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⑵ 五金不銹鋼適合海外那個市場
五金不銹鋼適合海外印度市場。根據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是印度最大的不銹鋼進口市場。五金製品指的是金、銀、銅、鐵、錫等五種金屬,經加工後可製成不同用途的五金製品,五金製品按用途分為三大類:用於日常生活的日用五金,作為生產和生活用輔助工具的手工工具,作為建築物和構築物中的連接件、緊固件和配套設施的建築五金。
⑶ 世界上五金使用量最大的國家(除中國外)
韓國建築用五金進出口規模大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韓國建材五金的進出口項目,大致可分為建築用五金材料、耐火陶瓷建材、建築用石材等。2003年1至9月份,建築五金產品主要進出口規模分別為,出口額為8,370萬美元,進口額為7,960萬美元;耐火陶瓷建材出口額為615萬美元,進口額為4,560萬美元;建築用石材出口額為5萬美元,進口額為331萬美元。
澳大利亞建築五金需求大
澳大利亞建築五金市場需求年年增長,市場零售規模平均每年達200多億澳元,大型連鎖店逐步擴張,預計新型商場將於未來數年中蓬勃發展。兩大連鎖獨占鰲頭澳大利亞五金市場年零售金額高達200多億澳元。
印度大眾化住宅孕育商機龐大
目前,印度社會日益開放,中產階級人數逐漸上升,年經濟增長率平均約5%。各種住宅建築大量增加,需要相當數量的五金建材,而最近印度政府決定籌資10億盧比(約和2,212萬美元)建造大眾化國民住宅,更擴大了和建材相關行業的商機。
美國市場容量大競爭激烈
美國五金工具市場90年代末的規模約為120億美元。但由於市場,尤其在電動手工具方面過度膨脹,廠家僅能維持生產運轉,基本利潤微薄。進口產品則持續旺盛,市場佔有率從90年代中期的22%,一直增加到2000年的30%左右,預計至2005年進口產品總值將超過50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一直居於領先地位,目前在全美五金工具產品市場的佔有率將近20%。
以色列市場規模可觀
目前,以色列建築業每年產值約為90億美元,其中建材及五金市場頗為可觀。雖然部分建材,如水泥、鋼材等,當地生產商已有少量生產,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部分建材仍依賴進口供應。主要進口來源地為土耳其、義大利、德國等歐盟國家,來自亞洲國家的產品不多。
⑷ 五金市場飽和,是否面臨經濟轉型
從2011年下半年起,中國五金行業的冬天終於還是來了。2012年的中小五金企業可謂更是在冰窖里煎熬,三荒兩高讓它們無處可逃,倒閉潮、老闆跑路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融資無路、貸款無門。終於,政府開始出手救市,銀行業開始放寬對中小企業的限制。從國內宏觀經濟現狀和國際經濟形勢分析,這個寒冬大約會持續一年半,復甦的時間可能會在2013年春天。那麼,中小五金企業能否在 2012年突圍而出,突破寒冰,迎來行業的暖春?
出現倒閉潮的外部環境
當前珠三角五金行業的主要問題是外銷嚴重下滑,在前不久舉行的廣州春交會上,很多參展的五金企業面臨的情況是:歐美市場成交銳減,新興市場相對活躍。歐美到會采購商有所增加,但以觀望詢價居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了19%和24%。日本震後需求釋放,到會采購商和成交分別增長 29%和28%。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成交增長9%,非洲、亞洲、拉美等潛力市場成交增長39%。
五金企業傳統出口的歐美市場下滑嚴重,並且由於國內生產要素成本的大幅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導致五金企業不敢接長單。非洲、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興起也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難以彌補歐美市場下降的銷量的缺口。所以,由於佔比最大部分的歐美傳統出口市場的嚴重萎縮,對嚴重依賴出口的五金企業是雪上加霜。由於今年人工成本大幅上漲,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得五金企業的利潤不斷下滑,已經到了微利的地步,一倒閉潮。
出現倒閉潮的內在原因
珠三角地區的五金企業,由於地利的原因,大多數中小五金企業屬於外向型的加工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給外商貼牌生產五金產品,沒有品牌,沒有創新,沒有議價能力,只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一般只能賺到5%的利潤,現在由於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漲以及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利潤只有2%。
隨著中國國家財富的積累,人民生活的富裕,導致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現在80、90年代的年輕人大多不再願意干五金行業這種又苦又累、工資又低的工作。工資福利低了沒人願意干,高了又負擔不起,導致很多五金企業招工嚴重不足,種種內在原因導致我國的中小五金企業生存困難。適者生存,適應不了必然被淘汰出局。
專家、業內人士表示要轉型,不要轉行
外部環境的惡化和內在問題的困擾,使得國內五金等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異常艱難。國家考慮到實體經濟的困境、中小企業的危機,在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做出調整,扶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一、國家雙管齊下的暖市政策
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針對當前中小企業的困境做出了政策上的支持,確定了通過金融和財稅兩方面的強力措施來挽救中小企業。那麼,在幾乎全線崩潰的情況下,金融和財稅扶持真的能夠阻擋行業的下行么?中小五金企業能否借著這股東風,乘勢而行,突出重圍,贏得生機?這些政策如果真的能融化行業發展的寒冰,突圍而出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春天也許就在不遠處。
二、抱團融資,中小五金企業或能破冰而出2011年8月17日,商務部與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商圈聯合融資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鼓勵中小企業抱團向銀行或擔保機構融資。《意見》從研究制定地方支持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商圈經營主體信用檔案、提升商貿經營主體的綜合管理水平、增強商圈整體風險防控能力等八個方面,提出了改善商圈融資服務環境的具體措施。《意見》無疑給正陷入危機的中小五金企業提供一個發展的契機,猶如寒冬中的一抹陽光給了黑暗中的企業一線光明,中小五金企業或能借機破冰而出,抱團融資,共同抵禦困難,贏得發展生機。
三、堅持走品牌化道路珠三角大多數中小五金企業依賴出口,因出口環境惡化所以現在面臨困境。但也有一些五金企業長期堅持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營銷網路建設等,現已成為國內知名企業。如東泰、泰明、星徽、金裕仁、名門、匯泰龍、雅潔、斯凱等一大批珠三角五金企業在大環境並不理想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業績穩中有升。
