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動工具生意好嗎利潤高嗎
你對此行業懂嗎?
人家能賺,不一定你就行。
還是要看是不是適合自己做,還有就是自己是不是感興趣。
任何生意都有淡旺,如果自己喜歡的,就算到了淡季也能堅持住。
關鍵還是看長遠點。
Ⅱ 江蘇啟東未來發展前景
先說結論:啟動正在騰飛,前景一片大好。
近年來,啟東的新興產業與極力打造的沿海經濟帶正在逐漸興起。由於受到上海經濟的輻射,啟東也在飛速發展著。它正一步步成為接軌蘇北與上海、連接滬寧杭的重要節點城市。
探尋城市發展的脈絡,不難發現,啟東正在迎來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
01、跨江融合,接軌上海
啟東作為北上海門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區位上,啟東處於江蘇沿海開發和長江經濟帶,與上海一衣帶水,隔江相望,與浦東直線距離也就50多公里。在資源儲備上,豐富的備用土地、港口資源、人才資源,更是吸引外來投資的資本。
濱江臨海的獨特區位條件、豐富優質的自然資源、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加上與上海相親相近的人文歷史、日益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使啟東成為南通接受上海跨江輻射的城市。
上海市在「十三五」規劃中將啟東納入「大上海都市經濟圈」,以及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復,《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要求啟東當好上海「北大門」的「門柱子」。
加上軌交崇明線的搭建,從崇啟大橋進入崇明軌交線,快速暢達上海的主要區域。
上海人口控制政策以及高昂房價促使部分人口外溢,每年約有40萬人口流向周邊。啟東藉助優勢區位,將承接上海養老、城際工作等人口的溢出。
02、十年巨變,成績優異
灣區開發如火如荼,啟東打造鮮明特色產業的腳步越來越扎實。
海洋經濟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電動工具之鄉,這些耳熟能詳的啟東名片,正在將啟東推向一個全新的維度。
2020年,啟東市緊緊圍繞「跑好對接浦東的第一棒「,扎實開展大項目突破年,跨江融合、接軌上海,是近年來的熱門字眼。
利用毗鄰上海優勢、聯手長三角兄弟城市,啟東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城市規劃建設不斷升級。
Ⅲ 電動工具這一方面B2B平台哪個好
阿里88,淘寶網都不錯的
Ⅳ 利元亨:乘新能源春風而起,鋰電設備後起之秀
獲取本報告PDF版請見文末
出品方/分析師:天風證券 李魯靖
1.1. 乘新能源春風而起,鋰電設備國內領先
鋰電設備國內領先。
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覆蓋鋰電池、 汽車 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軌道交通等行業領域。
公司深耕鋰電池行業的同時,積極開拓 汽車 零部件、精密電子、軌道交通以及安防等行業的優質客戶,提升在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的地位。
在鋰電池製造裝備行業領域,公司是領先企業之一。公司是少數具備動力電池電芯裝配、電池模組組裝及箱體Pack整線智能成套裝備研發製造能力的廠商之一,其中方形動力電池電芯裝配線總體技術亦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憑借技術優勢,公司已與新能源 科技 、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中航鋰電、欣旺達等知名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 汽車 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軌道交通等行業領域,公司積極開拓優質客戶,已與愛信精機、Multimatic、凌雲股份等下遊行業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公司研發生產的 汽車 車頭輥軋件生產車間,設備已出口並應用至德國本土輥壓件工廠,是國產智能裝備向發達國家進軍的成功案例。
產品系列逐漸豐富,覆蓋范圍不斷拓寬。
公司鋰電池專機產品類型持續增加,基本覆蓋了鋰電池的中後段所有工藝段;公司不斷研發 汽車 零部件整線產品,在車身方面完成了數字化車間的升級。
同時,公司關鍵技術的研發積累促使關鍵技術指標不斷提高,逐漸實現在精密電子、安防、軌道交通和醫療 健康 領域整線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圖 2:公司產品演變史
1.2. 營收持續攀升,2021H1業績表現亮眼
2016年-2021H1,鋰電池製造設備業務推動公司營收/凈利潤快速擴張。利元亨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為14.30億/1.40億,同比增長60.87%/50.89%。2016-2020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迅速,CAGR+58.08%,主要系鋰電池製造設備業務收入快速增長所致。2016-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CAGR+82.72%。
