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態硬碟優缺點及選購指南
一、固態硬碟簡介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都是由主控晶元和快閃記憶體晶元組成,簡單來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其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WwW.PC841.CoM),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存儲單元負責存儲數據,控制單元負責讀取、寫入數據。擁有速度快,耐用防震,無噪音,重量輕等優點。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一)SSD固態硬碟的優點:
第一,SSD不需要機械結構,完全的半導體化,不存在數據查找時間、延遲時間和磁碟尋道時間,數據存取速度快,讀取數據的能力在400M/s以上,最高的目前可達500M/s以上。
第二,SSD全部採用快閃記憶體晶元,經久耐用,防震抗摔,即使發生與硬物碰撞,數據丟失的可能性也能夠降到最小。
第三,得益於無機械部件及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SSD沒有任何噪音,功耗低。
第四,質量輕,比常規1.8英寸硬碟重量輕20-30克,使得便攜設備搭載多塊SSD成為可能。同時因其完全半導體化,無結構限制,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成各種不同介面、形狀的特殊電子硬碟。
(二)SSD的缺點:
第一,固態硬碟成本高 目前SSD成本已經大幅下降。128G SSD已經在1000元級別。但是相對機械硬碟,價格還是很高的~而作為筆記本廠商,在將固態硬碟當作可選配件後,升級的費用更是要遠高於實際成本,這也就導致了配備傳統硬碟筆記本和固態硬碟筆記本之間千元的價差。
第二,存儲容量有待提高 如今傳統機械式硬碟憑借最新的垂直記錄技術已經向2TB級別邁進,而固態硬碟的最高紀錄仍停留幾百GB(PQI推出的2.5英寸SSD產品)左右,由於快閃記憶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很少有廠商涉及這種高容量的SSD產品的研發,即使有相關的產品出現,離量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現階段可以買到的固態硬碟最實際的存儲容量只有最高幾百GB。但是價格高昂。
固態硬碟壽命計算公式
二、掃清誤區!
1、固態硬碟速度為什麼不是一直在最高速度?
答: 現在的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雲雲,這相對機械硬碟的100MB/s的速度著實是相當可觀的。事實上幾乎沒有任何程序的啟動和執行過程是連續讀取的,實際使用中只有進行非同盤的復制粘貼操作時,數據的源盤會進行持續讀的工作。也就是說把一個文件從D盤復制粘貼到E盤時,D盤就在進行持續讀寫的工作。
2、 要是我的硬碟頻繁讀寫,那麼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是不是會不夠用,很快報廢?
答:在一些固態硬碟上大家會見到「晶元標明讀寫只有10—100萬次的讀寫」。那麼如果我應用到資料庫之類的,或許讀寫比較頻繁的數據、不是很快就壞了嗎,那我們買一塊固態硬碟不是很不劃算」?壽命當然不是像那樣,如果不安全的話現在不會應用到航空航天、車載等特殊領域了及惡劣的環境下了!
固態硬碟在原理構造上基本上和我們應用普通機械硬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模擬扇區、模擬磁軌等。在固態硬碟內部,最核心的部分就算控制器了,它是整個固態硬碟的核心,裡麵包括很多構架,比如讀寫演算法、介面定義等。主要影響壽命的就是讀寫次數,在固態硬碟的演算法定義中,修改一次才算一次真正讀寫。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是不是看上去壽命更短了?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隨著SSD固件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再來一個具體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誇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麼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計算3000個P/E能用幾年,相信到那時候,固態硬碟早就被你換成別的什麼新奇玩意了。
目前BladeCenter HS21 XM刀片伺服器當中提供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的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SD),與傳統的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更快、更可靠、有更好的能源效率、發熱更少並且更安靜等優點,而且可以在刀片伺服器上的固態硬碟可以運行操作系統以及其他任何應用,同時也說明了壽命已經已經不在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隨著Flash晶元的擦寫次數不斷提高,壽命也不斷的在提高,根據目前一些應用情況來看,一般一塊盤的壽命可以達到6年以上,而且控制器的演算法也在不斷的完善,壽命也從另一個方面變相提高,相信未來壽命還會有很大的提升。三、SSD固態硬碟優化
