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器材知识 > 密西西比河一共分布多少台核机电设备

密西西比河一共分布多少台核机电设备

发布时间:2021-01-23 20:31:11

❶ 美国有多少核潜艇分别分布在那里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拥有现役核潜艇75艘。其中战略核潜艇18艘,攻击型核潜艇57艘。美国海军的这些水下力量被分别部署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中。这其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潜艇部 队总员额为16000人,拥有各型核潜艇37艘,有26艘为攻击型核潜艇,11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 美国主要潜艇是:“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海狼”级共建3艘: SSN21“海狼”号,1989年10月25日开工,1995年6月24日下水,1997年7月19日服役; SSN22“康涅狄格”号,1998年12月11日服役; SSN23“吉米·卡特”号,预计2003年服役。 ★总体性能: 长99.4米,宽12.9米,水上航行时吃水10.9米,水上排水量7460吨,水下排水量9150吨,水下最大航速35节,最大潜度600米,全艇编制133人,其中12名军官。其动力装置为1座通用电气公司S6W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38.8MW,约52000马力,单轴,泵喷射推进器。 “海狼”级外形一改美国核潜艇传统的较大长宽比,而重新采用了“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的小长宽比水滴线型,与“洛杉矶”级相比,“海狼”级的长宽比从10.88下降到7.7,这种艇型有诸多优点,如提高航速、改善机动性、有利于舱室布置和增加隐身性能等。经过反复论证和权衡利弊,“海狼”沿用了美国海军单壳体形式,采用了既抗震又抗海水压力的HY-100高强度钢,其屈服压力为82公斤/平方毫米。它所选择的S6W型加压水冷式反应堆原为水面舰艇使用,这是首次安装在潜艇上,具有结构紧凑、输出功率大等优点。 “海狼”级的第一使命是反潜,降低噪声对它来说至关重要。该级艇的降噪措施主要有:核动力装置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以降低一回路噪声;采用蒸汽轮机电力推进方式,取消噪声大的减速齿轮箱;首次使用新型的“泵喷射推进器”,彻底消除了螺旋桨噪声;艇体外表敷设一层阻尼吸声橡胶,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回声层;艇体外形光滑,开囗少,突出物少;艇上所有运动机械都经过降噪设计,并且都安装在高效减振基座、弹性支座和弹性减振器上;为降低舱室内部噪声,在美国潜艇上首次使用了“有源消声技术”,也就是在噪声处发出与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来抵消该处原有噪声,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在综合运用了以上措施后,“海狼”级的噪声达到了90-100分贝,这一量级已经低于海洋背景噪声,这使它成为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潜艇。 ★武器装备: “海狼”级首部安装有8具660mm发射管;由于这8具发射管已具有快速发射能力和首部尺寸有限,艇上没有安装垂直发射装置,所有导弹、鱼雷都从这8具发射管中发射。该级艇共可携载50枚各型导弹和鱼雷。 ·“战斧”巡航导弹:该弹既可对陆又可反舰,具有战略战术两种作战能力。全重1224公斤,飞行高度15-100米,速度0.7马赫。反舰导弹射程46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对陆型射程250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或20万吨当量核弹头,其制导方式为惯性或地形匹配加GPS,圆概率误差为10米。 ·“捕鲸叉”反舰导弹:是美国核潜艇的标准反舰导弹,重667公斤,速度0.85马赫,巡航高度15米,末段攻击高度2-5米,射程110-130公里,惯性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MK48-5(ADCAP)重型鱼雷:该雷既能反潜又能反舰,重量1582公斤,航速60节,航程46公里,潜深1200米,战斗部装药100-150公斤,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自导系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作战指挥为AN/BSY-2系统,它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声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子/水声对抗系统,将探测、识别、跟踪、分析、传递、决策、执行等多项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总线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连,核心为UYK-44计算机;水面搜索/导航雷达为BPS-15A;电子支援/对抗有BLD-1、WLQ-4(V)1、WLR-8(V);另有WLY-1拖曳式诱饵系统。 ·声呐:主要为AN/BQQ5D主/被动综合声呐,TB-16被动拖曳声呐、TB-23细线基阵拖曳声呐、被动保角阵声呐、探雷声呐等。 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它有许多令人瞩目的特点。其特点之一是性能卓越。海狼级外形为长宽比 7.7:1的水滴型,接近最佳长宽比。采用一座 S6W大功率高性能压水反应堆,轴输出功率达 6万马力,水下最大航速 35&127;节以上。 艇壳采用 HY-00高强度钢,使其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610米。艇体线型和结构较美国前几级潜艇有重大调整,艏部声纳罩为钢制,提高了防冰层破坏能力,围壳舵改为可伸缩艏水平舵 ;同时采用Y型艉舵。配有能透过冰层的侦测装置,可在北极冰下海区执行作战任务。 特点之二是大量应用隐身技术。海狼级首次采用液压泵喷射推进器,艇体表面敷贴消声瓦,各种升降装置敷有雷达波吸收涂层,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采用先进的隔振降噪措施等,使其隐身性能极为突出,噪音水平仅为洛杉矶级改进型的1/10,是第一代洛杉矶级的 1/70。 特点之三是进攻能力强、作战效能好。海狼级安装了8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海长矛远程反潜导弹、MK-48阿德卡普鱼雷、鱼叉舰舰导弹共 50枚。此外该级艇装备了比洛杉矶级更为先进的AN/BQQ?50&127;型综合声纳系统和BSY-Ⅱ型综合作战指挥系统。 “洛杉矶”级(SSN-688)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海军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共建62艘,是当今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也是世界上建造最多的一级核潜艇。首艇“洛杉矶”号(SSN-688)于1972年2月开工建造,1974年4月下水,1976年11月正式服役,最后一艘“夏延”号(SSN-773)1996年3月服役,目前已退役9艘,在役53艘。 自1976年首艇服役至今已有 20余年的历史,是美国海军技术上最成功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是目前在役数量最多的。该级艇共有62艘服役。该级艇外形细长,有较长的平行舯体,指挥台围壳高大并靠近艏部,艇尾是头瘦的纺锤形。为了降低噪音,该艇从艇体外形到机械设备均采取了相应降噪措施,并从 SSN751号艇开始加装消声瓦,目前仍在安静性方面进行改进。 洛杉矶级是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可执行反潜、反舰、护航、布雷、侦察、救援等多种任务,装备战斧巡航导弹后还可执行对地纵深打击的任务。 尺度:艇长 110.3米,宽 10.1米,吃水9.9米 排水量:水下6927吨,水下航速32节 最大潜深: 530米 艇员:133人 动力装置:1座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寿命 10年;主机为2台蒸汽轮机,功率 3.5万马力 水下最大航速:30节 携带武器:“战斧”8枚,鱼叉4枚,鱼雷14枚。此外,该级艇还可布放MK67和 MK60水雷。 洛杉矶潜艇的舯部装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ADCAP线导重型鱼雷和鱼叉舰舰导弹。1986年,从第三十二艘起在舶部耐压壳的外部加装了12具战斧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并装备有反舰型和对地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长度:114.9米 宽度:10.4米 吃水:水上航行时9.3米 排水量:水下7800吨 最大航速:水下28节 最大下潜深度:244米 全艇编制:113人 动力装置:1座PWRS9G型压水核反应堆,2台涡轮机,功率24000马力,另装2台同轴汽轮机驱动的泵喷射推进器 武器装备:MK48-5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小型反潜鱼雷和水下运载器,水下发射的反直升机防空导弹的可行性正在评估中。SSN774的雷弹携带量为38枚 造价:约22亿美元(“弗吉尼亚”号) 作为逐步替换美军现役“洛杉矶”级潜艇的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弗吉尼亚”级将是美军谋求在21世纪继续称霸海洋的又一利器。美国国防部于1993年作出决定,三艘“海狼”级潜艇完工后停止该艇的生产,因为军方认为应该生产更加“经济实惠”,而且更能适应冷战后作战环境的的潜艇。这一概念促成“弗吉尼亚”级潜艇将成为美军水下力量的主力。该级潜艇主要强调多用途和灵活性,在保持传统远洋深海作战能力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近岸浅水以及特种作战能力,其主要任务包括: 通过垂直发射系统和鱼雷发射管发射对陆导弹,对敌实施秘密打击。 通过先进作战系统和灵活配置战斗部的鱼雷攻击敌方潜艇。 攻击敌方水面舰艇。 通过先进电子传感器和通迅设备支援己方舰艇战斗群。 使用传感器收集重要情报,确定敌方雷达设施、导弹发射阵地和指挥中心位置,并监控通讯信号和跟踪舰船运动。 针对敌方舰船秘密布设水雷。 搭载特种部队及器材:执行搜救、侦察、破坏、发动佯攻,为美军炮火、空袭指引目标等任务。 美军资料称,与“海狼级”潜艇相比,“弗吉尼亚”级的航速比前者慢,携带武器少,但安静性丝毫不差,据称其声学特征低于俄罗斯“阿库拉”级攻击潜艇的改进型和今后将服役的俄第4代攻击潜艇。此外,“弗吉尼亚”级的电磁隐身性、侦察和特种作战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由于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弗吉尼亚”级与“洛杉矶”级相比,所需操控艇员人数大为减少。例如,控制潜艇运动的艇员从以前的4人减少为两人。他们通过8台触摸屏电脑控制潜深、航速、航向和姿态。艇上驾驶系统功能相当于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艇员们的工作主要是监视传感器。在必要时候,艇员可以用轻巧的操纵杆手动控制航向,而不用像过去那样使用笨重的钢制舱轮。“弗吉尼亚”号情报技术军官泰勒称,就控制系统而言,“弗吉尼亚”级与“洛杉矶”级之间有天壤之别。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被誉为“当代潜艇之王”。就整体性能而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 美国军方在70年代初期展开了三叉戟Ⅰ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计划,同时开始发展一种新型的弹道导弹潜艇以供三叉戟导弹使用。最初的计划乃是建造一种拉法耶级的改良型潜艇,并使用相同的西屋(Westinghouse)S5核子反应炉,而后为了减低新潜艇和噪音,因此决定采用自然循环核子反应炉。基于经济效益,导弹数量由18枚增至24枚。由于这项计划的造价过于庞大,最初曾遭国会的反对,不过当前苏联在三角洲级潜艇上配置了射程长达6935公里的SS-N-8潜射弹道导弹之后,国会终于批准了这项计划。 虽然已获得国会的批准,不过这项计划在发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难,因此仍较预定进度落后许多。当困难一一被克服以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极为优秀的潜艇与极具威力的导弹。第一艘俄亥俄号(SSBN 736)1981年开始测试工作,1982年1月发射第一枚导弹,并在82年10月作首次的战斗部署。前8艘俄亥俄级潜艇在帆罩后方配有24枚三叉戟Ⅰ型(D-5)导弹,田纳西号则改为三叉戟Ⅱ型(D-5)导弹,这种导弹在90年3月在俄亥俄级上完成首次战斗巡航,将来前8艘亦将改配三叉戟Ⅱ型导弹。除弹道导弹外,各舰另备有4具传统鱼雷发射管可供自卫。 三叉戟导弹的射程较以往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它们只须部署在美国即对敌人目标具有相当的威协性。最初8艘俄亥俄级潜艇皆部署于缅因州的班哥外海,其余则部署于乔治亚州的京斯湾。这意味着俄亥俄级主要任务区域仅须在美国拥有控制权的海域即可,因而占了很大的优势。 俄亥俄级潜艇的任务行程表是先以一组乘员执行为期70天的巡逻任务,之后有25天进行整修保养,整修完毕再由另一批乘员登舰执行任务。每九年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大整修,同时进行核能燃料棒的更换。如此每艘船的保险率可达百分之六十六---可以说是一项特例。 虽然前苏联的台风级潜艇较俄亥俄级大了许多,不过其导弹携带量反较俄亥俄级少了4枚,就这点而言,俄亥俄级是较台风级成功的。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继前苏联在91年解体,俄亥俄级的建造工作在目前计划的18艘完成后,似乎是不会再继续了。 “俄亥俄”级核潜艇的艇体属单壳型,在结构与布置等方面均与众不同。艇体艏艉部是非耐压壳体,中部为耐压壳体,整个耐压体仅分成四个大舱,从艏至艉依次是指挥舱,导弹舱,反应堆舱和主辅机舱。指挥舱分为三层:上层设有指挥室,无线电室和航海仪器室;中层前部为生活舱,后部为导弹指挥室;下层布置4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共装24枚“三叉戟”导弹,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反应堆舱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应堆。主辅机舱布置动力装置。 “俄亥俄”级核潜艇的电子设备主要包括水声探测,导航和通讯三部分。艇上装备10余部水声探测设备,最主要的是AN/BQQ-6型声纳,该声纳以主动工作方式为主,探测距离5-10海里,以被动方式工作时探测距离可达100海里。艇上的中心计算机可把整个导航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了集中自动控制。通讯系统设施齐全,性能优良,可在300米深处接受岸台信号,从而避免被卫星和敌机发现。 “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武器装备除4具鱼雷发射管外,主要是“三叉戟”导弹,它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导弹战斗部为Mk400型分导式弹头,每枚有8个10万吨级当量弹头,最大射程为4600海里。II型导弹战斗部改用Mk500型分导式弹头,每枚载有14个15万吨级当量分弹头,最大射程为6000海里。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威慑战略的重要保证之一,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携带的24枚导弹,336个分弹头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00-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 排水量:18750吨 规格:全长560英尺(170.7米);全宽42英尺(12.1米),吃水36.4英尺(11.8米)。 装备:SSBN 726至SSNB 733;三叉戟Ⅰ型(C-4)潜射弹道导弹24枚,SSBN 734以后:三叉戟Ⅱ型(D-5)潜射弹道导弹、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顾耐德Mk 48鱼雷。 主机:一具通用电气S8G自然循环压水冷却式核子反应炉、涡轮导气驱动系统(60000轴马力),单轴,航速20节以上。