同時,利元亨2021H1業績表現亮眼。2021H1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為10.47億/0.99億,同比增長高達108.41%/998.63%。
收入快速增長情況下,利潤率相對利潤增速有小幅下調,2020年公司毛利率/凈利率38.33%/9.82%,同比增長-1.34/-0.65pct。
公司主營業務分為智能製造設備與配件及服務兩大板塊。
智能製造設備業務包含鋰電池製造設備、 汽車 零部件製造設備以及其他領域製造設備;其他領域製造設備主要為公司積極開發的筆記本電腦裝配線、伺服器裝配車間、全自動口罩生產線等新產品。智能製造設備業務或仍是公司的主要增長來源。
鋰電池製造設備業務作為公司智能製造設備的核心業務,2020年收入11.89億元,同比增長 53.16%,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為84.03%。配件及服務業務在18-20年的年復合增速高達65.19%,但總體體量較小,2020年其收入佔比未超過5%。
短期來看,我們預計智能製造設備業務或仍是公司的主要增長來源,在智能製造設備業務快速增長帶動下,相關配件、增值及服務業務也有望較快擴張。
1.3. 公司股權架構穩定,創始人技術出身
實際控制人共持股51.42%,股權相對集中。周俊雄通過利元亨投資間接控制公司45.57%股份,通過弘邦投資間接控制公司3.17%股份,其配偶盧家紅直接持有公司2.68%股份,周俊雄和盧家紅夫婦合計持有公司51.42%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周俊雄技術出身,具有豐富的行業從業經驗,2019年榮獲廣東省 科技 創業領軍人才,曾作 為主要完成人申報的「動力電池制芯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評2019年廣東省 科技 進步獎,優秀高管團隊加持,企業發展未來可期。
1.4. 募資項目建成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實力
公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計劃投資於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和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項目,並補充公司流動資金需求,項目投資總額為79513.11萬元。
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是對公司現有業務產能的擴張,旨在通過引進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系統,在公司現有生產研發技術基礎上,通過新項目投建,擴大公司產能、降低產品成本,增強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
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項目將使公司產品的品質和成本更具競爭優勢,新技術的研發旨在通過對激光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人機協作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研發並取得突破,使公司產品的品質和成本更具競爭優勢。
2.1. 電動車:車企共推電動車發展,鋰電池需求持續上升
電動車在車企的滲透率明顯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主要車企2020年相對於2019年在電動車的滲透度上有較為明顯的提升,以大眾、寶馬、戴姆勒等為代表,個別企業電動化進度較為遲緩。
車企共同啟動電動化發展大潮,鋰電池需求到2025年有望達到800GWH以上。
按照大眾、寶馬、戴姆勒、豐田、現代等企業的電動車規劃,我們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車需求將達到1568萬輛,對當年 汽車 市場滲透度達到17%。
電動車需求旺盛,將有望帶動合計809GWH左右的鋰電池需求,其中純電動需求約為747GWH,混動需求為62GWH左右。
2.2. 叉車及電動工具:對鋰電池需求同樣旺盛
叉車為動力電池的另一需求。根據中國電動叉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到2020年我國叉車電動化程度達到51.27%,其中鋰電叉車滲透率為39.30%左右。
假設叉車行業未來五年復合增速為10%,鋰電叉車滲透度提升至60%,我們估計叉車領域對於鋰電的需求量將達到37GWH左右。
電動工具對於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
電動工具呈現無繩化+鋰電化大趨勢,我們估計到2025年電動工具對於鋰電池需求將有望達到17.76GWH。
2.3. 儲能:鋰電降本+補貼帶動儲能市場需求快速釋放
各地有關儲能補貼政策不斷推出,帶動儲能市場需求。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推出儲能項目補貼,我們認為儲能市場具備較大的潛力,有望成為鋰電下一重要成長級。
2.4. 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廣闊,產能仍有較大缺口
動力鋰電池需求不僅由電動 汽車 帶動,其成長驅動力還包括工程機械+電動工具+儲能+兩輪車等等,假設產能利用率為65%,我們預計到2025年動力鋰電整體需求有望達到1714GWH。