1、刷官方最新固件
固件不單直接影響SSD的性能、穩定性,也會影響到SSD的壽命。優秀的固件包含先進的演算法能減少固態硬碟不必要的寫入,從而減少快閃記憶體晶元的磨損,維持性能的同時也延長了固態硬碟的壽命。因此及時更新官方發布的最新固件顯得十分重要。
SSD固態硬碟優化
固態硬碟固件更新辦法一般分兩種:Windows環境下使用軟體更新、建立啟動盤(u盤、光碟)更新。OCZ等廠商採用的軟體更新方式,Crucial 英睿達 m4則是採用了後者。更新過程大致是將主板BIOS的啟動順序改為光碟機優先或者U盤優先,然後進入引導界面,根據提示來操作,很簡單。
2、開啟TRIM指令
固態硬碟會越用越慢,這和固態硬碟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關系。固態硬碟是新的,其中的NAND快閃記憶體已經預先擦除干凈,因此數據可以直接寫入快閃記憶體,而無需完成數據清除這一步,這時數據的寫入非常快。隨著時間的推移,SSD中從未使用的存儲空間越來越少,很多時候必須先擦除快閃記憶體中的數據然後再寫入,因此其性能就會明顯下降。
Windows 7系統上,對支持Trim指令的SSD啟動Trim命令後,能讓操作系統在刪除某個文件或者格式化後告訴SSD主控這個數據塊不再需要了。當某些文件被刪除或者格式化了整個分區,操作系統把Trim指令和在操作中更新的邏輯地址(Logincal Block Address)一起發給SSD主控(其中包含了無效數據地址),這樣在之後的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操作中,無效數據就能被清空了,減少了寫入放大同時也提升了性能。
Windows 7默認狀態下Trim指令是開啟的,如果想查詢目前的Trim指令狀態,我們可以在管理員許可權下,進入命令提示符界面,輸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之後會得到相關查詢狀態的反饋。在這里,提示為「DisableDeleteNotify = 0」即Trim指令已啟用;提示為「DisableDeleteNotify = 1」即為Trim指令未啟用。另外開啟主板BIOS內的AHCI模式也很重要。因為AHCI中的原生命令隊列特性(NCQ)可以優化完用戶發送指令的順序,從而降低機械負荷達到提升性能的目的。
查看設備管理器-IDE ATA ATAPI控制器,如果開啟了AHCI,控制器後面會有提示,如果沒有就是沒開。
3、安全擦除
ATA安全擦除命令可以用來清除在磁碟上的所有用戶數據,這個指令會讓SSD回到出廠性能(最優性能,最少寫入放大)。但效果只是暫時的,因為之後的使用,寫入放大又會慢慢增加回來,最後還是會回到穩定態。不過固態硬碟使用一段時間,裡面文件雜亂無章,性能下降,這時做一次安全擦除還很有必要的(反正也要重裝系統)。
現在有許多軟體都能提供ATA安全擦除指令來重置磁碟WwW.PC841.CoM,最著名的是HDDErase。不過對SSD來說,重置一次也相當於完成了一次P/E,所以這里不建議大家頻繁的做擦除優化。操作過程大致也是將主板BIOS的啟動順序改為光碟機優先或者U盤優先,然後插入存好軟體的啟動設備,進入引導界面,根據提示來操作。
另外英特爾固態硬碟工具箱(Intel SSD Toolbox)是英特爾官方推出的Intel SSD固態硬碟最新的管理工具,也包含的優化功能,原理類似,但因為是軟體所以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四、SSD選購
1 、看主控晶元
目前市面上佔有率最高的SandForce二代主控,由於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主控方案。硬碟廠商只需買來方案,在加入自己的PCB設計、快閃記憶體搭配、固件演算法就能製造出固態硬碟。有點類似於谷歌的Android開源模式,不過其弊病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同樣的主控要兼容各種不同的晶元、固件,所以各大SandForce主控的硬碟產品性能也是參差不齊的。另外還有Marvell主控和Intel主控,只是產品較少,但性能都相當給力。
2 、看快閃記憶體顆粒
前固態硬碟採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有著25/34nm製程、MLC/SLC、同步/非同步、ONFI/Toggle Mode等等不同WwW.PC841.CoM。不同快閃記憶體顆粒數據傳輸率有著很大的差異,非同步ONFI顆粒只有50MT/s(Intel或者Micron早期顆粒),同步ONFI 2.x顆粒則可以達到133MT/s ~ 200MT/s (Intel或者Micron顆粒),非同步Toggly DDR 1.0顆粒也可以達到133MT/s ~ 200MT/s (TOSHIBA或者Samsung顆粒)。
液晶顯示器背光類型及優缺點(LCD、CCFL、LED)(一)
液晶背光顯示原理 液晶不同於等離子的最大區別就是液晶必須依靠被動光源,而等離子電視屬於主動發光顯示設備。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液晶背光技術包括LED(發光二極體)和CCFL(冷陰極熒光
燈)兩類。
冷陰極熒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
