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NA看得到嗎如果看得見是用什麼工具看
用
電子顯微鏡
觀察
質粒
DNA
一、材料、試劑和儀器
1、電子顯微鏡.
2、真空噴鍍儀.
3、干凈
銅網
.
4、
火棉膠
.
5、
鉑銥合金
.
6、醋酸鈾水溶液.
7、展開儲備液(0.1mg/L
細胞色素C
,1mol/L
醋酸銨
).
8、醋酸異戊酯.
9、純化的質粒DNA樣品.
10、
滑石粉
.
二、原理
球狀蛋白質
一般都可以在低
鹽溶液
或蒸餾水表面形成不溶解的變性薄膜,若濃度合適,則
肽鏈
伸展形成蛋白質單分子層.一般用鹼性蛋白質包圍帶
負電
的核酸分子,當蛋白質展開時,核酸也隨之展開,核酸的形態結構將保持一定的完整性.然後將核酸分子撈到支持膜上,經過
負染色
,就可以在電鏡下觀察.
三、操作步驟
1、稱取3克火棉膠溶解於100ml的醋酸異戊酯中,製成3%的溶液.
2、用
滴管
吸取該液,滴1-2滴於清潔的水面上,當醋酸異戊酯揮發後,在水面上形成一層均勻的火棉膠膜.
3、用鑷子小心地將干凈的銅網間隔一定距離排列在膜上.
4、在這些銅網上輕輕覆蓋一張適當大小的濾紙,待濾紙濕潤後將濾紙連同銅網、火棉膠膜輕輕撈起,銅網向上放於一干凈
培養皿
中晾乾備用.
5、將核酸樣品(濃度為5mg/ml-10mg/ml)加到展開溶液中,終濃度為1mg/ml-0.5mg/ml,作為上相液.
6、將重
蒸水
注入干凈的培養皿中,作為下相液.
7、將干凈的
載玻片
斜放在培養皿中,在水表面撒少量滑石粉,以指示
單分子膜
的展開情況.
8、取50ul左右的上相液,在離下相液表面1cm處輕輕滴到斜面上,使上相液緩緩觸及下相液表面並形成一層單分子膜.
9、用鑷子夾著銅網,膜面朝下,輕輕沾取下相液表面的核酸分子.用濾紙吸去多餘的液體,晾乾備用.
10、用醋酸雙氧鈾染色15分鍾,蒸餾水洗3次,每次10分鍾,晾乾備用.
11、在真空噴鍍儀中用鉑銥合金投影,以進一步增加電子反差.
12、電鏡觀察.
B.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原理
光學顯微鏡的組成結構
光學顯微鏡包括光學系統和機械裝置兩大部分,而數碼顯微鏡還包括數碼攝像系統,現分述如下:
(一)機械裝置
1.機架顯微鏡的主體部分,包括底座和彎臂。
2.目鏡筒位於機架上方,靠圓形燕尾槽與機架固定,目鏡插在其上。根據有否攝像功能,可分為雙目鏡筒和三目鏡筒;根據瞳距的調節方式不同,可分為鉸鏈式和平移式。
3.物鏡轉換器它是一個旋轉圓盤,上有3~5個孔,分別裝有低倍或高倍物鏡鏡頭。轉動物鏡轉換器就可讓不同倍率的物鏡進入工作光路。
4.載物台是放置玻片的平台,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台上有一個彈性的標本夾,用來夾住載玻片。右下方有移動手柄,使載物檯面可在XY雙方向進行移動。
5.調焦機構利用調焦手輪可以驅動調焦機構,使載物台作粗調和微調的升降運動,從而使被觀察物體對焦清晰成像。
6.聚光器調節機構聚光器安裝在其上,調節螺旋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調節光線的強弱。
(二)光學系統
1.目鏡它是插在目鏡筒頂部的鏡頭,由一組透鏡組成,可以使物鏡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10X、15X等。按照所能看到的視場大小,目鏡可分為視場較小的普通目鏡,和視場較大的大視場目鏡(或稱廣角目鏡)兩類。較高檔顯微鏡的目鏡上還裝有視度調節機構,操作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對左右眼分別進行視度調整;此外,在這些目鏡上可以加裝測量分劃板,測量分劃板的象總能清晰地調焦在標本的焦面上;並且,為了防止目鏡被取走以及減少運輸中被損壞的可能性,這些目鏡可以被鎖定。