❷ 密西西比河长多少千米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西侧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最突出的就是密苏里河,它的长度超过干流,为4125公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每秒1812立方米,枯水期每秒119立方米,洪水期最大流量曾达每秒25488立方米。东侧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重要,它接纳了阿巴拉契亚山坡的众多支流,长1579公里,流域内降水丰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每秒达7080立方米,几乎是密苏里河的4倍。俄亥俄河对于干流水量及其季节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中、下游比降很小,河道曲折,河漫滩宽广,如果不以堤坝约束,洪水的泛滥范围可宽达120至300公里。密西西比河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约三千万立方米,河口形成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三角洲南部呈长条形远远伸入海中,末端又分成数股汊流,长约30公里,形如鸟足,故又有鸟足三角洲之称。近年由于新的沉积,鸟足形已不明显。密西西比河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但水患也很严重,遇特大洪水容易泛滥成灾。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很大,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水深2.7米以上的可航道总长近二万六千公里,流域内还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干流可从河口航行到明尼阿波利斯,约3400公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为26300000千瓦,主要分布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开发程度较高,如巨大的田纳西河水电工程。

下面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有关密西西比河方面的图片,它们包括太空俯瞰、两岸风光、清水源头、水利水患、城市港口等,欢迎你前去观看。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它北通五大淡水湖,南注墨西哥湾,人们乘船几乎可游遍大半个美国。河流经过的圣路易斯是美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新奥尔良则为世界著名大港口。

新奥尔良是美国第二大港口,旅游胜地。它扼控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是一个战略要地。著名的庞恰特雷恩双跨公路大桥长达39公里,沟通市区与湖北岸的联系,是世界最长的桥梁之一。新奥尔良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出海门户,与中、南美洲贸易联系密切。港区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和通庞恰特雷思湖的运河沿岸,码头泊位总长40余公里,入港航道水深9.12米,60年代建成密西西比河直通墨西哥湾水道,供远洋海轮使用,使港口的入海距离缩短60多公里。1982年货物吞吐量1.71多亿吨,居全国各港之首。以转口贸易为主,港区内设对外贸易带,占地7.6公顷,进口货物可免税在此储存、加工或展览。是7条铁路干线的交会点,通连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水陆联运方便,是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枢纽。多座大桥跨越密西西比河两岸。
圣路易斯是美国中西部水陆交通枢纽,密苏里州最大城市。位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以南。市区面积158平方公里。城市座落在河岸阶地上,地势向西升高,平均海拔138米。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0℃左右,7 月26.6℃,年降水量980毫米。交通运输发达。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河港,码头岸线长达28公里,拥有现代化设施。全国第二大铁路运输中心,有28条铁路线(17条为干线)在此交汇,还有9条公路干线穿行该市。市区沿密西西比河延伸31公里。河东称东圣路易斯,为城市的发祥地;河西称圣路易斯,为城市的核心部分。两岸之间架有多座公路、铁路桥。东圣路易斯东北郊和圣路易斯西南郊为两大工业区,工厂多沿密西西比河成带状分布。市中心高层建筑和法国式古典建筑交相辉映,街道宽阔。高达192米的不锈钢拱门耸立于河畔,象征美国向西开发的门户,为城市的主要标志。

❸ 密西西比河的深度是多少流速

具体深度、流速无法测量。
密西西比河(英语:Mississippi River)是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
若以发源于美国北部的艾塔斯卡湖的上密西西比河为河源,全长3767km。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河流年均输沙量4.95亿吨。流域属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通常以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密苏里河支流红石溪(RedRock)(位于蒙大拿州)为河源,则全长为6021km,居世界河流的第4位;流域面积322万km2,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l%,覆盖了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河口平均年径流量为5800亿m3(包括阿查法拉亚河)。平均年输沙量为3.12亿t。
密西西比河全长为6020千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
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部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020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的艾塔斯卡湖,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流域面积322万Km²,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算,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和非洲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面积(约310万Km²)的大河。密西西比河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曾经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如今已经由人类控制并加以利用。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

❹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 矿床

一、概述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是指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具有显著后生特征的一类铅锌矿床,因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典型发育而得名。这类矿床最早发现于 18 世纪初,到 19 世纪后半叶和 20 世纪前半叶已成为世界主要铅锌来源。最早报道的是 1720 年在美国密苏里南部发现并开采的铅矿,1848 年在 Joplin 发现铅矿,从而使美国三州地区铅锌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873 至 1917 年间这里成为美国铅锌矿的主要资源地。1903 年在东南密苏里又发现了皮契尔 ( Picher) 矿田,由此巩固了三州地区铅锌矿业主导地位,并且一直持续到 20世纪 50 年代。

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工作已有 100 多年。早期的研究主要记述了这些矿床的热液成因特征,界定为岩浆后期热液矿床或远成低温热液矿床。至 20 世纪 70 年代,许多学者用层控矿床理论对这些矿床进行再研究,对它们的成矿背景、与岩浆岩的关系、矿床 ( 矿体)空间展布、控矿因素、矿石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在矿床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资料,如铅同位素、硫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热力学实验等。大量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充分证实了这类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或岩浆热液无成因联系。现已公认,它们是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地层的地下热 ( 卤) 水,在碳酸盐岩的孔隙、裂隙、溶洞、不整合面及层间破碎带等空间内充填交代形成的,属于受地层层位控制的后生矿床。