傳統的液晶顯示器都是採用CCFL(冷陰極熒光燈管)背光。CCFL的背光設計主要有兩種:「側入式」與「直落式」,不過側入式因光導設計使得光折損率較高,進而讓背光亮度受限,面板尺寸越大時亮度就越低,僅適合8英寸~15英寸的TFTLCD面板,也就是Laptop、Desktop等個人觀賞之用,但在居家觀賞的LCDTV大尺寸上面時,側入式的亮度將難以滿足,取而代之的是直落式。
不過,越大尺寸的LCD,其背光模組所佔的成本比重就越高,所指的是正是直落式CCFL背光模組,根據統計,同樣是使用直落式CCFL背光模組,在15英寸時背光模組僅占整體成本的23%,但是到30英寸時就增至37%,且推估到57英寸時,背光模組所佔的成本就會達到50%。所以,直落式CCFL背光僅適合用在30英寸左右的中型尺寸LCDTV,不適合用在更大面積的設計上。同時,CCFL是運用水銀氣體放電來產生照明,雖然目前歐盟訂立的RoHS規范,只要對「水銀」劑量在標准以下仍可接受,但無人能保證日後可能將標准提高至零含量(完全不準使用),屆時CCFL將無法使用,或必須改行無汞式 CCFL。
即便無汞式CCFL在技術上可行,但CCFL依舊是密閉光管性的氣體放電式電子照明,光管對外力的抗受性有限,較大的沖撞將使光管破裂,使照明失效,相對的其他固體式電子照明(如LED)則無此顧慮。另外,由於直落式不需要用導光板,也較無光折損問題,所以也不需要增亮膜,特別是增亮膜屬少數業者的專利技術,價格昂貴,直落式可以省去導光板與增亮膜,此有助於成本降低。
不過,直落式CCFL也有其缺點,為了提升畫面亮度,必須增加光管數目,然光管過密排置的結果將不利於散熱,既然左右相間的距離空間縮減,只好從厚度層面來增加散熱空間,然而厚度增加也等於部分抵損LCD TV的優點:輕薄。
附帶一提的是,在大寸數的LCDTV上使用CCFL光管,光管的長度也必須因應寸數增加而增長,然而較長的CCFL光管,其光管的中間位置與兩端將容易產生亮度MURA與色MURA的問題,進而影響背光的光均性,為了持續保持光均,則必須用上擴散膜來強化光均度,但擴散膜也會帶來光透率的折損,使亮度減低,亮度減低的結果只好以增加光管數的方式來補強,但就如前所述:增加光管將更難設計散熱、增加背光模組的厚度,甚至是用電增加,根據了解,CCFL背光模組的用電已佔LCDTV整體用電的90%之高。所以,改變背光技術是目前改變LCD畫質的一個方向之一。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既然CCFL背光有諸多的副作用疑慮,因此業界也尋求各種新背光實現技術,而LED則是可行方案之一,如Sony的Qualia系列電視,即是高端的大尺寸(40英寸、46英寸)的LCD TV,其背光部分是用WLED所構成,稱為WLED背光技術。而對LED背光技術的LCD Monitor研發目前亦已經到實質性階段,我們在07年的CES會展上已經可以看到相關產品展示。
LED背光有多項好處,首先是固體式電子照明,對沖撞的`抗受性高於CCFL,且沒有汞氣體的環保法規顧慮,沒有UV紫外線外泄顧慮,同時在色彩飽和度及壽命上都超越CCFL,另外LED
只要正向電壓即可驅動,不似CCFL需要交流的正負向電壓,即便是只論正向驅動電壓,LED的需求水準也低於CCFL。再者,LED的亮度只需用脈波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lation;PWM)方式就可調節,並可用相同方式來抑制TFTLCD顯示上的殘影問題,然而CCFL的亮度調節就較為復雜,且無法抑制殘影,必須以另行方式才能抑制。
雖然LED背光有諸多優點,但也有其缺點,首先是發光效率,以相同的用電而言,LED並不及CCFL,因此散熱問題會比CCFL嚴重,此外LED屬點型光源,與CCFL的線型光源相較實更難控制光均性,為了達到盡可能的光均,必須對生產出來的LED進行特性上的精挑嚴選,將大量特性一致(波長、亮度)的 LED用於同一個背光中,此一挑選成本也相當高昂。所幸的是,LED的發光效率還在提升中,目前已可至100ml/W以上,如此色彩飽和度可以更佳,以及讓背光的WLED排置更寬松,進而讓用電與散熱問題獲得舒緩,且製造良品率持續進步成熟後,嚴選光亮特性一致的LED之成本也會降低。
單單改變背光技術或許還不足以引發LCD的革命,那麼我們就去看看別的LCD技術發展。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並且能夠顯著節省電能。但是,目前它的壽命和價格是限制它在 LCD方面發展的瓶頸。
OLED是另外一個受到矚目的面板應用技術,並且以小尺寸面板的實現期程較早。以客戶的計劃來看,2008~2009年會有較多的機種問世,但仍以次面板為主,而且即使機種和出貨量較現在有明顯的增加,市場佔有率也不會超過10%。OLED原本因為本身薄,對比、視角、省電等各方面的條件都較TFT- LCD要優秀,一直受到業界的重視,認為將取代TFT-LCD,早幾年也紛紛投入研發。然而一方面OLED本身技術遇到瓶頸,壽命問題有待克服;另一方面 TFT-LCD技術持續精進,現在也能夠提供優異的對比和視角,致使OLED需求量始終無法大舉提升,並且市場不大又供過於求,限於價格競爭;原本投入的業者也難逃解散和縮編的命運。台灣勝華科技過去則轉投資成立勝園投入OLED研發,眼看OLED與TFT-LCD無法競爭,尤其成本差異大,規格方面 TFT-LCD已可輕易達到170度的視角、500:1的對比、亮度增加,也可以做薄,反應速度雖然較遜色,但達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范圍即可。因此勝園也已經收掉,只留下幾位研發人員回到勝華做材料的開發。未來OLED的壽命和價格若能大幅改善,仍有機會;現階段則限於具特殊性、強調要標新立異的產品;量大的時間點還未看到。
