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增壓的功效到底如何其中優點了解多少
想了解更多越野汽車知識,歡迎留言匠神動力評論,一起解決動力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銳志改裝3.0,機械增壓效果如何
銳志改裝3.0機械增壓效果分析:
一、
銳志改裝3.0機械增壓可以有效地提升車輛性能,包括增加動力輸出和提升加速性能。
二、
1. 機械增壓系統介紹:機械增壓是一種通過皮帶傳動或齒輪傳動的方式,利用發動機的動力帶動增壓器工作的技術。在銳志車型上安裝3.0升的機械增壓系統,可以顯著提升發動機的進氣壓力,從而提高燃燒效率。
2.動力輸出提升:改裝3.0機械增壓後,銳志的動力輸出會更加強勁。特別是在高速巡航或加速時,能夠明顯感覺到動力的提升,使車輛反應更加靈敏,駕駛更加暢快。
3.加速性能提升:由於機械增壓系統能夠增加發動機的扭矩和馬力,因此銳志的加速性能也會得到顯著提高。無論是在城市道路還是高速公路上,改裝後的銳志都能提供更迅速的加速體驗。
4.注意事項:雖然機械增壓能有效提升銳志的性能,但改裝過程需要專業技術和經驗,不當的改裝可能會導致發動機損壞或其他問題。因此,建議車主在進行改裝前咨詢專業人士,並確保選擇質量可靠的增壓系統和配件。
總結來說,銳志改裝3.0機械增壓能夠顯著提升車輛的性能,包括動力輸出和加速性能。但改裝過程中需要注意專業技術與配件質量的選擇,以確保改裝的順利進行和車輛的安全運行。
⑶ 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的優劣
優劣勢:
兩種增壓方式各有好處也各有缺點,以渦輪增壓來說,理論上,是要氣缸本體當初設計時,氣缸壁夠厚、耐得住壓力,只要增加渦輪增壓器本體的尺寸和數量,增壓力道幾乎可以無限制增加。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當年HONDA車廠提供給麥凱倫一級方程式車隊的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量不過才1500毫升,但馬力輸出可以高達嚇死人的1500匹!
而法拉力車隊的舒馬赫所擁有的著名bugattieb110超級跑車,排氣量3.5升,但這具V12的心臟,由四顆渦輪轉子串聯。馬力輸出也可高達560匹。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靠渦輪增壓增加動力輸出雖然輕而易舉,但伴隨著增壓所產生的高熱必須妥善處理,高熱會影響兩部分,一個是負責直接冷卻和潤滑的機油,它會因為受到高熱而快速氧化。因此渦輪增壓引擎必須選用耐高溫、抗氧化好的優質機油,而且機油更換周期會相應縮短,才不容易產生氧化物。通常車廠的對應之道是通過加裝機油冷卻器,來避免油溫過高、提早結束機油的使用壽命,這就是為什麼設計的精密一些的渦輪增壓車,除了機油壓力表外還會有一個機油溫度表。好讓車主隨時注意機油的情況。
另外一個受高溫影響的是冷卻系統,在進氣部分。為了增加進氣的含氧量,渦輪增壓車大多會增加進氣冷卻器(Inter-Cooler)的方式,來降低壓縮空氣的溫度,冷卻水箱、節溫器也會適當加大、提高散熱效率,所以近年來已經很少聽說渦輪增壓引擎有散熱不良的情況了。
不過在使用和保養上渦輪增壓引擎還是有一些小技巧的,例如接近目的地時盡量不要拉高轉速讓渦輪工作。停車前至少讓引擎怠速一分鍾,別讓渦輪轉子在無機油的狀況下運轉過久,這些對保持良好的車況有很大幫助。
相對於渦輪增壓車,機械增壓車就簡單許多,原則上只要引擎在運轉,機械增壓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引擎轉速越高加壓力度就越大,好處就是沒有渦輪增壓所產生的那種遲滯現象,加速感受相當線性化,與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但缺點是機械增壓器靠皮帶帶動,驅動力還是引擎,因此不利於油耗表現。車廠為了改善此現象,並且讓增壓力道能在最需要時發揮作用,加裝電磁閥和離合器,也讓增壓器在特定的轉速以上時離合器才開始接合、拖動機械增壓器,但如此一來多少會有如渦輪增壓器的遲滯感。凡此種種都需要經年月積累,才能摸出門道和細節掌控的地方,也正是因此越是沒有把握的項目,車廠就越不喜歡觸及,免得不小心砸了招牌,久而久之,渦輪增壓與機械增壓的流派也就自然產生。
機械增壓器是以不增加引擎排氣量為前提,使動力輪輸出提升的方法。是直接利用引擎出力來驅動增壓器,再將高密度空氣送入汽缸內以提高引擎的輸出功率。
渦輪增壓則是利用引擎的廢氣排放來驅動壓縮機。最早的增壓器全部都是機械增壓,在剛發明時被稱超級增壓器(Supercharge),後來渦輪增壓發明之後為了區隔兩者,渦輪增壓器被稱為Turbo Supercharger,機械增壓則被稱為Mechanical Supercharger,久而久之,兩者就分別被簡化為Turbocharger與Supercharger。
⑷ 簡述機械增壓如何工作
機械增壓
