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機械連接規范
法律分析: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應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以下簡稱接頭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除下面b條款所列情況外可不受限制。
2、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級接頭或I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3、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法律依據:《建設部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採取切實措施,積極推進《技術公告》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盡快了解並准確把握公告的內容和技術要求,適時調整產品結構,促進技術升級,確保《技術公告》的實施。二、對《技術公告》中的限用和禁用技術,施工圖設計審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和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應將其列為審查內容,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凡違反《技術公告》繼續使用限用或禁用技術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驗收備案;違反《技術公告》並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依據《建設部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對實施單位進行處罰。 三、未列入本公告,現階段廣泛應用的技術,不屬於本公告的調整范圍。
Ⅱ 怎麼看鋼筋的質量問題
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鋼筋接頭。鋼筋的接頭不應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
除特別說明外,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 符合03G101-1第34頁的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於300mm。
構件中的縱向受壓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應小於200mm.
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箍筋,直徑不大於8mm,間距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當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大直徑)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焊接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白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用焊接接頭時,梁類及板類構件應採用閃光對焊或搭接電弧焊,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柱類及牆類構件可採用電渣壓力焊。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
鋼筋綁扎程序:劃線→擺筋→穿箍(梁)→綁扎→安放墊塊。
板先排主筋後排負筋,梁先排縱筋,擺放有焊接接頭的鋼筋應符合規范規定。
雙排縱向受力鋼筋處,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梁、板鋼筋的接頭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砼 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要求。
梁、板鋼筋綁扎時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雙向板與單向板相鄰共用筋時, 板、次梁、主梁鋼筋交叉處理嚴格按設計或有關規范細部構造大樣施工。
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交錯布置在架立筋上。
板內鋼筋均按雙向雙層設置,其位置:
單向板: 板麵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板底筋:短向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雙向板: 板麵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板底筋: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以受力大者為准:雙向板與雙向板相鄰共用筋的長度不一致時,以區格大者為准,雙層雙向板筋必須滿扎。
板底筋錨入支承構件內≥20d(d為主筋直徑):板麵筋錨入支承構件內≥30d,且不小於250。板筋在邊支座錨固時,應盡量伸向該支座外邊緣,再作直(彎)鉤。
板的負筋端頭做直鉤,直鉤的高度=T(板厚)-a(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板面負筋應有支托,板底鋼筋應按保護層厚度設墊塊,避免澆築混泥土時鋼筋下陷和位移,影響鋼筋位置的有效高度。
H(為上、下層鋼筋凈空高度)
各樓面及外露部分的板,在板的無筋區設置φ6@00×200的雙向鋼筋網片與板面受力筋搭接250。所有板的分布筋為φ6@00×200.
柱寬范圍內所配板麵筋伸出長度應從柱邊算起。
樓板上孔洞應預留。當空洞尺寸不大於250時,將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孔洞大於250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鋼筋。除圖中有註明外,一般可按設計構造處理。當洞口尺寸超過大樣所示尺寸時,由設計另行處理。
需封堵的設備管井應在設備管道安裝就位後澆築。
外挑瞻口樓板轉角結構見設計圖
異型柱、剪力牆外轉角處的樓板,為防止板角開裂,在連接處樓板中按設計圖設置構造筋。
梁的主筋應盡量採用通長設置,以減少鋼筋的接頭避免鋼筋密集。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設於梁的受壓區,梁面的負筋在跨中L/3區段內,梁底正筋在跨中L/3區段以外,支座處的獨立負筋及外挑梁的負鋼筋,不應設置接頭。
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一級抗震等級採用機械連接,二、三、四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
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主次梁結構的次梁鋼筋應置於主梁鋼筋之上,板支座負筋置於次梁鋼筋之上,主梁梁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d=次梁負筋的直徑+板面負筋直徑+板面混泥土保護層厚度,以此確定主次梁箍筋的高度。
主次梁等高時,次梁底筋應置於主梁底筋之上。
等高井字梁相交節點處主筋布置,麵筋在上排則底筋也在上排,反之則 在下排。
外挑梁和邊梁相交的節點處理見設計。
作支座的梁高小於被支承梁的高度時,其相交節點構造見設計圖。
框架梁在支座節點處均設箍筋加密區,箍筋距支座邊緣50開始設置,梁內均採用封閉箍筋。
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則配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商修改配筋,否則節點處鋼筋全部彎折錨固,造成節點鋼筋密集,難以保證鋼筋的錨固質量。