而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AMOLED)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包括三星電子、三星SDI、LG飛利浦都十分重視這項新的顯示技術。目前除了三星電子與LG飛利浦以發展大尺寸AMOLED產品為主要方向外,三星SDI、友達等都是以中小尺寸為發展方向。從目前成品產品的產品性能表現來看,如果AMOLED成本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那麼,傳統的LCD面板技術將受到極大挑戰。
B. 固態硬碟開卡軟體選哪個
當固態硬碟掉速很嚴重時,可以下載相關輔助軟體來解決。例如cclear等軟體,相當於恢復出廠設置。因此,按照軟體的操作步驟做完以後,硬碟的運行速度會明顯提升,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下載軟體。
1、下載軟體ccleaner,用這款軟體的驅動器擦除器將硬碟所有文件擦除一遍,簡單地覆寫一遍就可以,之後硬碟的運行就能恢復到原來差不多的速度。
CCleaner是一款免費的系統優化和隱私保護工具。CCleaner的主要用來清除Windows系統不再使用的垃圾文件,以騰出更多硬碟空間。它的另一大功能是清除使用者的上網記錄。CCleanerBT的體積小,運行速度極快,可以對文件夾、歷史記錄、回收站等進行垃圾清理,並可對注冊表進行垃圾項掃描、清理。
C. 請問有Intel固態驅動器工具箱 V3.2.3 官方版軟體免費百度雲資源嗎
鏈接:
提取碼:gcvr
軟體名稱:Intel固態驅動器工具箱V3.2.3官方版
語言:簡體中文
大小:39.89MB
類別:系統工具
介紹:Intel固態驅動器工具箱是由英特爾官方打造的一款固態硬碟管理工具,使用該管理工具可以輕松查看當前的硬碟信息,包括型號、容量、固件版本和SMART屬性等其他信息。該工具可以檢查並調節系統設置以最大程度地優化英特爾固態盤性能,功效和持久性。
D. 金士頓ssd固態硬碟工具怎麼用
固態硬碟工具,可裝可不裝。
一種是測試硬碟工作狀態的,另一種是用內存為固態硬碟加速的。目前金士頓好像只是前者,所以不是十分有必要。
使用的話,直接安裝好就能用了。沒特殊要求。
E. 無法去掉 硬碟Security frozen 怎麼辦
在本機是無法安全擦除的,要掛在台式機上後用intel ssd tool。
intel官方的說明:
關於安全擦除
Secure Erase 將永久刪除 Intel SSD 上的所有數據。若要運行 Secure Erase,在系統中,Intel SSD 必須作為次要 SSD 安裝
caution.gif注意事項:Secure Erase 將永久刪除 Intel SSD 上的所有數據,此操作無法恢復。Secure Erase 執行 ATA Secure Erase Unit 命令和 Enhanced Erase Mode 命令,不僅刪除 SSD 的用戶數據扇區,而且刪除保留數據區域,使殘留數據無法虛擬恢復。Secure Erase(安全擦除)是計算機操作系統中對現有格式化驅動 器命令的補充。Intel SSD 一旦運行 Secure Erase,將無法恢復 SSD 數據。
在含有 25nm 和更新 NAND 快閃記憶體的 Intel SSD 上,壞塊也被擦除。請參見識別 Intel SSD 的 NAND 光刻技術獲得識別 Intel SSD 的幫助。
說明:
對於 Intel SSD 支持的加密,隨機化數據中使用的加密密鑰在安全擦除後重新生成。
在 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 系統中安全擦除功能不可用。
如果在所選的 SSD 上啟用 ATA Security(無論是否鎖定),安全擦除功能均不可用。
運行安全擦除的條件:
1、SSD 必須為系統的次要驅動器。Secure Erase 無法在引導 SSD 或帶分區的 SSD 上運行。
2、所有驅動器密碼(ATA 安全)都必須從 SSD 上刪除。請參見系統文檔獲取指示。
3、系統必須允許 SATA 電源線連接到 SSD。
4、所有分區都必須從 SSD 上刪除。
如果要保留 Intel SSD 上所有數據,可將其備份到其他驅動器上。
刪除分區的方法:
按以下步驟合乎邏輯地刪除分區,使 SSD 上的所有數據都不可用。可在運行 Intel SSD 工具箱時執行以下步驟。
1、在 Windows 的我的電腦上單擊滑鼠右鍵,再單擊管理,然後單擊磁碟管理。
2、選擇包含分區的 Intel SSD。
3、查找 Intel SSD 中的分區(由驅動器號表示)。
4、在分區上單擊滑鼠右鍵並選擇 Delete Partition 或 Delete Volume。
5、如果出現提示,則確認刪除。
6、退出 Windows Disk Management 磁碟管理屏幕。
刪除分區後,請單擊 Intel SSD Toolbox 主屏幕上的刷新按鈕。
F. 非英特爾SSD可以裝intel ssd toolbox優化管理嗎
不能,指定品牌的ssd優化軟體只能優化對應的品牌的ssd,在其他品牌的ssd上是沒作用的。這是因為不同品牌的ssd裡面的主控不一樣,演算法不一樣,快閃記憶體顆粒也不一樣。
來自intel的官方說明也是表明這款ssd優化軟體是專門針對intel固態硬碟的。
https://downloadcenter.intel.com/zh-cn/download/18455
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是驅動器管理軟體, 它讓您能:
- 查看英特爾®固態盤 (英特爾®固態盤) 的當前硬碟信息, 包括:
- 型號、容量和固件版本
