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機械硬碟sata6g測速多少

機械硬碟sata6g測速多少

發布時間:2025-04-02 23:44:21

『壹』 金士頓修復工具restore

金士頓修復工具restore()原文作者:指舞如歌圖:本次測評全家福
其餘硬體部分:
內存:Hyper X DDR4 2400 16G套條,
NVMe1: Plextor M9PeGN
256GNVMe2: 三星 960EVO 250G
目錄: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對應樓層觀看,電梯按鈕需要地址復制到新的瀏覽器窗口使用)
一:與群暉的源與緣
二:DS1618+開箱與簡單初始化
三:M2D18開箱,存儲與緩存區建立
四: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與 TimeMachine備份還原實際測試
五:運行性能測試與對比測試
六:結語 6#[電梯按鈕]
附:Synology M2D18 台式機測試
正文:
一:與群暉的源與緣
圖:群暉Nas工作照
說起群暉NAS,它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早已不是新朋友,而是多年相伴的老夥伴了。
我司團隊成立於2014年中,團隊現規模是8人的小型創業型IT企業。主要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
A:線上跑業務的2U伺服器,是在IDC機房跑的Esxi底層的單伺服器多業務並行模式。
B:我們線下這邊的文件存儲需求,除了日常工作協助文件存儲,線上服務備份外,因為服務配置繁多,還需定期對線上Esxi中跑服務的虛擬機,進行整機鏡像備份(vmdk)。
創立依始為了節省成本,團隊只能選擇的是使用長期開啟且性能較好的普通台式主機,上面運行Windows server OS+SMB/ftp/afp服務來進行文件共享。這樣剛用時候還好,但隨著使用逐漸發現,在系統本身承擔一些編譯/壓制工作時,根本無法確保文件服務的流暢運行。然後就是OS本身的不穩定,台式機本身的高功耗,發熱這方面因素導致各種不穩定。廣州的夏天,還真是蠻可怕的...
系統不穩定了可以簡單重啟解決,可是後台在自動同步運行的備份文件服務不可行。使用普通台式機時,日常這些小問題一直不定期困擾著我們。
15年中下,在一個開攝影工作室的朋友推薦下,和他一起買了第一台群暉,Synology 1515+,與同時購買的5個WD Re系列3TB盤,組成Raid5。一直使用至今。穩定的充當著文件伺服器,定期備份伺服器,以及公共下載器。
這里順帶提個小插曲,使用兩年多的1515+因為眾所周知的Intel CPU暴斃bug忽然壞了。與群暉官方聯系後,直接就寄回來了一台全新的零售版本1515+回來,必須贊一個。
除此以外,群暉的Nas就7x24小時不關機,就這樣一直這樣默默的工作著,穩定而高效。
證Nas工作時間,硬碟運行時間35k+小時
團隊的線上Esxi伺服器,雙路E5+96G內存
(圖一:證Nas工作時間,硬碟運行時間35k+小時,圖二:團隊的線上Esxi伺服器,雙路E5+96G內存)
2017年隨著區塊鏈項目的火爆,與團隊的夥伴一同,我們也加入到區塊鏈技術製造這一塊上。團隊成員中有12,13年自己就加入區塊鏈BTC,Eth的老玩家了。需要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來運行大家的冷錢包。
在幾個另外的備選方案討論中 ,群暉環境加密的安全性還有DSM6.0新增功能VMM(Virtual Machine Manger),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給1515+增加內存,各自開啟了自己的VMM虛擬機,用以安裝BTC/eth客戶端,並存放公共錢包與各自的冷錢包
使用倒是可用,但因為性能,盤位數,硬碟IO瓶頸。用起來實在是太卡了。
圖:DS1515+老機器VMM圖
在我們正討論升級換代的方案時,有幸被Koolshare論壇選中,參加群暉與希捷合作發起的,DS 1618+與M2D18 n Seagate HardDisk 企業測試。
擔心損壞,我不讓順豐派件,一大早到順豐點仔細驗貨,簽收。
因為,對18+的整機性能,以及M2D18上nvme緩存後的全新拓展性,實在是充滿了期待...