如果鋰電廠商能夠做到產能利用率100%,則需要1114GWH,但是電池廠商往往沒有辦法做到產能利用率100%,這個裡面的主要原因系:
1)電池產線生產不同電池間切換時間較長;
2)電池廠商一般會提前擴產,因而當年產能與當年需求不會100%匹配,一般產能都會偏大;
3)大量的電池產線是處在持續的調試、更新中的;
4)電池行業仍吸引新進入者加入競爭,尤其是歐美廠商,囚徒困境仍存在。
按照近幾年來全球頭部企業的產能占總體鋰電出貨量的比例來看,目前的供給端基於需求端還是有較大的缺口。
3.1. 研發投入領先行業, 科技 成果轉化能力強
公司產品覆蓋應用層與執行層。公司基於對下遊行業工藝的理解與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自主開發的軟體、系統,綜合感測器技術、機器視覺技術、機器人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軟體技術、激光技術等先進技術,為下遊行業客戶定製開發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幫助和促進下游製造業智能製造水平的提升。
圖 9:公司產品覆蓋情況
研發投入比例高於行業競爭對手。
公司專注於智能製造裝備技術研發及工藝開發、產品設計等,將研發積累和技術創新放在企業發展首位。
公司鋰電池領域三層全自動熱冷壓化成容量測試機、方形動力電池電芯裝配線總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相位器全自動裝配檢測線總體技術處於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模式相同,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較高。與同行業研發費用率對比情況如下:
研發投入見成效,企業技術儲備雄厚。
公司掌握了行業內前沿和核心技術,包括成像檢測、一體化控制、智能決策、激光加工、柔性組裝、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等。
截至2021年4月1日,公司擁有700件專利,這些技術為公司在智能製造裝備中的組裝設備、裝配設備、焊接設備、檢測設備等具體運用提供了基礎。 科技 成果與不同產業跨領域客戶深度融合,市場反應良好。
公司的 科技 成果最終表現為不同應用領域的標准化或個性化的成套自動化裝備,其 科技 水平體現了鋰電池領域、 汽車 零部件領域和其他領域的生產工藝先進性。
目前利元亨取得 科技 成果涉及多項工藝,對於工藝的縱深研究豐富,具備整體解決方案的規劃設計和實施實力,與不同產業跨領域客戶深度融合,公司產品市場反映良好,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和 社會 效益。
3.2. 深度綁定下游鋰電龍頭,企業發展穩定持續
在全球消費軟包鋰電領域,新能源 科技 的出貨量佔全球出貨量持續佔比30%以上。根據日本 B3報告,2014年至2020年,全球軟包消費鋰電池出貨量增長了26.71億顆,同期新能源 科技 出貨量增長了9.3億顆,佔全球增量的35.16%以上。
新能源 科技 設備采購規模較大,而公司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公司主要為新能源 科技 提供設備,第一大客戶收入佔比較高。在中國動力鋰電領域,近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和中航鋰電裝機量合計佔比均在60%以上,集中度較高;中國動力鋰電裝機量從56.90Gwh增長至64Gwh,增長了7.1Gwh,這四家客戶的裝機量增長了8Gwh,超過同期行業整體增量。
新能源 科技 是消費鋰電池尤其是軟包類消費鋰電池的龍頭企業,最近三年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持續在30%以上。
根據「2019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寧德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東莞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88.06億元和125.56億元,合計413.63億元,是該名單中營業收入最大的消費鋰電企業。
設備企業與下游鋰電龍頭深度綁定,共同成長。
由於設備對於電池產品的良率有重要影響,以及設備的定製化特徵,設備商要經過多個環節、長周期認證,認證成本高,鋰電池廠商不會輕易更換主要的設備商。
生產設備經過長期的問題反饋和細節精進,形成對口下游電池廠商技術路徑下的設備解決方案,具備製造和研發要求更高設備的能力。
公司與新能源 科技 合作 歷史 較長,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公司憑借優良的產品品質、持續的技術改進、優異的工藝指標等,從最初與其他設備商同質化競爭,逐漸提升在新能源 科技 供應鏈的地位。
公司向新能源 科技 銷售產品主要為電芯檢測設備和電芯裝配設備,2018年11月,公司與新能源 科技 設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效期三年。
截至2021年5月11日,公司對新能源 科技 的在手訂單約為19.75億元(含稅)。公司與新能源 科技 的合作穩定可持續。
3.3. 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鋰電核心產品產銷率逐漸回暖
