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軍事無輔助儀器測距方法 戰場上單手測距的方法是什麼
向前伸直手臂樹起拇指,閉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標形成直線,閉上右眼,睜開左眼,此時記住左眼、拇指延長直線目標右側那一點,目測那一點與目標的距離並乘以10,即你到目標的大概距離。
豎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過指尖是與水平線的夾角約120密位,看目標高度估算出視線經過目標頂部和目標底部的兩條實現的夾角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標高度(憑經驗)即為目標距離
例如,日軍身高約1.5米,視線通過其頭頂和腳底的夾角約100密位,距離為150米
這個幾何學中有介紹。由於通常情況下,某些物體的長度是一個已知量,比如汽車、房屋等,那麼根據在目測中占據多大角度(軍事測量中採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離遠近。用伸直手臂之後豎起的大拇指所遮擋的范圍的密位數是固定的,由此參考被測目標,就可以得到這個角度值。經過換算就可以得到距離的大致數據。
密位是一個圓平分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還有伸出右手,閉上左眼,對准一個物體,讓他恰好挨著你的大拇指左側,手不要動換一下眼,你會發現物體產生跳動一段距離,根據物體目測寬度,跳動寬度,之比乘以50.為大約距離。還有經驗積累,。密位計算也是實際物體在你手上相對應的一個密位數通過計算得出的大約距離。
理論上講,將胳膊伸直,豎起拇指,根據眼睛到拇指的距離(約為臂長),拇指長和所測物的高進行相似計算。但實際上,使用這項技能時,基本是憑經驗測距,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測距多用於行軍和炮兵定位粗測,且是每個士兵必修。而狙擊手很少用手指測距,因為手指測距要將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擊手多直接用目測。手指測距一般能估測2-4公里(有明顯地物,如房子,樹等時適用),經驗豐富的士兵誤差不超過200米,目測一般用來估測一公里內距離,誤差50米以里。
手指測距和目測都是需要長期練習的,還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離的視覺大小,能熟練利用距離已知的參照物進行比較等。如果你能刻苦練習,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大拇指測距法"是根據直角三角函數來測量的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目標物,測量我們到目標物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並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物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現這個邊線離開目標物右邊一段距 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就是我們距離目標物的約略距離
另附中國和美國軍隊中常用肉眼測距法:
傳說中國軍隊及警察中的狙擊手一般用的測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緊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側剛好觀察到目標,這時保持姿勢,閉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側觀察到另一參照物---參照物和目標之間的距離乘以10,即為你和目標之間的實際距離。
美國軍隊的,有點相似:右拳緊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側剛好觀察到目標,如果目標剛好一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100碼,如果目標剛好兩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200碼………………
其它目測以物體為準的
目測距離,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目測距離的基本方法有比較法和判斷法。
(l)比較法。就是把要測距離與某段已知距離(如電線桿距離、已測距離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相比較以求出距離。也可將要測的距離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2)判斷法。就是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來判斷距離。在正常視力和氣候條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標距離可參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使用此表時應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掌握。
根據目標清晰程度判斷距離表
距離(米) 目 標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 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可見。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見。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閉,窗見格,瓦溝條分不清;人頭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樹干、電桿可見。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厘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占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桿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桿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桿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8-5
還有一種目測法,也可大約估算出距離
目測,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比較法和判斷法。
(1)、比較法
就是把要測的距離和已知距離相比較。也可將要測量的距離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2)判斷法
就是根據目標清晰程度來判定距離,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加上目標受大小、顏色、天氣、光線和角度等因素的影響,使用時可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運用掌握。
距離(米) 目標清晰程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 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網的鐵絲可見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㈡ 軍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測距,有科學依據嗎
拇指測距,又稱作為跳眼測距,不具有科學依據,它是數學依據。早年間我國軍隊狙擊手和炮兵,他們在沒有測距儀情況下,都是依據跳眼法測距,他們在戰場上也是取得了很多而且很出色的成就,可以見得只要在嚴格訓練之下,跳眼法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測距方法。跳眼測距,幾乎是每位炮兵偵察兵的必修課,是必須學的,即使現在儀器種類有很多,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拇指測距還是必需熟練掌握的。雖然說拇指測距有一定誤差,但是這對炮兵影響並不是很大,在很多時候不需要精確射擊,只要能夠覆蓋就行了。經過嚴格的勤奮訓練,誤差是可以進一步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