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整
由于管理意识淡薄,因此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设备的管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常出现管理的盲点,造成一部分设备没有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了能源。
而一部分长期投入使用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大大缩短了其使用的寿命。由于对于设备的管理经验欠缺,也不能够对设备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设备普遍落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
2、旧设备配置落后,新设备盲目购置
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使得企业之前购买的一些设备相对来说落后一些,而由于一些项目新的困难的出现,会要求设备增加一些功能,更加先进。需要企业加快生产频率并且保证产品质量。而企业之前的设备要么老化,要么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企业购置新的设备。
购置新的设备很有必要,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或者为了追求时尚,或者因一些利益关系的存在,会盲目地去购置新设备,从而产生新设备的搁置,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也是设备管理所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3、设备管理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对于企业来说,即使有设备管理的意识,并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设备的管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下。因为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相对小一些的企业来说,他们所使用的很多大型设备是租来的,而不是自己购买的,一是因为这种大型设备太过于昂贵,这些公司没有能力去购买,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购买,租赁所承担的成本相对来说会更加低一些。
当企业的设备是租赁时,使用权和所有权就会分开,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可能会疏于管理,自己只是拿着使用而已。
二、设备管理措施
1、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保证,健全制度,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加强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企业而言,一套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科学指南,也是企业管理工作遵循的依据,对企业具有实践意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与经济实力,结合市场形势与国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经济壮大以及设备管理科学化的目的。
第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档案。完善管理档案,是进行设备养护与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使工作人员了解现存状况与维修状况,对问题进行处理与辨识,进行规范化管理,
⑵ 设备管理工作怎么做才到位 对设备管理知识不是很懂,但单位要求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有经验丰富的大侠
1、抓住主线,把握大局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保证安全生产的主线,在情况多变的形势下,客观思考,具体分析,找准每个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对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体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抓主线的工作艺术和娴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在胸,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有抓大事、抓关键事、抓关键人的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寻找影响全局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影响面大的敏感热点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上,这样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不致陷入琐事之中。
2、以理服人,协调矛盾,形成合力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与被监督对象中的人是一对矛盾,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规定、规程去约束被监督人员的行为,被监督人员难免有逆反心理存在,只是在反映程度、方式上不同而已。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首先要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熟悉和掌握有关安全工作的法规制度,掌握现场生产技术基本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找准切入点,讲清道理,指明错误点,指导应采用的正确方法,以自己的才能去实施监督,使被监督人员达到“不能不服”的境界。
3、以法规范人,认真检查,严肃考核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检查与考核是重要的常用手段,要注意的是:检查过程中一定要严肃认真,切莫因是老同志、老熟人而流于形式;检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准,似是而非者,要研究清楚再讲,而且讲话时要选择适当的角度和口气,尽量做到既指出问题的核心又让被监督对象可以接受。考核时引用有关规定、规程的条文准确、适度。此外,打铁首先要自身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二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嘉言懿行对待每一个同志;三要清正廉洁,违规之事一件不做;四要办事公道,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讲求原则又不一味本本主义,对领导与工人、对熟人与生人一视同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自身执法形象,达到使被监督人员“不敢不服管”的境界。
4、以德感人,突出服务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注意运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实施管理。首先,管理人员与被监督人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监督工作中指出问题的同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提出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被监督人员知道保证生产安全更是为了被监督者自身的安全。在工作中深入生产现场以想实招、使实劲、办实事的行动,让被监督人员信任你、理解你,与被监督人员“不忍不服从管理”的境界。
5、先声夺人,营造环境,乘势而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面对现场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还需要人来修正,所以归根到底以人为本。人有情感,对环境反应敏锐,在一个安全氛围浓的环境,人们对安全生产形成共识,自我约束力大,自我防范意识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就趋于平稳。古人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就是顺应时势,就是顺乎客观规律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创造有利条件。
四、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何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我认为要发挥好作用,关键是要练好五项内功,培养五种素质。
一要“熟知政策”。首先必须要懂得企业的大政方针,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精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如今有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还欠“火候”,他们往往忙于工作应酬,热衷于表面的东西,做“安分守已”的管理者。由于对应知应会的政策理解较少,使按规定办事仅停留在口头上。政策不到位、管理难实现、安全无保证。
二要“精通业务”。要当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精通技术是关键。只有通过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加上政策的掌握尺度,才能以“理”服人。不懂得技术的人是难以胜任的,是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的。
三要“能文能武”。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要有分析问题、处理事故的本领。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身体素质。可以想象,如果基本要素达不到要求,又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要“大公无私”。企业安全生产如何,离不开安全监督体系的贯彻执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每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摆正心态,以“三铁”(即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责任心)去对待发生在身边的安全管理中所发生的事。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安全员却缺少严格的管理作风,老好人思想在作怪。安全监督机制虽健全,但执行起来往往力度不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
