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具箱》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工具箱》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了解家裡常見的工具並對這些工具的形狀、作用等感興趣。
2、能比較區分一些常見工具,按一個以上的標准進行分類。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能區分一些常見工具並按標准分類。
活動准備:
1、幼兒完成了以「我家裡的工具」為主題的調查問卷並將收回的結果粘貼在大展板上。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工具實物,一部分工具放在桌子上展覽。
3、櫃子4張,箱子4個,4種工具標志各1張。
4、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1、看一看:引領幼兒參觀「調查問卷大展板」和「工具展覽區」。
師提出參觀要求: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寶寶們進去以後要仔細地觀看,還要記住你看到的東西,看的'時候不要推擠,可以和同學小聲地討論。
2、說一說:引導幼兒集體交流「我知道的工具」。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工具」。「工具」有一個很大的家,「工具」的家裡有很多的工具寶寶。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工具寶寶呢?你還知道哪些工具寶寶呢?(幼兒自由發言討論後請一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一說)
3、摸一摸:出示箱子,請2-3名幼兒從「工具寶盒」里摸出一樣工具寶寶,邊摸變猜是什麼,再拿出來,說一說在什麼地方見過,是用來做什麼的。
二、了解工具的作用
1、播放幻燈片,師:工具寶寶可真好,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孩子們,你們瞧!這幾個哥哥姐姐准備干什麼,什麼工具寶寶才能幫助他們呢?教師示範用菜刀的那幅圖:這個哥哥在干什麼,哪個工具寶寶能幫助他?
2、出示幼兒用書和粘貼卡,師:請孩子們從「工具寶庫」里取出一件工具寶寶送到哥哥姐姐的手中,好嗎?(注意不要撕爛,看準後再貼上去,記得把工具寶庫放好。)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整理卡片,小結操作情況:孩子們為哥哥姐姐找到了需要的工具寶寶,你們很棒!哥哥姐姐謝謝你們!哥哥姐姐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是什麼秘密呢?我們來聽一聽!(錘子能錘東西是修理工具家裡的寶寶,掃把能掃干凈地板是清潔工具家裡的寶寶,菜刀能切東西是廚房工具家裡的寶寶,還有鉛筆能寫字是學習工具家裡的寶寶。)
師:哦,原來工具寶寶還有不一樣的朋友和家呢。剛才姐姐說了哪幾個家呀?(引導幼兒復述修理工具、清潔工具、廚房工具、學習工具)
三、嘗試按一個標准分類擺放工具。
1、學習按工具的用途分類。
播放幻燈片,師:孩子們,你們看,這里就有哥哥姐姐說的四個家,都是什麼工具寶寶的家呢?(孩子們肯定會看到什麼說什麼,老師要引導孩子理解每件工具寶寶屬於哪類工具。引導他們理解修理工具、學習工具、廚房工具、清潔工具是按用途分類的工具。)他家裡現在有誰?沒回家的工具寶寶在那裡呢?還有那些工具寶寶沒回家呢?(引導幼兒觀察粘貼卡)請你把工具寶寶送回家。
2、出示幼兒用書和粘貼卡,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粘貼卡上的工具都要送回家)
3、小結操作情況:孩子們真好,把工具寶寶都送回了家,工具寶寶謝謝你們!
四、用工具實物按用途進行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四個櫃子上貼的標志,師:這里有四個家,我們來看看都是什麼工具的家。(引導幼兒看標志)你們想知道工具寶寶在家做什麼嗎?(掀開遮布)呀!工具寶寶不在家,他們去哪了,孩子們快找一找!
2、找出工具實物,師:請孩子們把工具寶寶送回他們自己的家裡去吧!(是學習工具的就送回學習工具的家裡……)
3、幼兒分類,老師指導(他們的家有好幾層,好多房間,工具寶寶在哪個房間都可以)。
4、小結分類情況:孩子們真厲害,工具寶寶都回家了。
活動延伸:
1、我們的身邊還有好多的工具,工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我們每天都要用很多工具,對嗎?孩子們課後到教室里找一找,回到家以後也找一找:這些工具寶寶可以幫助我們做什麼,是哪個家裡的工具寶寶,好嗎?
