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機械製造的范圍從機械加工放寬到產品製造全部過程,還包括鑄造、沖壓,表面處理、裝配。機加工只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說實話我雖然從汽車行業出來,現在對機加工卻還只是懂點皮毛,因為平時根本用不到)。
裝配才是製造業里的重中之重,我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裝配沒有技術含量,當時做了工藝工程師,問前輩,我這里一點工藝都沒有啊,全部都是裝配,所有零件都是供應商做好運過來的,前輩說,裝配也是工藝啊,裝配工藝。
為什麼裝配是重中之重呢,因為這是最後一道工序了,前面所有工序只要發生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裝配發生問題,總裝工藝工程師就要去分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所以對前面工藝都必須了解,雖然沒前面的人懂得深入,但是知識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強很多,所以裝配工藝工程師跳槽最好跳。 我當年做工藝工程師的時候,供應商的零件總是出問題,但是最後產品出問題責任也是我,總不甘心要替前面的人擦屁股,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了,後來才發現,錯過了多少學習的機會。
不要以為裝配很簡單,我大學以為裝配就是人工一個一個把螺絲擰上,這個理解就弱爆。比如一台手機的裝配,幾十工序。看下這個聯想的視頻,雖然是手工裝配居多。但是這幾十個工序先後順序的安排,哪個工序要用工具,什麼參數,也不說那麼簡單的。這里說的理工科,除了IT和土木工程,偏向於機械類專業一點。如果要去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比如機械設計,考研更好,其他情況都不需要考研。
先說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永遠都要優先選擇大公司、大品牌。不要盲目崇拜外企,外企也要看是不是大型外企,小外企也只是呵呵。有人說小公司學東西多,大公司都是按流程辦事,都是當螺絲釘,所以要選擇小公司。這種觀點我也只能呵呵。我管他是不是螺絲釘,只要我以後好跳槽就行。大公司出身的人,跳槽去哪裡都容易,而小公司的人,哪怕能力再強,簡歷都沒人看。
先去大公司同行的中小公司,比如你想進華為,如果他不要你,你去投他的同行也是做通信的小公司,做了幾年後再投華為就容易多了。
再說行業,理工科優先考慮汽車行業(或者比汽車行業更加嚴格的航空、軌道交通、醫療器械),包括產業鏈上的零部件製造商,因為汽車行業的特點是大批量,大規模,龐大供應鏈配合,產品高度涉及到人身安全和法律規定,沒有其他一個行業同時有這么多特點。所以管理水平很高,是整個製造業的標桿,一切行業的典範。
比如蘋果這種做手機的公司,製造水平應該是很高了,但是比起汽車行業來說,還是弱爆了。比如手機製造商還在看良率的時候,汽車行業已經在追求CPK 1.67,甚至零缺陷了(哪怕產品100%合格,但是過程不穩定也是不行的,仔細琢磨這句話)。其他行業認為返工是正常的,汽車行業已對返工嚴格控制了,甚至要求零返工了。原因是汽車行業認為,檢驗和返工都是事後諸葛亮。只要問題發生了,不管怎麼檢驗或者返修都是有風險的,製造過程正確並且穩定才是王道。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這里僅供學習參考。
❷ 同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在交通學院學習的幾年間,感受到了很多老師的風采,只好先說說我院的一些老師的課程了。首先是智能交通的楊曉光教授。楊曉光教授,「於我國恢復高考的1978年9月考入同濟大學道路與橋梁工程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並留校任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研究室助教,後在職攻讀同濟大學交通工程方向碩士與博士學位,並於1994年應國家教育部選考派遣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留學日本京都大學交通工學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9月學成回國繼續任教」。
前面是他的簡歷,那麼就說說具體的感受,聽了楊曉光教授的課,會讓人對整個智能交通系統有一個很清晰明了的把握,讓人對整個科學問題怎麼思考、提煉和解決有更深的理解,總之,楊老師的課會讓你站在宏觀的高度來理解問題,不會局限於細枝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