五要“反应敏捷”。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千变万化,即使安全管理再严格,手段再到位,网络再健全,都有不可预测的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人员思想波动,这种风险将会有增无减。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了,作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树立“反应敏捷”的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遇到何人,事故发生后都能迅速出击,处理及时,把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大限度。警钟响起,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刻不容缓。
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三勤”、“四多”、“五抓”,当好安全卫士。“三勤”就是安全监督工作要到位,能及时了解到生产情况,做到“勤检查、勤跑现场、勤反映”。“四多”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多学、多看、多想。“五抓”就是一抓安全管理,二抓事故预防,三抓“四不放过”原则的执行,四抓“安措”计划的完成,五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我深信,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监察职责进一步的明确,安全意识的增强,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从容应对知识经济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的新课题,做到稳中思险,稳中识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就能做一名称职的安全生产管理者。
⑶ 浅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
Zhang Shao-ling (Northeast rock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coMPangAnshanLiaoning114002) 【Abstract】The synopsis analyzed how to strengthen an equipments management to go together by providing to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Equipments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 Systemize; Managment system在设备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提高设备运转率为重点、以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全方位开展设备升级达标活动。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出力率,为公司产值超历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强化基础,确立标准,建立机制设备维护保养必须从基础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设备维护保养指标,二是确立工作标准,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护保养只是个概念,如何进行量化,我们是用设备管理的“五率”来体现的,即: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达标率、运转率”。以设备运转率为重点,确立考核指标,并以生产计划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车间、机场、班组;指标量化后围绕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组、车间(处室)、公司“三级”考核体系。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为设备管理中的重点与效益工资挂钩,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每月由生产部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讲客观、不讲情面,起到了激励先进,约束后进的作用。这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就做到有章可循并形成了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1.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三级过滤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岗位员工从无怨言,主动自觉地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做到交文明班、标准班。 2. 强化操作环境管理以“治、理”并进的规范管理,提升设备维护保养综合效果 在抓设备维护保养中,我们坚持“治、理”并进的原则,把治理操作环境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对岗位,设备周围,建筑物,扬尘点等进了整顿和治理,使操作环境做到了整洁。 3. 强化“人本”管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维护保养提供了保障 企业管理五要素中人是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取得成效。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保养中我们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进行了以“降低设备故障,就是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在实现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了员工中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标准,坚持常年不断对自己责任区的设备隐患,缺陷等问题开展 “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以机场、班组为单位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维护和生产岗位上设立了练兵卡。采取对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及现场模拟设备事故处理等形式,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我公司各级领导齐抓共管,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亲自抓,各单位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正是这些具体工作使设备维护保养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公司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3.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我公司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等主要领导干部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一名经理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在主管经理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机场、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我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强制维修保养细则》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3.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适当增加了经济效益指标。由于我公司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3.3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3.4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单位管理。两者应该密切结合,互遇信息。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使用单位及时的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
⑷ 如何做好班组设备管理工作
一、组织培训:
对操作工人、班组设备员、班组长组织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集中讲课,岗位练兵,师带徒等不同形式。经过培训达到应知、应会,然后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考核,合格者发给设备操作证。
二、开展设备群管活动:
班组设备管理是设备群管理的基础,每一班组应设立不脱产的班组设备员,广泛开展群管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设备管理真正建立在全员保证的基础上。
三、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罚:
班保养由班组设备员每天逐台检查记录;周保养由班组长和班组设备员每周末逐台检查记录;月保养除共同检查记录外并报车间,车间结合月奖金分配进行奖罚,但必须奖罚分明,有奖有罚并公布于众。
四、做到三勤:
设备管理的落脚点是班组,作为企业的一个基本单元,班组的工作内容绝不能忽视,精心维护设备、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有条不紊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勤检查、勤加油、勤打扫”
1.勤检查:
(1).班前检查:
上一班的生产记录本;
设备点检表中是否有设备损坏或维修记录
开机后要特别留意维修过的部位运转和状况是否正常
(2).开机前检查
检查设备的各仪表显示是否正确,有否异常波动
开机前空车运转一段时间,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个传动部位连接是否可靠,操纵件是否灵敏有效。
(3).生产过程中检查
操作人员对运转中的机器设备要及时努力做到“一看、二摸、三听”
“一看”: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摸”:经常用手去摸各个套及传动部位的温升是否正常
“三听”:用耳朵听听机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如果异常要立即报告班长,并寻找出声音的来源。
(4).班后检查
班组长在班后检查机车的卫生情况及易损部位的磨损情况
2.勤加油:
(1).开机前检查各润滑点检查补充润滑油;
(2).每班为摩擦部位加油
(3).每周加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4).定期、定量、定质、定人、定点。
3.勤打扫
(1).每天班前和班后都要把机车上的卫生打扫干净,同时拖地
(2).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修理,修理好后要清理好卫生才从新启动
(3).每周都要进行一次中扫除,清理卫生死角;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
⑸ 怎样更好的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以下是您需用的吗?