2.物鏡它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能夠把物體清晰地放大。物鏡上刻有放大倍數,主要有10X、40X、60X、100X等。高倍物鏡中多採用浸液物鏡,即在物鏡的下表面和標本片的上表面之間填充折射率為1.5左右的液體(如杉木油),它能顯著的提高顯微觀察的解析度。
3.光源有鹵素燈、鎢絲燈、汞燈、熒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
4.聚光器包括聚光鏡、孔徑光闌。聚光鏡由透鏡組成,它可以集中透射過來的光線,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觀察的部位。孔徑光闌可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圍,用以調節光的強度。
(三)數碼攝像系統
1.攝像頭
2.圖像採集卡
3.軟體
4.微機
五、光學顯微鏡的分類
光學顯微鏡有多種分類方法:按使用目鏡的數目可分為雙目和單目顯微鏡;按圖像是否有立體感可分為立體視覺和非立體視覺顯微鏡;按觀察對像可分為生物和金相顯微鏡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相襯和微差干涉對比顯微鏡等;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熒光、紫外光、紅外光和激光顯微鏡等;按接收器類型可分為目視、數碼(攝像)顯微鏡等。常用的顯微鏡有雙目體視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
1.雙目體視顯微鏡
雙目體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或"解剖鏡",是一種具有正象立體感地目視儀器。在生物、醫學領域廣泛用於切片操作和顯微外科手術;在工業中用於微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測、裝配、檢查等工作。它具有如下特點:
(1)利用雙通道光路,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體視角(一般為12度--15度),為左右兩眼提供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圖像。它實質上是兩個單鏡筒顯微鏡並列放置,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相當於人們用雙目觀察一個物體時所形成的視角,以此形成三維空間的立體視覺圖像。
(2)象是直立的,便於操作和解剖,這是由於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象倒轉過來的緣故。
(3)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
(4)焦深大,便於觀察被檢物體的全層。
(5)視場直徑大。
目前體視鏡的光學結構是:由一個共用的初級物鏡,對物體成象後的兩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變焦鏡分開,並成一體視角再經各自的目鏡成象,它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的,因此又稱為"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Zoom-stereomicroscope)。隨著應用的要求,目前體視鏡可選配豐富的選購附件,如熒光,照相,攝象,冷光源等等。
2.金相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是專門用於觀察金屬和礦物等不透明物體金相組織的顯微鏡。這些不透明物體無法在普通的透射光顯微鏡中觀察,故金相和普通顯微鏡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者以反射光,而後者以透射光照明。在金相顯微鏡中照明光束從物鏡方向射到被觀察物體表面,被物面反射後再返回物鏡成像。這種反射照明方式也廣泛用於集成電路矽片的檢測工作。
