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2C总线中的从设备如何知道自己的地址
每个I2C器件在出厂时都会固化自己的I2C地址的,也有通过硬件引脚选择I2C地址的;而且I2C器件内部有MCU,可以识别总线上的信号并根据信号作出相应的处理;在接收到总线上的地址位后,会与自身的地址比较,一旦相同,则发出应答信号;
总之一条,I2C器件内部的MCU是知道自己的地址的,这是I2C规范
2. STE2002芯片在I2C通信中的从地址(即器件地址)是多少
虽然只有10分,蚊子腿上的肉也是肉哇,我当消灭0回复好了..
下载了ste2002的芯片手册看了一下...里面很清楚的写了slaveaddress地址.见下图....
估计你看了没看懂..我来解释下把...
首先,从机地址有8位.前5位已经固定下来了,是01111,第六位是sa0,第7位是sa1,这两个位是根据你硬件口的状态来决定的,防止你带的i2c器件太多出现地址冲突,你看看你的原理图就知道这2位该填啥.第八位是读写位,0跟1决定你是读取还是写入..
over...够清楚把...
3. 怎样知道i2c设备的地址是什么
看芯片的datasheet,然后看硬件电路图或是问硬件设计者芯片的地址引脚配置,因为I2C设备的地址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可以配置的。
4. I2C总线的地址是如何确定的!!!
74HC595不是I2C总线的
只是可以使用I2C的数据发送而已
一般I2C芯片的地址是可以由硬件设定的
比如AT24C02,就有三个地址引脚A2,A1,A0,你把这三个引脚都接地,那么它的地址就是0,把它都接VCC,地址就是7
5. LCD1602在IIC通信的时候,从机地址是怎么知道的生产商固定的吗
是的。I²C从设备的从机地址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些器件(例如EEPROM、RTC等)会引出几个管脚用于设置本芯片的从机地址。
6. 主机如何确定IIC总线上的器件的地址
IIC总线上的器件都是只通过SCL和SDA这两条线连接到IIC总线上的吗?
是的
IIC上的每个器件都要一个地址寄存器来确定自己的地址吗?
不一定,很多器件都是通过硬件来确定地址的。
有的在出厂时地址就设置好了,用户不可以更改;
有的确定了几位,剩下几位由硬件确定(比如有三位由用户确定,就留有3个控制地址的引脚),此类较多;
还有的有地址寄存器。
"如果主机向从机发送地址,从机怎么知道这个地址就是主机的,这个地址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严格讲,主机不是向从机发送地址,而是主机往总线上发送地址(这个地址是某个从机的,而不是主机的,所以不存在“从机怎么知道这个地址就是主机的”的问题),所有的从机都能接收到主机发出的地址,然后每个从机都将主机发出的地址与自己的地址比较,如果匹配上了,这个从机就会向主机发出一个响应信号。主机收到响应信号后,开始向总线上发送数据,与这个从机的通讯就建立起来了。如果主机没有收到响应信号,则表示寻址失败。
“比如IIC总线上接了两块单片机,一块是主机,另一块是从机,如何定义从机的这个地址”
如果是带IIC的单片机,会有地址寄存器,寄存器里的值即为它作为从机时的地址。
以ATmega48为例,有TWI从机地址寄存器—TWAR,先要确定工作模式(主机模式或从机模式),若工作在从机模式,,TWI将根据这个地址进行响应。
如果是不带IIC的单片机,没有地址寄存器。所以一般不用做从机。以AT89C51为例,用它的普通IO口模拟IIC时序时,一般都是用作主机。特殊情况下51用作从机时,可以通过扫描总线的方式,若发现总线上出现某个地址信号便响应(严格来说,这种方式只是在IIC基础上z用户定义的通信方式)。
最常见的情况,如前面所说,主从器件的角色是确定的,也就是说从机一直工作在从机模式。它的地址确定方法我已经说过了。不同的器件定义地址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软件定义,有的是硬件定义。你找个数据手册看看就明白了,纸上谈兵很难说清楚。
7. IIC(I2C)总线上的设备其地址如何定义
IIC总线
一般串行数据通讯都有时钟和数据之分,有异步和同步之别.
有单线,双线和三线等.
I2C肯定是2线的(不算地线).
I2C协议确实很科学,比3/4线的SPI要好,当然线多通讯速率相对就快了.
I2C的原则是:
在SCL=1(高电平)时,SDA千万别忽悠!!!
否则,SDA下跳则"判罚"为"起始信号S",SDA上跳则"判罚"为"停止信号P".
在SCL=0(低电平)时,SDA随便忽悠!!!(可别忽悠过火到SCL跳高)
每个字节后应该由对方回送一个应答信号ACK做为对方在线的标志.
非应答信号一般在所有字节的最后一个字节后.一般要由双方协议签定.