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生产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4、结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生产,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⑹ 如何进行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或制度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或制度 (3)设备润滑管理办法或制度 (4)设备检修管理办法或制度 (5)设备备件管理办法或制度 (6)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办法或制度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或制度 (8)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或制度 (9)设备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 (10)设备统计管理办法或制度 (11)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或制度 (12)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或制度。
设备的管理:
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 二、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五、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生产大忙季节,难免招用一些临时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陆续前来报到,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应当鼓励,但是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向他们交代清楚,经考核他们确定掌握这些技术后,方可上岗,否则,决不能开绿灯。 六、要注意加强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学习,设备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经常学习,否则就是老职工也会淡忘,而不按制度规定领用设备,就难以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对设备的损害和对使用者本人的伤害。因此,要经常学习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设备隐患。“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已知的各种设备隐患,如钻机防护设备不全、机器漏油漏电、开关不灵活、仪表刻度不准等等,要逐一检查核实,校正完善,确保设备完好率。 总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强检修,任何疏忽、侥幸都会酿出不安全的祸端
⑺ 设备管理制度如何落实
检查——分析——纠正——预防(含考核),再检查............
⑻ 如何做好设备管理,提升设备运行水平
在做设备管理复这方面的工作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推行TPM设备管理TPM活动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工具,已经在世界各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做用。
推行TPM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宣布公司决定,全面引进TPM;
2.发动教育和培训战役;
3.建立组织机构,推进TPM;
4.建立基本的TPM策略和目标;
5.建立TPM的主计划;
6.抓好TPM的启动,举行TPM的“誓师会”;
7.提高设备效率;
PM分析方法的要点是:
(1)定义问题;
(2)对问题进行物理分析;
(3)找出产生问题的所有条件;
(4)找出造成或影响条件的设备、材料和操作方法;
(5)做出调查计划;
(6)调查异常缺陷;
(7)制定改进计划;
8.建立操作者的自主、自动维修程序;
9.维修部门的日程化维修;
10.改进维修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11.发展设备前期管理程序;
12.全面推进TPM,向更高目标前进;
⑼ 怎样做好设备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要有一名副经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199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检查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良好;7692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盏灯具完好;774块玻璃,块块明亮无缺;工具箱工具摆放整齐,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由于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3.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4.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单位管理。两者应该密切结合,互遇信息。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使研制出来的设备符合用户要求。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用户应及时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
5.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计划检修。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之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果计划检修只是抢进度,忽视检修质量而遗留下设备隐患,就会加大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维护保养不精心,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而且会加大检修工作量,正常计划被打乱,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6.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求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质量差等弊端。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是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据资料统计,一台普通车床如折旧周期按22年计算,则在22年中所花的使用费用为设备价值的6倍。所以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一方面对陈旧落后,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
7.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
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等特点发展。为了对现代化设备搞好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设备管理本质上是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面对现代化的生产装置和复杂的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要对引进的外国先进设备,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技术教育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研究,积极组织国内、国外及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各企业必须进行设备研究工作。对于重点设备研究项目或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项目,要组织各企业的设备研究力量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集中力量,分工协作进行攻关。研究出来的技术成果应及时推广应用。
8.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在20世纪60年代,大庆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装备落后,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人精神,在短时间内,为国家拿下大庆油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了工业学大庆的光辉旗帜。大庆油田30多年以来,一直稳产高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大庆油田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非常出色。大庆人在生产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严密的组织、严肃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细的作风)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试问大庆人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创造了奇迹,主要原因何在?结论是明确的: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和20世纪60年代相比,如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学习大庆经验。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的工作。设备再先进也是人造的,结构再复杂要靠人去操作、维修和管理。而人的思想觉悟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关系极大。要教育广大职工爱护工厂的设备。当然,思想工作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把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把设备管理工作持久地搞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综合管理与许多因素有关。根据许多在设备管理改革和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成效的优秀单位来看,领导重视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与保证,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