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一、设备的维护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
(1) 清洁 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 整齐 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 润滑良好 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 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按定期检查卡执行,定期检查有人又称为定期点检。对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
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 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三级保养制度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总结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在我国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养修理制,它体现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养的转变,反映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进步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的更加明确。三级保养制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三级保养制是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管群修,专群结合,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
(一)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有日保养和周保养,又称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当班进行,认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
(1) 班前四件事 消化图样资料,检查交接班记录。擦拭设备,按规定润滑加油。检查手柄位置和手动运转部位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可靠。低速运转检查传动是否正常,润滑、冷却是否畅通。
(2) 班中五注意 注意运转声音,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电气、液压、气压系统,仪表信号,安全保险是否正常。
(3) 班后四件事 关闭开关,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铁屑、脏物,擦净设备导轨面和滑动面上的油污,并加油。清扫工作场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运转台时记录,办理交接班手续。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在每周末进行,保养时间为:一般设备2h,精、大、稀设备4h。
(1) 外观 擦净设备导轨、各传动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扫工作场地。达到内外洁净无死角、无锈蚀,周围环境整洁。
(2) 操纵传动 检查各部位的技术状况,紧固松动部位,调整配合间隙。检查互锁、保险装置。达到传动声音正常、安全可靠。
(3) 液压润滑 清洗油线、防尘毡、滤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换油。检查液压系统,达到油质清洁,油路畅通,无渗漏,无研伤。
(4) 电气系统 擦拭电动机、蛇皮管表面,检查绝缘、接地,达到完整、清洁、可靠。
(二)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毛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一级保养所用时间为4-8h,一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车间机械员组织验收。一保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消除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三) 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来完成。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二级保养所用时间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后,维修工人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车间机械员和操作者验收,验收单交设备动力科存档。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
实行“三级保养制”,必须使操作工人对设备做到“三好”、“四会”、“四项要求” 并遵守“五项纪律”。三级保养制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计划检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对操作工人“三好”、“四会”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三级保养制突破了原苏联计划预修制的有关规定,改进了计划预修制中的一些缺点、更切合实际。在三级保养制的推行中还学习吸收了军队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并强调了群管群修。三级保养制在我国企业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经验,由于三级保养制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设备的完好率,降低了设备事故率,延长了设备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设备大修理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三、精、大、稀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一) 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员。按定人定机制度,精、大、稀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2) 定检修人员。精、大、稀设备较多的企业,根据本企业条件,可组织精、大、稀设备专业维修或修理组,专门负责对精、大、稀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
(3) 定操作规程。精、大、稀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加以显示并严格执行;
(4) 定备品配件。根据各种精、大、稀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二) 精密设备使用维护要求
(1) 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安装设备;
(2)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恒温、恒湿、防震、防尘)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
(3) 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不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不允许带病运转;
(4) 严格执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切削规范,只允许按直接用途进行零件精加工。加工余量应尽可能小。加工铸件时,毛坯面应预先喷砂或涂漆;
(5) 非工作时间应加护罩,长时间停歇,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空运转;
(6) 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防止研伤,不得外借。
四、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动力设备是企业的关键设备,在运行中有高温、高压、易燃、有毒等危险因素,是保证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为做到安全连续稳定供应生产上所需要的动能,对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应有特殊要求:
(1) 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事先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
(2) 必须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安全运行技术规程和运行记录;
