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课题研究的资料设备
课题研究的抄资料设备需要袭媒体设备和电脑进行记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课题研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
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按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标准,按研究对象确定方,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2. 完成一个小学课题研究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与资料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要提高认识,需要正确的理解以下关系:
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故此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而教师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创新。
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其评价标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除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基本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而这又是科研能力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难想象一个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却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通过进修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对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不断磨练,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并加强的。
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素材。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来,这就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经过总结、提高、验证,其实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研究的专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
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在当前形式下,学校发展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决,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个性的,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深入分析,认真细致研究,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就更离不开科研。
教育科研与学生发展。新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简而言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变化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调整教育策略和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决。
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上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步伐。在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学生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怎样教学才能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学段选准课题,瞄准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勤奋学习,精心研究,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们就能在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中得到锻炼,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真正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型的中小学教师。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并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都应该把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宣传、鼓励、培养,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 搞清课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握教育现象的内部和外部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过程,揭示教育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选择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要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支撑的,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做到:
三、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课题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1、选择好课题
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新”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
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也称认识活动,它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所以这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检验四个阶段。
至于课题的选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考虑有何意义?考虑观点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特长、时间经历、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处。
2、认真申报课题
将课题选择好后要正确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的主要内容有:
课题名称、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担任的其他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论证、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推荐人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等。在这些内容中,课题论证是重要内容,它包括如下内容:
研究背景,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产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研究的目标,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要对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后,必须提出一个研究目标(研究假设),所研究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把握住,并作为界定研究范围的标尺和确定研究的逻辑方法;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部分,课题选择后,根据课题的意义和目标,要把研究的内容具体化,研究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把课题分解的越具体,就有利于进行研究,划分子课题时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课题之间的联系,按照划分的子课题,把内容与研究对象和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产生研究目标矛盾与范围缩小,与课题目标有距离,同时与目标不一直的内容不予考虑,在内容划分完毕后,对照研究标准,选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自然要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选择方法要根据目标、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而定;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申报课题时要对该课题(同类、相近)课题通过网上搜索或文献搜索,进一步了解课题现状,对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发展、创新、借鉴,避免重复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写申请书时对这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阐述;回头看前面五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目标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后,自然而然就可确定研究的理论意义(价值)和实践意义(价值)。
研究计划与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后,这些子课题要分解给课题组成员,人员要与研究内容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应、多对一应,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内容不能落空,要求每个研究成员任务必须明确、具体、适度适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构成,阐述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及成果的内容和结构通过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后,对研究问题的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产物等,都可以视为研究成果,其表现形式有论文、案例、实物、图片、录像、软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分析报告、结题报告等,在填写申请表时都要确定下来,都要落实到研究人员身上,这样再通过具体实践,设想就可以转化为现实,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对课题的经费做出预算如实填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就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交申请书。
3、科学制定开题报告或研究方案
上级批准立项后,应立即制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
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课题要小;要便于研究。
提出课题的缘由和意义是要阐明提出的课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依据,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现代意义(要有创造性意义,别人已研究过或已有公认了结论的,就失去了意义,除非选择新的研究角度,或另辟蹊径,如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人对此有所探索,要作简略的介绍,指出他们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对实践和理论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建议进行的要实践有积极意义;能在伦理上有所突破,那当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论上的突破,这样的难度较大)
可行性(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曾指出:“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A、 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B、 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C、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D、 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自然观测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研究对象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现象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少,活动相对集中,研究周期较短的课题。
调查法是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验与评定等手段,有计划、由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现状或发展趋势等。
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资料(情报资料)研究法枣通过对古今中外与特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认识和解释特定研究对象历史演变过程或发生、发展的规律等。
(6)研究工作的步骤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9)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10)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1)、 课题名称〈〈 〉〉研究方案
(2)、本课题隶属xx批准立项课题
(3)、课题论证同开题报告的论证基本相同
(4)、 人员分工
(5) 时间安排
(6) 预期研究成果
4、 实施有效研究