国外重要 MVT 矿床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加拿大马更些河谷以及波兰的上西里夕西亚。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又可划分为 6 个区 ( 图 6-26) : 密西西比上游区 A ( 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 、三州区 B ( 密苏里州西南部、堪萨斯州东南部与俄克拉马何马州东北部) 、密苏里州东南部区 C ( 包括老矿带、新矿带和维伯纳姆矿带) 、密苏里中部区 D、阿肯色北部区 E、伊利诺伊州南部-肯塔基州西部区 F。加拿大除马更些河谷的派因波因特( Pine Point) 矿区以外,还有北极孔沃利斯高矿区、Robb 湖矿区以及马更些山脉中的盖纳河矿区。在阿帕拉契亚河谷与山岭地带 ( 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东部和中部) 也有许多矿床。有文献指出,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某些矿床,如奥地利的布莱贝格、南斯拉夫的梅日察、意大利的莱勃文矿床也属此类。

我国在 20 世纪 80 ~90 年代有人认为辽宁关门山和广东凡口两个大型铅锌矿床属于MVT 矿床。扬子陆块周缘及其隆起边缘具有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这里发现的铅锌矿床许多具有 MVT 矿床特点。在扬子陆块周缘的这些铅锌矿床构成 4 个主要的成矿区: ①西缘康滇地轴东侧 ( 川西和滇东北) 地区,产有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及大梁子、茂租等铅锌矿床; ②北缘汉南地区,产有马元铅锌矿床; ③鄂西-湘西-桂北地区,如花垣铅锌矿田等; ④东缘南京栖霞山地区,产有栖霞山铅锌矿床 ( 芮宗瑶等,2004) 。

这类矿床形成于克拉通边缘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中,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边缘或盆地内隆起边部; 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无明显成因联系; 矿体主要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产于礁体、岩溶溶洞、岩溶角砾带、不整合面及裂隙带中。矿体形态与岩溶、层间破碎等先有构造空间形态有关; 单个矿床规模一般不大,但矿田内的金属储量比较可观; 容矿主岩多为古生代,少数为三叠纪或新元古代; 容矿岩石主要为礁灰岩及其伴生的其他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等; 矿石主要由硫化物在溶洞、晶洞、角砾碎屑间充填而成,次为交代白云岩形成,矿石成分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是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少见黄铜矿,闪锌矿中 Fe 含量较低 ( 多在 0. 3% ~4. 5%之间) ,方铅矿中 Ag 含量低,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有的矿床还有重晶石、石膏、天青石、萤石、石英等。围岩蚀变不太明显,主要为白云岩化和硅化; 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都较大。

二、重要矿床及特征

虽然对 MVT 矿床的类型有的按容矿岩石分为白云岩型和灰岩 ( 礁灰岩) 型,有的按矿种分为铅锌矿床、锌 ( 铅) 矿床和铅 ( 锌) 矿床,还有的按成矿时间分为成岩期矿床和后生期矿床,但由于主要针对碳酸盐系中层控的后生铅锌矿床,MVT 矿床的进一步类型划分还没有为人们普遍接受。下面主要以北美的重要矿床和中国的类似例子介绍 MVT矿床。

图6-26 密西西比河流域 MVT 矿床分布( 据 K. G. 德赫姆,1959)

1. 美国三州成矿区及皮契尔 ( Picher) 铅锌矿床

美国三州成矿区位于密苏里州西南、俄克拉何马州东北和堪萨斯州东南一带,总面积约 500 km2,主要开采矿田有 Picher ( 占总产量的 2 /3) ,其他还有 Webb、Joplin ( 1948 发现最早的矿田) ,Granby、Galena 等 ( 图 6-27) 。含矿地层为石炭系 ( 密西西比系和宾夕法尼亚系) 的 Boon 组及上下层位。该组可划分为7 个岩段16 个含矿层,主要岩性为含黑色结核状—薄层状燧石的灰岩,各层的底部和顶部都有页岩层。含矿层之下为一不整合面。基底为前寒武系,呈丘陵状起伏,埋深一般为 520 ~ 550 m,最高隆起处埋深仅有88 m。

成矿区位于一个穹窿的西北侧,褶皱和正断层发育,主要为轴向 NW 向的舒缓褶皱及交切褶皱的 NE 向断层。区内有花岗斑岩侵入于基底,但不是成矿同时期的。

皮契尔 ( Picher) 矿田即位于 Joplin 背斜与 Miami 凹槽的复合部,该处褶皱、断层、角砾岩带和各种裂隙群非常发育。矿体有带状分布的不规则平卧状、环带状和席状等形态。发生矿化的地层层位较多,但主要成矿层位 1 ~2 个,如 M 层中心为白云岩,向外依次为碧玉状燧石角砾岩、砾岩、含燧石重结晶灰岩,最后过渡到未蚀变灰岩。带状矿体主要产于白云岩与碧玉状燧石角砾岩的过渡带中 ( 图 6-28) 。而环状矿体主要分布于矿田东部,小者直径仅有100 m,最大直径可达2. 5 km。席状矿体系指矿田东北和西南边缘产出的水平延伸可达 1 km,而厚度只有 3. 5 ~4. 5 m 的矿体,它们产于层状碎裂的燧石岩中。

图6-27 美国三州地区的构造与主要 MVT 矿田

图6-28 皮契尔 ( Picher) 矿田带状矿体示意图

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次要矿物有自然硫、菱锌矿及砷铅矿、磷氯铅矿、硫砷铜矿等。粉红色白云石与硫化物关系密切,白铁矿和黄铁矿与之共生。

容矿岩石为礁灰岩和白云岩。白云岩为粗晶,灰色,伴生有含量不等的燧石结核,少量粉红色白云石充填于灰色的白云岩晶洞中。燧石与碧玉状岩呈结核状、扁豆体状和层状产出,大多为浅灰—黄褐色。燧石中的微晶石英粒径 3 ~ 15 μm,呈放射状集合体交代( 海绵骨针和海百合) 生物体而成。碧玉状岩为黑色,由微晶石英构成,以含浸染状硫化物而与燧石岩相区别。其微晶粒度较大,14 ~ 70 μm,晶体呈拉长状,并经常胶结角砾岩,也可交代页岩,因而被认为是与白云石化相同的成矿流体蚀变产物。

2. 加拿大派因波因特 ( Pine Point) 铅锌矿床

派因波因特矿床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大奴湖地区,该地区于 1898 年发现铅锌矿,1940年开始勘探,已查明有 40 个矿床。Pine Point 矿区共发现 50 个矿体。总储量约有 1 亿吨铅锌矿石,品位 Zn5. 8%,Pb2. 6%。

矿床产于中泥盆世吉维特阶障壁礁复合体中,下部为艾菲尔阶含石膏白云岩-泥岩层,上部为上泥盆统弗拉斯阶钙质页岩夹少量灰岩。吉维特阶在本区又分为 4 组,由下而上为Key 河组 ( 糖粒状白云岩-泥晶灰岩) 、Pine Point 群 ( 生物礁-堆积相灰岩、粗晶白云岩) ,二者构成了生物障壁礁复合体,覆盖于其上的 Watt 山组和 Slave Point 组均为泥灰岩、白云岩和钙质泥岩。障壁礁把 Mackenzie 盆地的深水碳酸盐和页岩沉积与 Point 盆地的蒸发岩隔开 ( 图 6-29) 。Pine Point 群构成了障壁礁的主体,可划出浅水平台相、生物礁堤相、深水相、潮坪-潟湖相、次生相和深海台地相等数个岩相。Pine Point 群与 Watt 组之间有一局部不整合,层内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图6-29 加拿大 Pine Point 群障壁礁的位置及与岩相的关系( 据 Maiklem,1999,修改)

成岩阶段伴随有岩溶作用和白云岩化,提供了储矿空间,已发生了成矿。容矿岩石中的白云岩有两种,第一种为细粒致密砂状白云岩,含或不含化石,是一种与蒸发作用有关的早期白云岩。第二种为粗粒晶质白云岩,主要集中于不整合面之下及相变带中,叠加在成岩作用之上。对它们的形成有多种认识,热水交代是其中之一。岩溶作用带主要发育在含有绿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的不整合面之下一定距离内,见溶洞、裂隙及少量绿色粘土。见锥状矿体,含大小不等的白云岩块,如 K57、A70、M40、W17 等矿体。在礁灰岩底部也会出现塌陷区,而发生硫化物聚集 ( 图 6-30) 。

图6-30 加拿大 Pine Point 矿区 K57 矿体产状及品位分布

矿体受礁体与岩溶作用控制,50 个矿体为板状和锥状,分布在跨度 200 m 的礁体中,矿石量为10 万吨至1500 万吨,品位 Zn 3% ~11. 5%,平均5. 8%,Pb 0. 8% ~9%,平均2. 2% ,Pb + Zn 在 3% ~ 20. 5% 之间,Pb / ( Pb + Zn) 为 0. 3。锥体上部富 Pb,板状体富 Zn。K57 矿体为一个锥体,Pb + Zn > 15% 的矿石集中在一个长 53 m 的范围内,其他如 A70、W17 等矿体也相似,富矿集中于锥体中,Pb + Zn 可大于 27. 8% 。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白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等。闪锌矿呈黄色至深褐色,方铅矿粒度 1 ~5mm。白云石以白色者居多,粗晶者伴有天青石和萤石。硫化矿石多见角砾构造、胶状构造和条带构造。硫化物形成世代为白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条带晶质闪锌矿。硫化物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 51 ~99℃,盐度 15% ~23%,流体成分与油田水相似。硫化物 δ34S 为 13‰ ~ 2. 4‰。

