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製造型企業的年人均產值一般是多少
普通製造業正常水平人均50萬人均年產值,差一點點40萬左右,好的近百萬,就是普通製造業,不包含高科技。
B. 如何分析產能和產值
要計抄算生產能力需要襲首先確定生產能力的計量單位。不同類型的企業生產能力計算方式不同。相比之下,機械製造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稍微復雜一些,主要原因是這類企業產品的加工環節多,參與加工的設備數量大,設備能力又不是連續變動的,而是呈階梯式發展的,所以各環節的加工能力是不一致的。計算工作通常從底層開始,自下而上進行,先計算單台設備的能力,然後逐步計算班組(生產線)、車間、工廠的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的計算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流水線生產類型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成批加工生產類型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和服務行業的生產能力計算。
C. 現在一個機械加工廠一年所有工人工資100萬
這個復跟老闆所從事的機械制加工行業有關系。目前機械行業普遍的人均年產值在30、40萬元左右(一般簡單的機械製造和加工),高的可達到100萬左右(復雜、數控機械製造)。一般工人的年工資約占其人均產值的8—15%左右(產值高百分比低,產值低百分比高),那麼可以得出老闆一年工廠的年產值在670到1200萬左右。而一般的機械行業純利潤在5—10%左右。那麼可以得出老闆賺的利潤在40到100萬左右。上面只是一個籠統的計算方式,具體還要企業所從事的行業特點、工人數量、加工產品的復雜程度才能准確衡量。
D. 機械製造業成本怎麼算
1、首先要有一張生來產搬源運車的物料清單,把搬運車的每一個零件(精確到螺絲螺母墊圈),然後把這些零件歸類如:外購件、外協件、自製件、再加工件和再外協件。
其中:
外購件——可以用錢買到的零件如螺絲、螺母、軸承、儀表等;
外協件——自己沒有能力加工或自己加工不合算需要其他企業加工的零件如鈑金罩殼等;
再加工件——外購或外協半成品再自己加工的零件如鏈輪等;
再外協件——自己有部分加工能力,部分需要外協的零件如表面需要電鍍的零件等;
自製件——這個我想就不用說了。
2、核定每個零件的成本,外購件外協件比較容易核定,自製件比較難核定,但這個工作一定要做,一開始可以要求技術設計部門配合財務部門一起核定。
3、如果你們的年產值在50萬元以上建議購買一個簡單的財務軟體幾千塊錢就夠了,如果你們的年產值在50萬元以下,老闆肉痛花幾千元錢那隻好自己辛苦一下用Excel公式編制一個財務表格。
有了以上說的清單和表格成本核算不是變得很容易了嗎?祝你成功!
E. 機械製造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機械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機械製造業工業總產值32711億元,同比增長17.41%;工業增加值8635億元,同比增長22.5%;產品銷售收入31902.3億元,同比增長27.7%,創下生產總量和產品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的歷史記錄。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2.51%,比2003年的143.16%提高9.35個百分點。機械製造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國際上普遍認為,一個產業增加值超過GDP的5%,就是支柱產業。 2004年,我國機械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136515億元的比重約為6.3%。
拓展資料:
1、機械製造業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美田68%的財富來自製造業,日本總產值的49%是由製造業創造的。中國製造業也占工業總產值的40%。就就業人口比例而言,大約 1 / 4 的人口來自在製造業和非製造業中,大約一半人員的工作性質與製造業密切相關。可以說,沒有發達的製造業收入,就沒有真正的國家繁榮富強。
2、1999年在第46屆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年會上,大會主席日本吉川教授在總結中指出,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競爭主要是製造業的競爭。技術。在各國企業生產力構成中,製造技術一般佔55%~65%。日本和亞洲是「四小龍」,它們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製造技術的重視。這些國家非常重視從世界各地購買高新技術開發專利,通過製造技術形成獨特、特、高、大、精、尖、質、價廉的產品,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不同層次,佔領市場。這就是他們崛起 飛翔的秘訣。
3、大多數人只看到機械製造行業必須依靠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來改造自己。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也必須依託鼎產線設備的製造技術才能取得新的進步。因為科學的基本任務是認識世界,所採用的基本方法是分析最終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是各種發現和啟示;技術的基本任務是改造世界,基木方法是綜合的,最終結果的表現形式是發明、創造和改進。眾所周知,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計算機發展的關鍵問題是高密度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存儲器件的生產,這取決於製造技術的發展。
