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覺得張家港怎麼樣呀
張家港市[1](副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北瀕長江,與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西接江陰、常州。陸地東西最大直線距離44.58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33.71千米。北寬南窄,呈三角形。市委書記徐美健(副廳級),市長姚林榮(副廳級),公共安全局局長趙金龍(副處級)。
編輯本段城市概況
張家港市
張家港市地處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張家港市ID號:320582,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北濱長江,與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南通、常熟、太倉,距上海98公里;
西接江陰、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全國第一所縣級市辦大學「沙洲工學院」就誕生在張家港市模敏。 車牌號碼:蘇EF、蘇EG和蘇EH行政區劃代碼:320582 張家港市在全國縣城經濟百強縣(市)中列 第三位,先後榮獲了 「國家第一批衛生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生態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90多項國家級、100多項省級榮譽稱號。 2006年,率先建成首批「國家生態市」,高標准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和「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 2008年獲得聯弊碼帶合國人居獎。 2010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25強,張家港位列第三名。2010年GDP1610億元。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晉代設暨陽縣,縣治即今楊舍鎮。 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
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依託優
越的沿江岸線,建有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和佔地1.53平方公里的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至2010年末,張家港市總戶籍人口1248414人,外來暫住人口60萬人。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人民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工業狀況
2006年,張家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1.62億元(這個數字在2008年達到了12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租蘆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4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6.60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48:64.47:34.0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9.57萬元,摺合1.22萬美元。全年財政總收入136.8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在全省繼續名列第二。全市工業主要以冶金、紡織、化工、糧油食品為支柱行業,2006年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480.1億元,實現工業利稅總額166.89億元,利潤105.34億元,其中十大企業集團和50家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總額分別佔全市的67%、72%和69%。江蘇沙鋼集團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永鋼集團、華芳集團、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張家港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集裝箱運量45.6萬標箱,躋身億噸大港行列,成為全國首個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縣域口岸,2006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5.89億美元,其中出口54.8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和33.7%。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1隻,國家免檢產品25隻。 至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88.8萬人,外來暫住人口60萬人。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弘揚張家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2008年,張家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億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705億元,財政總收入25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0元。在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張家港市名列第三位。 2006年,市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新產業這一主線,不斷強化科技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科技工作得到強力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推動作用日益顯現,有97隻項目列入蘇州以上科技計劃,爭取科技經費3879.5萬元,全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達5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比重23.07%,較上年度提高了2.07個百分點。 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 是中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保稅區利用海關保稅的獨特條件,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區內化工、糧油、機電、紡織四大特色產業齊頭並進,已成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各類優質資源的聚合地、新型產業的集中區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成為中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投資載體,連接國 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重要橋梁。 江蘇省張家港保稅港區 我國目前唯一一個位於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張家港保稅港區,2008年12月份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這是我國第十二個,也是江蘇省首個保稅港區。 張家港保稅港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分為碼頭作業區、加工區、倉儲區、集裝箱區、大宗散貨區等五大功能區域,具有包括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售後服務維修,商品展示,研發、加工、製造,港口作業等功能。張家港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徐仲高表示,張家港保稅港區將全力打造四個中心:以大宗貨物為特色的國際散貨集散中心;以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的流域航運中心;以國際采購為重點的國際分撥中心;以專業交易市場為主體的商品展銷中心。在保稅港區內,企業可享受便捷的進出境手續、優惠的稅收政策、寬松的貿易管制、簡化的業務手續等多方面待遇。 江蘇省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口的區位優勢,具備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是中國境內開放度最大、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經濟區域。 江蘇省張家港經濟開發區 以發展機械、電子、紡織、化工、汽配、食品等行業為主,投資條件完備,各類設施配套。