3. 我国扬子陆块周缘及隆起区边缘的铅锌矿床

康滇地轴西缘东侧 ( 川西和滇东北) 地区东边限制于峨边-雷波断裂带,中部有甘洛-小江断裂带,西部限制于安宁河断裂带,北起四川宝兴,南至云南会泽,在近 50000 km2的范围内,从震旦系至二叠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已发现百余个铅锌矿床,拥有铅锌储量近千万吨,产有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及茂租、大梁子等铅锌矿床。川西地区的铅锌储量主要赋存于中元古代会理群 ( 8. 4%) 、上震旦统灯影组 ( 75%) 、下古生界 ( 9. 1%) 、上古生界 ( 7. 5%) ,滇东北地区铅锌储量主要赋存于上古生界; 容矿岩石有两类,细碎屑岩和凝灰质细碎屑岩中的铅锌矿床为 Sedex 型,白云岩、灰岩和碳质岩石等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矿床属 MVT 矿床 ( 芮宗瑶等,2004) 是本节的讨论对象。矿体的形态有似层状、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层间脉状、微斜交层的脉状和筒状。矿石矿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砷硫锑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重晶石、萤石、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等。

图6-31 滇东北地区会泽铅锌矿区地质图( 据高德荣,2000)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由相距 3 km 的矿山厂和麒麟厂矿床组成,最近深部矿体不断被发现,1992 年以来新增 Pb + Zn 储量超过 300 万吨、Ag1000吨、Ge 400 吨。矿区地层由前震旦系组成基底,其上发育上震旦统及古生界中—上泥盆统、石炭系及二叠系 ( 图 6-31) 。石炭-二叠系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矿区南西部,石炭系摆佐组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由灰白色、肉红色、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和致密块状浅灰色灰岩及硅质灰岩组成。矿体在平面上呈左列式展布,剖面上呈斜列式阶梯状延伸,以脉状、囊状、扁柱状、网脉状及似层状产出,其中似层状是由于受北东向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致。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截然,常见矿体骤然尖灭或膨缩等现象,其走向长 800 余米,倾斜长 720 m,垂直延伸达 1100 余米,厚度0. 7 ~ 40 m。共控制矿体 30 余个,规模悬殊大,其中Ⅵ号、Ⅷ号矿体最大,铅锌金属量分别为 78 万吨和近 100 万吨。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少量毒砂、黄铜矿、斑铜矿、辉硫锑铅矿及辉硫砷铅矿; 脉石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石膏、粘土类矿物等。矿石以块状构造最为常见,还见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状构造等。矿石品位极高,Pb + Zn 一般为 25% ~35% ,最高达 40%,而且除高度富集 Pb、Zn、Fe、Ag 外,还富集 Ge、In、Cd、Tl、Ga 等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分散元素; 从浅部到深部,铅锌矿体有变厚、变富趋势。围岩蚀变相对简单,白云岩化较广泛,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仅分布于矿体及近矿围岩的有限范围内。

茂租铅锌矿床赋存在下寒武统到震旦系,浅部矿体产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含矿层岩性为含磷白云岩,上部为中厚层晶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砂屑磷块岩,下部为薄层状中—细晶白云岩互层,底部是中—细晶白云岩。

大梁子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其顶部岩石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页岩,二者构造破碎形成 “黑破带”,即形成无定向杂乱分布、大小悬殊 ( 从数厘米到数米不等) 的、角砾成分复杂的角砾破碎带岩石。浅部角砾成分以碎屑岩为主,深部角砾成分以白云岩为主; 中心部位角砾成分以碎屑岩为主,边部碎屑岩成分以白云岩为主 ( 图 6-32) 。 “黑破带”中的黑色物质为有机碳,含量达 11. 54%。黑破带是大型筒状高品位铅锌矿石的重要标志。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140 ~230℃。

图6-32 大梁子铅锌矿床的平面图 ( a) 和剖面图 ( b) ,示矿体形态和容矿岩石( 引自芮宗瑶等,2004)

北缘汉南地区铅锌矿体产在汉中南部地区碑坝穹窿周边的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分布区 ( 图 6-33) 。在陕西南郑的马元铅锌矿区发育南、东、北 3 个矿化带,矿区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构成,基底由中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碎屑岩及晋宁—澄江期中酸性侵入岩和基性杂岩组成,盖层由角度不整合于基底之上的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容矿地层是上震旦统灯影组角砾岩化白云岩,矿体受灯影组层间破碎构造控制。矿石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菱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铁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 矿石角砾状构造为主,局部见块状、脉状和网脉状构造; 矿石在南矿化带以锌为主,锌平均品位 2. 8% ~ 8. 0%,在东矿化带以铅为主,铅平均品位 9. 5% ~11. 74%,锌品位 1. 49% ~ 1. 58%。矿床中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是白云石化和硅化。

图6-33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田地质略图( 引自芮宗瑶等,2004)

东缘南京栖霞山地区栖霞山铅锌矿床铅锌储量 240 万吨,平均品位铅 2. 86%,锌5. 14% 。矿床位于苏北坳陷与下扬子台褶带接合部位,容矿地层是下石炭统到下二叠统,70% 的铅锌矿石赋存在中石炭统黄龙组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含锰灰岩中。这套地层厚 360m,常见含锰灰岩 ( 可达到 45m 厚) 和厚度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层纹状黄铁矿层,含锰为 28% ~9. 38%、含硫达 8% 的硫锰贫矿层。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层为含有机质丰富的有利容矿地层。

志留系坟头群—二叠系龙潭组组成栖霞山复背斜,称上构造层; 下中侏罗统象山群高角度不整合覆盖其上,称上构造层。纵向断裂 F2发生于栖霞山复背斜倒转翼的 D3与 C1之间,纵贯全区,断续延长达 7 km 以上。该断裂形成于印支期,复活于燕山期,向上切割象山群; 侧向上不整合面发生错动,形成 F7断裂。该矿床主矿体受控于 F2、F3和 F7断裂交汇部位 ( 图 6-34) 。古岩溶角砾岩带沿不整合面和断裂带分布,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以下150 m 范围内的石灰岩中,分布地段宽几米到几十米。岩溶角砾岩可分为交代角砾岩、溶塌角砾岩和溶填砂岩,容矿岩石以溶塌角砾岩最佳,有用矿物以胶结物形式产出。因此,断裂破碎带、岩溶角砾带和不整合面是有利容矿构造 ( 图 6-34) 。

这个矿床中矿体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的囊状、脉状。矿石中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钙菱锰矿、铁菱锰矿、黄铜矿、黝铜矿、白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磁黄铁矿、毒砂、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含银自然金、辰砂、镜铁矿、褐铁矿、银铁矾、铅铁矾、明矾石、黄钾铁矾、胆矾、白铅矿、菱锌矿、水锌矿、软锰矿、硬锰矿和锰土。脉石矿物是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重晶石等。主要有用元素为铅锌和硫,伴生有用元素有锰、铜、金、银、锡、镓和铟等。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萤石化和石膏化。

图6-34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综合剖面图( 引自芮宗瑶等,2004)

三、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问题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 ( MVT) 铅锌矿床的形成作用和形成机制问题,S. A. 杰克逊和F. M. 比尔斯曾较早提出过沉积-成岩成因模式,认为该类矿床是在成岩作用晚期阶段,盆地内由沉积物压实作用产生的流体通过卤水的溶滤作用获得金属,这种含矿流体从盆地深处排出后在碳酸盐岩中与 H2S 作用而形成硫化物。这一模式对于人们以后进一步研究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成因有重要指导作用 ( 图 6-35) 。人们认同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形成经历有 3 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含矿热水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含矿热水的运移; 第三阶段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

1. 含矿热水的形成

许多 MVT 矿床中矿物内流体包裹体都具有: ①密度常大于 1 g/cm3; ②盐度常大于15% ( NaCl) ,不少大于 20% ( NaCl) ; ③包裹体内有浓缩的 Na、Ca 氯化物溶液以及少量 K、Mg、Ba 和部分重金属 ( 如 Zn、Cu 等) ,SO2 -4和 H2S 含量低; ④含有机质,呈甲烷或类似石油样的小液滴; ⑤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在 50 ~175℃之间 ( 有些类似矿床温度可能更高一些) 。这些特点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的 Na-Ca-Cl 型热水,而且可能与油田水相似或有关。

在沉积盆地内,同生沉积不久的沉积物可能含 70% ~80% 的 ( 同生) 水。在埋深达数百米的情况下,由于压实作用,这些水大部分从沉积物中排放出来。随着深度增加,这些地层水含盐度逐渐增高,可达 15% 以上,这可能与蒸发岩层被地下水溶解有关,或者是由蒸发岩层间排出的流体造成的。压实水的温度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最后演变为热水。显然,这种热水不是浓缩的卤水,而是盆地同生水演变的产物,水的来源最初应是海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并由于与盆地内沉积岩石相互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影响,水的性质后来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可由矿物流体包裹体中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予以说明。

这种富含氯化物的热水可从它们流动时所经过的岩石中淋滤出大量金属,从而形成含矿热水。这已由实验研究和对天然热水的直接观察所证实。在墨西哥湾海岸、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北部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顿湖等地区都已发现了含有大量金属的氯化物热水,这说明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富氯化物热水运移金属的现象。

图6-35 MVT 矿床形成的简化模式,示大型盆地或隆起边缘热水流体形成和大规模运移及铅锌硫化物沉淀位置

2. 含矿热水的运移

从盆地地层中挤出并最终形成含有金属的热水,在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及其他热动力 ( 如岩浆热) 驱动下,沿最容易渗透的通道上升。通道可以是由于地壳局部抬升而产生的断裂-裂隙系统,也可以是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的溶洞、漏斗溶缝以及由岩溶引起的塌陷角砾岩带,还可以是不整合面、生物礁体等,天然通道系统能使大量流体迁移,有时甚至运移很远的距离。