圖:公司辦公區
二:DiskStation DS1618+開箱與簡單初始化
圖:希捷的各個系列硬碟
子目錄:
2.1.技術與規格
2.2.開箱正文
3.3.初始化正文
ps.關於內存兼容
2.1.技術與規格:
DiskStation DS1618+,是Synology群暉公司於2018 年 5 月 17 日在上海發布的。
期待最大的體驗差別,除了是 Intel Atom? C3538 四核心處理器@2.1Ghz 和 6 盤位擴容之外,對我們團隊來說,更吸引地方就是下面兩點:
1.支持DDR4 ECC SODIMM 內存並且,可使用 ECC SODIMM 內存擴展至 32 電腦 GB。
2.PCIE槽的增加,以及搭配的PCIE槽,群暉公司一起推出的,NVMe緩存卡M2D17/18,萬兆網卡E10G18等等。
自糾錯Ecc內存條的支持,PCIE槽的增加與附件的發布。能讓這台18+的群暉Nas變得更加穩定和增加非常豐富的拓展性。
(圖:1618+官方參數)
來到硬碟,為什麼選擇酷狼系列和14T。希捷硬碟的主要系列有桌面級的BarraCuda酷魚、監控級SkyHawk酷鷹、NAS級IronWolf酷狼、企業級Exos銀河,其中還有各種衍生出來的pro後綴的高級版本。而不同的使用場景,則對應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
對於NAS來說幾個剛需:1.7x24小時 2.針對Raid環境進行優化 3.ERC(Error Recovery Control 錯誤恢復控制) 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系列有EXOS和IronWolf酷狼系列 而14T則是希捷消費級機械硬碟中,最大容量的型號。
2.2.開箱正文:
(圖:群暉1618+、M2D180、希捷酷狼系列Sata硬碟)
開箱 1618+的包裝和內容,結實簡潔,同DiskStation系列一貫的濃濃的群暉風格。輕泡沫固定機器本體,然後保護套保護機身。
正面可見6個2.5/3.5抽屜式盤位,比起之前電腦的15+,右下角前置的USB 3.0口,方便外接移動硬碟之類的設備。雖然6盤位,但是因為尺寸變緊湊了,實際上沒比1515+款很多。具體可以看看參照物6sP的對比。
箱內配件如下
群暉Nas快速上手指南 x1,三孔電源線 x1,5e網線(E216040 568B.2) x2,硬碟抽屜卡托鎖止器(小鑰匙) x1,硬碟螺絲(2.5寸硬碟用) x1小包
(圖:1618+正面/頂部照,內容配件圖)
因開篇樓層解釋過的原因,為了更好的使用DSM6.0的新功能,VMM(Virtual Machine Manger)。從京東購置了兩條金士頓 DDR4 2400駭客神條16G套裝。用於升級1618+的機身內存。 DS 1618+升級內存比 當年1515+方便了實在太多,整台機翻過來底部,打開後蓋預留的內存槽位,兩條內存一覽無遺。你要做的就是簡單的擰開螺絲,裝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裝好之後第一次開機,如同背部也提到,會有一個漫長的內存自檢過程,大概10分鍾左右。表現則是電源鍵藍色燈閃爍。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電腦即可。
這個就是1618+我另外一個最喜歡的硬體設計改動,非常方便的風扇更換設計。把螺絲擰下來,然後就可以異常輕松的更換風扇了。
一個是內存更換,一個是風扇更換,再次稱贊一下1618+的這兩個硬體設計改動。
最後就是硬碟上架,安裝硬碟,因為群暉的硬碟安裝真心相當人性化,在抽屜下部按下抽出,把硬碟簡單裝好。
ALL SET!good to go!~(圖:更換內存圖,內存蓋說明,更換風扇,硬碟上架)
(圖:更換內存圖,內存蓋說明,更換風扇,硬碟上架)
2.3.DSM初始化正文:
保持網路連通性,接上網線,開機,靜待藍色燈閃爍變成靜止,隨著Status燈變成橙色後,就是NAS等待DSM初始化可以開始操作的時候。
用路由器DHCP列表找到IP地址,用IP地址進入群暉初始化頁面。這過程只要NAS的蜂鳴器沒響,一般就沒什麼問題。
(說明書提示進入此網址亦可http://find.synology.com)
點擊安裝DSM,提示所有硬碟數據會被清空點確認。大概等待兩個十分鍾不到。提示設置Quickconnect ID。這個服務是可以方便遠程管理群暉的。
如已有外網Ip並開起埠,你可以當做DDNS來使用,如果沒有外網IP,也會通過群暉伺服器中轉。還是可以遠程管理1618+。
