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伺服傳動技術它分別應用在什麼場合
伺服系統最初用於船舶的自動駕駛、火炮控制和指揮儀中,後來逐漸推廣專到很多領域,特別是自動車屬床、天線位置控制、導彈和飛船的制導等。
1,採用伺服系統主要是為了達到下面幾個目的:
以小功率指令信號去控制大功率負載。
火炮控制和船舵控制就是典型的例子。
2,在沒有機械連接的情況下,由輸入軸控制位於遠處的輸出軸,實現遠距同步傳動。
3,使輸出機械位移精確地跟蹤電信號,如記錄和指示儀表等。
現如今伺服系統按所用驅動元件的類型可分成三大類:
機電伺服系統(數控機床)、液壓伺服系統(注塑機)、氣動伺服系統(紡織機械)
伺服技術已經歷過快速發展時期,因此伺服驅動產品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市場上的相關產品種類很多:從普通電機、變頻電機、伺服電機、變頻器、伺服控制器到運動控制器、單軸控制器、多軸控制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上位控制單元乃至車間級和廠級監控工作站等一應俱全。
伺服產品能夠滿足各種產品製造廠家近乎苛刻的要求,幾乎工業生產的所有領域都成為伺服系統的應用對象,如圖。
伺服技術應用場合
② 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伺服機構的作用是什麼
1,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伺服機構的作用是什麼?
伺服控制系統是一種能夠跟蹤輸入的指令信號進行動作,從而獲得精確的位置、速度及動力輸出的自動控制系統。機械傳動是一種把動力機產生的運動和動力傳遞給執行機構的中間裝置,是一種扭矩和轉速的變換器,其目的是在動力機與負載之間使扭矩得到合理的匹配,並可通過機構變換實現對輸出的速度調節。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伺服電動機的伺服變速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機械傳動中的變速機構,只有當伺服電機的轉速范圍滿足不了系統要求時,才通過傳動裝置變速。由於機電一體化系統對快速響應指標要求很高,因此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機械傳動裝置不僅僅是解決伺服電機與負載間的力矩匹配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系統的伺服性能。為了提高機械繫統的伺服性能,要求機械傳動部件轉動慣量小、摩擦小、阻尼合理、剛度大、抗振性好、間隙小,並滿足小型、輕量、高速、低雜訊和高可靠性等要求。
2,如何保證機電一體化系統具有良好的伺服特性?
在系統設計時,應綜合考其性能指標,阻尼比一般取的欠阻尼系統,既能保證振盪在一定的范圍內,過渡過程較平穩,過渡過程時間較短,又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設計機械繫統時,應盡量減少靜摩擦和降低動、靜摩擦之差值,以提高系統的精度、穩定性和快速響應性。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常常採用摩擦性能良好的塑料——金屬滑動導軌、滾動導軌、滾珠絲杠、靜、動壓導軌;靜、動壓軸承、磁軸承等新型傳動件和支承件,並進行良好的潤滑。
轉動慣量對伺服系統的精度、穩定性、動態響應都有影響。慣量大,系統的機械常數大,響應慢。慣量大,值將減小,從而使系統的振盪增強,穩定性下降;慣量大,會使系統的固有頻率下降,容易產生諧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帶寬,影響了伺服精度和響應速度。慣量的適當增大隻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時有利。因此,機械設計時在不影響系統剛度的條件下,應盡量減小慣量。
應盡量減小或消除間隙,目前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廣泛採取各種機械消隙機構來消除齒輪副、螺旋副等傳動副的間隙。
③ 機電傳動系統包括哪些
D 答案解析: 機械傳動的作用是傳遞運動和力,常用機械傳動系統的類型有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帶傳動、鏈傳動和輪系等。
④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機械傳動設計為什麼往往採用負載角加速度最大原則
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用於伺服系統的齒輪傳動一般是減速系統,其輸入是高速、小轉矩、輸出是低速、大轉矩。要求齒輪系統不但有足夠的強度,還要有盡可能小的轉動慣量,在同樣的驅動功率下,其加速度響應為最大。此外,齒輪副的嚙合間隙會造成不明顯的傳動死區。在閉環系統中,傳動死區能使系統以1—5倍的間隙角產生低頻率振盪,為此,要調小齒側間隙,或採用消隙裝置。在上述條件下,通常採用負載角加速度最大原則選擇總傳動比,以提高伺服系統的響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