研究表明,金属在这种溶液中是呈氯化物或有机络合物形式被水携带的。硫在热水中含量不等,可能呈硫酸盐状态存在并被搬运。

3. 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的沉淀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大多赋存于碳酸盐岩系中,并且广泛与孔隙发育的礁灰岩、局部岩溶坍塌带、不整合面和断裂裂隙带密切相关。碳酸盐岩中这些开放空间既是含矿热卤水的运移通道,也是大量硫化物沉淀的最佳场所。矿石的组构特征充分证明了矿床是含矿热水通过在这些先已存在的空间中充填和交代形成的,因此 MVT 矿床属典型的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矿床。

促使金属从热水中沉淀出硫化物的原因很多,如 pH 值变化、温度降低、热液稀释( 大气降水混合) 等,而最主要的是由于还原硫的增加。如前所述,热水中的硫一般可能呈硫酸盐形式搬运,但热水中若进入有机质或遇到油田水 ( 含 CH4) ,有机质或 CH4在成岩阶段会将硫酸盐还原为 H2S。此外,在近地表环境下,细菌大量存在,还原硫酸盐细菌会消耗掉有机质并将硫酸盐还原为 H2S; 石油的热降解、石油与石膏的相互反应都可产生大量的 H2S。这些可从 MVT 矿床多与蒸发岩伴生以及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较多油田水得到证明。还原硫大量增加,热水中的金属则迅速与之反应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下来。

四、勘查评价要点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经常位于世界各地一些特大型沉积盆地的周缘及附近或者沉积盆地之间相对隆起区边缘地带; 大多数 MVT 矿床产于相对未受变动的台地或浅水碳酸盐岩中,尤其是白云岩中; 铅锌矿田的范围常很大,达几十到几百平方千米,矿田内各单个矿床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矿床地质特点相似。多数矿田内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火成岩,即无岩体或者岩体很晚。

MVT 矿床显然是后生的,铅锌等硫化物矿物充填于岩石早先存在的空隙或交代胶结物,有时直接可以看到这些岩石属于多孔礁体碳酸盐格架、岩溶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 因此,矿床的形成和矿体就位与岩溶、岩礁、不整合面、构造界面和岩相界面存在密切关系。多数 MVT 矿床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白铁矿等,有些矿床以铅为主,有些以锌为主,有些矿床铅锌并存,有的矿床中含有黄铜矿,通常方铅矿贫银,闪锌矿贫铁色浅; 脉石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

矿床内粗晶闪锌矿、方解石、重晶石等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多在 80 ~ 200℃间,成矿热水流体的盐度是正常海水的 5 ~ 10 倍,为 Na-Ca-Cl 型的高盐度盆地流体,其中常含有石油、甲烷、干酪根、沥青等有机质而表现出油田热水的特点。

❺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一、概述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是指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具有显著后生特征的一类铅锌矿床,因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典型发育而得名。这类矿床最早发现于18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半叶已成为世界主要铅锌来源。最早报道的是1720年在美国密苏里南部发现并开采的铅矿,1848年在 JoP1in 发现铅矿,从而使美国三州地区铅锌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873至1917年间这里成为美国铅锌矿的主要资源地。1903年在东南密苏里又发现了皮契尔(Picher)矿田,由此巩固了三州地区铅锌矿业主导地位,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工作已有100多年。早期的研究主要记述了这些矿床的热液成因特征,界定为岩浆后期热液矿床或远成低温热液矿床。至 20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用层控矿床理论对这些矿床进行再研究,对它们的成矿背景、与岩浆岩的关系、矿床(矿体)空间展布、控矿因素、矿石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在矿床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资料,如铅同位素、硫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热力学实验等。大量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充分证实了这类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或岩浆热液无成因联系。现已公认,它们是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地层的地下热(卤)水,在碳酸盐岩的孔隙、裂隙、溶洞、不整合面及层间破碎带等空间内充填交代形成的,属于受地层层位控制的后生矿床。

国外重要 MVT矿床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加拿大马更些河谷以及波兰的上西里夕西亚。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又可划分为6个区(图6-26):密西西比上游区A(威斯康星州、伊利诺斯州)、三州区 B(密苏里州西南部、堪萨斯州东南部与俄克拉马何马州东北部)、密苏里州东南部区 C(包括老矿带、新矿带和维伯纳姆矿带)、密苏里中部区D、阿肯色北部区E、伊利诺斯州南部-肯塔基州西部区F。加拿大除马更些河谷的派因波因特(Pine Point)矿区以外,还有北极孔沃利斯高矿区、Robb湖矿区以及马更些山脉中的盖纳河矿区。在阿帕拉契亚河谷与山岭地带(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东部和中部)也有许多矿床。有文献指出,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某些矿床,如奥地利的布莱贝格、南斯拉夫的梅日察、意大利的莱勃文矿床也属此类。

图6-26 密西西比河流域 MVT矿床分布

(据K.G.德赫姆,1959)

成矿区:A—密西西比河上游区;B—三州区;C—密苏里东南区;D—密苏里中部区;E—阿肯色北部区;F—伊利诺斯南部-肯塔基西部区

主要矿山:1—普拉特维尔;2—加连纳;3—迪比克;4—波悬契尔;5—乔普林;6—皮契尔

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有人认为辽宁关门山和广东凡口两个大型铅锌矿床属于 MVT矿床。扬子陆块周缘及其隆起边缘具有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这里发现的铅锌矿床许多具有MVT矿床特点。在扬子陆块周缘的这些铅锌矿床构成4个主要的成矿区:①西缘康滇地轴东侧(川西和滇东北)地区,产有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及大梁子、茂租等铅锌矿床;②北缘汉南地区,产有马元铅锌矿床;③鄂西-湘西-桂北地区,如花垣铅锌矿田等;④东缘南京栖霞山地区,产有栖霞山铅锌矿床(芮宗瑶等,2004)。

这类矿床形成于克拉通边缘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中,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边缘或盆地内隆起边部;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无明显成因联系;矿体主要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产于礁体、岩溶溶洞、岩溶角砾带、不整合面及裂隙带中。矿体形态与岩溶、层间破碎等先有构造空间形态有关;单个矿床规模一般不大,但矿田内的金属储量比较可观;容矿主岩多为古生代,少数为三叠纪或新元古代;容矿岩石主要为礁灰岩及其伴生的其他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等;矿石主要由硫化物在溶洞、晶洞、角砾碎屑间充填而成,次为交代白云岩形成,矿石成分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是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少见黄铜矿,闪锌矿中Fe含量较低(多在0.3%~4.5%之间),方铅矿中Ag含量低,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有的矿床还有重晶石、石膏、天青石、萤石、石英等。围岩蚀变不太明显,主要为白云岩化和硅化;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都较大。

二、重要矿床及特征

虽然对 MVT矿床的类型有的按容矿岩石分为白云岩型和灰岩(礁灰岩)型,有的按矿种分为铅锌矿床、锌(铅)矿床和铅(锌)矿床,还有的按成矿时间分为成岩期矿床和后生期矿床,但由于主要针对碳酸盐系中层控的后生铅锌矿床,MVT矿床的进一步类型划分还没有为人们普遍接受。下面主要以北美的重要矿床和中国的类似例子介绍 MVT矿床。

1.美国三州成矿区及皮契尔(Picher)铅锌矿床

美国三州成矿区位于密苏里州西南、俄克拉何马州东北和堪萨斯州东南一带,总面积约500km2,主要开采矿田有Picher(占总产量的2/3),其他还有Webb、JoP1in(1948发现最早的矿田),Granby、Ga1ena等(图6-27)。含矿地层为石炭系(密西西比系和宾夕法尼亚系)的Boon组及上下层位。该组可划分为7个岩段16个含矿层,主要岩性为含黑色结核状—薄层状燧石的灰岩,各层的底部和顶部都有页岩层。含矿层之下为一不整合面。基底为前寒武系,呈丘陵状起伏,埋深一般为520~550m,最高隆起处埋深仅有88m。

成矿区位于一个穹窿的西北侧,褶皱和正断层发育,主要为轴向 NW向的舒缓褶皱及交切褶皱的NE向断层。区内有花岗斑岩侵入于基底,但不是成矿同时期的。

皮契尔(Picher)矿田即位于 JoP1in背斜与 Miami凹槽的复合部,该处褶皱、断层、角砾岩带和各种裂隙群非常发育。矿体有带状分布的不规则平卧状、环带状和席状等形态。发生矿化的地层层位较多,但主要成矿层位1~2个,如M层中心为白云岩,向外依次为碧玉状燧石角砾岩、砾岩、含燧石重结晶灰岩,最后过渡到未蚀变灰岩。带状矿体主要产于白云岩与碧玉状燧石角砾岩的过渡带中(图6-28)。而环状矿体主要分布于矿田东部,小者直径仅有100m,最大直径可达2.5km。席状矿体系指矿田东北和西南边缘产出的水平延伸可达1km,而厚度只有3.5~4.5m的矿体,它们产于层状碎裂的燧石岩中。

图6-27 美国三州地区的构造与主要MVT矿田

图6-28 皮契尔(Picher)矿田带状矿体示意图

1—白云岩核;2—碧玉状燧石角砾;3—角砾岩底部层;4—重结晶灰岩;5—未蚀变灰岩

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次要矿物有自然硫、菱锌矿及砷铅矿、磷氯铅矿、硫砷铜矿等。粉红色白云石与硫化物关系密切,白铁矿和黄铁矿与之共生。

容矿岩石为礁灰岩和白云岩。白云岩为粗晶,灰色,伴生有含量不等的燧石结核,少量粉红色白云石充填于灰色的白云岩晶洞中。燧石与碧玉状岩呈结核状、扁豆体状和层状产出,大多为浅灰—黄褐色。燧石中的微晶石英粒径 3~15μm,呈放射状集合体交代(海绵骨针和海百合)生物体而成。碧玉状岩为黑色,由微晶石英构成,以含浸染状硫化物而与燧石岩相区别。其微晶粒度较大,14~70μm,晶体呈拉长状,并经常胶结角砾岩,也可交代页岩,因而被认为是与白云石化相同的成矿流体蚀变产物。