2、但是有些工具比如刀很鋒利、釘子很尖、有些要插電使用有危險,所以孩子們用工具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好嗎?
課後反思:
整堂課上下來,孩子們積極參與的熱情和成功快樂的心情讓我感覺這次活動是他們喜歡的,預期的目標也順利達成了。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我設定了具體、全面、科學、准確的活動目標,教學內容緊扣目標,幾個環節緊密相連,探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採用了多種有效的科學方法,讓孩子們在輕松、安全的環境中自主、大膽探索,通過情感的激發讓幼兒情緒活躍起來,增加了活動的氣氛,對幼兒的情感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們在做中學,玩中學。
1、選材:遵照《綱要》精神,選擇了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進行探索。
2、在教學理念上遵循以幼兒為主體,老師為支持者、組織者、參與者的原則,孩子們在輕松、自由的氛圍里體驗探索的快樂。
3、遵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根據中班孩子年齡特點,設計各種情景來不斷地吸引幼兒,讓幼兒學習興趣持續不斷。
4、不足:人數太多,場地太小,操作時出現擁擠現象。
5、課前設計的糾結:小組自己討論分類還是有老師指定標准分類,老師指定標准分類會不會限定孩子的探索自由。考慮到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我們班孩子實際情況,還是採用了後一種方案。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很多問題我可能看不到,請領導和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❷ 神奇的小工具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名稱:
神奇的小工具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 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小工具,知道小工具的名稱及用途。
2、 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
3、 使幼兒知道人的本領大,能製造出各種小工具,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不同的工具,知道他們各自的功能。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正確地操作各種工具,知道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方法:
嘗試操作法、引導講解法。
活動准備:
⑴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⑵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傢俱等若干。
⑶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 教師模仿補鞋匠背著工具箱走進教室,跟著音樂補鞋。幼兒跟著音樂伴奏。
2、 逐一出示工具箱中的物品讓幼兒認識並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 這是一隻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什麼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 這張小床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去,我們怎麼辦呢?
(3) 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為一本小畫書,大家都可以翻著看該有多好呀,怎麼做呢?
二、 操作、討論:
1、 幼兒分組進行操作,由徒手引發尋找工具幫忙。
2、 幼兒討論,知道小工具名稱與用途,老師操作示範。
(1)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什麼幫忙的?這叫什麼?剪刀還有什麼用?
(2)這張小床釘好了,小娃娃又可以睡覺了,是誰釘的?
(3)這本小畫書用什麼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什麼用?
(4)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什麼?板子還可以做些什麼?