3.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microscope)
偏光顯微鏡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
(1)偏光顯微鏡的特點
將普通光改變為偏振光進行鏡檢的方法,以鑒別某一物質是單折射(各向同行)或雙折射性(各向異性)。雙折射性是晶體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顯微鏡被廣泛地應用在礦物、化學等領域,在生物學和植物學也有應用。
(2)偏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偏光顯微鏡的原理比較復雜,在此不作過多介紹,偏光顯微鏡必須具備以下附件:起偏鏡,檢偏鏡,補償器或相位片,專用無應力物鏡,旋轉載物台。
(3)偏光鏡檢術的方式
a.正相鏡檢(Orthscope):又稱無畸變鏡檢,其特點是使用低倍物鏡,不用伯特蘭透鏡(BertrandLens),被研究對象可直接用偏振光研究。同時為使照明孔徑變小,推開聚光鏡的上透鏡。正相鏡檢用於檢查物體的雙折射性。
b.錐光鏡檢(Conoscope):又稱干涉鏡檢,研究在偏振光干涉時產生的干涉圖樣,這種方法用於觀察物體的單軸或雙軸性。在該方法中,用強會聚偏振光束照明。
(4)偏光顯微鏡在裝置上的要求
a.光源:最好採用單色光,因為光的速度,折射率,和干涉現象由於波長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鏡檢可使用普通光。
b.目鏡:要帶有十字線的目鏡。
c.聚光鏡:為了取得平行偏光,應使用能推出上透鏡的搖出式聚光鏡。
d.伯特蘭透鏡:聚光鏡光路中的輔助部件,這是把物體所有造成的初級相放大為次級相的輔助透鏡。它可保證用目鏡來觀察在物鏡後焦平面中形成的平涉圖樣。
(5)偏光鏡檢術的要求
a.載物台的中心與光軸同軸。
b.起偏鏡和檢偏鏡應處於正交位置。
c.製片不宜過薄。
4.熒光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是用短波長的光線照射用熒光素染色過的被檢物體,使之受激發後而產生長波長的熒光,然後觀察。熒光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等領域。
(1)熒光顯微鏡一般分為透射和落射式兩種類型。
a.透射式:激發光來自被檢物體的下方,聚光鏡為暗視野聚光鏡,使激發光不進入物鏡,而使熒光進入物鏡。它在低倍情況下明亮,而高倍則暗,在油浸和調中時,較難操作,尤以低倍的照明範圍難於確定,但能得到很暗的視野背景。透射式不使用於非透明的被檢物體。
b.落射式:透射式目前幾乎被淘汰,新型的熒光顯微鏡多為落射式,光源來自被檢物體的上方,在光路中具有分光鏡,所以對透明和不透明的被檢物體都適用。由於物鏡起了聚光鏡的作用,不僅便於操作,而且從低倍到高倍,可以實現整個視場的均勻照明。
(2)熒光鏡檢術的注意事項
a.激發光長時間的照射,會發生熒光的衰減和淬滅現象,因此盡可能縮短觀察時間,暫時不觀察時,應用擋板遮蓋激發光。
b.作油鏡觀察時,應用"無熒光油"。
c.熒光幾乎都較弱,應在較暗的室內進行。
d.電源最好裝穩壓器,否則電壓不穩不僅會降低汞燈的壽命,也會影響鏡檢的效果。
目前許多新興生物研究領域應用到熒光顯微鏡,如基因原位雜交(FISH)等等。
5.相襯顯微鏡(Phasecontrastmicroscope)
在光學顯微鏡的發展過程中,相襯鏡檢術的發明成功,是近代顯微鏡技術中的重要成就。我們知道,人眼只能區分光波的波長(顏色)和振幅(亮度),對於無色通明的生物標本,當光線通過時,波長和振幅變化不大,在明場觀察時很難觀察到標本。