2.加拿大派因波因特(Pine Point)铅锌矿床

派因波因特矿床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大奴湖地区,该地区于1898年发现铅锌矿,1940年开始勘探,已查明有40个矿床。Pine Point矿区共发现50个矿体。总储量约有1亿吨铅锌矿石,品位Zn5.8%,Pb2.6%。

矿床产于中泥盆世吉维特阶障壁礁复合体中,下部为艾菲尔阶含石膏白云岩-泥岩层,上部为上泥盆统弗拉斯阶钙质页岩夹少量灰岩。吉维特阶在本区又分为4组,由下而上为Key河组(糖粒状白云岩-泥晶灰岩)、Pine Point群(生物礁-堆积相灰岩、粗晶白云岩),二者构成了生物障壁礁复合体,覆盖于其上的Watt山组和S1ave Point组均为泥灰岩、白云岩和钙质泥岩。障壁礁把 Mackenzie盆地的深水碳酸盐和页岩沉积与 Point盆地的蒸发岩隔开(图6-29)。Pine Point群构成了障壁礁的主体,可划出浅水平台相、生物礁堤相、深水相、潮坪-潟湖相、次生相和深海台地相等数个岩相。Pine Point群与 Watt组之间有一局部不整合,层内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图6-29 加拿大Pine Point群障壁礁的位置及与岩相的关系

(据Maik1em,1999,修改)

成岩阶段伴随有岩溶作用和白云岩化,提供了储矿空间,已发生了成矿。容矿岩石中的白云岩有两种,第一种为细粒致密砂状白云岩,含或不含化石,是一种与蒸发作用有关的早期白云岩。第二种为粗粒晶质白云岩,主要集中于不整合面之下及相变带中,叠加在成岩作用之上。对它们的形成有多种认识,热水交代是其中之一。岩溶作用带主要发育在含有绿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的不整合面之下一定距离内,见溶洞、裂隙及少量绿色粘土。见锥状矿体,含大小不等的白云岩块,如K57、A70、M40、W17等矿体。在礁灰岩底部也会出现塌陷区,而发生硫化物聚集(图6-30)。

图6-30 加拿大Pine Point矿区K57矿体产状及品位分布

矿体受礁体与岩溶作用控制,50个矿体为板状和锥状,分布在跨度 200m的礁体中,矿石量为10 万吨至 1500 万吨,品位Zn 3%~11.5%,平均 5.8%,Pb 0.8%~9%,平均2.2%,Pb+Zn在3%~20.5%之间,Pb/(Pb+Zn)为0.3。锥体上部富Pb,板状体富Zn。K57 矿体为一个锥体,Pb+ Zn>15%的矿石集中在一个长53m的范围内,其他如A70、W17等矿体也相似,富矿集中于锥体中,Pb+Zn可大于27.8%。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白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等。闪锌矿呈黄色至深褐色,方铅矿粒度 1~5mm。白云石以白色者居多,粗晶者伴有天青石和萤石。硫化矿石多见角砾构造、胶状构造和条带构造。硫化物形成世代为白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条带晶质闪锌矿。硫化物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 51~99t,盐度 15%~23%,流体成分与油田水相似。硫化物δ34S为13‰~2.4‰。

3.我国扬子周缘及隆起区边缘的铅锌矿床

康滇地轴西缘东侧(川西和滇东北)地区东边限制于峨边-雷波断裂带,中部有甘洛-小江断裂带,西部限制于安宁河断裂带,北起四川宝兴,南至云南会泽,在近50000km2的范围内,从震旦系至二叠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已发现百余个铅锌矿床,拥有铅锌储量近千万吨,产有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及茂租、大梁子等铅锌矿床。川西地区的铅锌储量主要赋存于中元古代会理群(8.4%)、上震旦统灯影组(75%)、下古生界(9.1%)、上古生界(7.5%),滇东北地区铅锌储量主要赋存于上古生界;容矿岩石有两类,细碎屑岩和凝灰质细碎屑岩中的铅锌矿床为Sedex型,白云岩、灰岩和碳质岩石等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矿床属MVT矿床(芮宗瑶等,2004)是本节的讨论对象。矿体的形态有似层状、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层间脉状、微斜交层的脉状和筒状。矿石矿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砷硫锑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重晶石、萤石、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等。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由相距 3km的矿山厂和麒麟厂矿床组成,最近深部矿体不断被发现,1992年以来新增 Pb+ Zn 储量超过300万吨、Ag1000吨、Ge 400吨。矿区地层由前震旦系组成基底,其上发育上震旦统及古生界中—上泥盆统、石炭系及二叠系(图6-31)。石炭-二叠系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矿区南西部,石炭系摆佐组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由灰白色、肉红色、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和致密块状浅灰色灰岩及硅质灰岩组成。矿体在平面上呈左列式展布,剖面上呈斜列式阶梯状延伸,以脉状、囊状、扁柱状、网脉状及似层状产出,其中似层状是由于受北东向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致。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截然,常见矿体骤然尖灭或膨缩等现象,其走向长800余米,倾斜长720m,垂直延伸达 1100余米,厚度 0.7~40m。共控制矿体30余个,规模悬殊大,其中Ⅵ号、Ⅷ号矿体最大,铅锌金属量分别为78万吨和近100万吨。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铁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少量毒砂、黄铜矿、斑铜矿、辉硫锑铅矿及辉硫砷铅矿;脉石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石膏、粘土类矿物等。矿石以块状构造最为常见,还见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状构造等。矿石品位极高,Pb+ Zn一般为25%~35%,最高达 40%,而且除高度富集 Pb、Zn、Fe、Ag外,还富集 Ge、In、Cd、T1、Ga等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分散元素;从浅部到深部,铅锌矿体有变厚、变富趋势。围岩蚀变相对简单,白云岩化较广泛,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仅分布于矿体及近矿围岩的有限范围内。

茂租铅锌矿床赋存在下寒武统到震旦系,浅部矿体产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含矿层岩性为含磷白云岩,上部为中厚层晶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砂屑磷块岩,下部为薄层状中—细晶白云岩互层,底部是中—细晶白云岩。

图6-31 滇东北地区会泽铅锌矿区地质图

(据高德荣,2000)

大梁子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其顶部岩石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页岩,二者构造破碎形成“黑破带”,即形成无定向杂乱分布、大小悬殊(从数厘米到数米不等)的、角砾成分复杂的角砾破碎带岩石。浅部角砾成分以碎屑岩为主,深部角砾成分以白云岩为主;中心部位角砾成分以碎屑岩为主,边部碎屑岩成分以白云岩为主(图6-32)。“黑破带”中的黑色物质为有机碳,含量达11.54%。黑破带是大型筒状高品位铅锌矿石的重要标志。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40~230t。

图6-32 大梁子铅锌矿床的平面图(a)和剖面图(b),示矿体形态和容矿岩石

(引自芮宗瑶等,2004)

1—第四纪砾岩;2—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页岩;3—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4—砂页岩“黑破带”;5—白云岩“黑破带”;6—断层破碎带;7—断层及编号;8—勘探线及编号;9—锌矿体;10—铅矿体;11—坑道

北缘汉南地区铅锌矿体产在汉中南部地区碑坝穹窿周边的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分布区(图6-33)。在陕西南郑的马元铅锌矿区发育南、东、北 3个矿化带,矿区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构成,基底由中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碎屑岩及晋宁—澄江期中酸性侵入岩和基性杂岩组成,盖层由角度不整合于基底之上的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容矿地层是上震旦统灯影组角砾岩化白云岩,矿体受灯影组层间破碎构造控制。矿石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菱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铁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矿石角砾状构造为主,局部见块状、脉状和网脉状构造;矿石在南矿化带以锌为主,锌平均品位2.8%~8.0%,在东矿化带以铅为主,铅平均品位9.5%~11.74%,锌品位1.49%~1.58%。矿床中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是白云石化和硅化。

图6-33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田地质略图

(引自芮宗瑶等,2004)

—寒武系;Z—震旦系;1—碑坝前震旦纪古陆核杂岩;2—上震旦统灯影组铅锌矿化层

东缘南京栖霞山地区栖霞山铅锌矿床铅锌储量 240 万吨,平均品位铅2.86%,锌5.14%。矿床位于苏北坳陷与下扬子台褶带接合部位,容矿地层是下石炭统到下二叠统,70%的铅锌矿石赋存在中石炭统黄龙组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含锰灰岩中。这套地层厚360m,常见含锰灰岩(可达到45m厚)和厚度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层纹状黄铁矿层,含锰为28%~9.38%、含硫达8%的硫锰贫矿层。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层为含有机质丰富的有利容矿地层。

志留系坟头群—二叠系龙潭组组成栖霞山复背斜,称上构造层;下中侏罗统象山群高角度不整合覆盖其上,称上构造层。纵向断裂 F2发生于栖霞山复背斜倒转翼的D3与 C1之间,纵贯全区,断续延长达 7km以上。该断裂形成于印支期,复活于燕山期,向上切割象山群;侧向上不整合面发生错动,形成F7断裂。该矿床主矿体受控于F2、F3和F7断裂交汇部位(图6-34)。古岩溶角砾岩带沿不整合面和断裂带分布,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以下 150m范围内的石灰岩中,分布地段宽几米到几十米。岩溶角砾岩可分为交代角砾岩、溶塌角砾岩和溶填砂岩,容矿岩石以溶塌角砾岩最佳,有用矿物以胶结物形式产出。因此,断裂破碎带、岩溶角砾带和不整合面是有利容矿构造(图6-34)。

图6-34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综合剖面图

(引自芮宗瑶等,2004)