公司產品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公司產品均為定製化設備,不同設備之間的體積大小、工藝技術難度和零件數量等均差異較大,無法按照產品的台數來衡量公司的產能利用率。
公司場地面積、設計人員數量充足,公司自有組裝和調試人員的工時數不體現公司產能,因此使用組裝和調人員利用率體現公司的產能利用情況。
公司2018-2020年組裝和調試人員利用率分別為118.04%,126.08%和124.30%。2018年至 2019年,隨著業務增長,公司自有組裝和調試人員利用率不斷增長,2020年,公司自有組裝和調試人員利用率與2019年持平。
鋰電池業務為公司的核心業務,近幾年,下遊行業的智能製造需求不斷增長,主要體現在 技術指標不斷上升、自動化向智能化、專機向整線及數字化車間的發展趨勢。
與行業發展趨勢一致,公司產品的產能、柔性等技術指標持續大幅提升,且隨著整線、數字化車間產品的推出和更迭,單條整線集成的專機台數不斷增多。
2018年-2020年公司鋰電池專機產品的產銷率分別為118.26%,85.06%和94.30%;在鋰電 池整線產品的產銷率分別為85.71%,50.00%和142.86%。經過技術調整,更新迭代,該領 域的產銷率已逐步回暖。
3.4. 實現跨領域應用,為多個下遊行業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
行業內企業多專注於下游某一行業部分生產環節的定製化設備,難以跨行業批量復制生產。 公司擁有多個應用領域的非標定製化項目經驗,並致力於積累可以在不同下遊行業應用的標准化技術,從而擁有跨領域應用優勢。
公司通過將不同領域的設備經驗分解成不同工藝平台,將工藝平台逐漸沉澱為標准化平台, 在標准化工藝平台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內部的技術模塊形成通用技術,從而實現同一技術或模塊在不同下游領域的靈活運用。
圖 16:公司多行業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擁有15種工藝平台,隨著未來應用項目的增多,公司沉澱出的工藝應用將進一步增多,在為不同下遊行業提供解決方案時具有更加專業化的優勢。
3.5. 以海葵智造,開啟鋰電數智化新征程
海葵智造是公司基於對客戶在工藝、製造、品質、成本、管理等方面痛點的深刻理解和對智能製造方向的前瞻考慮而研發的一套適用於鋰電行業的「數智化整線解決方案」。海葵智造由「看得見的智慧」智能裝備和「看不見的智慧」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看的見的智慧」是基於設備自動化基礎上,打通背後的工業網路設計,通過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到實時監控、智能排產、設備預測性維護,打通製造運維到企業管理的數字化壁壘,提高生產過程的合理性、可控性和自適應性,提升企業高效配置生產資源,實現精益生產。
「看不見的智慧」是以工廠互聯網互通平台、工廠布局及產線設計體系為基準,優化運營流程和管理策略,保障研發和工藝體系管理。
通過人機料法環的互通互聯設計,為企業管理層提供遠期發展方向和藍圖規劃。
圖 18:鋰電池工廠數據採集示意圖
海葵智造採用DIM數據直采方式,實現MES系統對於現場設備層數據直接採集,打破低時效、不全面的頑疾,實現現場數據精準、高速採集;
滲透至鋰電池生產的全工藝,與利元亨智能智造設備相配套的數字化軟體系統直接從設備底層融合,按照鋰電生產工藝流程搜集數據,做到可迅速回溯,發現並判斷問題,智能推薦最優解決方案。
同時,公司通過構建互聯互通的工業乙太網,以及動力電池工業信息網路技術標准,以此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將集團管理系統和其他相關系統的數據融合,可設置數據傳輸方向,上傳或下發數據同步方式同步周期等相關參數。
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可以分為鋰電領域、 汽車 領域、其他領域及相應的配件和服務業務,我們根據公司業務布局及 歷史 業績情況做出估計:
1) 鋰電池製造設備:公司鋰電業務可以分為消費鋰電和動力電池兩塊。
(1)消費鋰電:消費鋰電下游大客戶為ATL,近年來消費鋰電業務量占公司鋰電業務總量的70%以上,且比例仍有上升,主要是因為公司產品向鋰電全生產環節滲透,由電芯檢測環節延伸至電芯製造、電芯裝配環節,電芯裝配專機成為公司全新的增長點。
(2)動力電池:公司動力電池業務下遊客戶涵蓋力神、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頭部電池廠,根據前文描述,動力電池迎來新一輪擴產,且公司目前動力電池業務體量較小,預計未來幾年增速明顯。
結合公司在手訂單情況,截至8月25號,消費類鋰電在手訂單金額為17.70億元(含稅),動力類鋰電的在手訂單金額為27.84億元(含稅),我們預計21-23年,此塊業務以較快的速率增長,對應收入分別為21.77、40.37、62.00億元。
2) 汽車 零部件製造設備:
公司此塊業務佔比較小,整體處於穩定的趨勢,公司也未在此塊業務做過多的研發投入,且近年來 汽車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有所放緩。
預計21-23年, 汽車 領域業務保持以10%的速率小幅增長,對應收入分別為0.32、0.35、0.39 億元。
3) 配件及服務業務:
此塊業務為公司其他業務來帶的增值收入,結合公司近年來整體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1-23 年保持45%的增長速率,對應收入分別為0.71、1.04、1.50億元。
4) 其他領域製造設備及其他業務:
此塊業務在2020年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拓展了精密電子(筆記本電腦裝配線等)和醫療領域(口罩機)的新產品,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公司有可能有一個短暫的回調。
預計21-23年,對應收入合計分別為0.91、0.99、1.09億元基於此,預計2021-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3.71億、42.75億、64.98億,YOY為65.82%、80.30%、51.9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3億、4.55億、8.83億,YOY為59.10%、103.67%、94.09%,對應PE 119X、59X、30X。
根據公司主營產品情況,我們選用同樣為鋰電設備公司的先導智能、杭可 科技 、贏合 科技 以及科瑞技術作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1年PE平均值為62.53X。
公司在本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選擇2022年38.06X作為目標估值,截至2021年9月8日,目標市值為334.23億元,上漲空間為24.53%,對應目標價為379.80元。
1)鋰電池行業增速放緩或下滑的風險。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鋰電池、 汽車 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軌道交通等行業提供高端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鋰電池領域設備,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60,418.89萬元、77,656.68萬元和118,939.97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01%、87.46%和84.03%。
未來,如果鋰電池行業增速放緩或下滑,同時公司不能拓展其他行業的業務,公司將存在收入增速放緩甚至收入下滑的風險。
2)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公司前五大客戶(含同一控制下企業)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91%、95.79%和86.42%,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其中對第一大客戶新能源 科技 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39%、74.44%和70.28%。
若個別或部分主要客戶由於產業政策、行業洗牌、突發事件等原因導致市場需求減少、經營困難等情形,將會對公司正常經營和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公司未來產品不能持續得到相關客戶的認可,或者無法在市場競爭過程中保持優勢,公司經營將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3)業績下滑的風險。
最近三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7,160.28萬元、88,889.69萬元和142,996.52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分別為11,979.52萬元、7,515.77萬元和12,461.34萬元。
2019年扣非後凈利潤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研發費用增長幅度較大,其次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也有所增加,未來如果公司的收入不能保持持續增長,或者費用的增長幅度持續大於收入的增長幅度,可能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風險。
4)短期內股價波動風險。
該股為次新股,流通股本較少,存在短期內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5)測算具有一定主觀性,僅供參考。
報告中涉及大量測算與敏感測算,結果僅供參考。
—————————————————————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獲取更多PDF版報告請登錄【遠瞻智 庫官網】或點擊鏈接:「鏈接」
Ⅳ 為什麼叫鋰電池電動工具
鋰電池適用於電動工具產品,不是稱呼為電動工具。
鋰電池從正極材料上來區分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錳酸鋰和三元材料這三大類。在決定鋰電池最大容量等性能方面,起最大作用的主要在於正極材料的選擇上。而錳酸鋰占據著鋰電池行業的「半壁江山」,接下來,我們主要來簡單地分析一下錳酸鋰的優劣勢!