相襯顯微鏡利用被檢物體的光程之差進行鏡檢,也就是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現象,將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變為可分辨的振幅差,即使是無色透明的物質也可成為清晰可見。這大大便利了活體細胞的觀察,因此相襯鏡檢法廣泛應用於倒置顯微鏡中。
相襯鏡檢法在裝置上與明場不同,有一些特殊要求:
a.環狀光闌(Ringslit):裝在聚光鏡的下方,而與聚光鏡組合為一體---相襯聚光鏡。它是由大小不同的環形光闌裝在一圓盤內,外面標有10X、20X、40X、100X等字樣,與相對應倍數的物鏡配合使用。
b.相板(Phaseplate):裝在物鏡的後焦平面處,它分為兩部分,一是通過直射光的部分,為半透明的環狀,叫共軛面;另一是通過衍射光的部分,?quot;補償面"。有相板的物鏡稱"相襯物鏡",外殼上常有"Ph"字樣。
相襯鏡檢法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鏡檢方法,想要得到好的觀察效果,顯微鏡的調試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a.光源要強,全部開啟孔徑光闌;
b.使用濾色片,使光波近於單色。
6.微分干涉對比顯微鏡()
微分干涉對比鏡檢術出現於60年代,它不僅能觀察無色透明的物體,而且圖象呈現出浮雕壯的立體感,並具有相襯鏡檢術所不能達到的某些優點,觀察效果更為逼真。
(1)原理
微分干涉對比鏡檢術是利用特製的渥拉斯頓棱鏡來分解光束。分裂出來的光束的振動方向相互垂直且強度相等,光束分別在距離很近的兩點上通過被檢物體,在相位上略有差別。由於兩光束的裂距極小,而不出現重影現象,使圖象呈現出立體的三維感覺。
(2)微分干涉對比鏡檢術所需的特殊部件:
a.起偏鏡
b.檢偏鏡
c.渥拉斯頓棱鏡2塊
(3)微分干涉對比鏡檢時的注意事項
a.因微分干涉靈敏度高,製片表面不能有污物和灰塵。
b.具有雙折射性的物質,不能達到微分干涉對比鏡檢的效果。
c.倒置顯微鏡應用微分干涉時,不能用塑料培養皿。
7.倒置顯微鏡(Invertedmicroscope)
倒置顯微鏡是為了適應生物學、醫學等領域中的組織培養、細胞離體培養、浮游生物、環境保護、食品檢驗等顯微觀察。
由於上述樣品特點的限制,被檢物體均放置在培養皿(或培養瓶)中,這樣就要求倒置顯微鏡的物鏡和聚光鏡的工作距離很長,能直接對培養皿中的被檢物體進行顯微觀察和研究。因此,物鏡、聚光鏡和光源的位置都顛倒過來,故稱為"倒置顯微鏡"。
由於工作距離的限制,倒置顯微鏡物鏡的最大放大率為60X。一般研究用倒置顯微鏡都配置有4X、10X、20X、及40X相差物鏡,因為倒置顯微鏡多用於無色透明的活體觀察。如果用戶有特殊需要,也可以選配其它附件,用來完成微分干涉、熒光及簡易偏光等觀察。
目見倒置顯微鏡廣泛應用於patch-clamp,transgeneICSI等領域。
8.數碼顯微鏡
數碼顯微鏡是以攝像頭(即電視攝像靶或電荷耦合器)作為接收元件的顯微鏡。在顯微鏡的實像面處裝入攝像頭取代人眼作為接收器,通過這種光電器件把光學圖像轉換成電信號的圖像,然後對之進行尺寸檢測、顆粒計數等工作。這類顯微鏡可以與計算機聯用,這便於實現檢測和信息處理的自動化,多應用於需要進行大量繁瑣檢測工作的場合。
六、光學顯微鏡的使用規程
(一)實驗時要把顯微鏡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鏡座應距桌沿6~7cm左右。
(二)打開光源開關,調節光強到合適大小。
(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頭正對載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鏡頭調節至距載物台1~2cm左右處,然後用左眼注視目鏡內,接著調節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徑光闌調至最大,使光線通過聚光器入射到鏡筒內,這時視野內呈明亮的狀態。