張家港經濟開發區正日益成為張家港市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招商引資重要載體和發展中的新城區。 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 是以精細化工為主要特色的化工園,規劃總面積13.8平方公里,是張家港保稅區的工業配套區,享受保稅區的有關優惠政策。位於園區內的化工品交易市場成交量佔全國散化市場交易額的60%,名列全國23家最具競爭力化工交易市場首位。 江蘇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 的產業定位是以沙鋼集團和張家港浦項不銹鋼有限公司為核心,建成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的冶煉、加工為主業,以機械製造、汽車配件、新型材料為延伸產業,正在建設中的冶金物流中心將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物流配套服務。 張家港市沿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位於張家港市北部沿長江一線,開發區東西全長50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是投資建辦碼頭倉儲、基礎工業和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理想場所,正逐步發展成為以石化、機械、建材、碼頭、倉儲、生態農業等為主體的臨江產業聚集地。
開放型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的經濟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出口產品包括紡織、針織、絲綢、服裝、輕工、化醫、機械、電子等15大類500多個品種,貿易業務拓展到近百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82.7億美元,其中出口28.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和44.1%,預計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將突破100億美元。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2004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2.38億美元,其中出口9.5億美元,躋身中國外貿30強,中國500強企業第168位,出口額連續多年在江蘇省外貿企業中名列首位。 目前,全市已累計批辦三資企業超過1200家,投資總額超過120億美元,注冊外資近60億美元。美國陶氏、杜邦、雪佛龍菲利普斯,日本三菱、伊滕忠、旭化成,韓國浦項、WIA汽配,德國博澤、南方毛業,法國羅地亞、霞日、波坦等近50家國際著名大公司前來投資興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 張家港市非常注重對內開放工作。已有中糧集團、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北京三吉利能源、中集總公司、安徽海螺水泥、銅都銅業、新疆屯河、上海港機等10多家國家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在該市投資興業。到目前為止,全市建辦利用外地資本項目1600多個,注冊資本超過50億元。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2006年,通過組織實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攻關項目、十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十大專利產業化項目),企業自主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3個項目列入省級以上工業科技計劃。其中,國家創新基金項目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4項,國家火炬計劃17項,高新張銅的「稀土處理紫雜銅直接生產高性能銅合金管材及其產業化」和國泰華榮的「3000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兩個項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發省高新技術產品66隻、省軟體產品9隻,貝爾機械等19家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飛翔化工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市前程軟體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軟體企業。有4項成果列入省級科技進步獎,12項成果列入蘇州市科技進步獎,獲獎數量及檔次均處蘇州各各市(縣)之首。 2006年,張家港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專家的評審,被正式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這標志著該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孵化服務、硬體設施、發展指標等方面都步入了國家級創業中心的行列。 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星火學校,這是該市首個國家級星火學校,為提高全市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實現「零」的突破。沙鋼的「棒線材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板帶材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飛翔化工的「江蘇省功能型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被列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科技局與東南大學、沙洲職業工學院合作共建的張家港市光機電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成。
產學研合作成效顯著
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百」活動為抓手(即:組織百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對接;促成百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組織百名專家、教授港城企業考察活動),全力推進產學研合作。 「三百」活動扎實開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1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來該市考察、交流,100多家企業赴高校、科研院所對接、洽談,全市105家企業與1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在扎實推進與清華大學產學研合作辦公室各項工作的同時,市科技局與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6所高校共建了產學研合作辦公室,全年新建合作項目75項,國泰華榮的「硫烴基烷氧基硅烷」和通力機電的「TL型電腦絎縫綉花機」等兩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科技興貿行動計劃,海獅集團的「GXZQ-15S系列石油溶劑乾洗機」作為蘇州市唯一的項目被列入省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 專利申請大幅增長 2006年,該市專利申請超2000件,實現大幅度增長,名列蘇州市各縣級市第一。市科技局組織17家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榮獲最佳組團獎和最佳布展獎,有9家企業的11隻專利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 2006年,該市有17個項目被列入蘇州市級以上農業科技項目,其中省級農業科技項目5個,國家級2項。 江蘇七洲的「防治蔬菜疫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桿菌制劑的研製和開發」被列入省農業高技術項目,使該市在承擔省農業高技術計劃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市三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鮮切花標准化生產技術示範」列入蘇州市首批農業專項,引起省科技廳和國家科技部的關注。 種子培育、農作物設施栽培取得新進展,神園葡萄種子(5份120克,5個品種)搭載「實踐八號」衛星遨遊太空15天,為培育更高產、優質、多抗的葡萄新品種打下了基礎,開創了我省種子飛天的先河。 12月16日, 江蘇以及長江中下游沿線第一個保稅港區——張家港保稅港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這也是我國迄今第一個位於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 <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張家港市轄8個鎮:楊舍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原常陰沙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