五金企業首先應改變自己,強大自己,逐步創建自己的品牌,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有了品牌,才有附加值,才有議價能力。品牌的力量是避免價格戰的最有力武器。但創建一個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需要企業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品牌包裝、廣告宣傳、產品研發創新、經銷商網路建設和維護等,這需要五金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總之,五金企業要做品牌,需要日積月累的長期投入,困難程度相當大。沒有長期的付出,在短時間內難以奏效。
四、企業要研究轉型升級和渠道下沉在這一年半的嚴冬期,企業要抓住時機研究轉型升級和渠道下沉,千萬不要轉行。專家告誡五金行業的企業家們,一定要樹立信心,目前行業所面臨的困境只是暫時的,市場經過洗牌後,一年半還會復甦。對於五金企業來說,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一、現在的市場是細分的市場,五金企業一定要找到某個點,集中精力,從研發入手,做好產品品質,推出新產品,產品要在某個類別上有新意、有特色,做精做專。然後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實現參展、廣告、營銷團隊等方面的不斷突破,做到細分市場的知名品牌。
比如建材行業,可以專攻櫥櫃、傢具、門窗、衣櫃等。如金裕仁專攻櫥櫃拉手,做高檔優質的五金拉手,成為櫥櫃行業知名品牌,成為全國高端櫥櫃知名品牌的優質供應商 ;冠東五金專做衣櫃五金,在很短時間就成為衣櫃五金的知名品牌。所以,做一個創新型的企業,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是五金企業的出路。二、要加大在二、三級城市的招商,輻射縣城等四級市場,做好渠道下沉。比如名門鎖業大力發展經銷商,目前在國內有近千家經銷商,很多在二、三線城市,目前一線城市由於樓市成交量大幅下滑,導致建材、五金的銷量大幅下降。但名門鎖業由於大部分經銷商開的專賣店在二、三線城市,所以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很多專賣店的銷量還有增長。
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公布了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使五金中小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更加規范,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分類指導。其中還增加了微型企業的規范,為進一步加大對五金小型、微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礎,使各項扶持政策向更為弱勢的企業群體傾斜。
原材料普遍上漲,一是生產利息上升過快。原油、棉花、鐵礦石等價格處於高位;勞動力利息上升過快,用工難、用工荒的問題非常突出,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職工工資普遍上漲。以上兩個「利息上升過快」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一是涉企收費仍然偏多、偏高,二是企業負擔依然較重。違法違規收費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借亂收費緩解財政困難,有的部門利用手中權力收費謀取部門利益,有的基層執法人員違規收費謀取個人利益等。
為了鞏固應對金融危機的效果,三是去年以來。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連續12次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今年又連續兩次下調了銀行利率。信貸規模的縮減,致使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據統計,銀行信貸基本覆蓋大型企業和80%的中型企業,而規模以下的小企業80%無緣銀行信貸,大量中小企業通過民間借貸解決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達50%-100%,融資利息居高不下。目前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難以解決小企業融資渠道少、規模小、利息高等制約「瓶頸」問題。
技術創新能力弱、生產經營粗放,四是大部分中小企業處於激進產業價值鏈低端。裝備水平低,專業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低利潤」參與競爭,難以及時消化經營利息上漲因素,適應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現實要求。同時,各有關部門也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減輕企業負擔。2012年中央財政將安排各類專項資金共計123.5億元,一是增加財稅支持。同比增長13.4%。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技術改造、節能減排、融資擔保等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項目。對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困難企業繳納職工社會平安實行「五緩、四減、三補貼」等援企穩崗政策,2012年將為企業減輕負擔和增加補貼約330億元。
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金融部門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大環境下,二是改善金融服務。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實施差異化監管,放寬中小企業呆壞賬核銷條件,允許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提取和貸款損失稅前扣除。加大了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大力推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加快培育信用擔保機構,加大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的政策支持。
提高企業素質。推動為中小企業提供職業培訓、管理咨詢、信用評價、守業輔導、質量檢測、共性技術研發等服務的機構快速發展。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鄉鎮企業藍色證書培訓工程,三是健全服務體系。2010年參加各類政府補貼職業培訓的勞動者達2000多萬人。
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四是加強技術創新。支持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等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優化升級項目。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入口退稅、入口優惠信貸以及入口信用平安等政策支持下,中小企業對外入口規模和質量也得到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