(四)將所要觀察的玻片放在載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觀察的部分位於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後用標本夾夾好載玻片。
(五)先用低倍鏡觀察(物鏡10X、目鏡10x)。觀察之前,先轉動粗動調焦手輪,使載物台上升,物鏡逐漸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鏡觸及玻片,以防鏡頭將玻片壓碎。然後,左眼注視目鏡內,同時右眼不要閉合(要養成睜開雙眼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習慣,以便在觀察的同時能用右眼看著繪圖),並轉動粗動調焦手輪,使載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六)如果在視野內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實驗要求(物像偏離視野),可慢慢調節載物台移動手柄。調節時應注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調節微動調焦手輪,直至物像清晰為止。
(七)如果進一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應在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中的物像范圍縮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顯微鏡,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基本齊焦,在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晰時,換高倍物鏡應可以見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轉動微動調焦手輪進行調節。
(八)在轉換高倍物鏡並且看清物像之後,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孔徑光闌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線符合要求(一般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要稍變暗一些,所以需要調節光線強弱)。
(九)觀察完畢,應先將物鏡鏡頭從通光孔處移開,然後將孔徑光闌調至最大,再將載物台緩緩落下,並檢查零件有無損傷(特別要注意檢查物鏡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鏡頭紙擦凈),檢查處理完畢後即可裝箱。
七、光學顯微鏡的維護
(一)必須熟練掌握並嚴格執行使用規程。
(二)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一手握住彎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顯微鏡不能傾斜,以免目鏡從鏡筒上端滑出。取送顯微鏡時要輕拿輕放。
(三)觀察時,不能隨便移動顯微鏡的位置。
(四)凡是顯微鏡的光學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鏡頭紙擦拭,不能亂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觸摸透鏡,以免汗液玷污透鏡。
(五)保持顯微鏡的乾燥、清潔,避免灰塵、水及化學試劑的玷污。
(六)轉換物鏡鏡頭時,不要搬動物鏡鏡頭,只能轉動轉換器。
(七)切勿隨意轉動調焦手輪。使用微動調焦旋鈕時,用力要輕,轉動要慢,轉不動時不要硬轉。
