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泥石流监测
一、监测项目
泥石流监测除需进行与滑坡、崩塌监测类似的地表变形、降水量、地声、岩土体含水率监测外,一般还要进行泥位监测和视频监测。
二、监测频率
泥石流监测频率与滑坡、崩塌监测类似,自动化监测一般每天1次,必要时可以加密(如强降雨过程)。人工监测一般每月2~3次,必要时可以加密,如强降雨过程。
视频监测为实时监控,如受传输手段限制的话可选择1~2h发送一次监测画面。
三、监测成果应用案例
由于受到“5.12”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岩体松动,诱发了大量的表层滑塌、崩塌、滑坡等灾害。为了应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地震后地方政府在文家沟等危险地段建设了以降水量监测为主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并向当地群众开展了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2010年8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连续8h降雨累计达227mm,诱发了450万m3土石倾泻而下,冲出文家沟,阻塞了绵远河,袭击了清平乡场镇,冲毁了大量房屋,在场镇中堆积了厚度超过2m的泥土、碎石。灾害来临前,地质灾害监测人员根据监测到的降雨数据和现场巡查的异常现象,判断泥石流即将发生,迅速报告乡镇政府,果断采取了紧急避让措施。最终,除在转移过程中躲避不及造成7人遇难外,当地5400名群众安全转移,伤亡代价降至最低。此次事件被认为是泥石流监测成果应用的一个典范,是成功预警泥石流灾害的一个样本。
此次灾害发生后,由于不利的地质地形条件依然存在,四川省组织建设了更为完备的泥石流监测系统。2012年5月,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走马岭沟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全面完成野外仪器部署和设备调试,开始投入试运行。监测预警系统采用遥测雨量站、远程视频、雷达泥位计、泥石流次声波仪、地下水渗透压力传感器等先进仪器设备完成野外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将监测信息通过光纤、GPRS信号、卫星等现代通信手段完成数据及图像的远程传输。实现与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值班单连、会商系统的无缝对接,其结果将有效提升泥石流灾害隐患的实时监测预警能力。
② 泥石流有哪些非应急避防措施
(1)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生物措施。是一种长期的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御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几率与规模。
(3)工程设施。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综合防治措施。即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统一全面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4)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貌、降雨等条件,以及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等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分为中长期和短时预报。
③ 泥石流预警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1]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中文名
泥石流
外文名
mudslide
分类
自然灾害
特点
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等
多发地区
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快速
导航
多发地带
种类分类
形成条件
发生规律
诱发因素
活动强度
危害影响
预防工程
险情预报
防灾应急
逃生自救
灾后防病
典型案例
揭秘
危害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多发地带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
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④ 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泥石流来了以后怎么办?应该跑,但是呢不能顺着这个沟谷跑,要往两侧,沟谷的两侧高处跑。而且一旦泥石流来了之后,你深陷泥石流的时候怎么办?深陷泥石流你应该充分利用,泥石流跟水不一样,水是很难对付的,但是泥石流有一种很强的承托作用,因为它是固态的,粘稠的,所以你在泥石流尽量滑动你的双臂、四肢,然后保持把脑袋露在外头呼吸。一定要保持心态的镇定,因为泥石流的那种承托的话,反倒会让你安然无恙,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老大娘在爆发泥石流的时候,也在山区,这个泥石流下来之后,这个老大娘当时可能也是巧了,她被泥石流冲出一公里多,但是她什么事都没有,也就是说她一直把头露到外头的时候,泥石流就把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一直搬了一公里多,但是救出来没有受伤。不过如果遇到有特别大的石块夹在泥石流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而最好的自救方法还是预防,预防泥石流普及科普。
⑤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
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5、治水工程:修建水库、水塘和引水、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调蓄、引导导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与发展的水动力条件。
⑥ 地质灾害处理需要什么设备
地质灾害的治理,应根据灾害的类型,以及主要危害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内结合具体措施情况选容择相应设备。
地质灾害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狭义上)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广义上)主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⑦ 滑坡、泥石流监测有好的什么方法和设备
国内也有搞滑坡,泥石流监测的,但是国产传感器由于精度不高,而且防水防尘性能不好,安装后精度和性能就下降甚至作废了,所以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还是需要国外进口的更可靠,盛远天地company的滑坡,泥石流监测系统传感器和其他主要设备都选自欧洲顶级品牌,你和他们咨询下吧。
⑧ 泥石流防御措施
由于泥石流较难准确预报,易造成较大伤亡,虽然泥石流许多是防不胜防的,但是,人们还是有办法在灾害面前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选择良好的居住地,建造抗灾度高的房子。我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尽量考虑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当然,因为现在人多地少,人们选择居住环境受限,但是可以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建造房屋,尽量避开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它措施。另外,在居住地也要尽量修建抗震级别高的房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修砖房或修水泥框架房最好,当然大多数农村人因为经济条件的局限只能修土墙房,但也要考虑如何预防泥石流,才是最妥的。
