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回填土的密實度有要求嗎
有要求的,包括每層的壓實遍數也有要求。
填方分層的鋪土厚度和壓實遍數表:
壓實機具 每層鋪土厚度(mm) 每層壓實遍數(mm)
平輾 200~300 6~8
羊足輾 200~350 8~16
蛙式打夯機 200~250 3 ~4
人工打夯 不大於200 3~4
(1)管道回填多少米才能用大型機械擴展閱讀:
一、土方回填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 檢驗土質 → 分層鋪土、耙平 → 夯打密實 → 檢驗密實度 → 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鬆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於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
5、回填上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窮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採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後再在外側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
並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項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二、回填土計算規則
(1)溝槽、基坑回填土體積以挖方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物(包括基礎墊層、基礎等)體積計算。
溝槽、基坑回填土工程量=挖土體積—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基礎、墊層等所佔的體積
(2)房心回填土,按主牆之間的面積乘以回填土厚度計算。房心回填土是指室外地坪以上至室內地面墊層之間的回填,也稱室內回填土。
房心回填土工程量=主牆之間的凈面積 * 回填土厚度
=(底層建築面積—主牆所佔面積)* 回填土厚度
=(S1-L中 * 外牆厚度-L內 * 內牆厚度) * 回填土厚度
式中 回填土厚度——設計室外地坪至室內地面墊層間的距離。
(3)管道的溝槽回填土體積按挖方體積減去管徑所佔體積計算。管徑在500mm以下的不扣除管道所佔體積;管徑超過500mm以上時,按下表規定扣除管道所佔體積。
三、機械回填土
本技術交底內容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物、構築物大面積平整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等回填土工程。
1、材料要求
(1)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輾壓時),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及施工規范規定要求方可使用。
(3)鹽漬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鹽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莖,並符合《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錄一表1~8規定的可以使用。
2、主要機具
(1)裝運土方機械有:鏟土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翻半斗車等。
(2)輾壓機械有:手輾、羊足輾和振動輾等。
(3)一般工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頭及尖頭兩種)、2m鋼捲尺、20#鉛絲、膠皮管等。
3、作業條件
(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2)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合格後要作好記錄及驗收手續。
(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的布置。如基坑或溝邊上每10m釘上水平樁橛或在鄰近的固定建築物上找上標准高程點。大面積場地上每隔十米左右也可釘上水平樁。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基底清理→檢驗土質→ 分層鋪土→輾壓密實→找平驗收
(1)填土前,應將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樹根等雜物、洞穴都處理完,清理干凈。
(2)檢驗土質:檢驗各種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率偏高可採用翻鬆、涼曬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採用預先澆水潤濕等措施。
(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或按表2選用。輾壓時,輪(夯)跡應互相搭接,防止漏壓、漏夯
網路-土方回填
網路-回填土
❷ 回填土的工程量怎麼計算
土(石)方回填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
(1)場地回填:回填面積乘以平均回填厚度。
(2)室內回填:主牆間凈面積乘以回填厚度。
(3)基礎回填:挖方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基礎體積(包括基礎墊層及其他構築物)。
(4)管溝回填:挖土體積減去墊層和直徑大於200的管溝體積。
不管是開挖還是回填都先看你的這個土方是什麼類型的,根據不同類型的土方選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如果是大面積場地的開挖回填肯定是要用方格網或三角網,如果是狹長的帶狀土方工程挖填肯定是斷面法,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型來選擇相應功能的土方軟體。
(2)管道回填多少米才能用大型機械擴展閱讀:
(1)溝槽、基坑回填土體積以挖方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物(包括基礎墊層、基礎等)體積計算。
溝槽、基坑回填土工程量=挖土體積—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基礎、墊層等所佔的體積
(2)房心回填土,按主牆之間的面積乘以回填土厚度計算。房心回填土是指室外地坪以上至室內地面墊層之間的回填,也稱室內回填土。
房心回填土工程量=主牆之間的凈面積 * 回填土厚度
=(底層建築面積—主牆所佔面積)* 回填土厚度
=(S1-L中 * 外牆厚度-L內 * 內牆厚度) * 回填土厚度
式中 回填土厚度——設計室外地坪至室內地面墊層間的距離。
(3)管道的溝槽回填土體積按挖方體積減去管徑所佔體積計算。管徑在500mm以下的不扣除管道所佔體積;管徑超過500mm以上時,按下表規定扣除管道所佔體積。
回填方法
(1)人工填土方法
(2)機械填土方法一般有推土機填土;鏟運機填土;汽車填土三種。
(3)壓實方法一般有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以及利用運土工具壓實。對於大面積填土工程,多採用碾壓和利用運土工具壓實。較小面積的填土工程,則宜用夯實工具進行壓實。
