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臨床上常用的耳部影像學檢查法有幾種
(1)耳部X 線檢查法:顳骨岩乳突部的X 線拍片是耳部疾病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常用的投照位有:
①乳突側斜位(35°):亦稱倫氏位。可顯示鼓室、鼓竇入口、鼓竇及乳突氣房,尚可觀察乙狀竇板、下頜關節突等。有助於了解中耳乳突的骨質破壞性病變及其范圍。
②岩部軸位:又稱麥氏位。能顯示上鼓室及鼓竇入口。臨床上常將該位與倫氏位共同作為中耳乳突X 線拍片的常規位置。
③岩部斜位:又稱斯氏位。主要用於觀察內耳道、內耳骨迷路、岩尖等病變。
④顳骨額枕位:又稱湯氏位。可觀察岩尖、內耳道及內耳。
(2)顳骨CT 掃描:顳骨CT 掃描能清晰地顯示顳骨的細微解剖結構,如外耳道、鼓室、鼓竇入口、乳突、3 個聽小骨、面神經管、內耳道、乙狀竇、前庭水管開口、耳蝸、前庭及3 個半規管等。顳骨CT 掃描儀不僅可清晰顯示顳骨的細微骨性病變,尚可顯示其中的異常軟組織塊影。因此,對耳的先天畸形,顳骨骨折,各種中耳炎症,腫瘤等具有較高的助診價值。
顳骨CT 掃描一般採取軸位(橫斷面)和冠狀位,掃描層厚2mm。軸位以外耳道口上緣與眶上緣頂點的連線為基線,由下而上逐層掃描。冠狀面則與聽眥線(外耳道口與同側眼外眥的連線)相垂直,從外耳道口前緣開始,自前而後逐層掃描。
顱腦CT 掃描對某些耳源性並發症及小腦腦橋角腫瘤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磁共振成像可顯示與顳骨病變有關的小腦腦橋角及顳葉、腦室等軟組織解剖結構變化,如腫瘤、膿腫、出血等。
② 什麼是柯氏位,瓦氏位,乳突許氏位
瓦氏位(Waters'位)和柯氏位(Caldwell's位)是鼻竇X射線檢查中常用的兩種投照方式。瓦氏位主要用於觀察額竇、篩竇以及上頜竇,而柯氏位則特別適合顯示額竇和篩竇。
在進行瓦氏位攝影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 使用濾線器進行攝影時,應確保攝影距離在濾線柵的柵焦距范圍內。2. 為保持頭部的穩定性,患者在對側手握拳支撐下頜的同時,應保持身體不動。3. 常規採用分格攝影,確保雙側乳突的投影出現在同一張照片上。
柯氏位的攝影要點包括:1. 患者應俯卧於攝影台上,確保正中矢狀面垂直於床面,並與床面中線對齊。2. 患者的額部和鼻尖應置於床面上,下頜內收,聽眥線應垂直於床面。3. 暗盒可以放置在過濾器托盤上,或者平放在攝影台上(在暗盒上放置濾線柵以防止康普頓效應導致照片灰度增加),確保其長軸與床面中線平行。4. 鼻根部應位於膠片中心。
在進行這些攝影操作時,確保患者頭部姿勢正確,以便獲得清晰的鼻竇圖像。這些圖像對於診斷鼻竇相關疾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