- 硬碟健康狀況
——預計硬碟的剩餘壽命
- SMART 屬性 (對硬碟驅動器和非英特爾®固態盤也可用)
- 識別設備信息 (對硬碟驅動器和非英特爾®固態盤也可用)
-使用 Trim 功能優化英特爾®固態盤的性能
——在 RAID 0 中使用 Trim 功能優化英特爾®固態盤的性能英特爾®快速存儲技術 (英特爾® RST)11.0 或更高版本。
NOTE:RAID0 上的 Trim 不受 Windows8* 或 Windows Server2012 的支持*
-獲取適用於 Windows7* 和 Windows8 系統的新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 (軟體版本的提前通知。
-更新支持的英特爾®固態盤上的固件。
-運行快速全面的診斷掃描以測試英特爾固態盤的讀寫功能
-檢查並調節系統設置以獲得最佳英特爾固態盤的性能、功效和持久性
-查看系統信息和硬體配置, 如中央處理單元 (CPU) 、晶元組、控制器名稱和硬碟版本等
- 輔助英特爾固態盤上運行安全擦除
開始之前的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安裝、查看發行說明, 並遵照安裝指南。用戶指南中的說明和也可供參考常見問題解答文檔。
如果您需要安裝幫助或遇到問題, 請聯系英特爾客戶支持。
NOTE:安裝此版本的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將覆蓋系統中安裝的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的任何以前版本。
英特爾固態盤工具箱支持以下英特爾®固態盤:
英特爾®固態盤 31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311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32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33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335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1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2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25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3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35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540S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71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73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75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Pro15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Pro25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E5400S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E 5410 S 系列
英特爾® X18-M/X25-M SATA 固態硬碟 (34nm)
英特爾® X18-M/X25-M SATA 固態硬碟 (50nm)
英特爾® X25-E SATA 固態硬碟
英特爾® X25-V SATA 固態硬碟
英特爾®固態盤dc D36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D37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P332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P35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P36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P3608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P37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1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5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51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61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00 系列
英特爾®固態盤 dc S3710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