还要做一些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效果也不错的。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还可修建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也可修建拦砂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对防治泥石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长期的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御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雨季里人们要注意什么
在暴雨来临之时,人们要以预防为主。泥石流发生在夏汛暴雨期间,人们最好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在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几天要警觉。最好选择附近安全的地带修建临时避险棚。如较高的基岩台地,低缓山梁上等。切忌建在沟床岸边、较低的阶地、台地及坡脚、河道拐弯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端边缘。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后或刚停,不应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大雨发生。另外,具有阵流的粘性泥石流,其阵流间隙有时会被误认为泥石流结束。总之,只有当确认泥石流不会发生或泥石流已全部结束时才能解除警报。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当白天降雨量较多,晚上或夜间必须密切注意降雨,最好提前转移,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室内就寝。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减少、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当出现泥石流体堵塞河流,形成堵坝时,应尽快采取毁“坝”措施,使上游水体尽快下泻,避免次生洪水灾害,同时通知上、下游受害的地区,做好防灾避险。当公路、铁路、桥梁被冲毁后应及时采取阻止车辆通行,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1]泥石流前兆是什么
泥石流是水与泥砂石块相混合的流动体,由于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其运动过程产生巨大动能,而不同于一般洪水,常有一些特有的现象: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声。很多泥石流暴发之初常可听到由沟内传出的犹如火车轰鸣或响雷声,地面也发出轻微的震动,有时在响声之前,原在沟槽中流动的水体突然出现片刻断流。随响声增大,泥石流似狼烟扑滚而来。所以,出现断流、响声等现象时,已经预告了泥石流的发生。另外泥石流还有强劲的冲刷、刨刮与侧蚀;弯道超高与遇障爬高;巨大的撞击、磨蚀现象;严重的淤埋、堵塞现象;阵流现象。
怎样判断泥石流的发生?我们要遵循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我们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
1、看: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听: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如前文说到的两个村民,他们都听到了轰轰声,却并不知究竟,如果他们早知道,可能就会减少一些人员伤亡。
3、看听结合: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来了怎么办
泥石流不同于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这次泥石流所到之处,大树一样的连根拔起,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⑨ 泥石流监测方法
泥石流野外观测是指对自然界实地发生着的泥石流各要素进行实测,获取泥石流原型的各种物理量,并根据泥石流组成与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泥石流现象的本质和机理。
6.4.1泥石流观测的一般方法介绍
6.4.1.1选线建站
勘选泥石流观测站址,首先应选择每年发生足够多的泥石流场次的流域建站,以满足观测的需要,且要有良好的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和生活条件。站址一般选在流域下游流通堆积段附近,以能控制整个输出信息。同时建站应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控制整个流域必要的观测断面,观测点的布设,以达到观测的同步性、连续性。
6.4.1.2流域背景资料分析
1)流域背景资料的收集
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环境的变化。
(1)流域水文、气象;
(2)流域地质地貌背景资料;
(3)流域内社会、人文、经济活动;
(4)流域内自然资源。
2)流域及邻近地区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调查
(1)地震;
(2)暴雨、冰雹、高温等灾害性天气;
(3)滑坡、山崩、雪崩、冰崩等事件;
(4)山洪;
(5)森林火灾;
(6)重大经济活动及其对流域环境的影响。
6.4.1.3泥石流观测的内容
1)形成区固液两相物质来源控制性测量
(1)水文气象
(2)滑坡及其变形观测:对流域内补给泥石流物源的重要滑坡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其仪器设备有:滑坡位移计、倾斜仪、孔隙水压力计、定位桩等。
(3)地下水观测:流域源头区地下水活动对泥石流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常采用测井和泉水露头进行观测。
(4)土壤含水量观测:尤其是饱和含水量对土壤有重要作用,用剖面取样分析方法或土壤含水量计进行测试。
2)运动要素观测
泥石流运动过程和各种运动要素的观测是泥石流观测试验的重点。观测段选在较顺直的流通区,布设2~3个测量断面。
(1)选择断面:各断面间距20~200m,视具体情况而定,选定断面后对各断面的几何特征进行测量。其横向特征表示水深与断面积的关系,纵向特征表示沟床总比降。每次泥石流过后,若断面有较大的变化,必须反复施测。
(2)龙头流速测量:通常用秒表记录龙头通过两个已知距离断面的时间,就可得到龙头的平均速度。
(3)泥位、泥深:超声水位计用于施测泥石流流面高程。龙头泥面高程与泥石流发生前沟底调和之差,即为龙头高度。龙头高度并不代表泥石流整个过程的泥深,因为沿阵流泥深变化太大,龙头泥深最大,龙尾泥深为零。
(4)表面比降:泥石流为非恒定、非均匀流动,因而其泥面比降的测量十分必要。
(5)整个过程的量测:泥石流从形成后,运动到堆积扇上散流或流经堆积扇进入主河的全过程观测。
3)样品分析
(1)密度和含水量;
(2)颗粒分析;
(3)化学成分和胶体成分分析;
(4)流变试验。
4)沟床变形测量
泥石流沟床具有大冲大淤的特点,往往一次泥石流过后,沟床面目皆非,这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一次泥石流过程前后多次测量,以比较沟床不同部位的冲淤变化。
5)物理力学特征值的量测
