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路由器是怎麼安裝插件的
方法/步驟
1
由於安裝插件只能通過手機端的小米路由器來設置,所以請在手機上打開,點擊「路由器插件」選項
小米路由器怎麼設置網頁加速插件
2
隨後請點擊插件列表底部的「添加插件」按鈕
3
在插件列表中點擊「搜狗預取引擎」插件
4
接著在插件介紹頁面中點擊「安裝」按鈕
5
當插件安裝好以後,直接點擊「開啟」按鈕即可
6
隨後可以看到網頁加速的一個簡單報告,由於是才安裝,所以看不到加速效果。建議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查看網頁加速的統計數據。
2. 求教關於小米路由R1D的OPKG和安裝SS的問題
如果你開啟了SSH,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安裝插件:
第1種安裝方法ssh連接路由命令安裝:
或者用ssh軟體PuTTY連接路由器;
需要用到軟體:PuTTY 自行下載這個軟體;
輸入自己的路由IP,選擇SSH,因為是利用命令安裝,點擊打開;
輸入用戶名,然後點擊回車;
輸入密碼,點擊回車;
進入路由,進行下一步命令;
輸入opkg update然後回車(這個命令代表更新,注意帶空格的)
再輸入安裝的命令opkg install 軟體包網址.ipk(這個命令代表安裝,注意帶空格的opkg空格install空格軟體包網址.ipk回車)
再或者opkg install XXX(這個命令代表安裝,注意帶空格的.XXX是軟體的名稱,注意;)
在線聯網安裝有個好處就是,有一些軟體需要依賴包的,你安裝軟體同時也安裝了依賴包
第2種安裝方法離線安裝:
用winscp連接路由 然後上傳包到/tmp/下
需要軟體:winscp自行下載;
登陸,
把已經下載好的軟體包,放到/tmp這里;
例如我安裝這個軟體,已經下載好了,放到/TMP這里了。
接著再安裝第2步的軟體,打開,一樣登陸路由;
輸入命令opkg install /tmp/xxx.ipk回車(這個命令代表安裝,注意帶空格的.XXX是您的軟體名)
或者輸入命令opkg install /tmp/xxx.ipk --force-depends回車(這個命令 --force-depends代表強制安裝,注意強制安裝是對於一些安裝不了,或是安裝錯誤,才使用,強制安裝有可能會引起軟體不匹配或者不穩定,或者不能用,但是也有好處,有的安裝不了,用強制安裝命令來安裝,安裝完成,全部正常)
3. 小米wifi工具箱沒了
小米wifi工具箱沒了,只需要升級到最新的固件版本就好了。
方法如下:首先,打開小米路由器手機APP,在最下方點擊第四個選項:工具箱——然後找到右上角。點擊掃描二維碼安裝工具;掃描插件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安裝插件了。
所謂的小米隨身Wi-Fi其實就是一塊可以隨身攜帶的無線網卡,當然也可以認為是一個迷你路由器,可以把自己電腦上的網路變成一個Wi-Fi熱點,從而共享網路。
4. 小米路由器R1D怎麼連接
1、把下載好的Lamp工具包 lamp.tgz 文件放到路由器的共享盤根目錄下。
5. 新小米路由器怎麼更換硬碟
由於採用了和一代截然不同的設計,而且把系統放在了板載晶元上。所以新一代小米路由器的硬碟更換難度就小了不少,目前有一些對1TB硬碟不是很滿意的用戶已經自行動手更換了更大的硬碟(這么做會失去保修),而且過程並不復雜。
下面就來看看網友@瑞記帶來的教程吧。
第一代小米路由硬碟版(R1D)採用2.5寸筆電用硬碟,軟體系統存放在硬碟上,並且採用了卡扣設計,因此幾乎不可能自行更換硬碟;而第二代(R2D)則改用標准3.5寸台式機硬碟,軟體系統也轉移到了512M的快閃記憶體里,加上整個結構都有大的調整,因此自行更換硬碟變得非常簡單。
替換硬碟選了西數,因為這個牌子的產線非常清晰=。=|||考慮到路由器的屬性,對硬碟的需求是容量大、運行安靜、溫度低,並且能夠7X24持續穩定工作。綠盤是台式機用產品,特點是安靜和低溫,固件沒有任何特殊優化,因此價格最低;紫盤是面向監控設備的,可以保證持續穩定運行,固件有專門的圖像寫入優化技術;而紅盤則是專門面向NAS網路存儲的產品,不僅穩定性更讓人放心,固件也包含了應對突然掉電等情況的優化策略。考慮到小米路由本身就是路由器+NAS的產品,因此選了紅盤,各位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情況做決定。
京東給力,半天到貨。在拆開靜電隔離袋之前記得洗手然後摸摸金屬產品,避免身上的靜電傷害硬碟。
R2D的拆卸非常簡單,整個拆卸過程一共發現有三種大小的十字螺釘,我用一大一小兩只螺絲刀勉強搞定了。揭開底部四個橡膠防滑腳墊下面就是螺絲,左下角的螺絲被易碎貼封著,拆掉就失去保修了哦。
腳墊不用完全揭開,因為用的雙面膠好像不是很黏……只要揭到能看到螺絲就可以了
固定外殼的四隻螺母很長,保證了穩固性。取下螺母後就可以把整個底座拔下來了,所有的原件都在底座上,結構比較牢固。
塑料上蓋的螺絲孔都用了金屬螺帽,耐久度提高一個檔次,小細節帶來品質提升。不過硬碟架用了沒有噴塗的鍍鋅鐵,抗氧化能力會稍遜一籌,是不是該罰產品經理默寫10遍喬布斯的「籬笆背面也要刷漆」的故事呢。在另外一個拆解貼中我看到別人的公測R2D拆開是黑色的硬碟架,是批次差異還是小米又耍小聰明了?