正式開機,進入DSM,左上角應用中心:
1.控制面板,信息中心設置,檢查硬體型號,還有內存是否正確識別。
2.存儲空間管理員,HDD/SSD 檢查硬碟識別情況(圖:安裝DSM系統與初始化)
(圖:安裝DSM系統,配置Quickconnect ID,應用中心,系統信息)
ps.關於內存兼容
這邊我算是小趟了一下雷,18+系列因為支持ECC內存,所以也有著更高的內存兼容性需求。建議其他需要升級18+系列機器內存的朋友,參考兼容性列表的型號購買內存。不然每次開機後,都會有內存不兼容提示。
除此以外,使用非兼容列表的內存,不時在開機啟動時,仍要再次對內存進行重新自檢,不過這個自檢時間一般在3~5min,也就是會不定期增加了開機時間。不過NAS的目標用戶,也不會經常開關NAS。
總體來說,非兼容列表內存雖說可用,就是不太舒服。
PS:最後買了兩個MTA18ASF2G72HZ-2G3B1,鎂光ECC內存16g x2,組成了32G。那個完美不提示(附18+Ram兼容性列表)
(圖:內存不兼容提示圖)
三:M2D18開箱,存儲與緩存區建立
(圖:1618+和M2D18)
子目錄:
3.1.Synology M2D18開箱,NVMe安裝
3.2.存儲空間的初始化與設置
3.3.M2D18的初始化與設置
3.1.M2D18 開箱,NVMe安裝
M2D18,天貓官方旗艦店售價1499。慣例先上完整規格圖。
(圖:M2D18規格)
M2D18有2 個插槽M-key,支持2280 / 2260 / 2242三種規格的M2 SSD,界面傳輸速度是PCIe 2.0 x8。在M2的SSD選擇上,要注意對應NAS型號,所有的17+和部分的19+是才能支持NVMe,其餘的只能用M2 SSD。如果買錯了則無法使用。
塑封膜開箱,配件還是齊全且豐富的。內容物有:M2D18適配器 x1,NVMe 散熱片 x2,小螺絲x6,NVMe支撐柱x3,2280支撐托盤x2,全高/半高擋板 x各1,安裝小指南x1
拆開本體包裝,黑色的PCB干凈,電路走線整齊,正反面電阻和電路排布整齊有序。硬體版本號是Ver1.1,我也買過幾塊其他廠家,大中小的NVMe-PCIe卡用以台式機增加NVMe硬碟,這卡是我接觸過做工感覺最好的。畢竟,錢是不會騙人的;P。關於做工,大家也可以一起來看看圖賞
NVMe的選擇,我選擇 國行盒裝的 三星960Evo(MZ-V6E250BW) 和 浦科特 M9PeGN(PX-256M9PeGN) 這兩塊256G NVMe
選擇的原因,除了他們存儲界品牌,口碑都第一線的兩個品牌和型號,還有一點,就是都不帶馬甲,適配性很好。
這兩個NVMe在圈子裡知名度不錯,所以他們的性能這邊就不多展開說了,希望不會給M2D18拖後腿就是:$。
按照說明書,給NVMe套上2280支撐托盤,擰上螺絲與支柱,就完成了雙NVMe的安裝。
(圖:M2D18開箱、配件全家福,正/背面,安裝NVMe後圖)
(圖:M2D18開箱、配件全家福,正/背面,安裝NVMe後圖)
M2D18上機DS1618+的辦法也不難,1.把機器轉向背面。2.擰開鎖住上蓋的幾顆螺絲,抽出上蓋。 3.擰開半高PCIE槽鎖止板,上拉鎖止板。4.把M2D18插入PCIE槽。 安裝不復雜,但因為M2D18的擋板是銀色的,然而整機風格是黑色為主。裝上之後,反而安裝後就有點違和感了。這算是這個配件的一點遺憾。
復原裝回去之後,開機。存儲空間管理員,HDD/SSD 檢查硬碟識別情況,可見所有NVMe與HDD都被正確識別。
設備里,一共四塊IronWolf系列Sata硬碟,一組兩個NVMe,共六個硬碟 。Sata兩塊960G SSD,兩塊14TB HDD
(圖:未安裝背面,M2D18側面1,側面2,安裝完成背面,硬碟檢測列表圖)
(圖:未安裝背面,M2D18側面1,側面2,安裝完成背面,硬碟檢測列表圖)
3.2.存儲空間與M2D18的初始化與設置
開始建立存儲空間這里為了後面的性能測試與使用,我的計劃是這樣的,
1:兩個960G SSD,組成R0,嘗試摸一下1618+ sata IO口的速度天花板。
2:兩個14TB HDD,組成R1存放重要文件,同時搭配M2D18進行緩存,提高HDD的性能。
(圖:正在校驗中的存儲空間)
初始化存儲與緩存區,左上角應用中心,存儲空間管理員,HDD/SSD,存儲空間,新增,選自定義,創建新存儲池,靈活性提高。文件系統建議選擇Btrfs,這樣才能支持DSM6.0一些新的組件,例如VMM。
存儲池描述是這個空間的名字,RAID 類型按對應選擇,勾選組成儲存空間的硬碟。最後一步會讓你確認,檢查確認內容。建立存儲空間一般都是一次性工作,這邊建議選擇需要奇偶校驗,然後建立存儲空間就開始了。
