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腎小球濾過的機械屏障和電學屏障是什麼
機械屏障——濾孔 ;電荷屏障——負電荷。
腎小球過濾膜從內到外有三層結構:
內層為內皮細胞層(厚約40nm),為附著在腎小球基底膜內的扁平細胞,上有無數孔徑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層極薄的隔膜。
中層為腎小球基膜(厚約240-370nm),電鏡下從內到外分為三層,即內疏鬆層、緻密層及外疏鬆層,為控制濾過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是機械屏障的主要部分。
外層為上皮細胞層(厚約40nm),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其不規則突起稱足突,其間有許多狹小間隙,血液經濾膜過濾後,濾液入腎小球囊。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濾過而保留於血液中,僅小分子物質如尿素、葡萄糖、電解質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濾過。
(1)機械屏障主要的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是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囊內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圖)。由於腎小囊內的濾過液中蛋白質濃度較低,其膠體滲透壓可忽力略不計。
因此,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濾出的唯一動力,而血漿膠滲透壓和囊內壓則是濾出的阻力。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皮質腎單位的進球小動脈粗而短,血流阻力較小;出球小動脈細而長,血流阻力較大。
因此,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其它器官的毛細血管血壓高。用微穿刺法沒得腎小球毛細血管平均值6.0kPa(45mmHg)(為主動脈平均壓的40%左右);用微穿法還發現,由腎小球毛血管的進球端到出球端,血壓下降不多,兩端的血壓幾乎相等。
腎小囊內壓與近曲小管內壓力相近。囊內壓為1.3kPa(10mmHg)。據測定,在大鼠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進球端的血漿膠體滲透壓約為3.3kPa(25mmH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