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豆人工濕種和機械干種的區別
大規模的種植馬鈴薯的話,人工種植會造成株距和行距的不規范,種植過深或過淺都直接影響土豆的長勢。在各方面來說機械化種植和採收大規模的土豆相對都比人工更快,更規范,帶來的收益更高。
案例:清水縣機械化種植土豆
清水縣擁有拖拉機等各型農用車近3000台,可機械耕作耕地面積23萬畝,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10萬畝。從自然條件、農業機械化程度、生產習慣、機具擁有量,發展前景來看,推廣發展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與傳統種植的效益分析
增產:據測試,機械種植比人工種植平均增產馬鈴薯464公斤/畝,按市場價0.6元/公斤計算,畝增收278.4元。
減少損失:機械收獲比人工收獲減少損失198.4公斤/畝,每公斤仍按0.6元計,每畝減少損失113.6元。因減少損失相當於增收,故以上估用機械化種植每畝可增收392.04元。
省薯種:機械化比人工種植節省優質薯種13公斤/畝,每公斤優質薯種按1.2元計,每畝省15.6元。
省化肥:機械作業是播種旋肥聯合作業,機械比人工節省化肥3.6公斤/畝,化肥按1.5元/公斤計,每畝可省5.4元。
省工:機械種植和挖掘分別比人工種植和挖掘提高工效生產率20倍以上,且種植省工2.2個/畝,挖掘省工2.4個/畝,共節省4.6個/畝,每個工按20元計,可畝省92元。機械播種收獲共省113元/畝。
機械作業效益核算:按播種,挖掘等主要作業環節計算作業成本。
播種:按畝成本10元,作業費25元,純收入15元/畝,年作業面積200畝/台計算,每台增加收入3000元。
挖掘:按畝成本15元,作業費40元/畝,年作業面積150畝/台計算,每台可增加收入3750元。
二、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發展趨勢
若我縣每年推廣機械化種植馬鈴薯3萬畝,可比人工種植凈增產1392萬公斤,減少損失568.2萬公斤。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我縣農業生產對配套農具的需求將會穩定持續增長,市場需求前景看好。其一,農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動力機械保有量不斷增加,拖拉機與農具配套比的提高將增大對農具的需求力度,這必然會拉動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系列機具的發展。其二、政府對大型農機及機具的扶持政策,提高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這也必然會促進馬鈴薯作業機具的生產,開發和銷售,發展前景看好。
三、結論清水縣馬鈴薯主產區作物種植比較集中,地塊較大,並有機械進地的田間道路,有較為齊備的動力機械牽引設備,並能與現機組的生產率相匹配。在清水發展馬鈴薯種植機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