建立空間並校驗的速度比較慢,我這的測試結果,大概960G的SSD R0 ,用了3小時左右完成。14T的R1,則用了接近24小時。放在旁邊耐心等待即可。(圖:建立存儲空間步驟,共5圖)
(圖:建立存儲空間步驟,共5圖)
3.3.Synology M2D18的初始化與設置
在存儲空間開始建立後,無需等待,便可以開始M2D18緩存的建立。還是在應用中心,存儲空間管理員,選擇SSD緩存。如果你只有一根NVMe或者SSD,這邊只能選擇「只讀緩存」,兩根或以上的NVMe/SSD才可以選擇讀寫緩存。
下一步並勾選中所有的NVMe盤符,選擇需要加速的存儲空間Raid區,選擇」HDD_Space-R1「。下一步設定緩存的空間大小,1G的SSD緩存需要消耗416KB的內存,所以如果考慮添加更大的NVMe緩存的話,內存也要同時保證足夠大。
然後繼續流程,不同於存儲空間的建立速度,NVMe幾乎是秒建。SSD緩存顯示「正常」後,回到存儲空間Tab分頁,存儲空間2(Raid1)也會多了一行提示。SSD緩存1,正常 若需要查看緩存命中率,只需要回到存儲空間管理員,SSD緩存分頁就可以隨時查看了。命中率DSM學習你的文件讀寫行為,需要一段時間的讀寫才能逐漸提高。
(圖:M2D18-NVMe緩存步驟,共6圖)
(圖:M2D18-NVMe緩存步驟,共6圖)
四: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與 TimeMachine備份還原實際測試
團隊內成員日常使用的設備佔比,Windows與Mac電腦,大概各一半的樣子。之前用1515+時,由於總容量還有盤位限制。一般都是各自備份到自己的硬碟里。備份操作比較復雜不說,主要是備份介質的不穩定性。現在新的群暉DS 18+到了,兩大利器就可以用起來了。Win/Vmware等平台的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縮寫ABB),還有Mac平台的TimeMachine。(圖:ABB狀態一覽)
(圖:ABB狀態一覽)
子目錄:
4.1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備份還原
4.1a ABB備份過程
4.1b ABB還原過程
4.2 TimeMachine備份
正文:
4.1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備份還原
對於Windows如果不注意使用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在我們團隊日常使用中,若Win的電腦出了問題,一般的辦法就是直接重裝。像前台,商務這些同事的電腦出問題重裝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開發/美工等童鞋重裝系統,裝好系統之後,便是漫長的開發環境,字體恢復修復過程。這個過程一般短則半天,長則一天,一天就不能幹活了。
隨著群暉DSM 6.0一起推出的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簡稱ABB),Brtfs的Copy-on-write特性,可以保留多個備份且不重復佔用空間。而且可以對實體機,虛擬機,以及vMware虛擬機進行備份。團隊這次這次鳥槍換炮 15+升級到18+,我們也來測試一下這個功能。 既然用到了Brtfs的特性,也就是說需要存儲空間為Brtfs才可以使用。
4.1a ABB備份過程
1.首先是在套件中心安裝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比起其他的安裝,ABB還需要進行激活,激活過程也簡單,登錄群暉賬號即可激活。同時從官網了解到,ABB套件只要是支持的機型,都是終身免費激活使用。
2.在客戶機(需要備份的電腦)上,安裝agent服務軟體。DSM,ABB套件計算機頁,添加設備時,會提示Agent的下載地址。
3.在客戶機Agent中輸入NAS的地址,賬號與密碼,最後一步會顯示確認信息。同時DSM網頁中,也會看到已經連上Agent的主機
4.計算機頁,創建任務,開始任務創建 (圖:abb與agent配置,共6圖)
(圖:ABB與Agent配置,共6圖)
備份創建選項有幾個關機選項可以修改,備份的速度很不錯。
a.備份的NAS目錄,
b.備份范圍.裸機代表整機備份,也可以分區備份
c.備份計劃
d保留的版本數
e最後會來一個總覽,確定信息
f.備份完成後ABB與Agent都有對應反饋,提示備份成功!