隨州市恆博能源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於2020年4月,廠房位於湖北省隨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孵化園,是一家集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發,生產製造,產品營銷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主要生產聚合物鋰電池,產品廣泛適用於電子點煙器,MP3MP4,GPS,數碼相機,醫療器械,充電寶,兒童學習機,智能手錶手環),航模,電動工具玩具,電動車等各類攜帶型電子設備。
公司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基礎,總投資3000萬元,公司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廠房及行業先進生產設備,具備行業內先進技術水平。公司網址www.hengbo.ltd;也有電商店鋪,1688阿里巴巴搜索恆博鋰電池即可。
Ⅵ 氣動工具的發展
國內從事氣動工具生意的商鋪數量正在不斷的攀升,這表明氣動工具產品具有優越的市場環境,也具有可觀的發展前景。
首先,由於氣動工具通過供氣閥手柄的操作以及調整調節閥可以很簡單地進行,轉速范圍上能提供更多級別的選擇。氣動工具在工作能力方面與電動工具相比小型輕量,氣動工具更適合長時間工作,而不會出現發熱現象,且即使壓縮空氣發動機發生超負荷現象,一旦負荷現象解除則重新恢復正常運轉。
其次是,氣動工具耐水性能更強,在環境適用能力方面相較於其他工具更能適應各種不良或惡劣的環境。最後是,相較於電動工具,氣動工具初期投資比較大,但長期使用在能源消耗與工具維護上成本較低。
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氣動技術應用領域的迅速擴大、氣動產品品種規格持續增多,性能、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銷售產值穩步增長。氣動工具產業發展前景可觀。
中國氣動工具行業指出未來氣動工具有五大發展趨勢:一是:小型化、集成化。因為有限的發展有限的空間要求氣動元件的外形尺寸盡量小,而集成化不但可以節省空間,還有利於安裝、維修和工作的可靠性;二是:組合化、智能化、精密化;三是:自動化的節拍正在加快為了提高生產率,氣動工具高速化是必然趨勢;四是:隨著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氣動工具無油、無味、無菌化的功能將被不斷的開發;五是:是企業永久的課題。
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氣動技術應用面迅速擴大、氣動產品品種規格持續增多,性能、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銷售產值穩步增長。氣動產品的發展趨勢主要在下述方面:
一、小型化、集成化
有限的空間要求氣動元件的外形尺寸盡量小,小型化是主要發展趨勢。現在最小氣缸內徑僅為f2.5,並配製開關;電磁閥寬度僅10mm,有效截面積達5mm2;介面f4的減壓閥也已開發。據調查,小型化元件的需求量,大約每5年增加一倍。
氣閥的集成化不僅僅將幾只閥合裝,還包含了感測器、可編程序控制器等功能。集成化的目的不單是節省空間,還有利於安裝、維修和工作的可靠性。
二、組合化、智能化
最簡單的元件組合是帶閥、帶開關氣缸。在物料搬運中,已使用了氣缸、擺動氣缸、氣動夾頭和真空吸盤的組合體;還有一種移動小件物品的組合體,是將帶導向器的兩只氣缸分別按X和Y軸組合而成,還配有電磁閥、程式控制器,結構緊湊,佔用空間小,行程可調。
日本精器(株)開發的智能閥帶有感測器和邏輯迴路,是氣動和光電技術的結合。不需外部執行器,可直接讀取感測器的信號,並由邏輯迴路判斷以決定智能閥和後續執行元件的工作。
開發功能模塊已有十多年歷史,正在不斷地完善,以實現不同的機械功能,經濟、實用、方便。
三、精密化
為了使氣缸的定位更精確,使用了感測器、比例閥等實現反饋控制,定位精度達0.01mm。
在氣缸精密方面還開發了0.3mm/s低速氣缸和0.01N微小載荷氣缸。
在氣源處理中,過濾精度0.01mm,過濾效率為99.9999%的過濾器和靈敏度0.001MPa的減壓閥已開發出來.
四、高速化
為了提高生產率,自動化的節拍正在加快,高速化是必然趨勢。
氣缸的活塞速度范圍為50-750mm/s。要求氣缸的活塞速度提高到5m/s,最高達10m/s。據調查,五年後,速度2-5m/s,的氣缸需求量將增加2.5倍,5m/s以上的氣缸需求量將增加3倍。與此相應,閥的響應速度將加快,要求由1/100秒級提高到1/1000秒級。
五、無油、無味、無菌化
人類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無油潤滑的氣動元件將普及化。還有些特殊行業,如食品、飲料、制葯、電子等,對空氣的要求更為嚴格,除無油外,還要求無味、無菌等,這類特殊要求的過濾器將被不斷開發。
六、高壽命、高可靠性和自診斷功能
5000萬次壽命的氣閥和3000km的氣缸已商品化,但在紡織機械上有一種高頻閥壽命要求1億次以上,最好達2億次。這個要求,現有的彈性密封閥很難達到,這使間隙密封元件重新獲得重視。美國紐曼帝克(Numatics)公司有一種氣閥,採用間隙密封,通氣後閥芯在閥體內呈懸浮狀態,形成無摩擦運動,還有自防塵功能,閥的壽命可超過2億次,這雖然是個老產品,還是值得借鑒。
氣動元件大多用於自動生產線上,元件的故障往往會影響全線的運行,生產線的突然停止,造成的損失嚴重,為此,對氣動元件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江蘇某化纖公司要求供應的氣動元件在設定壽命內絕對可靠,到期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全部更換。這里又提出了各類元件壽命的平衡問題,即所謂等壽命設計。有時為了保證工作可靠,不得不犧牲壽命指標,因此,氣動系統的自診斷功能提到了議事日程上,附加預測壽命等自診斷功能的元件和系統正在開發之中。