機械增壓增壓器的驅動力來自引擎曲軸,一般都是利用皮帶連接曲軸皮帶輪,間接將曲軸運轉的扭力帶動增壓器,達到增壓目的。依構造不同,機械增壓出現過許多種類,包括葉片式(Vane)、魯氏(Roots)、溫克爾(Wankle)等型式,而活塞運動最早也被認為是一種機械增壓,時至今曰,則以魯氏增壓器最被廣泛使用,更是改裝的大熱門。魯氏增壓器有雙葉與三葉轉子兩種型式,目前以雙葉轉子較普遍,其構造是在橢圓形的殼體中裝兩個繭形的轉子,轉子之間保有極小的間隙而不直接相連,藉由螺旋齒輪連動,其中一個轉子的轉軸與驅動的皮帶輪連結,轉子轉軸的皮帶輪上裝有電磁離合器,在不需要增壓時即放開離合器以停止增壓,離合器則由車載電腦系統控制以達到更好的經濟性。機械增壓的特徵,除了在低轉速便可獲得增壓外,增壓的動力輸出也與曲軸轉速成正比,即機械增壓引擎隨著轉速的提高,增壓器輸出隨之增強,因此機械增壓引擎的操作感覺與自然氣極為相似,卻能擁有較大的馬力與扭力。
由於機械增壓器採用皮帶驅動的特性,因此增壓器內部葉片轉速與引擎轉速是完全同步的,基礎特性為:
引擎rpm X(R1/R2)= 增壓器葉片之rpm
R1 引擎皮帶盤之半徑
R2 機械增壓器皮帶盤之半徑
既然說到了機械增壓,那就讓我們說說機械增壓的特性和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都有那些區別以及各自的特性。機械增壓器採用皮帶與引擎曲軸皮帶盤連接,利用引擎轉速來帶動機械增壓器內部葉片,以產生增壓空氣送入引擎進氣歧管內,這樣就實現了增壓的過程,而渦輪增壓器是由高溫廢氣來推動,在工作環境上也有所區別,機械增壓的工作環境在70度-100度之間,而渦輪增壓器的工作溫度卻高達400度-900度。所以渦輪增壓器對冷卻系統的要求也要高於機械增壓很多,由於機械增壓器採用皮帶驅動的特性,因此增壓器內部葉片轉速與引擎轉速是完全同步的,理想的機械增壓器應該在1000rpm至最高轉速的引擎工作區域之間都能產生足夠且穩定的增壓值,讓引擎輸出提升20-40%,通常引擎一脫離怠速區域,在1000rpm-1300rpm即能帶動機械增壓器產生增壓效果,並延續至引擎最高轉速,因此整體增壓曲線是呈現緩步上升的平滑曲線,不過看似完美無缺的機械增壓系統,卻有一個小問題存在,由於機械增壓器的動力來源完全依靠引擎帶動,而引擎的負擔越輕,轉速提升就越快,因此增壓器本身的運轉阻力必須越小越好,才不會拖累引擎的工作效率。可是與渦輪增壓相比機械增壓的增壓值雖然曲線平滑覆蓋轉速區間廣闊,但增壓值卻並不是很高,一般機械增壓可達到的最大增壓值在0.6-0.9kg/c㎡,而渦輪增壓早已突破了2.0kg/c㎡的超增壓境界,但對於高增壓的渦輪增壓車型來說同時對引擎內部機件有更加精密,且更高強度的要求,並且對冷卻潤滑系統要求也是相當之高,保養間隔和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也是高增壓值渦輪增壓車的缺點,而機械增壓的車型對於冷卻和潤滑沒有過高的要求,與一般自然吸氣引擎相似,有著維護保養成本低耐用的特點,更多歐洲車廠都更重視機械增壓引擎的開發,因為可以達成達成環保、省油、高效率的目標,而且節省了開發新引擎的成本。所以渦輪增壓器和機械增壓器各具各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增壓器。
⑸ 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的優缺點和區別各式什麼
機械增壓優點:
機械增壓完全解決了油門響應滯後,渦輪遲滯和動力輸出突然現象,達到瞬時油門響應,動力隨轉速線性輸出,增加駕駛性能能效果。此外,在低速高扭、瞬間加速,機械增壓技術都優於渦輪增壓技術。機械增壓技術不需跟發動機的潤滑系統連接,不需要冷卻,免維護,工作可靠,而且壽命長。
缺點
加速效果不是很明顯,與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
會損失發動機部分動能,機械增壓靠皮帶帶動,歸根到底驅動力還是引擎。
高轉速時會產生大量的摩擦,影響到轉速的提高,噪音大。
渦輪增壓的優點:
渦輪增壓結構簡單成本低,不用保養維護,動力來自發動機的排氣所以不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發動機在高轉速區間動力更好一些。
缺點:
渦輪增壓器需要發動機達到一定轉速以後才能介入工作,在這之前發動機就相當於一台自吸發動機的動力,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上會有一定的遲滯現象。
機械增壓有著接近自然進氣的線性輸出,從一開始就能獲得增壓效果,不過要消耗一部分的發動機動力,因此一般用在大排量比較多,如奧迪S5 3.0機械增壓、路虎攬勝5.0機械增壓等。
渦輪增壓因為要接近一定轉速才可獲得最大扭矩(渦輪遲滯),因此低速扭矩比較差,但一旦渦輪介入,動力提升又非常突兀,一般各種排量的發動機都有應用,如標致308 1.2T、本田新思域1.5T、寶馬335 3.0T等。
網路--機械增壓 網路--渦輪增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