千兆網路有線下備份,17.6g的備份,只用了6分鍾。平均速度達到50 MB/s+,看硬碟讀寫曲線,速度也一直維持在不錯的水準。完成同時,PC端的Agent也會有備份完成的提示 (圖:ABB備份計劃配置過程,與速度曲線,共5圖)
(圖:ABB備份計劃配置過程,與速度曲線,共5圖)
4.1b ABB還原過程
ABB還原過程,因為版權原因,群暉提供了Synology Active Backup Recovery Media,需要一步步下載WindowsPE並製作啟動盤。為圖方便,我直接下載,第三方已經製作好的iSO鏡像。文件名:Synology Restore Media.iso
把iSO鏡像寫入U盤,引導電腦啟動,還原過程便開始了。
還原方法基本上是備份過程的復製版,PE自動啟動後,隨機啟動恢復向導。輸入在網群暉NAS的IP地址,登錄,選擇版本,還原就會開始。千兆有線網路下,還原速度大概只有20MB /s,只有備份速度的一半。就是備份6分鍾,還原10分鍾。
可比起系統崩潰漫長的修復過程,這個性價比就高太多了。
(圖:ABBPE啟動與還原過程,共6圖)
4.2 TimeMachine備份
如果說整機備份,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是群暉給其他平台的一份漂亮的答卷。對於封閉的蘋果用戶,TimeMachine就似乎是Mac用戶的唯一的考題了。群暉的nas對於這個,也有很好的解決方式。設定好之後,能獲得超過蘋果原生Time Capsule一樣的體驗。只要連上公司網路,就會自動的定期進行備份。完全無感知式。
此外 Time machine還可以指定某個文件,通過時間線恢復到某個歷史版本,這樣對於誤刪或者很多意外情況都能保護Mac的數據安全。關於還原這邊不細說。這邊說說如何備份。
1.在控制面板,共享文件夾,新增Time Machine文件夾
2.啟用數據完整性保護,下一步加密推薦不加密,因為Time Machine備份時候可以對備份文件進行加密,新建完成已經可見TM備份文件夾了。
PS:因為是公用目錄,建議可以新建一個獨立賬戶用於備份,或每人單獨使用。記得給需要使用的賬戶賦權TM目錄的讀寫許可權就行。
3.再次控制面板,勾選啟用SMB服務,並且進入高級設置,勾選使用SMB,AFP進行Bonjour Time Machine播送。 至此,Time Machine文件新建與功能開啟完畢
(圖:Time Machine文件新建與功能開啟,共6圖)
Mac OS操作部分
1.打開系統偏好--時間機器(Time Machine),選擇備份磁碟
2.選擇\"TimeMachine_WW「(剛才新建的TM備份目錄名稱)
3.輸入有許可權目錄訪問許可權的群暉賬號,連上目錄。選擇」加密備份「
4.備份就會自動開始。備份完成後,在Nas也可見備份好的Time Machine備份文件。
(圖:Time Machine備份MacOS端操作,共4圖)
五:運行性能測試與對比測試
關於運行性能這邊與對比這塊,我們公司使用上,比較好奇的地方,是SSD與HDD+NVMe緩存差距,到底NVMe緩存能夠給整機性能體驗感上提升多少,甚至是不是可以和SSD體驗媲美,於是這也是我們性能測試的重點。
為了更極致地進行對比測試,如上面3樓3.2部分提到,我們把四個Sata硬碟,兩個NVMe,分成了組
A.兩塊IronWolf 110 960G SSD,組成Raid0(下簡稱「存儲空間B」)
B.兩塊IronWolf 14T與M2D18 Nvme緩存組 ,組成 Raid1+NVMe Cahe 存儲空間A(下簡稱「存儲空間A」)
接著,我們將通過VMM(Virtual Machine Manger),來測試一下這兩個存儲空間體驗的差別。選擇VMM套件的測試的原因,除了因為它是我們本身用的比較多的群暉應用以外,Windows系統安裝過程中,讀寫使用,會隨機有各種大小文件的生成。這樣也能更好的模擬日常NAS的讀寫,測試兩個存儲空間的性能。
整體的存儲環境截圖如下圖:
(圖:存儲空間圖)
子目錄:
5.1.VMM(Virtual Machine Manger)安裝與配置