主要有泥石流冲击力测试和声学性质测量。
6.4.2泥石流观测的主要方式
一般说来,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两个基本条件:充沛的固体物质和大量与一定强度的降雨。充沛的固体物质指在沟道内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包括降雨时崩塌,滑坡提供的固体物质带动形成泥石流;坡面大量固体物质运动(滑坡或坡面泥石流)到沟道并在沟道中形成泥石流;滑坡形成土坝,水流将土坝冲开形成溃坝泥石流。根据泥石流的形成基本条件,结合对降雨量的观测,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分析,给出泥石流暴发的临界条件,从而预报泥石流的发生。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地貌和地质特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指标也会不同。因此,输油气管道所处小流域泥石流环境发生条件与背景的调查,确定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指标,是管道泥石流监测的两大主要内容。
6.4.2.1降雨观测
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立雨量站。尽可能地搜集一次雨量过程等雨量历时资料,为最终确定泥石流发生的降雨阈值提供基础条件。
6.4.2.2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指标的研究确定
一般来说有关泥石流的降雨观测,特别强调对24小时降雨量的观测,而24小时雨量观测中又强调3小时降雨量的观测。而0~3小时,特别是10分钟和1小时的雨量观测是泥石流降雨观测中的重点。通过对不同降雨条件发生泥石流的研究,确定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指标。
6.4.3泥石流预警观测
研究表明,泥石流在启动和运动过程中都会发生次声信号,这种次声信号是泥石流发生过程中一种特有的信号,因此,用次声警报器来监测捕捉这种信号,进而对泥石流发生作出预警是非常有效的。
泥石流次声警报器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历经10年研制而成,经1995年以来数十次泥石流事件应用无一漏报、错报,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批准(专利号ZL01256480X),目前该设备已用于委内瑞拉、西班牙及我国四川、云南、台湾等地的泥石流观测。
⑩ 洪水灾害必备逃生工具有哪些
比如通讯设施、救生衣、鲜艳衣物等等物品。
一、当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时
一是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
二是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
三是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援助。四是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饮用水。
二、当遇到住宅被淹时
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
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三是在洪水淹没范围内从事地下生产的矿业或商业人员以及在低洼地区和主流区内工作的人员,如坚持生产,应判断生产人员及设备是否安全。
四是工矿企业内,除生产人员、防汛抢险人员以及不能脱离岗位的后勤人员之外,需要避难时应当脱离危险区域或到高层楼群内避难。
五是重点加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原材料及产品的保护,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三、当发生山洪时
一是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避难地点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工具进行水上转移。
二是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切忌单身游水转移。
三是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
四是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五是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夜晚可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六是山洪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当发生泥石流时
一是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谷底或陡峻山坡下躲避、停留。
二是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三是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四是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特别注意在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五、原地等待救援时
一是有条件修筑或加高围堤时,组织机械和人力修堤,不具备条件时应选择登高避难方式,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大树上筑棚或将几棵树相互连接、在树上设避难台、临时搭建避难台等。
二是发出等待救援信号,如柴烟、高处悬挂彩布、各种声响等。
三是蒸煮熟食,可供几天食用的米饭、面食;屠宰禽畜,制成熟食。
四是将衣被等御寒品放至高处保存。
五是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并搜集木盆、木块、漂浮材料制成救生设备以备急需。
六是利用和保存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没施。
七是安置好老弱病等体弱人员,必要时将他们送上救生设备及在身上绑扎救生器材。
八是清点贵重物品,不便携带的可以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其余可贴身保管。
洪涝灾害过后应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洪涝灾害之后,最重要是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一是要对被淹的房屋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垃圾清理后的环境用漂白粉进行处理。二是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出现肠道、皮肤、呼吸道的传染病。
一是要对被淹的房屋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垃圾清理后的环境用漂白粉进行处理。
二是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出现肠道、皮肤、呼吸道的传染病。
三是加强饮食卫生,喝安全消毒的饮用水;不吃死禽死畜。
四是一旦身体出现伤口如手指划破,要用碘酒、酒精消毒,贴创可贴,以防感染;被虫咬后,用清凉油、皮康霜等药品涂抹患处。
五是洪水退后,居民应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搞好卫生。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洪涝突降,我们该如何逃生避险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