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池是可回收拉圾嗎
鉛電池
自從19世紀五十年代由法國人發明以來,在汽車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鑒於鉛的毒害和它體大而易回收,故較早即再生利用。經不斷改進和完善後,九十年代初採用的再生工藝技術如下:
解體,將硫酸放出後單獨回收,將機殼用破碎機解體,用比重法選出塑料後,再分為極板、板柱、電池槽和蓋等。
分類,將除去塑料的含鉛部件破碎至(60mm的小塊後分為4類:(a)鉛粉,占重量的64%,含Pb占總量的約70%;(b)鉛泥,佔5%,含pb約3%;(c)小塊鉛合金,佔7%,含Pb約26.5%;(d)鉛渣,佔14%,含Pb約0.5%。
再生,將(a)和制鉛廠的煙塵一並處理,製成含銻1.7%~1.9%的電池用軟鉛再生利用;將(b)供轉爐處理;將(c)作金屬配料;將(d)填埋處理。
目前回收利用率已達90%~95%,主要原因如下:
結構單一,含鉛量大易回收;耐蝕性能好,易作為金屬再生利用;已建立起完善的回收和再生處理系統;治煙容易,即使混入銻亦可作電池用軟鉛利用。下一步是穩定提高回收率和改善回收過程中硫酸和鉛塵的污染。
鎳鎘電池
它自19世紀末由瑞典人發明以來,促進了密閉型電池的研究開發,並於1960年實用化,現廣泛用於消防、家用電器、辦公機器、通訊設備和電動工具等方面的多次充電。它的單體有圓筒形、鈕扣形、硬幣形和方形4種,亦可應用戶需要將直列式的多數電池連接起來放在收縮性樹脂、成形樹脂中應用。鎳鎘電池的主要金屬為鎳、鎘和鋼鐵等。
由於鎳是鋼鐵、電器、有色合金、電鍍、催化劑和鋁鎳鈷電磁鐵等方面的重要原料;鎘亦是電池、顏料、塑料穩定劑、電鍍和合金等方面用的稀有金屬,又是有關環保法嚴格控制的有害金屬,故日本較早即開展了廢鎳鎘電池再生利用的研究開發,目前成熟的工藝有兩類:
1.干法,它主要利用鎘及其氧化物蒸氣壓較高的特點和鎳分離。如關西觸媒化學公司的工藝流程為:
(a)剝離電池表面被復層;
(b)在900~1200℃下進行氧化焙燒,使之分離為鎳燒渣和氧化鎘濃縮液;
(c)鎳燒渣作為鋼鐵冶煉原料使用;
(d)對氧化鎘濃縮液豎棚談經浸出凈化後製成各種鎘鹽或金屬外銷。另日本再生中心用650~1200℃間歇真空加熱,使鎘蒸發而和鎳分離;東京資源公司則將電池解體後加熱而取出鎘蒸氣,日處理能力達100~200t。
2.濕法,東京資源公司採取將剝離被復層後的廢電池破碎並和污泥渣一並用硫酸浸出,以除去鐵等雜質。然後在鎳鎘液中吹入H2S,以形成CdS而分離;鎳不溶於酸液中,可加入NaCO3使之形成NiCO3作為成品出售。關於鎳鎘電池的回收系統,按1993年頒布的"再生利用支援法"規定,從消費者到再生工場有3個渠道:
(a)通過垃圾分類收集,經地方自治體轉交;
余碰(b)經電池銷售商、生產廠轉交;
(c)隨配套機器銷售店、服務中心轉交。
其它舊電池處理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及有關科研單位經20多年研究攻關,研製出國內和灶首創的廢舊電池"物理分選--化學處理"新工藝。不同於國外火法處理的新方法,採用濕法工藝流程,能充分對廢干電池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提高了廢舊電池的利用率。此方法可回收廢舊電池中82%的有用成分,其中鋅的總回收率達到83.54%,二氧化錳的總回收率為81.91%,含汞廢渣可送專門工廠處理,新工藝通過對廢舊電池物理分選獲得鐵皮、鋅皮、銅針、銅帽以及二氧化錳、鋅粉和石墨混合中間產品等,再通過化學方法將其提純,工業廢水經處理後可循環利用,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應用這一新工藝建成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目前在易縣建成,這將有效解決我國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