5.2.HDD+NVMe(Cache),SSD的對決
5.2a.VMM安裝時間與讀寫圖
5.2b.VMM開機時間
正文:
5.1.VMM(Virtual Machine Manger)安裝與配置
VMM套件的安裝比較簡單,這邊簡述一下。首先在群暉套件中心,選擇「Virtual Machine Manger」下載安裝,安裝進入,「存儲」頁添加虛擬機的安裝空間。這邊我們把存儲空間A與存儲空間B 分別添加進去。
「映像\"頁中添加虛擬機安裝鏡像與VMM GuestTool,手動上傳或者預先放入NAS中。如果網路不好無法自動下載,Guesttool可以在這個網頁下載。
測試使用的是Win10 1809官方鏡像與VMM GuestTool 1.5.2-0014 便可以進入「虛擬機「頁開始新建虛擬機。我們設置成4核心6G內存,如果做完了上傳映像的步驟,下一步就可以直接選擇映像。確認配置,開機,開始安裝。
(圖:安裝VMM各步驟,共6圖)
5.2.HDD與SSD的對決
5.2a.VMM安裝時間與讀寫圖
VMM的日常使用總類繁多,這邊我設計了一個測試方式。
虛擬機系統使用Win10 1809官方鏡像,虛擬機配置統一使用4核心6G內存,推薦的Sata與Legacy Bios。
分別在兩個存儲區裝入兩次win10。通過安裝時間,對比存儲空間A,存儲空間B的使用體驗。 計劃從系統安裝程序,復制進度條開始走開始計時,輸入信息並來到桌面後結束。 在安裝進度條期間到達75%左右的時,會截圖對比存儲空間A,存儲空間B的讀寫曲線。 這邊再重復一下,存儲空間A是由兩塊SSD組成的Raid0,存儲空間B則由HDD+NVMe(Cache),組成的Raid1,按遵循默認設置的原則,NVMe緩存,關閉了連續I/O讀寫緩存。具體如下圖
i/O讀寫緩存)
系統安裝程序復制開始,同時記錄系統時間。到復制進度條75%左右時,截圖觀察對比兩個存儲空間的讀寫曲線。 存儲空間A安裝全過程寫入速度峰值117MB/s;讀取峰值80,但基本維持20以下。反觀有NVMe Cache的存儲空間B,寫入速度峰值達到了接近150MB/s 讀取速度維持在25MB/s 范圍,值得一提的是,NVMe緩存區,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命中率。
(圖0:安裝開始,圖1:存儲空間A讀寫曲線,圖2:存儲空間B讀寫曲線)
VMM,兩個存儲分區分別安裝win10,從點擊開始安裝復制文件進度條開始走,到輸入信息到達桌面為止。記錄開始與結束的系統時間StorageA(SSD_Raid0) 13:03_13:23 總用時20分鍾Storage(HDD_Raid1(NVMe_Cache) ) 13:58_14:21
總用時23分鍾PS:這里的13:03表示的是測試是的時刻,下午13點03分。
(圖:兩個系統安裝完成進入桌面圖) 忽略看時間的誤差與輸入鍵盤的快慢。實際上,兩個對照組安裝數速度幾乎持平,存儲空間B只略輸於存儲空間A。這雖然與我測試前猜測大相徑庭,但卻與測試過程的體驗觀察慢慢相符。測試過程中,隨時可觀察見NVMe緩存較高的命中率,讀寫速度曲線也沒低於純SSD的Raid0 分區太多。 選擇安裝系統作為兩個分區的測試,也是因為整個安裝系統的過程,有大文件小文件交替的頻繁讀寫。這樣可以模擬中度的日常使用之餘,這些讀寫任務,也更能看得出NVMe緩存讀寫的效能。
5.2b.VMM開機時間
開機時間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速度比較項目,當然也不能錯過。首先給兩個虛擬機分別完全GuestTool的安裝,版本號1.5.2-0014
(圖:虛擬機列表)
計時方法從按下開機鍵起,到進入桌面為止。測試比較存儲空間A與存儲空間B,分別安裝的兩個Win10虛擬機的開機時間,測試10次取平均值。 存儲空間A.SSD分區大概在25s左右完成開機, 存儲空間B.HDD+NVMe緩存分區,則在31秒左右完成 後續還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日常操作,可以說,有了NVMe緩存區的加成。存儲空間B.HDD R1分區上跑的win10,流暢程度並沒與比存儲空間A 純SSD相差太多的體驗。體驗比1515+純HDD Raid5組成的系統,體驗實在天壤之別。
