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儀器設備檢定後怎樣確認
根據你的語言環境,我判斷您的確認可能是以下的三種情況
是對於設備內的計量性能的確認,這些儀容表在檢定校準完成後是否符合相關說明書上面的參數要求?您需要把那些報告上面的數據進行進行符合性審核。
在這些儀器到達你們公司。
a.送檢之前,貴公司需要根據用戶要求定義(我們稱為工藝范圍,工藝精度)出設備的校準范圍和校準最大允許誤差(檢定只能根據國家規程分類精度,無法自行定義)。
b.送至計量機構和對方溝通需要校準的參數以及精度。
c.拿到設備和報告後,對照報告和自行定義的校準范圍和最大允差是否相符,或者檢定結果是否符合事先根據檢定規程定義的級別。如果不符合,則按照企業定義的不符流程走下去。
更專業的確認Qualification分為計劃確認,安裝確認,運行確認,性能確認......這個你應該用不到吧。
『貳』 儀器性能指標
在評估儀器儀表的性能時,有幾個關鍵的技術參數起著決定性作用。首先,精確度是衡量儀表測量結果與實際值接近程度的重要指標。它通常通過精確度等級來表達,如0.1級、0.2級等,等級越小,誤差范圍越小,代表儀器的精度越高,比如0.1級的儀表其誤差不超過±1.0%。
靈敏度則定義為被測量微小變化引起儀表讀數變化的比例,它反映了儀器能檢測到的最小變化。換句話說,靈敏度越高,儀器對於微小信號的響應能力越強。
響應時間是指儀表在接收到輸入信號後,輸出值從初始值變化到穩定值所需的時間。通常,定義為輸出穩定值達到初始值95%時所需的時間。這是一個反映儀表動態性能的指標。
除了精確度和靈敏度,重復性、線性度、滯環、死區以及漂移等也是評價儀器性能的重要方面。重復性反映的是儀器多次測量同一值時的穩定性,線性度衡量的是儀表在不同量程下的測量精度,滯環和死區則涉及非線性行為,而漂移則表示長時間使用後,儀表讀數的穩定性是否保持。這些參數共同決定了儀器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儀器(英文:Instrument;Apparatus)指科學技術上用於實驗、計量、觀測、檢驗、繪圖等的器具或裝置。通常是為某一特定用途所准備的一套裝置或機器。儀器通常用於科學研究或技術測量、工業自動化過程式控制制、生產等用途,一般來說專用於一個目的的設備或裝置。儀器構造較為復雜,屬於高新技術產品,由多個部件組成的。儀器體積、重量、形狀有各種各樣,最小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操作,較大體積的儀器一般被稱為裝置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