SCL必须由主机发送,否则天下大乱.
首字节是"片选信号",即7位从机地址加1位方向(读写)控制.
从机收到(听到)自己的地址才能发送应答信号(必须应答!!!)表示自己在线.
其他地址的从机不允许忽悠!!!(当然群呼可以忽悠但只能听不许说话)
读写是站在主机的立场上定义的.
"读"是主机接收从机数据,"写"是主机发送数据给从机.
重复位主要用于主机从发送模式到接收模式的转换"信号",由于只有2线,
所以收发转换肯定要比SPI复杂,因为SPI可用不同的边沿来收发数据,而I2C不行.
在硬件I2C模块,特别是MCU/ARM/DSP等每个阶段都会得到一个准确的状态码,
根据这个状态码可以很容易知道现在在什么状态和什么出错信息.
7位I2C总线可以挂接127个不同地址的I2C设备,0号"设备"作为群呼地址.
10位I2C总线可以挂接更多的10位I2C设备.
总之,只要掌握I2C的忽悠记,一般很容易掌控... 第一个字节(为slave address)由7位地址和一位R/W读写位组成的,这字节是个器件地址。
首先,你要知道:常用IIC接口通用器件的器件地址是由种类型号,及寻址码组成的,共7位。
如格式如下: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1-器件类型由:D7-D4 共4位决定的。这是由半导公司生产时就已固定此类型的了,也就是说这4位已是固定的。
2-用户自定义地址码:D3-D1共3位。这是由用户自己设置的,通常的作法如EEPROM这些器件是由外部IC的3个引脚所组合电平决定的(用常用的名字如A0,A1,A2)。这也就是寻址码。
所以为什么同一IIC总线上同一型号的IC只能最多共挂8片同种类芯片的原因了。
3-最低一位就是R/W位。这位不用我多说了。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有为数众多的IC需要进行相互之间以及与外界的通信。为了提供硬件的效率和简化电路的设计,PHILIPS开发了一种用于内部IC控制的简单的双向两线串行总线I2C。I2C总线支持任何一种IC制造工艺,并且PHILIPS和其他厂商提供了种类非常丰富的I2C兼容芯片。作为一个专利的控制总线,I2C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工业标准。
每个器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而且可以是单接收的器件(例如:LCD驱动器)或者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的器件(例如:存储器)。发送器或接收器可以在主模式或从模式下操作,这取决于芯片是否必须启动数据的传输还是仅仅被寻址。I2C是一个多主总线,即它可以由多个连接的器件控制。
基本的I2C总线规范于20年前发布,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100Kbits/s,采用7位寻址。但是由于数据传输速率和应用功能的迅速增加,I2C总线也增强为快速模式(400Kbits/s)和10位寻址以满足更高速度和更大寻址空间的需求。
I2C总线始终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但仍然保持其向下兼容性。并且最近还增加了高速模式,其速度可达3.4Mbits/s。它使得I2C总线能够支持现有以及将来的高速串行传输应用,例如EEPROM和Flash存储器。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有为数众多的IC需要进行相互之间以及与外界的通信。为了提供硬件的效率和简化电路的设计,PHILIPS开发了一种用于内部IC控制的简单的双向两线串行总线I2C。I2C总线支持任何一种IC制造工艺,并且PHILIPS和其他厂商提供了种类非常丰富的I2C兼容芯片。作为一个专利的控制总线,I2C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工业标准。
每个器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而且可以是单接收的器件(例如:LCD驱动器)或者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的器件(例如:存储器)。发送器或接收器可以在主模式或从模式下操作,这取决于芯片是否必须启动数据的传输还是仅仅被寻址。I2C是一个多主总线,即它可以由多个连接的器件控制。
基本的I2C总线规范于20年前发布,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100Kbits/s,采用7位寻址。但是由于数据传输速率和应用功能的迅速增加,I2C总线也增强为快速模式(400Kbits/s)和10位寻址以满足更高速度和更大寻址空间的需求。
I2C总线始终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但仍然保持其向下兼容性。并且最近还增加了高速模式,其速度可达3.4Mbits/s。它使得I2C总线能够支持现有以及将来的高速串行传输应用,例如EEPROM和Flash存储器。
8. I2C总线的地址是如何确定的
74HC595不是I2C总线的
只是可以使用I2C的数据发送而已
一般I2C芯片的地址是可以由硬件设定的
比如AT24C02,就有三个地址引脚A2,A1,A0,你把这三个引脚都接地,那么它的地址就是0,把它都接VCC,地址就是7
9. 单片机编程时I2C总线上从器件地址怎么确定
硬件设定的,24C02datasheet上就有说明,通过A1 A2 A3这三个引脚是否接地而设定硬件地址的。
补充: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