4、美國、日本、歐洲等工業發達國家的專家教授將製造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和生物科學列為時代四大支柱科學之一。有數據顯示,近幾十年來,美國曾(約1970年代和1980年代)對製造科學缺乏重視,認為製造業是夕陽產業,主張經濟重心應從製造業轉向高科技產業,第三產業。結果,美國的生產線沒落,很快跌至歷史最低點。其結果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被嚴重削弱,並導致美國在 1990 年代初經濟衰退。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戰略措施,制定並實施先進製造技術計劃和製造技術中心計劃
F. 機械製造成本怎麼核算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1.原材料費用包括(外購零件 ,采購材料下料自製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礎工作。
2.加工費 (全部工序外發加工費,部分工序外發加工)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 折舊 機物料)等,可以用工時法分攤,如實在不好分可以用產值法。
4.其他費用均攤。
做好生產核算成本基礎工作比如
1.每個零件或按圖號的原料成本核算,從下料開始算,要分攤損耗,像鋼板,鋼管等
2.外發加工費的核算,核算到每個零件,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等就是按這個零件加工的小時分攤。前提是當月各零件或按圖號工時單要齊全和正確,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資料,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礎工作。這要專門的成本會計核算,光靠主辦會計核算是來不及做的。當然產量很少的話就比較好計算的。
還有材料損耗的分攤
你們要設定一個合理的損耗率,比如說實際的領料再加核定的損耗率開領料單,鋼板圓料按方的計算,再加合理的損耗率,鋼管下料長度再加上損耗長度等等,具體的損耗率要根據實際做個調查研究商量確定,先試試,看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再調整,不過這個合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果公司有多種原材料和配件,生產的型號尺寸都不一樣,按每個產品名稱哪或是按圖號來計算成本,從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寫上材質號,從 生產單號到每一張領料單都要寫上產品名稱或圖號和生產批次,就是每個生產步驟都能看出生產哪個產品和那個批次的產品,包括外發加工件。按技術部門的工序步驟設計成本核算單,比如說用什麼材質的哪個規格的哪幾種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幾道工序外發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所以說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這一步做不好,就無法進行真確的成本核算,有些基礎的數據要統計來提供,比如說產值等,主要的成本核算應該是成本會計來核算,具體要看各企業工作安排。
成本會計核算要靠各有關部門基礎工作配合,比如說,生產各產品或零件工時統計,外加工各種零件價格數量等要外協部門做好統計,發給成本會計,光靠成本會計一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行的。
用Excel做成本是完全可以的,不過要多搞幾個明細表,(材料 ,工時,加工費,工資費用等)最後才是一張真正成本核算表,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吧。摸索出規律慢慢地就熟練了。
G. 企業的年產值為1.2億,安全生產投入的金額是多少(機械標准)
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關於印發《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企〔2012〕16號
第十一條機械製造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採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准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2%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至50億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五)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總包單位應當將安全費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單位並監督使用,分包單位不再重復提取。
(7)機械製造產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或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
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H. 肯求一份機械製造業成本核算程序全套表,能否給我發一份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機械製造業的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根據每種機械的BOM展開,對材料及加工費進行累加,得到產品的直接成本
由於機械BOM復雜,計算麻煩,很少有企業真正的手工分析成本了.
建議你們使用U3ERP,當產品BOM及零部件的工藝路線建立好後,其成本計算就自動完成了,
而間接成本是企業的其他成本按產值分攤得到,因此通常計算出直接成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