(3) 运行人员在值班期间应随时进行巡回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4) 在运行过程中遇有不正常情况时,值班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
(5) 保证各种指示仪表和安全装置灵敏准确,定期校验。备用设备完整可靠;
(6) 动力设备不得带病运转,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消除;
(7) 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和季节性检查;
(8) 经常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
五、设备的区域维护
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维修工人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修工作,与生产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人积极性和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一种好形式。
设备专业维护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护组。区域维护组全面负责生产区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
(1) 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确保完成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
(2) 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
(3) 在车间机械员指导下参加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区域维护组这种设备维护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完成应急修理时有高度机动性,从而可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最短,而且值班钳工在无人召请时,可以完成各项预防作业和参与计划修理。
设备维护区域划分应考虑生产设备分布、设备状况、技术复杂程度、生产需要和修理钳工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将车间设备划分成若干区域,也可以按设备类型划分区域维护组。流水生产线的设备应按线划分维护区域。
区域维护组要编制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计划,并规定出每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时间。为了使这些工作不影响生产,设备的计划检查要安排在工厂的非工作日进行,而每班的常规检查要安排在生产工人的午休时间进行。
六、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
为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
规范化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哪些部位该清洗、哪些零件该调整、哪些装置该检查,要根据各企业情况按客观规律加以统一考虑和规定。
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
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维护周期和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对定期维护工作,要制定工时定额和物质消耗定额并要按定额进行考核。
设备维护工作应结合企业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同时,企业还应发动群众开展专群结合的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自检、互检,开展设备大检查。
2. 设备维修的内容都包括哪些内容
设备维修是指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调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设备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维护保养依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
日常保养,又称例行保养。其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件,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这类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普遍地进行拧紧、清洁、润滑、紧固,还要部分地进行调整。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
二级保养。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
三级保养。主要是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工作,必要时对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换。此外,还要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和记录。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一般由专职保养维修工人承担。
在各类维护保养中,日常保养是基础。保养的类别和内容,要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加以规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工业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维修习惯。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检查按时间间隔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是按照计划,在操作者参加下,定期由专职维修工执行。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有进行修理的必要。
检查按技术功能,可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机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检查与测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气,防尘密闭性如何,零件耐高温、高速、高压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实际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精度的优劣程度,为设备验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据。
三、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设备修理的种类。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多少,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小修理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工人执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项目由车间的专职维修工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机修车间承担,修理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送修和承修单位交接手续。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较长,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设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和承修单位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2、设备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标准修理法,又称强制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编制具体的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设备运转到规定的期限,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要求进行修理。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有时会造成过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费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据零件的使用寿命、生产类型、工件条件和有关定额资料,事先规定出各类计划修理的固定顺序、计划修理间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内容。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利于采用先进修理技术,减少修理费用。
