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大范圍推廣需要什麼條件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大范圍推廣需要具體備的條件一是基礎設施要好,農田的水網、路網、電網、通訊信號等都要滿足帶沒陸一定的條件;二是地塊要大,要把面積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研科學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羅錫文團隊的水稻無人農場喜獲豐收。「我們的水稻無人農場已經實現耕、種、管、收的全程全面機械化,未來該項技術有望推廣至全國各地。」羅錫文說。
目前,羅錫文團隊已與上海、山東等地確定了初步合作意向,計劃蠢頃試驗種植面積逾萬畝。「9月份,我們將在佛山市進行花生無人農場試驗。」他透露,完成水稻無人農場的首輪試驗後,11月將在該地塊上進行油菜無人農場的試驗。
(1)農業如何搞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擴展閱讀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意義:
業內專家認為,羅錫文團隊研發的基於北斗導航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水田自動導航作業和主從導航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滿足旱地和水田的耕整、種植、植察唯保和收獲等環節精準作業需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現代農業智慧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② 如何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
完善農機化生產裝備體系,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行動。我省將在種植、收獲等薄弱環節上,加快農機化協調發展步伐;根據種植結構調整的實際需要,加大經濟作物的機械投入力度。同時,優化調整農機裝備結構,增加新型、高效農機裝備數量,提高我省農機標准化作業水平。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探索農業生態保護新路徑。我省將整合省內大專院校、農機科研院所和農機生產企業等資源,完善推廣、管理和檢測「三位一體」技術服務功能,建設農機化技術保障體系;鼓勵農戶購置符合環保標準的農業動力裝備,推廣應用節約型農機化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利用率。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我省將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構建以各級農機推廣、農機監理、農機鑒定等公益性機構為主體,以各類農產品機械加工、農機維修、農機配件供應(廠、店)等市場服務主體為重要支撐,以現代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大戶等為補充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化服務組織由生產主體向全方位經營主體轉變,加快農機合作社向全面市場化經營轉變。
為推進農機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我省將完善農機產業結構,支持農機產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配套企業,提高企業本地配套率。並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發展契機,加快推動互聯網、物聯網與農機裝備製造業的有機結合,營造企業良好的經營環境,力爭達到農機裝備產銷兩旺,增強農機製造業發展後勁。
③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主要包括哪三方面內容
一、水稻育秧插秧機械化
機械化育秧和插秧技術正在助力水稻提質增產。例如,在三亞現代農業集約化育秧中心,首批機械化育秧已滿足五指山毛陽鎮300畝水稻的插播需求。機械化育秧和插秧不僅省時省力,而且能提高秧苗質量和水稻種植效率。在培訓和宣傳的推動下,三亞正在逐步推廣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
二、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機械化
機械化操作不僅提高了水稻種植效率,還有利於病蟲害防控。例如,在廣西象州縣,全程機械化桂中糧倉」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高速插秧機種出的秧苗行距整齊,有利於農作物通風透光透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象州縣正在推動建設集水稻育插秧、烘乾、倉儲、大米加工等功能於一體的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以提高糧食產量並降低農民勞動強度。
三、水稻收離線械化
機械化育秧、插秧省時又省力,同時也有利於水稻收獲和脫粒。例如,在匯川區,機械化插秧技術讓水稻栽植跑出「加速度」,從而增加稻穀產量。在象州縣,高速插秧機一天能完成40至50畝的種植,效率是純人工種植的40至50倍。這可以說是勞動工具的重大改良,是生產方式的重大革新,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又一次革命。
④ 如何實行農業機械化有哪些好的辦法嗎
農業機械化,是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那麼實行農業機械化,有哪些好的辦法嗎?
之所以農業機械的使用不到位,根據研究人員總結,就是三方面,資本、技術、勞動力。用大白話說,就是發展資金不足、技術裝備落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