(5)這兩只筆可以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什麼?(卷筆刀)平時老師用什麼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容易劃著手,卷筆刀的刀片藏在盒子里,所以它很安全。
3、 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4、 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剛才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5、 啟發幼兒想一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製造的?人們還能動手動腦製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助大家做許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 延伸活動:
大膽繪制、創造各種工具。
❸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工具用處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小工具用處大》,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工具的名稱,知道它們的用處。
2、鼓勵幼兒根據操作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3、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准備:
1、孩子提前做的工具調查表每人一張
2、工具ppt
3、各種小工具:錘子 鉗子 扳手 削筆刀 訂書機 螺絲刀等
4、鉛筆一支
5、美工紙
6、大紙箱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工具調查表說一說自己對工具的認識,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回家調查一下家裡的`小工具,現在我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調查向小夥伴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工具。(幼兒自由的發言)
2、認識各種工具,並探索工具的用處,能根據操作的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1)、出示一個大紙箱,請幼兒幫忙打開。
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最能幹了,今天我帶來一個大紙箱,我請小朋友來幫忙,把箱子打開。
師:看來空手打開打開箱子可真不容易,誰能想一想其他的辦法呢?(幼兒發言)用剪刀 刻刀等
(2)打開紙箱,認識各種工具
出示小錘子 錘子 鉗子 扳手 螺絲刀等工具,引導幼兒認識並說出用途。
師:小朋友,箱子里有一個工具箱,我們打開看看裡面有哪些工具?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問題並說出用途。
(3)能根據操作的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師:我想用鉛筆為每一位小朋友畫一朵小紅花貼道表揚欄中,可是為什麼畫不出來?誰願意幫老師到找一件能削鉛筆的工具,我們看他找得對不對?(幼兒找出卷筆刀)
(4)請一幼兒示範操作削鉛筆。教師並用小號的鉛筆畫畫。
(5)出示幾張美工紙,請幼兒選擇合適的工具。
師:我想把這幾張紙訂成一本小冊子,誰願意幫老師到找一件能合適的工具。
(6)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說出解決辦法:
手機的螺絲鬆了,用哪種工具好?
這排釘子太危險了,我們是用哪種工具把她砸下去?
這塊鐵絲太長,我想用一小塊,我應該用哪種工具剪下來?
3、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工具,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它們有一個名字叫工具,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很多問題,這么多的小工具就會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如果沒有這些小工具來幫助我們,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這些工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們。但是在使用這些工具是應該注意什麼?
4、思想教育:安全使用剪刀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 :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的工具材料要歸放到原來的地方。遇到困難可以請小朋友、老師、家長幫忙。
5、關注生活中的其他工具,到幼兒園里尋找被修理的物品,用工具自己修一修。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用途。
2、懂得團結力量的道理。
3、知道使用工具的安全方法。
活動准備;
1、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實物小工具。
2、幼兒用書第1冊34---35頁。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了解他們所認識的工具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小工具。
2、出示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小工具,引導幼兒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
3、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討論說出解決的辦法。
問題:
(1)、自行車的螺絲鬆了,想上緊螺絲,使用哪種工具好?
(2)、想卸下螺絲釘,打開蓋維修機器,使用哪種工具好?
(3)、桌子上的釘子松動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
(4)、書本上的頁碼開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使他不開頁?
