煉金屬液體以及固液加熱、反應的容器,是保證化學反應順利進行的基礎。可直接受熱,加熱後不能驟冷,用坩堝鉗取下。
2、蒸發皿:是可用於蒸發濃縮溶液的器皿。可在三腳架上直接加熱,也可用石棉網、水浴等間接加熱,加熱時,可用玻璃棒攪拌。
3、燒杯:是指一種常見的實驗室玻璃器皿,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熱玻璃製成。燒杯呈圓柱形,頂部的一側開有一個槽口,便於傾倒液體。燒杯廣泛用作化學試劑的加熱、溶解、混合、煮沸、熔融、蒸發濃縮、稀釋及沉澱澄清等。
4、試管: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儀器,用作於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在常溫或加熱時(加熱之前應該預熱,不然試管容易爆裂。)使用。
5、燒瓶:是實驗室中使用的有頸玻璃器皿,用來盛液體物質。因可以耐一定的熱而被稱作燒瓶。燒瓶通常有平底和圓底之分,通常具有圓肚細頸的外觀。
(5)實驗室沸水浴是什麼儀器擴展閱讀:
復雜器材:
1、啟普發生器
一種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荷蘭科學家啟普(PetrusJacobusKipp1808~1864)發明,並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製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導氣管三部分組成。適用於塊狀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如氫氣、硫化氫等。
2、酒精噴燈
常用的酒精噴燈有座式酒精噴燈和掛式酒精噴燈兩種。座式酒精噴燈的酒精貯存在燈座內,掛式噴燈的酒精貯存罐懸掛於高處。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可達1000℃左右。
3、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陶瓷儀器,也有用塑料製作的,用來使用真空或負壓力抽吸進行過濾。普遍認為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比希納,事實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學家ErnstBüchner發明的。形狀為扁圓筒狀,圓筒底面上開了很多小孔。下連一個狹長的筒狀出口。
4、坩堝鉗
坩堝鉗(crucibletongs),一種常見的化學儀器。通常用來夾取坩堝。一般由不銹鋼,或不可燃、難氧化的硬質材料製成。
5、布氏燒瓶,
布氏燒瓶又稱抽濾瓶,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玻璃器皿,為燒瓶的一種。配合布氏漏斗過濾用。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EardBuch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