(3)检查后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资料,事先只规定检查次数和时间,而每次修理的具体期限、类别和内容均由检查后的结果来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修理计划性较差,检查时有可能由于对设备状况的主观判断误差引起零件的过度磨损或故障。
3. 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哪些内容
如清扫配电箱,紧固电器元件的螺栓,检查设备外表,对电动机进行加油润滑,钳工是对减速机,变速箱加注润滑油,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现象,气动设备运行情况。保养一般是设备操作工的活多一些,维修工辅助。
4. 设备维修保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你好 汽车保养的话 需要更换机油 机油格 空气滤芯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5. 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的内容有哪些
这要看什么设备了,如果是电脑及办公方面的设备1、注意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2、定期找专业专人员对设备属进行清洁灰尘;3、正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要爱护设备;4、注意室内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5、保持设备电源电压的稳定性;6、避免与大功率用电器接同一插座;7、防磁场。
6. 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设备“三级”保养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和设备的“三级”保养及保养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
2 建立设备的使用制度
2.1 使用设备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定操作规程,凭证操作设备。
2.2 操作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熟记“三好四会”,严格执行维护及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和“五项纪律。
3 “三级”保养的划分
3.1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3.2 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护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换油线油毡。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设备运转六百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3.3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气电系统检查修理,设备运转叁千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4 设备日常保养的具体要求
4.1 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点检工作,按规定进行合理润滑和加油。
4.2 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4.3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自己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通知机电修理人员处理。
4.4 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一般设备为15-30分钟,大型、关键设备可以适当延长。油毡、油线、油孔、油杯、油池要坚持每周清扫一次。
4.5 做好交接班工作,将当天设备运转情况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4.6 坚持每天一小扫,周末大清扫,月底节前彻底扫,定期进行评比。周末一般设备清扫1小时左右,大型、关键设备2小时左右,月底一般清扫1-2小时,大型、关键设备2-4小时,节日保养按规定保养标准进行,并将定期评比情况作好记录。
7. 请问:设备日常保养的具体内容
一、目的: 规定设备的管理过程,确保设备符合产品要求及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范围:
2.1 本办法规定了本公司设备的管理规则和使用规则;
2.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设备管理、采购及使用部门。
三、定义
3.1 设备
包括制造过程、检验、试验、环境监测、能源供给设备和模具。
3.2 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
3.2.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无缺损零件,无绳捆绑现象;
3.2.2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污和层积,无碰伤,无油、水、气泄漏现象,润滑油箱无沉积,油箱应进行定期清洗;
3.2.3润滑:及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轮、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醒目,油路畅通;
3.2.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电器、机械安全装置齐全,有预防事故措施。
3.3 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
3.3.1凭证操作、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3.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3.3.3遵守交换班制度;
3.3.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3.3.5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不属操作者处理的,应立即报告班组长,通知维修人员。
3.4 关键设备(A)类——特殊和关键过程设备,如冲床等。
3.5 重要设备(B)类——高价值设备,包括车床、铣床、组装摇摆机、铆合机、功牙机等。
3.6 一般设备(C)类——低价值设备。
四、权责:
4.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选型、安装、验收、定期维护、故障维修、报废、档案管理等,制订《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对设备操作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
4.2 采购部——负责设备的采购。
4.3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保养设备。
4.4 设备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定期预防性的维护与检查,设备巡检和年度普查。
4.5 设备维修工——负责设备故障的维修、定期维护与检查,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预防性的维护与年度普查。
4.6 设备操作者——负责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点检。
五、作业程序:
序号 流程 责任者 工作描述 记录
1 添置计划 设备管理部门 根据新产品开发、设备普查、设备运行情况等及时提出《请购单》或“设备改造计划”经主管副总审核、小组会签,总经理批准。 《请购单》
各部门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请购单》由设备主管部门、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设备管理部门。
2 选型 设备管理部门 根据以下方面提出设备的规格和型号(设备选型)
a) 生产能力;
b) 质量保证能力;
c) 安全性;
d) 寿命;
e) 加工产品各类;
f) 经济性;
g) 节能、污染等环保性;
h) 可维修性;
i) 备件;
j) 服务;
k) 安装等。 《请购单》
3 采购 商务部 组织工艺、设备管理部门与设备制造厂或代理商签订《订购单》(关键和重要设备填订购单之前,应由总经理审核),订购单上应说明需采购设备的规格、基本性能、价格、附件要求、验收准则、服务事项等。负责跟踪设备制造厂或代理商的交付设备的进度,确保设备准时到厂。 《订购单》
4 入厂验收 设备管理部门 组织设备使用部门和商务部门参与入厂设备的开箱检查,开箱验收符合要求方可执行安装、调试。
商务部 必须将不符合的信息传递给设备制造厂或代理商,并负责协调解决问题,必要时,可按合同规定执行退货或索赔。
