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系統由哪些基本要素組成
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職能組成要素五大組成要素有機結合而成。
1、機械本體(結構組成要素):是系統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機械支持結構,一般包括有機身、框架、支撐、聯接等。
2、動力驅動部分(動力組成要素):依據系統控制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以使系統正常運行。
3、測試感測部分(感知組成要素):對系統的運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檢測,並變成可識別的信號,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後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
4、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職能組成要素):將來之測試感測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加工處理後,按照信息處理結果和規定的程序與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的運行。
5、執行機構(運動組成要素):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動作和功能。
2. 機械繫統的組成有哪些
機械繫統的組成包括:
1. 原動機:
原動機是機械繫統的動力源,負責將各種形式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常見的原動機包括電動機、內燃機、人力或畜力等。
2. 執行機構:
執行機構是直接與物料作用的機構,通過刀具或其他工具進行相對運動或直接作用,以改變物料的形狀、尺寸、狀態或位置。執行機構是實現機械應用目的的主要部分,其結構和工作原理因機器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3. 傳動機構:
傳動機構連接原動機和執行機構,傳遞運動和力(或力矩),或改變運動形式。常見的傳動機構有齒輪傳動、帶傳動、鏈傳動、曲柄連桿機構等。其主要作用是將原動機的高轉速、小扭矩轉換為執行機構所需的較低速度和較大力(或力矩)。
4. 控制操縱系統:
控制操縱系統負責操控機械的啟動、制動、換向、調速等運動,並控制機械的壓力、溫度、速度等工作狀態。它包括各種操縱器和顯示器,通過操縱器來控制機器,而顯示器則用於反饋機器的運行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和控制機器狀態。
5. 支承裝置:
支承裝置用於連接和支撐機械繫統的各個組成部分,承受各種工作外載荷和整個機器的重量。支承裝置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類,固定式與地基相連,而移動式可以帶動整個機械相對地面運動。支承裝置的變形、振動和穩定性對加工質量和作業安全有直接影響。
3. 機械繫統由哪些基本要素組成
機械繫統由以下基本要素組成:
1. 結構組成要素(機械本體):
這是系統的機械支持結構,通常包括機身、框架、支撐和聯接等部分。
2. 動力組成要素(動力驅動部分):
根據系統控制要求,這部分為系統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動力,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3. 感知組成要素(測試感測部分):
這部分負責檢測系統運行所需的自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並將信號轉換為可識別的形式,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和處理,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
4. 職能組成要素(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
這部分對來自測試感測部分的信息以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和加工處理。根據處理結果和預定的程序,發出相應指令,控制系統的有序運行。
5. 運動組成要素(執行機構):
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執行機構負責完成系統的具體動作和功能。
4. 機械繫統的組成是什麼
機械繫統的具體組成:
1、動力系統:包括動力機及其配套裝置.是機械繫統工談缺數作的動力源。如內燃機、汽輪機、水輪機等動力機;有把二次能源(如電能、液能、氣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
2、傳動系統:是把動力機的動力和運動傳遞給執行系統的中間裝置。
3、執行系統:包括機械的執行機構和執行構件,它是利用機械能來改變作業對象的性質、狀態、形狀或位置。或對作業對象進行檢測、度量等,以進行生產或達到其他預定要求的裝置。
4、操縱控制系統:是為了使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含首行系統彼此協調運行,並准確、可靠地完成整機功能的裝置。
(4)機械繫統有什麼和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慧在機械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
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慧、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
2、模塊化:是一項重要扮敗而艱巨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准機械介面、電氣介面、動力介面、環境介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
