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種穀子用的是什麼工具叫什麼
1. 石臼是一種古老的工具,由石材製成,主要用於砸碎、搗碎和研磨穀物等食材。
2. 在電氣化設備普及之前,石臼是人類加工食物的重要設備,對人類飲食習慣產生了深遠影響。
3. 石臼和水井的存在,往往標志著古代人類定居點的位置,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4. 隨著電氣化時代的到來,石臼逐漸被更為高效的機械設備所取代,只在一些偏遠地區仍然被使用。
5. 在中國,許多被淘汰的石臼被妥善保存,成為了人們懷舊和回憶過去的象徵性物品。
Ⅱ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Ⅲ 古人是怎樣對稻穀脫粒的
古代是使用石磨盤、石磨棒對乾燥後的穀物進行碾壓脫殼。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這個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將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兩種。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為木質,手腕粗細,長一米左右,上端裝上兩三公斤重扁圓形石頭,以增加臼杵搗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搗,直到米糠完全從糙米上剝落,然後用竹篩子篩去米糠,白米就呈現在眼前。
(3)搗碎穀物的古代機械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解放前,餘姚市大隱鎮共有水碓56處。據當地老農介紹,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下磨村農民還在用水碓磨蚊香木粉銷往上海、寧波等地,木粉銷售收入佔到山村總收入的1/3。隨著農業產業調整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源環境的變化,到上世紀末,水碓才完全退出了山區農民的生活。
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可以設置水碓,還可根據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天工開物》繪有一個水輪帶動四個碓的畫面。
魏末晉初(公元二百六十至二百七十年)杜預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糧食的經驗,發明 了連機碓。
水碓的構造大概是水輪的橫軸穿著四根短橫木(和軸成直角),旁邊的架上裝著四根舂穀物的碓捎,橫軸上的短橫木轉動時,碰到碓捎的末端。把它壓飛,另一頭就翹起來,短橫木轉了過去,翹起的一頭就落下來,四根短橫木連續不斷地打著相應的碓梢,一起—落地舂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