我在這個地方被其他的拆解教程帶到坑裡了。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卸下圖中紅色的四個螺絲(是小號的),這樣硬碟架就可以從路由器底座上脫離;但別急著拿起來,再拆掉圖中綠色的兩個螺絲(在側面),以拆下排線擋板,好松開連接硬碟的數據線介面。
側面圖,專門的擋板保證了數據排線的牢固性,這些細節的確能感受到設計團隊在如何保護硬碟的思路上比第一代大大成熟了
卸掉擋板,用螺絲刀撬開排線,硬碟架就完全脫離底座啦。把硬碟固定在硬碟架上的是台式機標準的大螺絲,順次拆下就可以分離出硬碟了。
和硬碟相關的一共時刻螺絲、兩塊鐵板,相比較R1D中吐司機一樣的結構的確穩妥得多。
金屬包邊的數據排線,用螺絲刀撬也不怕受傷(不過還是請輕手輕腳……)
拿下硬碟架可以看到,主要元件仍然被一塊鐵皮保護著。注意四周邊框的貼片,它能極大地減少電磁輻射外泄,一般在機箱上比較常見。用在路由器里又是一個加分項哦。中間突起的圓形下面是風扇,突起保證了空氣流通的順暢。不過從設計上看,R2D並不具備更加集中和高效的風道,期待下一代產品能做到盡善盡美吧。
准備替換的硬碟。現階段硬碟容量的提升主要是靠增加碟片數量,因此新硬碟比內置硬碟厚了不少,放到硬碟架上剛剛好。我沒有在西數官網上找到硬碟厚度的具體說明,因此如果你決定換用3T以上容量的硬碟前最好再確認下,避免到手裝不上就悲劇了。不過硬碟架上端離塑料上蓋還有一塊距離,如果6T硬碟更厚的話,那麼6T版的小米路由應該是有更高的硬碟架了。
硬碟上到硬碟架上後就可以原路裝回去了。建議先把硬碟架固定在路由器底座上再插排線和固定排線擋板,這樣會固定得更牢靠,我上面這張圖是當時漏了拍拿拆的時候的照片湊數的。裝回上蓋的時候注意,上蓋是有反正的,小米LOGO的M開口要朝向指示燈一端,錯了扣不進去的,不要大力出奇跡哦。
到這里硬體的部分就結束了,只要沒有剩下螺絲就可以通電開機了。由於軟體在快閃記憶體里完全不受影響,因此路由器不用重新設置就可以連接並正常使用。
登陸管理後台,在存儲狀態頁面會提示檢測到新硬碟,按提示來就好非常簡單。
初始化就是路由器會把硬碟格式化成linux標準的EXT4文件系統,全過程很快用不了兩分鍾,需要提醒的是初始化過程中路由器指示燈會顯示黃色,並且無線網路會斷開,不用擔心,R2D在默默工作呢,等完成了會自己重啟、然後電腦會自動連接的。
除了進度條,硬碟圖標右上角的小標志也會動,這些設計細節是小米一貫的優勢。
再次進入後台就可以看到新硬碟已經可以開始使用啦。順便體檢一下來看看吧。
體檢過程也很簡單,路由器會讀取硬碟的硬體信息,以此來判斷硬碟的健康狀況。體檢功能不需要重啟,不過暫時就無法訪問硬碟了,持續時間不到一分鍾。
這是配置好Time Machine後正在備份時的硬碟寫入數據,波動比較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兩台mac同時在備份。通過5G網路同步的寫入速度平均在20m/s,讓它慢慢忙活去吧。
在小米路由App的工具箱頁面點擊右上角,添加mac備份助手就可以使用Time Machine功能了,這個頁面也有詳細的操作說明可以參照。備份佔用的空間方面,兩台mac硬碟容量加起來500G,那麼留1500G足夠了。需要說明的是,OS X是一千進制的,因此直接輸入整數就好了(比如預留1.5T就是1500G),不用像windows下面那樣按照1024換算。
在准備開啟Time Machine功能的mac上開啟finder,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共享」一欄中的MacBackup,圖標是iMac,但具體圖案卻是Time Capsule,略不解(不過不影響使用)。雙擊MacBackup,繼續打開同名文件,這時系統就會把這個共享盤掛載上了(右邊出現彈出的圖標)。我在這一步沒有遇到授權詢問,如果出現圖中的提示,選擇「客人」就可以無需密碼連接。 掛載之後打開Time Machine設置頁面,點擊「選擇備份磁碟」就可以看到MacBackup這個分區了。點擊「使用磁碟」,同樣選擇以客人身份連接,Time Machine開關就自動打開,完成功能啟用了。 第一次備份會在兩分鍾後開始,等不及的話可以勾選下面的「在菜單欄中顯示Time Machine」,然後點擊菜單欄中的圖標,選擇「立即備份」。
第一次備份要把全部數據寫入R2D的硬碟因此會比較慢,因此建議在mac還沒有什麼使用痕跡的時候就開始第一次備份……第一次完成之後,後面的都是增量備份,速度會快很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米的這個插件只能讓mac在正常狀態下訪問,也就是只能用到文件追回的功能。Mac在恢復模式下看不到R2D的硬碟,因此也就無法進行系統復原,這個比較遺憾。希望工程師多多給力一些,盡快實現R2D的徹底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