3、微型化: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5. 什麼是機械繫統機械繫統由幾大部分組成機械繫統在產品中的地位作用
機械繫統概念:是指由許多機器、裝置、監控儀器等組成的大型工業系統,或由零件、部件等組成的機器。
機械繫統的構成:物料流系統、能量流系統和信息流系統,如圖所示。由於能量流系統中的傳動裝置、信息流系統中的操縱裝置及物料流系統中的執行裝置均為常用機構所構成的機械運動部件,從機械設計角度出發可將其歸入機械運動系統。
物料流系統:物料是機械繫統工作的對象,機械繫統的任務就是改變物料的形狀和狀態。因此,在機械繫統中,物料流是最重要的部分,機械繫統中直接與物料接觸且使物料發生形狀和狀態變化的部分就構成了物料流系統。
能量流系統:任何機器的工作都需要能量,要使物料的形狀和狀態發生變化,更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提供能量、轉換能量和傳遞能量的部分就構成了能量流系統。
信息流系統:在物料流和能量流中,各種機構和裝置的工作和停止都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同時,系統還要隨時發現一些故障,並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這些都涉及信息的採集、處理以及指令的發送與接收。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對系統內的信息和指令進行處理的部分就稱為信息流系統。
機械結構系統:結構系統在機械繫統中起著支承、連接的作用,用來安裝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系統中的零部件,並保證各零部件和系統之間的相互空間位置關系。結構系統由各部分結構件組成,常見的有機身、導軌、箱體、橫梁、工作台等。
機械運動系統:包含傳動系統、執行系統及操縱系統。傳動系統是用於傳遞能量(以運動和動力的形式表現)的中間裝置;執行系統通常處於機械繫統的末端,直接與作業對象接觸,其輸出是機械繫統的主要輸出,其功能是機械繫統的主要功能;操縱系統用於將人和機械聯系起來,以實現機械繫統的起停、換向、變速、變力等目的。
機械繫統在產品中的地位作用
1.合理確定系統功能:按功能的性質可分為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基本功能是用戶直接要求的功能,體現了產品存在的基本價值。輔助功能是為了實現基本功能而附加在產品上的功能,是實現基本功能的手段。因此,確定系統功能時應遵循保證基本功能、滿足使用功能、增添新穎功能、剔除多餘功能,恰到好處地利用外觀功能的原則,降低現實成本,提高功能價值,力求使產品達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境界。
2.增強可靠性:按照GB/T 2900.13—2008的規定,可靠性可定義為:「產品在給定的條件下和在給定的時間區間內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產品是泛指的,包括零件、部件、設備、系統。
要求的功能是指產品所應實現的使用任務的預期功能。例如,汽車的規定功能是運輸,機床的規定功能是加工零件。產品喪失要求的功能稱為失效,對可修復的產品也稱為故障。
給定的條件是指使用條件與環境條件,含運輸、保管條件。
給定的時間:產品的功能只有同使用時間相聯系才有實際意義,不同的產品應有不同的規定時間,如海底電纜要求使用長達三四十年,火箭只要求保證一次工作。給定的時間有的要求的是應力循環次數、轉數等相當於時間的量。
3.提高經濟性:機械繫統的經濟性表現在設計、製造、使用、維修,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中。提高設計和製造的經濟性,從設計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合理地確定可靠性要求和安全系數:分別是可靠性設計及傳統設計方法中描述系統工作而不失效的程度指標,但它們的含義及應用有所不同。
貫徹標准化:標准化是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手段,它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通用性和互換性,可以使生產技術活動獲得必要的統一協調和良好的經濟效果。
採用新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包括新工藝、新結構和新材料等)不斷問世,在設計中採用新技術可以使產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經濟性,因而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改善零部件的結構工藝性:零部件的結構工藝性包括鑄造工藝性、鍛造工藝性、沖壓工藝性、焊接工藝性、熱處理工藝性、切削加工工藝性和裝配工藝性等,
提高使用和維修的經濟性:使用和維修的經濟性就是考慮使用者的經濟效益,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提高產品的效率:用戶總是希望購買的產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省電、省煤、省油等。機械設備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傳動系統和執行系統的效率。設計人員應在方案設計和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提高效率的措施。
合理地確定經濟壽命:一般都希望產品有長的使用壽命,但在設計中單純追求長壽命是不恰當的。
提高維修保養的經濟性:維修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是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況及正常運行的技術措施,但必須以付出一定的維修費為代價,以盡可能少的維修費用換取盡可能多的使用經濟效益,是機械設備進行維修的原則。
4.保證安全性:機械繫統的安全性包括機械繫統執行預期功能的安全性和人—機—環境系統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