(八)不得任意拆卸顯微鏡上的零件,嚴禁隨意拆卸物鏡鏡頭,以免損傷轉換器螺口,或螺口松動後使低高倍物鏡轉換時不齊焦。
(九)使用高倍物鏡時,勿用粗動調焦手輪調節焦距,以免移動距離過大,損傷物鏡和玻片。
(十)用畢送還前,必須檢查物鏡鏡頭上是否沾有水或試劑,如有則要擦拭乾凈,並且要把載物台擦拭乾凈,然後將顯微鏡放人箱內,並注意鎖箱。
電子顯微鏡按成象原理不同有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兩類。
透射電鏡成象原理與透射式光學顯微鏡完全相同,只不過是將可見光照明換成電子束照明,將玻璃透鏡換成電磁透鏡,將成象的毛玻璃換成熒光屏。由於成象透鏡總是對通過它的光波有衍射效應(相當於小孔衍射),衍射效應會使象變得模糊,影響透鏡的解析度。可以計算照明源的波長越短,衍射效應的影響越小。電鏡中使用的電子波的波長只是可見光的十萬分之一,這樣電鏡的解析度大大提高了。
掃描電鏡成象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利用細聚焦高能電子束在樣品表面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號,如二次電子、背反射電子等。通過相應的檢測器來檢測這些信號,再將其轉換為視頻信號來調制顯像管的亮度。由於信號的強度與樣品表面的形貌、成分有對應關系,那麼逐點在樣品上掃描一個面積,在顯像管上就相應獲得該面積樣品表面的形貌或成分的一副圖象。掃描的面積越小,放大倍數就越高。
C. 組培室的功能區分和常用儀器工具
組培室建設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組培室需要哪些設備條件和需要什麼樣的培養條件。對這些有了全面了解以後,我們便可以因地制宜地新建或利用現有房屋建設實驗室。在設計組培室時,一般情況應按組培的流程來設計,同時考慮人物分流順暢,空間合理利用。植物組織培養要求嚴格的無菌的條件,需要一定專業儀器設備、器材和用具,同時還需要人工控制溫度、光照、濕度等培養條件。
第一、實驗室
一個標準的組織培養實驗室應當包括洗滌室、�配置室、接種室、培養室、觀察室(冷卻室)、滅菌室、洗苗室等。在實際中可結合可行條件,合並一部分。
(一)洗滌室
洗滌室完成玻璃器皿和其它儀器的清洗、乾燥和貯存。室內應配備大型水槽,用於培養器皿的洗滌,最好是內襯白瓷磚的水泥槽。為防止碰壞玻璃器皿,可鋪橡膠板,上下水道要暢通。備有大型塑料筐,用於放置培養器皿。可直接置於擱架上,以節約空間和便於運輸工作。備有空干架,以空干涮凈的培養器皿。
(二)配置室、滅菌室(可分開)
准備室要求明亮、通風。在准備室內要完成培養基制備以及試管苗出瓶、清洗與整理工作。如果房間較多,可將准備室分為洗滌室和配置室兩部分。洗滌室專門負責試管苗出瓶與培養器皿的清洗工作;配置室則負責培養基的配製、分裝、包紮和高壓滅菌等工作。
為完成培養基的制備工作,准備室還應配備以下儀器設備:
1.工作台
其高度應方便配製工作。
2.葯品櫃
用以放置常用葯品。
3.普通冰箱
主要用於貯存母液、各種易變質、易分解的化學葯品以及植物材料等。
4.電子分析天平和托盤天平
電子分析天平精確度為0.001g,用於稱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激素等微量葯品;托盤天平精確度為0.1g,用於稱取用量較大的糖和瓊脂等。天平應放置在乾燥、不受振動的固定操作台上。
5.純水儀或電蒸餾水器
純水儀提供純水,水質好。電蒸餾水器, 採用硬質玻璃或金屬製成。蒸餾水用於配製母液或培養基,配培養基可用自來水來代替,若實驗要求嚴格的話,則須用蒸餾水。
6.磁力攪拌器
磁力攪拌器用於加速攪拌難溶的物質,如各種化學物質、瓊脂粉等 。磁力攪拌器還可加熱,使之更利於溶解。
7.恆溫水浴鍋或恆溫振盪水浴
水浴鍋用於難溶葯品的溶解、瓊脂的溶化等。若沒有水浴鍋,也可用1500或2000W電爐或電飯鍋代替。電爐應配有鋁鍋。
8.酸度計