(1) 、 通过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后,要迅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研究方案 ,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情况、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等。明确自己的具体研究任务,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成果表现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的整体时间安排等,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后,要按照方案严格执行。课题负责人要与学校领导与有关智能机构进行回报与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调,要把研究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常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与专题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在常态下进行,融于教育教研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活动中,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并及时加工提炼抽象总结,及时收集整理,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经验、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5、 认真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就是要把课题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和经验,得出什么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的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研究报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学,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正确,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可靠的。同时,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论点清晰有力的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因此,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证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要选好事实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要适当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主要是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事实来论证。与此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报告的分析与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和舆论所左右;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简单化和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真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运用手段,(具体做法)主要研究结论(成绩与经验),主要突破与创新,困惑与问题并要说明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索引等。
6、认真填写结题鉴定表
将研究报告撰写完备后,要再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学习讨论、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然后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抽象概括出结题鉴定表中所要填写的内容。
四、认真组织结题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 结题鉴定表
5.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7.附件:
(1)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实施计划、课题科研大事记等
3.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要提高认识,需要正确的理解以下关系:
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故此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而教师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创新。
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其评价标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除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基本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而这又是科研能力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难想象一个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却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通过进修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对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不断磨练,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并加强的。
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素材。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来,这就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经过总结、提高、验证,其实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研究的专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
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在当前形式下,学校发展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决,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个性的,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深入分析,认真细致研究,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就更离不开科研。
教育科研与学生发展。新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简而言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变化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调整教育策略和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决。
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上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步伐。在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学生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怎样教学才能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学段选准课题,瞄准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勤奋学习,精心研究,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们就能在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中得到锻炼,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真正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型的中小学教师。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并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都应该把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宣传、鼓励、培养,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 搞清课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握教育现象的内部和外部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过程,揭示教育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选择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要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支撑的,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做到:
三、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课题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1、选择好课题
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新”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
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也称认识活动,它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所以这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检验四个阶段。
至于课题的选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考虑有何意义?考虑观点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特长、时间经历、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处。
2、认真申报课题
将课题选择好后要正确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的主要内容有:
课题名称、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担任的其他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论证、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推荐人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等。在这些内容中,课题论证是重要内容,它包括如下内容:
研究背景,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产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研究的目标,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要对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后,必须提出一个研究目标(研究假设),所研究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把握住,并作为界定研究范围的标尺和确定研究的逻辑方法;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部分,课题选择后,根据课题的意义和目标,要把研究的内容具体化,研究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把课题分解的越具体,就有利于进行研究,划分子课题时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课题之间的联系,按照划分的子课题,把内容与研究对象和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产生研究目标矛盾与范围缩小,与课题目标有距离,同时与目标不一直的内容不予考虑,在内容划分完毕后,对照研究标准,选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自然要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选择方法要根据目标、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而定;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申报课题时要对该课题(同类、相近)课题通过网上搜索或文献搜索,进一步了解课题现状,对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发展、创新、借鉴,避免重复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写申请书时对这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阐述;回头看前面五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目标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后,自然而然就可确定研究的理论意义(价值)和实践意义(价值)。
研究计划与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后,这些子课题要分解给课题组成员,人员要与研究内容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应、多对一应,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内容不能落空,要求每个研究成员任务必须明确、具体、适度适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构成,阐述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及成果的内容和结构通过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后,对研究问题的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产物等,都可以视为研究成果,其表现形式有论文、案例、实物、图片、录像、软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分析报告、结题报告等,在填写申请表时都要确定下来,都要落实到研究人员身上,这样再通过具体实践,设想就可以转化为现实,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对课题的经费做出预算如实填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就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交申请书。