5 安装调试 技术部 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交“工厂平面布置图”。
设备管理部门 按设备说明书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合同规定由供应商负责进行安装和调试时,必须参与和配合),必要时,可要求制造、检验、工艺人员支援。
6 设备验收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组织使用部门和相关人员按合同规定进行设备验收,如果为制造过程设备,过程产品质量合格率或Cpk必须达到公司规定的目标,如过程设备决定计量型关键特性,则CPK≥1.33,验收记录形成《设备验收报告》,由验收人员签字、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未通过验收的必须反馈给商务部门。 《设备验收报告》
采购部 必须将相关问题反馈给设备制造厂或代理商,并负责协调解决问题,必要时,可按合同规定执行退货或索赔。
7 移交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准备设备移交工作。包括:
a) 培训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资格认可,必要时,向操作人员颁发“操作证”,培训的记录应记入《设备档案卡》;
b)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机器、设备日常、定期点检记录表》作为使用部门操作和维护保养的依据;
c) 将相关文件、工具,包括培训人员记录移交设备使用单位。 《设备档案卡》
《机器、设备日常、定期点检记录表》
8 运行 设备管理部门 a) 建立《设备档案卡》,说明设备名称、编号、制造厂商、入厂日期、投产日期、使用部门等情况,记录使用状态,如维修、出租、改造、检查、诊断、转移等事件;并识别关键特性。
b) 制定“故障停机时间目标”,并监视、评估及改进,以持续改进设备效率和有效性;
c) 进行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d) 标识设备,包括编号、名称、进厂日期、类别(关键A,重要B,一般C)等。
《设备档案卡》
使用部门 a) 必须确保经过培训合格的员工操作设备;
b) 实行定人定机并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更换操作人员;
c) 必须按作业标准规定选择和使用设备,不得以精代粗,以小代大,超负荷运行;
d) 严格按照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和“五项纪律”执行;
e) 关键设备每日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运行时数和故障停机时数;
f) 每班生产前,按《机器、设备日常、定期点检记录表》进行点检,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设备人员进行处理;
g) 当设备异常影响到产品质量时,对产品进行追溯,启动《产品不合品控制程序》。
《机器、设备日常、定期点检记录表》
9 预防性维护 设备管理部门 a) 按《机器、设备日常、定期点检记录表》进行日常保养;
b) 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制,规定设备维护保养频率和要求,原则上要求,A类设备每月维护一次;
c) 维护记录形成《设备维护记录表》,并由设备使用者、设备主管、产品检验员(如需要)签字确认;
d) 如过程及计量型关键特性,则Cpk≥1.33方可接受;
e) 收集在维修过程中更换的机油,沉淀后再利用,对渗透在设备和地面的油污按《环境事故应急程序》处理。
10 预知性维护 设备管理部门 根据设备运行数据或相关产品特性数据趋势显示,及时制定维护措施,以持续改进设备的有效性和效率。
11 故障维修 使用部门 设备发生故障时,填写《设备故障维修报告单》通知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 必须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在《设备故障维修报告单》做维修记录。
使用部门 验证维修效果,必要时,应由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共同验证,如涉及计量型关键特性,则Cpk≥1.33方可接受。
12 备件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 根据设备设计性能和运行状态制定设备备件计划,由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
采购部 负责零部件的采购和外协加工。
设备管理部门 建立设备档案卡,随时监控设备备件的库存情况,如库存量低于最低备件库存数量,则必须提请新的设备备件计划。 《设备档案卡》
13 普查 设备管理部门 a) 每年对公司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通常在每年10月份开始实施,次年1月份结束;
b) 实施前必须制定设备普查计划,由分管副总审核;
c) 设备普查的内容包括设备性能参数、附件完好情况、运行状况等;
d) 普查结果形成设备普查报告,总结设备状态,提出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和改进事,呈报总经理审批。
14 报废管理 使用部门 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填写《报废单》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总经理批准。 《报废单》
设备管理部门 必须对报废设备进行标识,并安排报废设备的处置,如无相关文件的规定,报废设备的处置由设备管理部门拟定处置方案,经部门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15 记录保存 设备管理部门 按《文件资料(记录)管制程序》保存与设备有关的记录。
五、记录
8. 设备维护最基本工作包括哪些
设备维护最基本的工作应该是从清扫、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设备的紧固程度、设备专是否有堵漏等等方属面去推行的,为了把这个问题分析得更加全面,设备邦整理学府李葆文书籍-TnPM1001问里面的内容,如下:
(1)清扫:不只是表面,要将犄角旮旯清扫干净,让设备、工装的磨损、噪音、松动、变形、渗漏等缺陷暴露出来,及时排除;
(2)润滑:少油、缺脂造成润滑不良,使设备运转不正常,部分零件过度磨损、温度过高造成硬度、耐磨性减低、甚至形成热疲劳和晶粒粗大的损坏。应定时、定量、定质、及时加油、加脂;
(3)紧固:紧固螺栓、螺母,避免部件松动、振动、滑动、脱落而造成的故障。
(4)堵漏:防止、堵塞润滑油脂、压缩空气、蒸汽、水、冷却介质、冷气、热量泄漏。
9. 机械定期保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机械保养的内容主要是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通常称为“十字作业”。
1.清洁
清洁就是要求机械各部位保持无油泥、污垢、尘土,特别是发动机的空气、燃油、机油等滤清器要按规定时间检查清洗,防止杂质进入气缸、油道,减少运动零件的磨损。
2.紧固
紧固就是要对机体各部的连接件及时检查紧固。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振动,容易使连接件松动,如不及时紧固,不仅可能产生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等现象,有些关键部位的螺栓松,还会改变原设计部件的受力分布情况i轻者使零件变形,重者会出现零件断裂、分离,导致操纵失灵而造成机械事故。
3.调整
调整就是对机械众多零件的相对关系和工作参数,如:间隙、行程、角度、压力、流量、松紧、速度等及时进行检查调整,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对关键机构如制动器、离合器的灵活可靠性,要调整适当,以防止因此而引发事故。
4.润滑
润滑就是按照规定要求,选用并定期加注或更换润滑油,以保持机械运动零件间的良好润滑,减少零件磨损,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润滑是机械保养中极为重要的作业内容。
5.防腐
防腐就是要做到防潮、防锈、防酸,防止腐蚀机械零部件和电气设备,尤其是机械外表必须进行补漆或涂上油脂等防腐涂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 设备维护规程有哪些内容及作用
设备维护规程是指工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例如,操专作工人上班时要对属设备进行检查和加油,下班时坚持设备清扫,按润滑图表要求进行润滑等,维护工人要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定期维护和调整等。
设备维护规程的内容:
1、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
2、简要的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
3、润滑控制点管理图表,明确设备润滑点及选用油脂牌号;
4、当班操作人员检查维护部位,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的周期、检查点,每点检查的标准;
5、设备在运行中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6、设备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7、设备易损件更换周期和报废标准。
设备维护规程的作用: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