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是什麼
1、上海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是什麼 學科建設: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光學工程
ESI全球前1%學科(2個):工程學、材料科學
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7個):動力機械及工程、系統分析與集成、熱能工程、光學工程、製冷與低溫工程 、工程熱物理、系統工程
國家國防特色學科(3個):光學、能源、控制
上海市重點學科(8個):系統分析與集成、系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醫療器械工程、光學工程、印刷出版、製冷與低溫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5個):動力機械及工程、經濟系統運作與調控、建築環境工程與節能、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6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教學建設: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6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印刷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認證專業(4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2、上海理工大學簡介
上海理工大學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是一所上海市屬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2016年7月,學校成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國防特色高校。2018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
學校辦學文脈源於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學校包融了滬江大學的美麗校園及其教育國際化的思想、視野、格局,也包融了滬江商科的發展思維;學校傳承了德文醫工學堂以來的百年工程教育傳統,孕育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和志士仁人,滋養了一大批學術精英、工程專家和社會翹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十餘萬優秀專業人才,享有中國「製造業黃埔軍校」的美譽。學校傳承發展「信義勤愛、思學志遠」校訓,以校訓涵養,培養具有學識抱負的合格公民。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7000餘人,研究生7500餘人;設有15個學院、2個教學部,有56個本科專業,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2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在學科建設方面,工程學科、材料學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擁有1個上海市Ш類高峰學科,4個上海市I類高原學科,1個學科參與上海市IV類高峰學科建設。在人才培養平台方面,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級平台51個,擁有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以及省部級科研平台26個。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1693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742人,博士生導師186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72.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經歷教師佔比33.7%。學校擁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雙聘);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50人;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各類省部級人才127人。
學校長期依託、服務和引領行業產業發展,是裝備製造、醫療器械、出版印刷行業骨幹高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長期居於國內領先地位,依託在醫療器械和出版印刷兩大領域深厚的行業基礎,積極建設生物醫學工程和數字傳播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急需的學科。伴隨工程教育的時代發展,對接中國製造2025、軍民融合、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等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學校聚焦健康、軍工產業,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形成了太赫茲光子學、新能源、增材製造、康復工程、微創醫療器械、復雜系統科學、系統調控大數據等多個特色邊緣學科和前沿研究方向;與原隸屬機械工業部的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上海電纜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機械工業共性技術上海研究院」和「機械工業上海研究生院」,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研究和創新人才培養;建成以「軍工三證」為主的軍工科研資質體系,光學、能源和控制三個領域被國防科技工業局批准成為國防特色學科。
學校大力提升科技競爭力,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近三年,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項57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1項,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269餘項,ESI高被引論文63餘篇,授權發明專利902餘項。學校有較強技術轉移能力,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國排名第6,技術轉移中心全國排名第7,科研經費和發明專利長期名列全國高校50強。
學校發揚依託行業、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傳統,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厚基礎、強實踐的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持續貫徹「對接行業,改造專業,引導就業」的理念,本科教育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學科、重創新、貼行業」。與 南京工業大學 、 浙江工業大學 共建「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共建「上海智能製造工程師學院」。學校在2004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2017年順利完成了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持續推進專業國際認證、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等,2013年在國內首個以純本土專業通過德國工科專業權威認證ASIIN認證,學校共有8個專業通過國際認證,5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1個專業通過住建部行業協會專業認證。
學校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在工程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全程化、全覆蓋的「課堂教學-創新實驗-項目訓練-企業孵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國內率先開設創業實驗班和創業管理第二專業,作為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首批四家受理點之一,累計培育146個項目,成活率近62.3%,獲得了一大批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及全國性大獎,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創業者。學校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是國內最早開辦國際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國際學院和中德國際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校留學生1000餘人、學歷留學生500餘人。與ASIIN合作成立中歐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國際第三方獨立認證機構開展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的方法和標准。在電子商務領域,參與聯合國有關網上爭議解決文件的起草工作。學校大力引入國際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建設國際實驗室,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漢堡大學成立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與莫斯科大學共建太赫茲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與德國工業4.0孵化器——弗勞恩霍夫協會IPK、IPA、IKTS研究所推進共建智能製造國際實驗室,引進海外院士團隊啟動大飛機增材製造項目建設,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共建先進製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國周邊經濟研究中心」。學校將優秀歷史建築群改造成滬江國際文化園,成為國際文化交流新地標。
在國家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上海市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上海理工大學正以未來光學、智能製造、醫療器械與康復工程3大國際實驗室和系統管理1個特色平台為載體,建設光學工程、系統科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5大一流學科。學校將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促進內涵發展,力爭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 ;
『貳』 上海理工大學是985院校嗎
上海理工大學不是985院校。學校的辦學性質是公辦,層次為普通本科,類型是理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