4、分組實驗操作,感受工具的方便,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5、欣賞故事《小工具比本領》。
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小工具為什麼吵架?它們各自是怎麼說的?大鬍子爺爺對它們說了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課後小結:通過學習及分組實踐操作,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及使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活動反思:
(1)、通過學習幼兒認識了許多的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兒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是很熟悉,動手操作機會少使用率低
2、在分組實踐操作中,幼兒動手能力差,盡量讓幼兒都有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使之得到鍛煉。
❹ 《工具箱》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工具箱》幼兒園中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認識工具箱里的常見工具
2、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3、避免因好奇拿工具玩耍發生意外。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准備: 1、工具箱一個:內含扳手、鉗子、螺絲刀、鋸條、錐子。
2、材料投放:壞的桌椅、掉了螺絲的玩具、木條、鐵絲、錘子。
3、光碟:錄有工作人員正確使用工具的畫面片段。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工具
1、幼兒參觀工具箱,知道小工具的名稱。
(1)請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小工具的名稱。
(2)記住自己不熟悉的小工具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說說使用小工具的方法。(板子、鉗子、螺絲刀、鋸條、錘子)
3、教師逐一示範講解小工具安全的使用方法。
二、幼兒嘗試使用小工具。
活動室周圍投放相關工具及材料,幼兒嘗試使用小工具,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的操作過程。
三、幼兒交流使用小工具的感受。
1、教師播放錄像片段,讓幼兒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安全使用方法,並使幼兒感知正確的操作過程。
2、設置問題情境,加深幼兒對正確使用小工具的認識。
借用故事《三隻小豬》片段,設置小豬蓋木房子的情境,必要時可加一些合理的情節,讓幼兒幫小豬選擇合適的小工具。
四、實踐活動,正確使用小工具
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正確使用小工具。
小結:小工具也有它自己工作,我們需要幫忙時才能把它拿出來,用完後要把它送回工具箱,不正確的使用會給我們造成傷害,在使用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請幼兒打開幼兒畫冊,教師指導幼兒做畫冊的練習
設計思路
工具箱里究竟裝了些什麼?它們是怎麼樣的?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幼兒對此感到好奇。該活動從出示大小迥異的三個工具箱開始,引導幼兒看看、猜猜裡面會是什麼;這么大、這么小的工具箱里有幾件工具:嘗試感受工具的大小和重量等。引導幼兒在討論和嘗試中了解工具箱的基本功能。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發現周圍生活中的各種工具箱和它們的`功用,知道這些工具箱和我們的生活有緊密聯系。再讓幼兒觀看視頻(與幼兒生活經驗比較遠的工具箱與工具等),拓展幼兒新的經驗。
另外,本次活動的主旨是讓幼兒了解工具箱的收納功能和用途等,並不強求幼兒認識所有的工具,活動最後讓幼兒玩整理工具箱的游戲,需要幼兒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將各種不同的工具按照功用或形狀放進合適的工具箱里,這個過程需要幼兒觀察、比較與摸索,能讓幼兒在此過程中體驗工具及工具箱的便利。
活動目標
1.了解工具箱的用處,知道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2.嘗試分一分、擺一擺不同的工具。
活動准備
1.各種工具箱:120急救醫療箱、工人用的大工具箱(內有錘子、鉗子、電鑽等)、迷你指甲鉗盒。
2.PPT課件:美工工具箱、理發工具箱、美容師工具箱:視頻:鍾表工具箱、裝修工具箱。
3.各種工具箱:美工工具箱、化妝工具箱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看看、說說不同的工具箱)
逐一出示三種工具箱,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它們的特點並討論。
1.120急救醫療箱:
(1)這個箱子是誰的?裡面藏了什麼(重點認識血壓計)?
(2)小結:這是120急救醫療箱,裡面放著針筒、聽診器、血壓計等醫生用的工具。
【設計意圖:120急救醫療箱里的工具大多是幼兒見到過的。用120急救醫療箱作為導入部分,能引起幼兒的再認,順利地進入活動。】
2.工人用的大工具箱:
(1)誰來提一下這只箱子(感受重量)?感覺怎麼樣?裡面會裝什麼?
(2)教師逐一出示錘子(重點感受)、鉗子、電鑽,讓幼兒拿一拿,感受其重量。
(3)小結:這是工人叔叔的工具箱,裡面藏著好多工具。
【設計意圖:工人用的大工具箱里裝的都是幼兒不容易看到的大工具,能讓幼兒產生視覺沖擊,再讓幼兒拿拿、搬搬體驗這些大工具的大和重,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
3.迷你指甲鉗盒:
(1)這也是一個工具盒,猜猜它的肚子里能藏幾件工具(教師從口袋裡取出工具盒,讓幼兒感受大工具箱與小工具盒的差異)?
(2)別看這個工具盒小,它的肚子里可以藏七件工具呢。
【設計意圖:幼兒在打開工具盒數數、看看裡面有幾件工具時,會驚嘆小小的工具盒裡居然能擺放那麼多的工具,與大工具箱形成鮮明的對比,能進一步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經驗分享(交流生活中的工具)
1.交流:平時你們還看到誰也用工具的?他們會用什麼工具?
預設:(園丁會用什麼工具?媽媽做飯時除了用刀,還會用到什麼工具?修理工會用到什麼工具?老師會用什麼工具?你們除了會用剪刀,還會用什麼工具?)