組織培養中培養基pH值的准確度是十分重要的,應當使用酸度計,若無酸度計,也可使用pH試紙進行粗測。首次使用酸度計前,應用標准液調節定位,然後固定。 測量pH時,待測液必須充分攪拌均勻。如果培養基溫度過高,測量時要調整pH計上的溫度扭使之和培養基溫度相當。注意保護好玻璃電極,用後電極應用蒸餾水沖洗凈,蓋上電極帽。
9.培養基分裝設備
小型組織培養實驗室可採用燒杯、漏斗等作為分裝培養基的工具。也可採用醫用「下口杯」作為分裝工具,在「下口杯」的下口管上套一段軟膠管,加一彈簧止水夾,使用時非常合用。更大規模或要求更率時,可考慮採用液體自動定量灌注設備。
10.高壓滅菌鍋
用以進行培養基和器械用具的滅菌。小規模實驗室可選用小型手提式高壓滅菌鍋。如果是連續的大規模生產,應選用大型立式的或卧式的高壓滅菌鍋。通常以電作能源。
11.烘箱
用於乾燥洗凈的玻璃器皿,也可用於乾熱滅菌和測定干物重。用於乾燥需保持80~100℃;進行乾熱滅菌需保持150℃,達1~3小時;若測定干物重,則溫度應控制在80℃烘乾。
12.恆溫培養箱
內有溫度調節器,生化培養箱還配有光源,用於植物材料的培養。
(三)接種室
接種室是是進行植物材料的分離接種及培養物轉移的一個重要操作室。其無菌條件的好壞對組織培養成功與否起重要作用。
在工作方便的前提下,無菌操作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盡可能密閉光潔,易於清潔和消毒。無菌操作室應配置拉動門,以減少開關門時的空氣擾動。
無菌操作室要求乾爽安靜,清潔明亮,在適當位置吊裝1~2盞紫外線滅菌燈,用以經常地照射滅菌。最好能安置一小型空調,使室溫可控,這樣可讓門窗緊閉,減少與外界空氣對流。
無菌操作室應設有緩沖間,面積2 m2為宜。進入無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換鞋,以減少進出時帶入雜菌。緩沖間最好也安一盞紫外滅菌燈,用以照射滅菌。
無菌操作室的主要設備及用具有:
1.接種箱
在投資少的情況下,可以用接種箱來代替超凈台。接種箱依靠密閉、葯劑熏蒸和紫外燈照射來保證內部空間無菌。但操作活動受限制,准備時間長,工作效率低。
2.超凈工作台
超凈台的優點是操作方便自如,比較舒適,工作效率高,准備時間短。開機10分鍾即可操作,可進行長時間使用。並可以保證無菌材料在轉移接種過程中不受污染。。
3.無菌操作用的器具。
按單人超凈台上的用量計:酒精燈1個;20~25cm長的醫用鑷子1把;4號解剖刀1把,解剖刀片若干;15cm醫用剪1把;500ml廣口瓶1隻,內放酒精,現代專業組培室多用接種器械滅菌器和容器口滅菌器,用於浸泡鑷子、刀、剪等;用於架放灼燒過的刀、鑷子的小架。
4.擱架。
貯放高壓滅菌後等待接種的培養基。
(四)培養室
是將接種的材料進行培養生長的場所。培養室的大小可根據需要的培養架的大小、數目、及其它附屬設備而定。其設計以充分利用空間和節省能源為原則。高度比培養架略高為宜,周圍牆壁要求有絕熱防火的性能。
培養材料放在培養架上培養。�培養架大多由金屬製成,一般設5層,�最低一層離地高約10厘米,其它每層間隔30厘米左右,培養架即高1.8米左右。�培養架長度,因一般在每層上端裝置日光燈,以供照明,所以都是根據日光燈的長度而設計,如採用28W日光燈,則長1.25m,21 W的長1米即可。寬度一般為50cm。
培養室最重要的因子是溫度,一般保持在20~27℃左右,可安裝窗式或立式空調機。要求溫度因熱帶植物和寒帶植物等的種類不同而異,最好不同種類有不同的培養室。
室內濕度也要求恆定,相對濕度以保持在70~80%為好,可安裝加濕器。
培養架上裝置日光燈時,可安裝定時開關鍾控制照明時間,植物組織培養的光照強度一般在1000~4000勒克斯(lux),每天照明10~16小時,也有的需要連續照明。短日照植物需要短日照條件,長日照植物需要長日照條件。
現代組培實驗室大多設計為採用天然太陽光照作為能源,這樣不但可以節省能源,而且組培苗接受太陽光生長良好,馴化易成活。在陰雨天用燈光作補充。
補光光源目前專業的組培室用全光譜冷光燈或led組培專用燈。