3、科学制定开题报告或研究方案
上级批准立项后,应立即制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
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课题要小;要便于研究。
提出课题的缘由和意义是要阐明提出的课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依据,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现代意义(要有创造性意义,别人已研究过或已有公认了结论的,就失去了意义,除非选择新的研究角度,或另辟蹊径,如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人对此有所探索,要作简略的介绍,指出他们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对实践和理论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建议进行的要实践有积极意义;能在伦理上有所突破,那当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论上的突破,这样的难度较大)
可行性(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曾指出:“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A、 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B、 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C、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D、 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自然观测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研究对象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现象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少,活动相对集中,研究周期较短的课题。
调查法是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验与评定等手段,有计划、由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现状或发展趋势等。
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资料(情报资料)研究法枣通过对古今中外与特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认识和解释特定研究对象历史演变过程或发生、发展的规律等。
(6)研究工作的步骤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9)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10)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1)、 课题名称〈〈 〉〉研究方案
(2)、本课题隶属xx批准立项课题
(3)、课题论证同开题报告的论证基本相同
(4)、 人员分工
(5) 时间安排
(6) 预期研究成果
4、 实施有效研究
(1) 、 通过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后,要迅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研究方案 ,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情况、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等。明确自己的具体研究任务,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成果表现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的整体时间安排等,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后,要按照方案严格执行。课题负责人要与学校领导与有关智能机构进行回报与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调,要把研究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常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与专题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在常态下进行,融于教育教研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活动中,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并及时加工提炼抽象总结,及时收集整理,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经验、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5、 认真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就是要把课题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和经验,得出什么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的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研究报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学,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正确,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可靠的。同时,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论点清晰有力的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因此,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证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要选好事实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要适当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主要是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事实来论证。与此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报告的分析与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和舆论所左右;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简单化和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真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运用手段,(具体做法)主要研究结论(成绩与经验),主要突破与创新,困惑与问题并要说明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索引等。
6、认真填写结题鉴定表
将研究报告撰写完备后,要再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学习讨论、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然后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抽象概括出结题鉴定表中所要填写的内容。
四、认真组织结题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 结题鉴定表
5.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7.附件:
(1)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实施计划、课题科研大事记等
4. 课题的研究条件填什么
研究条件需要填的东西需要一定的要求:
1、符合科学和自然规律
2、具有研究性
3、研究过程中所需的条件均已满足或比较易满足
4、有一套可行的、科学的研究方案
5、具备研究该课题的设备、场地或者环境等
5. 组建科研课题需要哪些条件
1、项目立项申请书;2、预算资金;3、具有技术职称的课题组成员;4、科研条件(场地、设备、资料等);4、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
6. 课题研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详细
课题研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搞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哪些必备的内容? 一、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评审书中的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必须详细、论证必须充分,各个项目必须齐全,文字不能很少,至少要把表格填满,表格不够可以延续。 二、撰写开题报告。这是每一个课题必须有的第一步,大型课题还要召开开题论证会。开题报告必须论证十项内容,他们是: (1)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 (2)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我们试图要实现什么? (4)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5)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 (6)课题研究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你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 (7)课题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用什么方法等。 (8)课题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 (9)课题预期的成果: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还是其他? (10)导师的建议 三、记好课题研究会议记录 每次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四、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 (1)各种调查资料形成的文字资料妥善保管(专人) (2)阶段性工作小结 (3)写好阶段性理论学习材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论文、问卷调查 (4)各种相关会议资料、图片影像资料。(5)课题研究方案 (6)课题申报表,开题论证材料,及其上级业务部门批复。 五、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这是个课题研究的计划,要详细说明课题要如何开展研究,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计划怎样操作。 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常见的研究报告大致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等四种形式。这个内容基本上和申报评审书里的课题论证报告以及课题设计报告的内容一致,但要更具体。 七、撰写课题工作报告。 详细说明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是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对实际教学有什么作用等。 八、设计、统计并积累好的有关调查表、成绩表、分析对照表、调查问卷等表格资料,每份资料之后要有分析总结。 九、结题时展示所有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优秀教案、优质课的教案和影像资料、教学心得、课后反思、学生作业对照、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活动的所有资料等等。
7. 英语立项课题研究需要什么资料设备
看这个课题是干什么的呀,需要什么就置办什么,一般都有多媒体设备和电脑进行记录,当然还得有一个麦克风,其它的看情况而定
8. 关于科研立项申请的问题,如何写研究条件。
(1)研究目标(为什么,why):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计划实施进程、可行性分析、可能的结果。明确,可达到预期目标。
(2)研究内容(干什么,what):范围要合适,根据时间、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研究范围。
(3)研究方法 (如何做,how to do): 即通过何种技术方法实现目标(by what)。对解决科学问题来说,说到底是一个方法问题。方法一定要先进、有技术创新,说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上有创新。最起码是可行的方法。
(4)技术路线(怎样做,how to do:工作程序,whay by what:利用选择的方法对所研究的内容按怎样的时间顺序进行研究):合理可行,符合科研规律。
(5)重点突出:确定研究的重点,关键问题选择准确,对关键问题分析准确并加以选择,并且集中所有资源进行突破性研究。
(6)项目创新点:项目总体创新性是关键。学术思想创新,新颖;探索性尝试,属于开创性工作,具有先导性意义。研究内容创新,具有开拓性;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也要有创新性,力争项目总评为优秀和优先资助。
(7)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要体现可操作性,有创新性、有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但不一定可行。可行性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完成研究内容和实现研究目标的可能性。可行性分析一定要全面。
(8)实验方案: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综合性描述,以内容为中心线索。也可以把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放在一起写。
(9)年度计划与预期进展:具体,明确,有余地
辑文编译为你提供
9. 课题的研究条件填什么
课题的研究条件
1、符合科学和自然规律
2、具有研究性
3、研究过程中所需的条件均已满足或比较易满足
4、有一套可行的、科学的研究方案
5、具备研究该课题的设备、场地或者环境等
大概就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