2.出示PPT(美工工具箱、理發工具箱、美容師工具箱),幫助幼兒梳理經驗與信息。
3.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工具能幫我們做好多事。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PPT及讓幼兒互相交流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和自己用過的工具,明白這些工具的功能,以及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4.播放視頻,了解一些新工具。
(1)修手錶:叔叔在干什麼?修這么小的手錶,要用到的工具肯定很精細。
(2)裝修房子:工人叔叔在干什麼?他用的是鋸子、電鑽。
(3)小結:工具一般都是放在工具箱里的,這樣拿取方便,要出門工作的時候,拎起來就可以走了。
【設計意圖:這兩段視頻中的信息對幼兒來說比較新奇,拓展了他們的經驗,同時,能引起幼兒進一步了解各類工具的興趣。】
三、操作整理(分一分、理一理工具箱)
1.出示多個工具箱及各類工具,要求:把工具分別整齊地擺放到工具箱里,並蓋上蓋子。
2.幼兒操作:每人整理一個工具箱。
【設計意圖:整理工具箱的活動,要求幼兒仔細觀察、對應操作,學習將工具擺放到合適的工具箱里。操作活動能讓幼兒有興趣和快樂地游戲,並鞏固經驗。】
❺ 中班《小工具》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小工具》幼兒園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初步了解工具箱中各種工具的作用。
2、體驗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准備】
1、小工具以籃子來裝:扳手、螺絲刀、透明膠、剪刀、釘書機
2、壞了的書若干本、螺帽鬆了的黑板螺絲鬆了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工具
(價值取向:出示工具箱,看看說說認識的小工具,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孩子們看這是什麼?
2、裡面會有哪些小工具呢?一起來看看。
(剪刀、透明膠、釘書機、螺絲刀、扳手、電筆)
二、故事欣賞
(價值取向:聽聽小工具們在爭吵的故事,進一步感知工具箱中工具各自的本領。)
1、聽故事第一段:
提問:小工具們是為什麼爭吵呀?(要比誰的本領大。)
2、第二段:
提問:你們覺得小工具們中誰的本領大?它有什麼本領?(討論)
工具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猜猜工具箱會說什麼呢?
小結: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和方便,但是要團結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使用工具
(價值取向:在修理物品的情境中嘗試使用小工具,感受小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1、小工具們又和好了真好!我們班級里有些需要修理的東西,看看是什麼?
(螺絲鬆了的椅子,螺帽鬆了的黑板,壞掉的書)
2、讓我們用工具來修理一下他們吧!每樣東西選用適合工具的喲。
3、幼兒修理。
4、你們覺得小工具怎麼樣?
5、小結:小工具本領真大呀,可幫助我們把許多已經壞掉的東西修好,真了不起!
活動延伸:
找找工具(價值取向:拓展工具經驗,了解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工具。)
我們家中還有許多小工具,請你們回家去找找。
活動目標:
1、了解鐵錘、螺絲錐、鉗子等常用工具的用途。
2、理解故事,知道每種工具都有自己的用處,懂得團結合作的道理。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自製背景圖片及道具。各種工具:螺絲錐、鐵錘、訂書機、鉗子、鋸子等實物。積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今天劉老師收到了大鬍子爺爺的一封信,你們想不想知道信上說了些什麼?(想)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鬍子爺爺說」他開了一個小木匠工具店,裡面有好多的工具」,你們想不想參觀一下小木匠工具店?
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店裡都有哪些工具,好嗎?
這個是什麼?誰知道它用來做什麼的嗎?(1鉗子是用來做什麼的?2鐵錘是用來做什麼的?3螺絲錐是用來做什麼的?這個螺絲錐也叫螺絲刀,它是用來擰螺絲的)
今天劉老師也帶來這些工具,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與它們一不一樣?
這些工具我們都能見到對我們來說有些不安全,因為我們還很小,等我們長大了就可以使用了。
今天,小木匠工具店開業了,我們為大鬍子爺爺慶祝一下好嗎?
