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擬定箱體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原則是什麼
1、工藝路線的安排
(1)先面後孔。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是箱體加工的一般規律。平面面積大,用其定位穩定可靠;從加工難度來看,平面比孔加工容易。支承孔大多分布在箱體外壁平面上,先加工外壁平面可切去鑄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及夾砂等缺陷,這樣可減少鑽頭引偏,防止刀具崩刃等,對孔加工有利。
(2)粗精分開、先粗後精:箱體均為鑄件,加工餘量較大,在粗加工中切除的金屬較多,因而夾緊力、切削力都較大,切削熱也較多。加之粗加工後,工件內應力重新分布也會引起工件變形,因此,對加工精度影響較大。為此,把粗精加工分開進行,有利於把已加工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工件變形充分暴露出來,然後在精加工中將其消除。粗、精加工分開的原則:對於剛性差、批量較大、要求精度較高的箱體,一般要粗、精加工分開進行,即在主要平面和各支承孔的粗加工之後再進行主要平面和各支承孔的精加工。這樣,可以消除由粗加工所造成的內應力、切削力、切削熱、夾緊力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並且有利於合理地選用設備等。
粗、精加工分開進行,會使機床,夾具的數量及工件安裝次數增加,而使成本提高,所以對單件、小批生產、精度要求不高的箱體,常常將粗、精加工合並在一道工序進行,但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變形。例如粗加工後松開工件,讓工件充分冷卻,然後用較小的夾緊力、以較小的切削用量,多次走刀進行精加工。
(3)工序集中,先主後次。箱體零件上相互位置要求較高的孔系和平面,一般盡量集中在同一工序中加工,以保證其相互位置要求和減少裝夾次數。緊固螺紋孔、油孔等次要工序的安排,一般在平面和支承孔等主要加工表面精加工之後再進行加工。
(4)工序間合理按排熱處理 箱體零件的結構復雜,壁厚也不均勻,因此,在鑄造時會產生較大的殘余應力。為了消除殘余應力,減少加工後的變形和保證精度的穩定,所以,在鑄造之後必須安排人工時效處理。人工時效的工藝規范為:加熱到500℃~550℃,保溫4h~6h,冷卻速度小於或等於30℃/h,出爐溫度小於或等於200℃。 普通精度的箱體零件,一般在鑄造之後安排1次人工時效處理。對一些高精度或形狀特別復雜的箱體零件,在粗加工之後還要安排1次人工時效處理,以消除粗加工所造成的殘余應力。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箱體零件毛坯,有時不安排時效處理,而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間的停放和運輸時間,使之得到自然時效。 箱體零件人工時效的方法,除了加熱保溫法外,也可採用振動時效來達到消除殘余應力的目的。
2、基準的選擇
(1)粗基準的選擇:粗基準的作用主要是決定不加工面與加工面的位置關系,以及保證加工面的餘量均勻。在選擇粗基準時,通常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在保證各加工面均有餘量的前提下,應使重要孔的加工餘量均勻,孔壁的厚薄盡量均勻,其餘部位均有適當的壁厚;第二,裝入箱體內的回轉零件(如齒輪、軸套等)應與箱壁有足夠的間隙;
第三,注意保持箱體必要的外形尺寸。此外,還應保證定位穩定,夾緊可靠。箱體零件的粗基準一般都用它上面的重要孔和另一個相距較遠的孔作粗基準,以保證孔加工時餘量均勻。根據生產類型不同,實現以主軸孔為粗基準的工件安裝方式也不一樣。大批大量生產時,由於毛坯精度高,可以直接用箱體上的重要孔在專用夾具上定位,工件安裝迅速,生產率高。在單件、小批及中批生產時,一般毛坯精度較低,按上述辦法選擇粗基準,往往會造成箱體外形偏斜,甚至局部
加工餘量不夠,因此通常採用劃線找正的辦法進行第一道工序的加工,即以主軸孔及其中心線為粗基準對毛坯進行劃線和檢查,必要時予以糾正,糾正後孔的餘量應足夠,但不一定均勻。
(2)精基準的選擇:精基準選擇一般採用基準統一的方案,常以箱體零件的裝配基準或專門加工的一面兩孔為定位基準,使整個加工工藝過程基準統一,夾具結構簡單,基準不重合誤差降至最小甚至為零(當基準重合時)。
㈡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有什麼要求
1、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2、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3、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㈢ 在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時,精基準選擇應遵循哪些原則
1.以毛坯面作為加工基準,是粗基準只能使用一次,一般加工完粗基準後內,毛坯面就不再作基準使用容了;
2.以加工過的面做基準,是精基準。
3.精基準選擇遵循兩個原則。
3.1同一基準,加工基準與設計、裝配基準等保持一致。
3.2統一基準,只使用一個基準。如,殼體的一面兩銷,軸類的中心孔等,變速箱的同軸基準面等,機架類的加工底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