1—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2—中下侏罗统象山群砂岩;3—象山群底砾岩;4—上二叠统砂页岩;5—下二叠统燧石灰岩;6—上石炭统船山组灰岩;7—中石炭统黄龙组含锰灰岩和厚层灰岩;8—下石炭统砂页岩;9—上泥盆统石通组砂岩和石英岩;10—中上志留统坟头群粉砂岩夹页岩;11—断层角砾岩;12—岩溶角砾岩;13—复合角砾;14—断层;15—沉积不整合面;16—硫铁矿矿体;17—铅锌矿体;18—锰矿体

这个矿床中矿体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的囊状、脉状。矿石中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钙菱锰矿、铁菱锰矿、黄铜矿、黝铜矿、白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磁黄铁矿、毒砂、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含银自然金、辰砂、镜铁矿、褐铁矿、银铁矾、铅铁矾、明矾石、黄钾铁矾、胆矾、白铅矿、菱锌矿、水锌矿、软锰矿、硬锰矿和锰土。脉石矿物是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重晶石等。主要有用元素为铅锌和硫,伴生有用元素有锰、铜、金、银、锡、镓和铟等。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萤石化和石膏化。

三、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问题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形成作用和形成机制问题,S.A.杰克逊和F.M.比尔斯曾较早提出过沉积-成岩成因模式,认为该类矿床是在成岩作用晚期阶段,盆地内由沉积物压实作用产生的流体通过卤水的溶滤作用获得金属,这种含矿流体从盆地深处排出后在碳酸盐岩中与 H2S作用而形成硫化物。这一模式对于人们以后进一步研究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成因有重要指导作用(图6-35)。人们认同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形成经历有3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含矿热水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含矿热水的运移;第三阶段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

图6-35 MVT矿床形成的简化模式,示大型盆地或隆起边缘

热水流体形成和大规模运移及铅锌硫化物沉淀位置

1.含矿热水的形成

许多 MVT矿床中矿物内流体包裹体都具有:①密度常大于 1g/cm3;②盐度常大于15%(NaC1),不少大于20%(NaC1);③包裹体内有浓缩的Na、Ca氯化物溶液以及少量K、Mg、Ba和部分重金属(如Zn、Cu等),

和H2S含量低;④含有机质,呈甲烷或类似石油样的小液滴;⑤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在50~175t之间(有些类似矿床温度可能更高一些)。这些特点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的Na-Ca-C1型热水,而且可能与油田水相似或有关。

在沉积盆地内,同生沉积不久的沉积物可能含70%~80%的(同生)水。在埋深达数百米的情况下,由于压实作用,这些水大部分从沉积物中排放出来。随着深度增加,这些地层水含盐度逐渐增高,可达15%以上,这可能与蒸发岩层被地下水溶解有关,或者是由蒸发岩层间排出的流体造成的。压实水的温度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最后演变为热水。显然,这种热水不是浓缩的卤水,而是盆地同生水演变的产物,水的来源最初应是海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并由于与盆地内沉积岩石相互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影响,水的性质后来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可由矿物流体包裹体中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予以说明。

这种富含氯化物的热水可从它们流动时所经过的岩石中淋滤出大量金属,从而形成含矿热水。这已由实验研究和对天然热水的直接观察所证实。在墨西哥湾海岸、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北部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顿湖等地区都已发现了含有大量金属的氯化物热水,这说明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富氯化物热水运移金属的现象。

2.含矿热水的运移

从盆地地层中挤出并最终形成含有金属的热水,在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及其他热动力(如岩浆热)驱动下,沿最容易渗透的通道上升。通道可以是由于地壳局部抬升而产生的断裂-裂隙系统,也可以是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的溶洞、漏斗溶缝以及由岩溶引起的塌陷角砾岩带,还可以是不整合面、生物礁体等,天然通道系统能使大量流体迁移,有时甚至运移很远的距离。

研究表明,金属在这种溶液中是呈氯化物或有机络合物形式被水携带的。硫在热水中含量不等,可能呈硫酸盐状态存在并被搬运。

3.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的沉淀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大多赋存于碳酸盐岩系中,并且广泛与孔隙发育的礁灰岩、局部岩溶坍塌带、不整合面和断裂裂隙带密切相关。碳酸盐岩中这些开放空间既是含矿热卤水的运移通道,也是大量硫化物沉淀的最佳场所。矿石的组构特征充分证明了矿床是含矿热水通过在这些先已存在的空间中充填和交代形成的,因此MVT矿床属典型的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矿床。

促使金属从热水中沉淀出硫化物的原因很多,如PH值变化、温度降低、热液稀释(大气降水混合)等,而最主要的是由于还原硫的增加。如前所述,热水中的硫一般可能呈硫酸盐形式搬运,但热水中若进入有机质或遇到油田水(含CH4),有机质或 CH4在成岩阶段会将硫酸盐还原为H2S。此外,在近地表环境下,细菌大量存在,还原硫酸盐细菌会消耗掉有机质并将硫酸盐还原为H2S;石油的热降解、石油与石膏的相互反应都可产生大量的H2S。这些可从 MVT矿床多与蒸发岩伴生以及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较多油田水得到证明。还原硫大量增加,热水中的金属则迅速与之反应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下来。

四、勘查评价要点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经常位于世界各地一些特大型沉积盆地的周缘及附近或者沉积盆地之间相对隆起区边缘地带;大多数 MVT矿床产于相对未受变动的台地或浅水碳酸盐岩中,尤其是白云岩中;铅锌矿田的范围常很大,达几十到几百平方千米,矿田内各单个矿床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矿床地质特点相似。多数矿田内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火成岩,即无岩体或者岩体很晚。

MVT矿床显然是后生的,铅锌等硫化物矿物充填于岩石早先存在的空隙或交代胶结物,有时直接可以看到这些岩石属于多孔礁体碳酸盐格架、岩溶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因此,矿床的形成和矿体就位与岩溶、岩礁、不整合面、构造界面和岩相界面存在密切关系。多数 MVT矿床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白铁矿等,有些矿床以铅为主,有些以锌为主,有些矿床铅锌并存,有的矿床中含有黄铜矿,通常方铅矿贫银,闪锌矿贫铁色浅;脉石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

矿床内粗晶闪锌矿、方解石、重晶石等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多在80~200t间,成矿热水流体的盐度是正常海水的5~10 倍,为Na-Ca-C1 型的高盐度盆地流体,其中常含有石油、甲烷、干酪根、沥青等有机质而表现出油田热水的特点。

❻ 密西西比的气候

密西西比河西岸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流量较小,季节变化急剧,含沙量大,主要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密苏里河,它的长度超过干流,为4125km,流域面积137.2×104km2;河口处年平均流量约1812m3/s,但季节变化极大,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曾达 25488m3/s,而
冬季枯水期最小流量仅119m3/s;东岸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重要,它接纳了阿巴拉契亚山西坡的众多支流,长1579km,流域面积52.8× 104km2;流域内降水丰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7080m3/S,相当于密苏里河的3.9 倍,洪水期在春季,枯水期在秋季。俄亥俄河对于干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起有
重要作用。密西西比河干流上游段(源头至圣路易斯)年平均流量为3900m3/s,中游段(圣路易斯至开罗)为5800m3/s。自俄亥俄河注入后,下游水量大增,河口处达16330m3/s,同时干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也与俄亥俄河
渐趋一致:洪水期从中、上游的初夏提早到春季,4 月水位最高;枯水期从中、上游的冬季提早到秋季,10 月水位最低。

是由卫星拍摄的一些密西西比河图像,从中可见河流在冲积平原蜿蜒曲折,鸟爪形的入海口,沿河的城市。这些图片分辨率较高,文件较大。点击后可以看到原始图像。
新奥尔良是美国第二大港口,旅游胜地。它扼控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是一个战略要地。著名的庞恰特雷恩双跨公路大桥长达39公里,沟通市区与湖北岸的联系,是世界最长的桥梁之一。新奥尔良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出海门户,与中、南美洲贸易联系密切。港区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和通庞恰特雷思湖的运河沿岸,码头泊位总长40余公里,入港航道水深9.12米,60年代建成密西西比河直通墨西哥湾水道,供远洋海轮使用,使港口的入海距离缩短60多公里。1982 年货物吞吐量1.71多亿吨,居全国各港之首。以转口贸易为主,港区内设对外贸易带,占地7.6公顷,进口货物可免税在此储存、加工或展览。是7条铁路干线的交会点,通连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水陆联运方便,是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枢纽。多座大桥跨越密西西比河两岸。
圣路易斯是美国中西部水陆交通枢纽,密苏里州最大城市。位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以南。市区面积158平方公里。城市座落在河岸阶地上,地势向西升高,平均海拔138米。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0℃左右,7 月26.6℃,年降水量980毫米。交通运输发达。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河港,码头岸线长达28公里,拥有现代化设施。全国第二大铁路运输中心,有28条铁路线(17条为干线)在此交汇,还有9条公路干线穿行该市。市区沿密西西比河延伸31公里。河东称东圣路易斯,为城市的发祥地;河西称圣路易斯,为城市的核心部分。两岸之间架有多座公路、铁路桥。东圣路易斯东北郊和圣路易斯西南郊为两大工业区,工厂多沿密西西比河成带状分布。市中心高层建筑和法国式古典建筑交相辉映,街道宽阔。高达192米的不锈钢拱门耸立于河畔,象征美国向西开发的门户,为城市的主要标志。

❼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

截至2019年6月30日,建成19个,正在投入使用18个,台湾核能一厂已退役,建设中3个。

一、中国大陆核电站

1、大陆16座核电站

分别是:秦山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秦山第二核电厂、岭澳核电厂、秦山第三核电厂、田湾核电厂、红沿河核电厂、宁德核电厂、福清核电厂、阳江核电厂、方家山核电厂、三门核电厂、海阳核电厂、台山核电厂、昌江核电厂、防城港核电厂。