隨著機械裝置的多功能化,接線數量越來越多,不僅增加了安裝、維修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現故障,影響工作可靠性,因此配線系統的改進也為氣動元件和系統設計人員所重視。
七、節能、低功耗
節能是企業永久的課題,並將規定在建立ISO14000環保體系標准中。
氣動元件的低功耗不僅僅為了節能,更主要的是能與微電子技術相結合。功耗0.5W的電磁閥早已商品化,0.4W、0.3W的氣閥也已開發,可由PC直接控制。
八、機電一體化
為了精確達到預先設定的控制目標(如開關、速度、輸出力、位置等),應採用閉路反饋控制方式。氣-電信號之間轉換,成了實現閉路控制的關鍵,比例控制閥可成為這種轉換的介面。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開發各種形式的比例控制閥和電-氣比例/伺服系統,並且使其性能好、工作可靠、價格便宜是氣動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
氣缸的精確定位;用於車輛的懸掛系統以實現良好的減振性能;纜車轉彎時自動傾斜裝置;服侍病人的機器人等。如何將以上實例更實用、更經濟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比例/伺服系統應用
九、滿足某些行業的特殊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某些行業的特定要求開發專用的氣動元件是開拓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各廠都十分關注。國內氣動行業開發的如鋁業專用氣缸(耐高溫、自鎖),鐵路專用氣缸(抗震、高可靠性),鐵軌潤滑專用氣閥(抗低溫、自過濾能力),環保型汽車燃氣系統(多介質、性能優良)等。先逐漸把氣動、電動工具逐漸歸納於之中。
十、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型材擠壓、鑄件浸滲和模塊拼裝等技術十多年前在國內已廣泛應用;壓鑄新技術(液壓抽芯、真空壓鑄等)、去毛刺新工藝(爆炸法、電解法等)已在國內逐步推廣;壓電技術、匯流排技術,新型軟磁材料、透析濾膜等正在被應用;超精加工、納米技術也將被移植。
氣動行業的科技人員特別關注密封件發展的新動向,一旦新結構和新材料的密封件出現,就會被採用。
十一、標准化
貫徹標准,尤其是ISO國際標準是企業必須遵守的原則。它有兩個方面工作要做:第一是氣動產品應貫徹與氣動有關的現行標准,如術語、技術參數、試驗方法、安裝尺寸和安全指標等。第二是企業要建立標准規定的保證體系,現有3個:質量(ISO9000)、環保(ISO14000)和安全(ISO18000)。
標准在不斷增添和修訂,企業及其產品也將隨之持續發展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氣動技術穩步發展。
十二、安全性
從頒布的有關氣動的ISO國際標准可知,對氣動元件和系統的安全性要求甚嚴。ISO4414氣動通則中將危險要素分成14類,主要有機械強度、電器、雜訊、控制失靈等。ISO國際組織又頒布了ISO18000標准,要求企業建立安全保證體系,將安全問題放在特別重要的議程上。為此,產品開發和系統設計切實考慮安全指標也是氣動技術發展的總趨勢。對國內企業而言,由於過去的行業標准忽視了安全問題,有必要對已投入市場的產品重新考核和修正。
十三、人機工程學設計
大多數重復性的工作會造成勞損。白手指(HAVS)– 破壞手指血液循環,統計:5年裡處於震動級別10m/S2的環境下,30%的操作人員會出現白手指症狀。CTD– 累積勞損傷病。
越來越多的全球技術領先企業注重人機工程學設計,提供具有最佳人機工程學設計的操作者友好型工具。人機工程學設計涵蓋了設備與操作者之間交互所涉及的所有因素。其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參數包括握把設計、施加在操作者身上的負荷、來自擰緊工具的扭矩反作用力、溫度、振動排放、雜訊排放、灰塵和潤滑油。 一、在運行能力來講,氣動工具通過供氣閥手柄的操作以及調整調節閥可以很簡單地進行,轉速范圍上能提供更多級別的選擇,在同樣輸出功率的情況下,與電動工具相比小型輕量,氣動工具更適合長時間工作,而不會出現發熱現象,即使壓縮空氣發動機發生超負荷現象,啟動工具僅僅是停止轉動,一旦出現超負荷現象解除則重新恢復正常運轉。
二、在經濟性能方面,電動工具初期投資較少,但長期使用能源消耗較高,而且工具維修、更換所需成本也較高。氣動工具初期投資需要建立空壓管路設備,但長期使用在能源消耗與工具維護上成本較低。
三、在環境應用能力方面,氣動工具耐水性能更強。浸水雖然對工具有害,但不會像五金電動工具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發危害。而且由於氣動工具可以使用內燃機氣泵,可以適應各種不良或惡劣的環境中來。 《2013-2017年中國氣動工具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咨詢報告》中指出:雖然我國氣動製造行業和氣動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起步較晚,但近十多年有了較大的發展,由於氣動工具具有高質量、高壽命、高速度、高輸出力和高精度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商家們看好氣動工具市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氣動工具的發展之路將會越走越寬!