教師播放歌曲《小木匠》,幼兒做小木匠操。
小木匠工具店開業了,可店裡卻發生了一件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發生了什麼?
二、欣賞故事《小工具們的爭吵》
1、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小工具們的爭吵》,幼兒欣賞並觀看教師演示的教具。
2、教師與幼兒討論交流。
夜晚,大鬍子爺爺的商店裡發生了什麼事?(小工具們在比誰的本領大)
螺絲錐、小鐵錘、訂書機、小鉗子、小鋸子為什麼爭吵?(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
螺絲錐認為自己有什麼本領?(拆螺絲)
小鐵錘認為自己有什麼本領?
訂書機認為自己有什麼本領?
小鉗子認為自己有什麼本領?
小鋸子認為自己有什麼本領?
大鬍子爺爺是怎麼勸它們的?
3、小結:每樣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但有時候修理一樣東西,需要幾種工具才能完成,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小工具,但需要和小夥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我們來試試!
三、動手做一做
我們知道他們的本領很大,現在我們動手試一試它們的本領有多大!
1、教師向幼兒提供木製的螺絲錐、鉗子、錘子、螺絲等工具的積木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動手搭建、組合等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總結:每樣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在不同的時候都能發揮自己特殊的作用,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在一起,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活動反思:
我是結合主題內容設計的這個活動,所以,主要側重於對各種常用工具的認識,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用具,通過傾聽故事懂得同伴之間要團結、互相幫助的道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打破了自己已有的故事活動風格,更多的是讓他們去感受、去體會,但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好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的活動准備不是很充分,而且還比較保守,木塊應該選擇大一點的我想會更好些,因為在演示的過程中,當時真的很想用鋸給他們鋸一下木塊,讓他們看一看,很直觀的去了解鋸的用途,但由於木塊太小,所以就打消了這一念頭,只好幾句帶過,還有鋸木頭的鋸子和鋸鐵用的鋸子,不同功能的鋸子,是一個很好的對比認識的機會,但由於考慮不周,所以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再准備一把鋸鐵的鋸子我想就更好了,在後面的操作環節,由於考慮到這些工具的安全因素,所以就沒有給幼兒提供實物,而是用積木來代替,不過孩子們的興趣還是挺濃的,我想如果用實物,例如,用小錘子敲一敲,釘一釘他們會更感興趣。
其次,在問題的設計上不夠簡練,在演示每一樣工具時不夠詳細具體,如果再詳細些就更好了,對於孩子回答的內容沒有很好的給予回應、總結和提升,而且,提出的問題有幾個在語言上不夠貼切幼兒,使得孩子無從回答,所以在語言上還需要不斷錘煉。同時,設計的問題還需開放些,增加討論的機會。
再次,在活動中生生互動機會少了些,我當時只想到和孩子討論工具如何的使用,而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機會和時間很少,以至於雖然興趣很濃,卻沒有更好的展開,不過師生互動還是挺多的,這也彌補了一些遺憾。
這個活動目標是了解幾種常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故事懂得團結合作的道理,基本達成目標,在活動中加入了一個音樂,孩子們很喜歡,這個雖然作為孩子的前期經驗來准備的,但相隔的時間很長,所以根本沒有想到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過在座位的排列上如果排成馬蹄形的座位我想效果會更好,更有利於孩子們做動作以及看我的演示過程。這次活動結束後,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教學技巧、以及組織語言的技巧上,還需繼續努力,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希望自己能持續不斷的進步。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小工具,知道小工具的名稱及用途。
2、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
3、使幼兒知道人的本領大,能製造出各種小工具,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准備:
⑴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⑵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傢俱若干。
⑶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這是一隻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什麼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這張小床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去,我們怎麼辦呢?
3、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為一本小畫書,大家都可以翻著看該有多好呀,怎麼做呢?