六:結語
(圖:1515+與1618+狀態截圖)
4年多時間,群暉Nas 從DS 1515+ 到 DS 1618+,從將信將疑購入,到NAS已經成為團隊成員必不可少的陪伴。
雖然說CPU型號只從C2538升級到C3538,但平台整體的升級,DDR4,NVMe緩存適配器M2D18的加入。確實讓我們體驗到了整體響應速度的提升。而伴隨整機性能性能提高,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VMM,TimeMachine等一系列套件的新功能,也可以更好的用起來。
購買18,19+的其他朋友,M2D18確實是不容錯過的好配件。
關於工作聲音,以前用WD Se黑盤 高頻讀寫的那種炒黃豆的聲音,我們只能把DS1515+放在機房中,這次換上Seagate IronWolf系列硬碟,整個讀寫過程噪音很小,以至於DS 1618+放在辦公區也幾乎聽不到聲音。
如文章標題」Synology DS 1618+ IT團隊老夥伴的新相逢「,希望DS1618+這個新成員,能夠陪著我們整個團隊一起,繼續走的更遠。
附:Synology M2D18 台式機測試
好的,把M2D18上台式機,來到大家關心的測試。M2D18上機,看看NVMe的運行速度
正文:
下面看測試過程,測試平台
(圖:測試平台照)
CPU:Intel Core i7-6700K AT 4.5 Ghz
主板:MSI Z170A Gaming Pro
內存:KingSton HyperX DDR4 3000套裝 32G 16Gx2
顯卡:AMD Vega64 XFX with CrossfireX
電源:XFX XTR650
網卡:Asus PCE-AC88
硬碟:A:UBPAMAE01T0CH1-ITG-UGN
B:Seagate ST4000DM000
其實,往大了說是平台,小了說,也就是我家裡自用的一台老爺機而已。多的話不說,拔掉一張Vega64 換上Synology M2D18。直接貼測試結果。
圖一是檢測軟體的結果,圖二圖三是簡單的測速跑分。
結論:
結論M2D18採用的IDT 89HPES24T6G2 24-Lane 6-Port PCI Express Gen2 Switch 這個晶元,直接從主板拿到2.0 8x的速度,然後進行拆分,其中:
A:拆分出2個2.0 4x 通道,給m2 NVMe使用
B:1個2.0 4x 給Marvell 88SE9235 SATA 6Gb/s Controller,負責Sata介面的m2使用時通道。
電腦

閱讀全文

與機械硬碟sata6g測速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絲繩防斷檢測裝置 瀏覽:214
實驗室磁分離裝置用處 瀏覽:916
國際機場電動工具可以托運嗎 瀏覽:35
廣州天健五金市場官網 瀏覽:337
葯物分析所用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343
五金件打孔用什麼工具 瀏覽:347
清潔皮膚儀器需要加什麼 瀏覽:961
蒸發器製冷是什麼意思 瀏覽:767
胚胎分割儀器有什麼 瀏覽:398
離合裝置作用 瀏覽:790
銷售安裝光伏設備適用多少稅率 瀏覽:778
朔州防水施工設備哪個品牌比較好 瀏覽:299
同步電機軸承如何加油 瀏覽:170
小猴子儀表支架怎麼拆 瀏覽:235
空調製冷液噴在手上怎麼治 瀏覽:609
監獄里做什麼機械活 瀏覽:954
泰康壓縮機什麼製冷劑好 瀏覽:509
機械中全跳動什麼意思 瀏覽:692
matlab聚類分析工具箱 瀏覽:255
特種設備部職能是什麼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