施工方法
(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於400毫米。澆築時,應先鋪一層8~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後,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築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於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如果是在鋼筋混凝土基礎內放置毛石,可以先用綁絲將毛石吊在鋼筋上再澆灌混凝土。
(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於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於15厘米。
(3)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築層,並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於混凝土表面。
工藝:
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 檢驗土質 → 分層鋪土、耙平 → 夯打密實 → 檢驗密實度 → 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鬆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於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
5、回填上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窮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採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後再在外側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並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項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填土壓法
(一)碾壓法:碾壓法是利用機械滾輪的壓力壓實土壤,使之達到所需的密實度。碾壓機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
(二)夯實法:夯實法是利用夯錘自由下落的沖擊力來夯實土壤,土體孔隙被壓縮,土粒排列得更加緊密。人工夯實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等
(三)振動壓實法:振動壓實法是將振動壓實機放在土層表面,在壓實機振動作用下,土顆粒發生相對位移而達到緊密狀態。振動碾是一種震動和碾壓同時作用的高效能壓實機械,比一般平碾提高功效1~2倍,可節省動力30%
❸ 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准
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準是非常重要的,標準的制定是為了更好的達到預期效果,每個細節的處理都非常關鍵。中達咨詢就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准和大家說明一下。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工業及民用建築物、構築物大面積平整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等回填土。
2.l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砂、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碾時),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1.2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控制范圍,方可使用。
2.1.3鹽漬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鹽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莖,並符合《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表1.8的規定的鹽漬土則可以使用。
2.1.4主要機具:
2.1.4.1裝運土方機械有:鏟土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及翻斗車等。
2.1.4.2碾壓機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動碾等。
2.1.4.3一般機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頭或尖頭)2m鋼尺、20號鉛絲、膠皮管等。
2.2作業條件:
2.2.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地確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2.2.2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合格後要作好隱蔽檢查和驗收手續。
2.2.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溝邊上每隔1m釘上水平樁橛或在鄰近的固定建築物上抄上標准高程點。大面積場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離釘上水平樁。
2.2.4確定好土方機械、車輛的行走路線,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加寬等准備工作。同時要編好施工方案。
工藝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分層碾壓密實→檢驗密實度→
修整找平驗收
3.1填土前,應將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樹根、垃圾等雜物都處理完畢,清除干凈。
3.2檢驗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3.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或按表1-8選用。
3.5碾壓時,輪(夯)跡應相互搭接,防止漏壓或漏夯。長寬比較大時,填土應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碾跡重疊。重疊0.5~l.0m左右,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於1m.
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時,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填土後,如設計不要求邊坡修整,宜將填方邊緣寬填0.5m;如設計要求邊坡修平拍實,寬填可為0.2m.