2、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基地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处于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地区。从上海虹桥机场开车到海盐县约一个半小时。

秦山核电基地目前共有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二、中国台湾核电站

1、台湾3座核电站

分别是金山、国圣、马鞍山核电站。

台湾于1987年开始兴建核电站,目前拥有核一、核二和核三(金山、国圣、马鞍山)共三座核电站。核能是台湾的主要能源之一,对台湾发展经济有所贡献,至今未有台湾核电站发现事故伤及环境的报道。

2、核电站在台湾的重要作用

台湾岛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需要相当多的能源,而岛内既无煤炭,也无石油和水利资源可供发电,利用核能发电在情理之中。

此外台湾还拥有6座供研究、教学用的科研型核反应堆,虽然装机容量都不大,但所使用的铀-235的放射性强度极高,也是提炼核武器级钚-239的最佳原料。

台湾的核电站运行以来,已卸出放射性物质强度约为广岛级原子弹1206倍的乏燃料约2900吨,这些乏燃料可提炼出制造核武器的钚-239,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7)密西西比河一共分布多少台核机电设备扩展阅读:

一、中国大陆

2011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CEFR)成功实现以40%的功率并网发电,2014年12月15日17时,在国家核安全局现场监督下,CEFR首次达到100%功率。;宁德1号机组、红沿河1号机组也分别于2012年12月28日、2013年1月17日成功并网发电。

二、中国台湾

2016年5月16日,台湾第二核电厂2号机组完成大修重新并网发电后仅135分钟即发生避雷器爆炸事故宣告跳机。

核一厂,截止2018年仍在运行。核二厂,停运中。

台湾于1987年开始兴建核电站,目前拥有核一、核二和核三(金山、国圣、马鞍山)共三座核电站。核能是台湾的主要能源之一,对台湾发展经济有所贡献,至今未有台湾核电站发现事故伤及环境的报道。台湾岛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需要相当多的能源,而岛内既无煤炭,也无石油和水利资源可供发电,利用核能发电在情理之中。

❽ 请简述下美国内陆核电站的情况

美国共有65个核电厂址分布在31个州,这些核电厂址一共有104座商用核电机组在运行。美回国的核电厂大多分答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其以西至大西洋沿岸区域。在65个厂址104台机组中,16个厂址共27台机组滨海或河口,25个厂址共39台机组滨湖库,24个厂址共38台机组滨河。25个滨湖厂址中,涉及美国17个天然湖或人工湖。24个滨河厂址涉及美国15条河流。

❾ 密西西比河全长多少千米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长河。
密西西比河的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贡金人,阿尔贡金人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在印第安语中,“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着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的人们,美国人民感恩于密西西比河的慷慨,将密西西比河又尊称为“老人河”。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崇山峻岭之中,逶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把美国分为东西两半,最后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但是,它比其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短了418公里。
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密西西比河之所以得名“河流之父”,还因为它支流众多,将千川百流都汇集到它的怀抱中。密西西比河投身于代航运领域始于19世纪初叶,1811年,“新奥尔良”号汽轮首航密西西比河,从河口溯源而上,开辟了3000公里航道。从此,内河运输量步步上升,时至今日,密西西比河年运输量在2亿至3亿吨,大部分是煤、焦炭、钢铁、硫磺、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
密西西比河上游,全长达4300多公里,河水从伊塔斯卡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水流和缓,两岸多冰川、湖泊和沼泽。
密西西比河的中游河段比较短,一般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算起,直到俄亥俄河口为止,全长320公里,主要包括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部分地区。这里终年温暖多雨,作物生长良好,水流稳定,航道深阔,航运价值很大,是美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平原地区。

❿ 密西西比河的简介资料

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流域各州包括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长1010千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密西西比河还被作为许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从开始垦殖的时候起,就是南北航运大动脉。但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20世纪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断发生泛滥,城镇乡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农田和果园遭到破坏,工业和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今天,经过美国人民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处处是绿色的河岸,生气勃勃的工业城镇星罗棋布,繁忙的船队与轻快的游艇使美国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苏醒过来了,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国的大地生辉增色,更加娇媚。
[编辑本段]绰号
由于密西西比河的壮阔浩瀚及其历史意义,密西西比河有许多的绰号:
* 父河(The Father of Waters)
* 汇集的水(The Gathering of Waters)
* 大泥潭The Big Muddy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ssouri River)
* 大河(Big River)
* 老人河(Old Man River)
* 伟大之河(The Great River)
* 国家之体(Body of a Nation)
* 强大的密西西比(The Mighty Mississippi)
* 伟大的连环El Grande (de Soto)
* 泥泞之河(The Muddy Mississippi)
* 老蓝(Old Blue)
* 月河(Moon River)
河流之父
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公里。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公里,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的人们。美国人民长期以来称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为“老人河”。它的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公金人(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合流处
[编辑本段]水文
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上游河段纬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洪水期 3~7月,1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秒 。冬季封冻 ,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秒,3~8月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高水位,12 月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自俄亥俄河汇入后 ,水量大增 ,年平均 径流量达1.34 万立方米 /秒,1~6 月为洪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位,10月为枯水期,含沙量大。干流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长度大、水量小、季节变化明显;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长度小、水量大、季节变化缓和。流域内大部分为平原,为美国中南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工业、生活用水。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河漫滩广阔,过去每当春夏,河水暴涨,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密西西比这样一条大河的水文一向是大力研究的对象,事实上,至192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对这条河的水文情况已有足够了解,而且已建成的控制设施已足可制服该河。然而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59,57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被淹,公路、铁路和电话线路等交通运输多处中断,农田、工厂甚至整座城镇一度泡入水中。大量财产被毁,至少250人丧命。河流工程师们开始重新审察密西西比河的水文问题。
自从1927年发生反常情况以来,主要支流注入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平均流量受到悉心监测。主河道流经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Vicksburg)的平均流量测定为16,131立方公尺/秒。一般而言,西面的支流是最不稳定的。春季和初夏达到高峰时,相当於冬季输入主河道水量的3∼4倍。密西西比河上游及其支流约在同一时间(3∼6月)达到最高水位,此时间内融雪之后便是初夏降雨。不过,这一地区冬季流量也十分可观。俄亥俄河流量高峰出现稍早,它在汇入密西西比河前不远处的伊利诺州梅特罗波利斯最大月平均流量通常出现在3月,此时俄亥俄河提供的流量能占密西西比河下游维克斯堡测到的流量的3/5以上。所以说,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因。洪水可因下列情况而加剧∶大平原上降雨早,初春突然出现热天使北部积雪融化,下游普降暴雨等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下游河水溢出河岸,威胁大堤。支流被挡回,在大堤远侧形成湖泊。平时不超过2∼3.5节(2.5∼4哩/小时)的流量在主河道狭窄处可增加1倍。例如,维克斯堡监测站在1936年记录的冬季低流量仅2,655立方公尺/秒,次年高水位期所测到的流量为58,298立方公尺/秒。
密西西比河水及沉积物中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各种污染物已经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浓度较低,除水中自然存在者外,还来自工业和城市垃圾及农业和城市地区的排水。但在一些城市的下游已发现与人类垃圾有关的高浓度的微生物,并已确认为流入河水中的垃圾处理不当所致。如纽奥良下游中的浓度比该市上游的浓度高好几倍。在纽奥良所取的水样显示,溶解氧含量较高於生物氧需求量。据此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污染程度不高。
[编辑本段]水系
如果将密苏里-杰佛逊(雷德罗克)水系的长度加在密苏里-密西西比汇流后的密西西比河上,则长度为5,971公里(3,710哩),居世界第4位。密西西比河主干长3,780公里,仅居世界第20位。密西西比河流量约为17,000立方公尺/秒(600,000立方呎/秒),居世界第8位。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很广,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大半个美国的经济区域。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南北长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落基山到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东西宽约2700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大一倍。
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公里。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后,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公里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河源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公里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和密苏里河口以上的干流部分,实际上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公里。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弯弯曲曲,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巨大的急流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
从伊塔斯喀湖至密苏里河口,这段密西西比河干流也属上游地区。河水从伊塔斯喀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在这里水流是缓慢的,这与一般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情景完全不同。在河源附近,是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湖泊。在这一河段上,坐落着美国中北部最年轻的大城市——“双子城”,也称为“千湖之城”。该城由于地处春小麦与乳酪带的交界处,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相配合,成为美国重要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是美国中北部较大的商业、金融、电子、农业机械和运输机器制造中心。它又是美国重要枫树产地。枫树既能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还可提取枫糖,木材可制家具或供建筑之用。每年采摘红叶季节,许多人来这里观赏与采集,现已开发成了游览区。

中游

阅读全文

与密西西比河一共分布多少台核机电设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般设备出口是什么公司买的 浏览:828
安徽矿井专用模型实验装置供应商 浏览:276
路桥五金电机批发市场 浏览:299
物流教学设备可以和哪个公司购买 浏览:227
轴承的公称内径怎么算 浏览:238
真空蒸馏系统车是什么仪器 浏览:455
肠外营养机械性并发症有哪些 浏览:203
武汉阀门厂招聘车工 浏览:38
天然气阀门关了还有味 浏览:439
燃气表自动断气阀门 浏览:596
松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167
襄樊市五金机电城 浏览:454
电动机轴承里面小方块是什么 浏览:128
铸造怎么判断是否是锻造 浏览:914
机床平面不平是什么意思 浏览:915
美的冷静星空调怎么开启制冷 浏览:796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浏览:386
绿佳电动车仪表出现M是指什么 浏览:252
带封套的轴承怎么拆 浏览:330
为什么需要阀门定位器 浏览: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