二、操作、討論
1、幼兒分組進行操作,由徒手引發尋找工具幫忙。
2、幼兒討論,知道小工具名稱與用途,老師操作示範。
⑴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什麼幫忙的?這叫什麼?剪刀還有什麼用?
⑵這張小床釘好了,小娃娃又可以睡覺了,是誰釘的?
⑶這本小畫書用什麼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什麼用?
⑷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什麼?板子還可以做些什麼?
⑸這兩只筆可以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什麼?(卷筆刀)平時老師用什麼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容易劃著手,卷筆刀的刀片藏在盒子里,所以它很安全。
3、小結: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4、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剛才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5、啟發幼兒想一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製造的?人們還能動手動腦製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助大家做許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參觀小工具展覽
延伸: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能力的發展,對於人的本領大的認識,他們首先是從周圍簡單的事物開始的,隨著幼兒認識的提高,知道人能繼續改造、創造,並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製造出了新一代用品,以達到更省時、省力、輕巧、方便、安全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小工具,知道小工具的名稱及用途。
2、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准備:
(1)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2)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傢俱若干。
(3)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這是一隻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什麼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這張小床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去,我們怎麼辦呢?
3、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為一本小畫書,大家都可以翻著看該有多好呀,怎麼做呢?
二、操作、討論
1、幼兒分組進行操作,由徒手引發尋找工具幫忙。
2、幼兒討論,知道小工具名稱與用途,老師操作示範。
(1)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什麼幫忙的?這叫什麼?剪刀還有什麼用?
(2)這張小床釘好了,小娃娃又可以睡覺了,是誰釘的?
(3)這本小畫書用什麼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什麼用?
(4)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什麼?板子還可以做些什麼?
(5)這兩只筆可以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什麼?(卷筆刀)平時老師用什麼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容易劃著手,卷筆刀的刀片藏在盒子里,所以它很安全。
3、小結: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4、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剛才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5、啟發幼兒想一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製造的?
人們還能動手動腦製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助大家做許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參觀小工具展覽
延伸: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能力的發展,對於人的本領大的認識,他們首先是從周圍簡單的事物開始的,隨著幼兒認識的提高,知道人能繼續改造、創造,並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製造出了新一代用品,以達到更省時、省力、輕巧、方便、安全的目的。
活動反思:
一節活動,老師應該自己考慮一些問題。例如:當出示鉗子螺絲刀扳手時,他們能認識嗎?他們知道小工具的作用嗎?在設計活動時,我沒考慮周全,所以在活動中,我處理得問題不是很恰當,比如:提問扳手的用處時,小朋友回答不上來,我就進一步的引導,可是扳手是上螺絲的,不過螺絲刀在小朋友的意識里也是上螺絲的,所以我在此環節中只是用語言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因為這是我沒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所以通過本節課我也意識到自己的一種失誤。課下,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再來探索扳手和螺絲刀的不同用處,以彌補自己的失誤。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用途。
2、懂得團結力量的道理。
3、知道使用工具的安全方法。
活動准備;
1、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實物小工具。
2、幼兒用書第1冊34---35頁。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了解他們所認識的工具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小工具。
2、出示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小工具,引導幼兒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
3、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討論說出解決的辦法。
問題:
(1)自行車的螺絲鬆了,想上緊螺絲,使用哪種工具好?
(2)想卸下螺絲釘,打開蓋維修機器,使用哪種工具好?
(3)桌子上的釘子松動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
(4)書本上的頁碼開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使他不開頁?
4、分組實驗操作,感受工具的方便,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5、欣賞故事《小工具比本領》。
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小工具為什麼吵架?它們各自是怎麼說的?大鬍子爺爺對它們說了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課後小結:通過學習及分組實踐操作,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及使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活動反思:
1、通過學習幼兒認識了許多的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兒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是很熟悉,動手操作機會少使用率低
2、在分組實踐操作中,幼兒動手能力差,盡量讓幼兒都有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使之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