樑上集中荷載處應設橫向附加鋼筋,附加箍筋的形狀及肢數,均與梁內箍筋相同,未註明時,在主梁兩側另加吊筋和箍筋或在梁每側另加四組箍筋。
樑上開洞時,孔洞四周應設置附加鋼筋。
梁的跨度>4.0米時,模板應按跨度的2‰起拱,懸臂構件模板均應按端跨節點處理。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高有錯位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P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梁寬不等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
當框架支座兩側梁平面錯位時,未連通的梁主筋在支座的錨固見設計圖
框架梁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4~56頁及63頁。
非框架梁縱向鋼筋的構造見03101-1圖集65、66頁,將La改為Lae,Li改為Lie。
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及拉筋
當梁高≥550時,梁側面縱筋為2ф12
當梁高≥650≤750時,梁側面縱筋為4ф12
當梁高>750≤900時。梁側面縱筋為6ф12
拉筋直徑同梁箍筋,其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梁高超過600的梁在綁扎鋼筋之間,只能一面關模,以保證鋼筋綁扎質量。
在安裝模板之前,間距為800mm~1000mm安裝厚度一致的墊塊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b柱筋綁扎
柱中豎向鋼筋,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彎鉤與模板成90度;
箍筋的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剪力牆暗柱單肢箍按拉筋構造設置。
柱鋼筋的綁扎,在模板安裝前進行。
柱子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樑柱節點的構造、柱子縱筋的錨固、連接方式以及接頭位置,按樓層和接頭部位分別見03G101-1圖集35—40頁。
柱子縱筋在頂層伸至柱頂並錨固在梁內,當柱寬大於梁寬,梁寬之外的縱筋無法錨入梁內時,應將這部分縱筋錨入現澆板中,無法錨入梁內和板內的柱縱筋,應互相焊接封閉。
c、牆筋綁扎
牆筋綁扎時,四周兩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的交叉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在牆兩層鋼筋之間設置φ6@600鋼筋撐腳,梅花形排 列,以保持兩層鋼筋之間的距離。牆筋綁紮好後,應在鋼筋上綁扎斜向鋼筋,以使之不變形。
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由端柱、暗柱、翼牆等邊緣構件側50開始設置,配筋採用雙向雙層,一般情況下,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並應設置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筋,拉筋均鉤在外排水平筋上,拉筋的直徑6mm,間距不大於600mm。
剪力牆的轉角、相交及牆端盡頭,均應設置鋼筋混泥土構件或約束邊緣構件,詳見設計圖,構造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0頁,約束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49頁。
剪力牆牆身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構造應根據抗震等級、構件部位和鋼筋直徑、分別按03G101-1圖集47、48頁大樣處理。
剪力牆暗柱及端柱等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與框架相同。
剪力牆連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請見03G101-1圖集51頁。
穿越剪力牆連梁的洞口應預埋鋼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於1/3連梁高及200,鋼套管的外徑不大於150。洞邊的補強構造按設計圖紙。樑上水電預留洞口尺寸,位置必須准確,在綁扎鋼筋之前,在模板上標識出來。同一樑上最多可留兩個孔,孔距應大於3倍孔徑,孔位詳設備圖
剪力牆內預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時,牆內鋼筋應繞過洞口不截斷,否則牆內鋼筋遇洞截斷,洞邊設置邊緣構件。筒體剪力牆出樓面出用梯子型鋼筋架固定位置及保護層厚度。
5、鋼筋的砼最小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混泥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除圖中有特別註明外,應符合表一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 梁 樁
一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二 D 20 15 30 一 30 30 一 30 30
二 D 一 20 20 一 30 30 一 30 30
受力鋼筋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除滿足表中的要求外,尚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板、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相應的數減10mm,且不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剪力牆連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梁的要求處理,暗柱的主筋保護層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的箍筋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後向內排列。
異型柱和短肢剪力牆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可按箍筋或水平分布筋滿足保護層厚度後向內排列保護層厚度。牆柱用厚度一致的墊塊牢固的安裝在鋼筋上。
鋼筋綁扎做到:水平筋水平,縱向筋豎直,牆柱第一個箍筋距樓地面5cm,梁第一個箍筋距邊5cm,剪力牆豎向筋距邊緣構件5cm。
6、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鋼筋在混泥土中的錨固分為自然錨固和機械錨固,一般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自然錨固,確有困難時可選用機械錨固。
除特別說明外,結構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33、34、35頁的有關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得下於250mm。
HP235級鋼筋鋼筋(1級鋼筋)兩端必須加彎鉤。
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如下圖)
項 目 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的排距 5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焊拉骨架 10
焊接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基礎 10
柱、梁 5
板、牆、殼 3
8、鋼筋成品保護
鋼筋綁紮好後嚴禁在板筋上走動造成鋼筋變形,澆砼時架子架空在麵筋上,人只能在架子上行走,架子隨砼澆注方向移動並有專人隨砼澆築地點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