第二、 設備和器材
(一)玻璃器皿
在組織培養中配製培養基和進行培養需大量的玻璃器皿。要求由鹼性溶解度小的硬質玻璃製成,以保證長期貯存葯品及培養的效果;培養用的還要求透光度好,能耐高壓高溫,能方便放入培養基和培養材料的器皿,根據培養的目的和要求,可以採用不同種類、規格的玻璃器皿.其中以試管、三角瓶、培養皿等使用較多。
最常使用的是三角瓶,規格有100、250、500毫升等, 一般使用100毫升三角瓶,無論靜止或振盪培養皆適用。其培養面積大,利於組織生長,受光也比試管好。由於瓶口較小,亦不易污染。
培養皿常用9、12厘米直徑等規格,要求上、下能密切吻合。這在游離細胞、 原生質體、花粉等的靜置培養、看護培養、無菌種子的發芽、植物材料的分離等都需採用。
試管常用口徑18×180 mm或20×200mm規格。可用於培養較高的試管苗 ,另外也不易污染。
培養器皿還可就地取材,採用一些代用品。工廠化生產可採用廣口的200ml左右罐頭瓶,加蓋半透明的塑料蓋,由於瓶口大,所以大量繁殖時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也減少了培養材料的損傷。但缺點是易引起污染。
目前,培養容器和制備培養基所需的玻璃器皿漸被塑料器皿所代替。塑料容器具有質輕、透明、不易破碎、成本低等優點,如培養容器多為平底方盒形,可增加培養的植株數,並能一層層地疊摞起來,從而節約空間。這類塑料製品多是採用聚丙烯材料製成,能耐高溫,可進行高壓滅菌。有些產品為一次性消耗品,不但可節省洗滌人工,還可節省時間,提率。一次性塑料容器或帶螺絲帽的玻璃瓶,無須另外配蓋,使用時是非常方便的。
瓶口封塞可用多種方法,要具有一定的通氣性和密閉性,以防止培養基乾燥和雜菌污染。以前封口常用棉塞。不過這種封口辦法夏季極易污染,且不易保持培養基濕度。現在多採用聚丙烯塑料膜作為封口,以線繩結扎或橡皮圈箍扎。為了增加通氣性,可在裡面襯一層硫酸紙或牛皮紙。這樣經濟方便,且通氣好。也可採用專用的封口材料如封口膜。
在組織培養中配製培養基,貯藏母液,材料的消毒等需要各種化學實驗用的玻璃器皿,包括100、250、1000毫升燒杯;100、1000毫升量筒; 100、1000毫升試劑瓶(棕色)等等。
(二)器械用具
1.鑷子類
主要採用醫療上用的鑷子。根據操作的需要有各種類型,若用100毫升的三角瓶作為培養瓶, 可用220厘米長的鑷子。鑷子過短.容易使手接觸瓶口, 造成污染。鑷子太長,使用起來不靈活。某些微小部分的精細操作則用鍾表鑷子, 如在分離莖尖幼葉時,由於其尖端鋒利,所以幾乎可代替剪刀使用。
2.剪刀類
可採用五官科用的中型剪刀。主要用於切斷莖段、葉片等。也可以用彎形剪刀,由於其頭部彎曲,可以深入到瓶口中進行剪切。
3.解剖刀
切割較小材料時可用解剖刀。 分離莖尖分生組織,有時也用解剖刀。常用的解剖刀刀片可以經常調換,刀口要保持鋒利狀態,否則切割時會造成擠壓,引起周圍細胞組織大量死亡,影響培養效果。
4.解剖針
解剖針用於深入到培養瓶中, 轉移細胞或愈傷組織。也可用於分離微莖尖的幼葉。
組培室設計 組培室建設,組培儀器設備——濟南騰昊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D. 用光學顯微鏡做實驗時還要用到哪些儀器急!@!@!@
如果只是平時的觀察普通的玻片,那麼就買兩到三個培養皿,100片蓋玻片,50片載玻片,解剖刀具(如果不專業的話,普通的刀片就可以了)、鑷子、滴管、染色劑(鹼性),如果是高倍的目鏡,100X的目鏡,那麼去弄一版擦鏡紙,對鏡頭有好處,最好有氣吹、軟毛刷一類的,因為目鏡需要經常清理,還有LED燈,因為自然光源不穩定,所以建議你買一個LED燈。因為不知道樓主到底是要做什麼實驗,所以如果有什麼茫然的,那麼追問之後我就來啦……
E.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無菌操作需要什麼儀器
培養皿 培養基 槍頭 移液槍 ep管 塗布器 酒精燈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