我國手動工具就是日常應用中採用人力進行工作的,主要有扳子、起子、老虎鉗等等,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很大動力,通常會選擇使用手動的工具,這樣方便操作,而且不耗能。但是在大功力作業的情況下,氣動工具則具有手動工具無法比擬的優勢,其高質量、高壽命、高速度、高輸出力和高精度的特點,被很快推廣應用到裝配業、機械業、動輸業、滑板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裝配、汽車修理廠及一些流水線作業的企業或廠家當中,發揮著顯著的作用。
未來氣動工具將向著小型集成化、精密智能化、高速化、無菌化和節能化的方向發展,其優勢主要有三:首先在同樣輸出功率的情況下,與電動工具相比小型輕量,氣動工具更適合長時間工作而不會出現發熱現象,即使發動機發生超負荷也可在解除現象後重新恢復正常運轉:其次氣動工具耐水性能更強,由於氣動工具可以使用內燃機氣泵,可以適應各種不良或惡劣的環境;最後氣動工具初期投資需要建立空壓管路設備,但長期使用在能源消耗與工具維護上成本較低。
Ⅶ 浙江永康經濟開發區的產業集聚
永康經濟開發區,共有69家企業入選,其中37家躋身百強企業,32家躋身優勝企業,16家企業納稅額超千萬元。這表明永康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龍頭企業風光無限
在納稅額超2000萬元的企業中,排名前18位的,永康經濟開發區企業佔6席,占該市的30%,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引人注目的是,鐵牛集團致力於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08年納稅11753萬元,2009年納稅超17000萬元,以絕對優勢名列該市納稅百強企業首位。該集團自2006年登上納稅「龍虎榜」首位後,又連續在近三年保持領先優勢,實現了「四連冠」。
此外,群升、王力、哈爾斯等公司也以雄厚實力分列前10強的第5位、第7位、第10位,表現不俗,企業實力顯著增強,成為各自行業或領域的領軍企業。
規模企業一路凱歌
在此次納稅「龍虎榜」上,永康經濟開發區規模企業整體推進,獲得大豐收。在11位至100位的百強企業中,永康經濟開發區企業坐擁33席,佔百強企業總數的36%,各行各業呈現出全面突破、欣欣向榮的發展格局。永康經濟開發區37家納稅百強企業此次排名普遍呈上升態勢,其中名次上升的有25家,3家位次與上年持平,名次穩中有升的企業占總數的75.6%,顯示出永康經濟開發區企業良好的經濟運行態勢以及強勁的實力。
由於消費習慣的差別,電動工具一直都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相當大份額。而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歐美國家對電動工具的消費量下降,直接影響了此類產品出口,永康經濟開發區不少電動工具生產企業因此波動較大。幸運的是,企業主及時改變經營戰略,對銷售進行了結構性調整,內銷份額明顯增加,實力較強的企業因此穩住了陣腳。更可喜的是,不少企業在此次「龍虎榜」上排位大幅攀升:嘉禾公司從第44位上升至第30位;世達公司從第100位上升至第64位;倫達公司創新營銷模式,薄利多銷,訂單量遞增,在「龍虎榜」上由第184位上升至第100位。
剛入園的企業藉助永康經濟開發區的平台優勢,表現不俗:中信公司在「龍虎榜」上從第57位上升至第45位;鴻盛公司更是有如一匹黑馬,從雙百名單之外直接闖進了百強企業行列,上升為第83位;春洲鋁業也引人注目,前進10名,排在第93位。此外,天鑫、春風等健身器材生產企業和寧帥、浩天等汽摩配生產企業均增勢明顯,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納稅排名普遍前移。
小型企業發展後勁足
此次納稅優勝企業也收獲頗豐,入選的32家納稅優勝企業基本涵蓋了永康市八大五金行業中的電動工具、防盜門、不銹鋼製品、休閑健身等多個行業。這些企業基礎實,潛力大,有望形成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君威公司在「龍虎榜」上從第156位上升至第104位,進步很快。永康門類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銷售形勢火暴,三星公司在「龍虎榜」上從第162位上升至第118位。
永康經濟開發區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中小企業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此次納稅優勝企業名單中,一些鮮有耳聞的小企業也升堂入室,進入優勝企業行列,金拓、升興利、飛劍、旺祥等公司榜上有名,企業業績喜人,為永康經濟開發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