3.7在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
3.8回填土方每層壓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3.9填方全部完成後,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找平夯實。
3.10雨、冬期施工:
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工作面不宜過大,應分層分段逐片進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雨施時,應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內,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
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需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3.10.4冬期填方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距離邊坡表層1m以內不得用凍土填築;填方上層應用未凍、不凍脹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築,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溫度在-5℃以下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表1-9的規定。但用石塊和不含冰塊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類土填築時,可不受表內填方高度的限制。
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層鋪築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其中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方總體積的15%;其粒徑不得大於150mm.鋪凍土塊要均勻分布,逐層壓(夯)實。回填土方的工作應連續進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層受凍。並且要及時採取防凍措施。
4.1保證項目:
4.1.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4.1.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4.1.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後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於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於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
12頂面標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檢查
5.1施工時,對定位標准樁、軸線控制極、標准水準點及龍門板等,填運土方時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並應定期復測檢查這些標准樁點是否正確。
5.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嚴禁用汽車直接將土倒入基坑(槽)內。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基礎或管溝的現澆混凝土應達到一定強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壞時,方可回填土方。
6.1未按要求測定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後的干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後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註明土料種類,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6.2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時有較大的凍土塊,或夯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個徹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並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3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回填土太濕同樣夯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換好土再予夯壓實。
6.4在地形、工程地質復雜地區內的填方,且對填方密實度要求較高時,應採取措施。(如排水暗溝、護坡樁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5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時,應按設計要求加固地基,並要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以及暗塘等。
6.6回填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並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機械回填和壓實。
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使用細粒土料回填。
6.7填方應按設計要求預留沉降量,如設計無要求時,可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密實要求和地基情況等,與建設單位共同確定(沉降量一般不超過填方高度的3%)。
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地基處理記錄。
7.2地基釺探記錄。
7.3地基隱蔽驗收記錄。
7.4回填土的試驗報告。
「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准」詳細信息盡在中達咨詢建設通,想要的相關建築建設信息應有盡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❹ 如何控制好台背的回填質量
現場做壓實度試驗呀,涵洞台背回填應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分層壓實。
❺ 在管道兩側和頂部( )mm范圍內,應採用細砂或過篩細土回填。
在管道兩側和頂部,一般建議採用細砂或過篩細土回填的范圍是150mm至300mm。這一范圍能確保回填材料充分密實,為管道提供均勻的支撐,並減少因外力或地基沉降導致的管道破損風險。
回填材料的選擇對於管道工程的長期穩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細砂或過篩細土因其粒度細小、均勻,能夠很好地填充管道周圍的空隙,形成密實的支撐層。這種回填材料不僅易於施工,還能有效分散外部荷載,減輕對管道的直接壓力。
回填范圍的確定需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要確保回填材料能夠充分覆蓋管道周圍的關鍵區域,提供足夠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施工成本和效率。通常情況下,150mm至300mm的回填范圍能夠在經濟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此外,回填過程中還應注意施工細節。例如,回填材料應分層鋪設並逐層壓實,以確保每一層都達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應避免使用大型機械在管道上方直接作業,以免對管道造成損壞。
綜上所述,採用細砂或過篩細土在管道兩側和頂部進行回填是一種有效的工程措施,能夠顯著提高管道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工程條件和設計要求確定回填范圍,並嚴格控制施工過程,確保回填質量。
❻ 土方回填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一、人工夯實方法
1、為確保填土均勻性及密實度,提高碾壓效率,在碾壓前,先用輕型推土機推平,低速預壓4~5遍,使平面平實;再採用振動平碾壓實碎石土,應先靜壓,而後振壓。
2、用平碾壓路機進行填方壓實,應採用「薄填、慢駛、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均不應超過25~750cm,每層壓實6~8遍,應從兩邊逐漸壓向中間碾壓,應避免漏壓。邊角、邊坡邊緣壓實不到之處,應鋪以人力夯實或小型夯實機具配合夯實。
3、平碾碾壓一層完後,應用人工或推土機將表面拉毛,土層表面太干時,應灑水濕潤後繼續回填,以保證上、下層結合良好。
三、填土壓實方法
1、碾壓法
碾壓法是利用機械滾輪的壓力壓實土壤,使之達到所需的密實度。碾壓機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適用於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飽和度粘土,雜填土等,對飽和粘性土應慎重採用。
2、夯實法
夯實法是利用夯錘自由下落的沖擊力來夯實土壤,土體孔隙被壓縮,土粒排列得更加緊密。人工夯實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等;機械夯實常用的有內燃夯土機和蛙式打夯機和夯錘等。夯錘是藉助起重機懸掛一重錘,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下落,重復夯擊基土表面。夯錘錘重1.5~3t ,落距2.5~4m。還有一種強夯法是在重錘夯實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錘重8~30t,落距6~25 m。其強大的沖擊能可使地基深層得到加固。強夯法適用於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碎石類填土地基的深層加固。
3、振動壓實法
振動壓實法是將振動壓實機放在土層表面,在壓實振動作用下,土顆粒發生相對位移,而達到緊密狀態。在正常條件下,對於砂性土的壓實效果,振動式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