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吧双刃剑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日益知识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网络的发展使资本可以灵活地在世界范围流动,世界成为"地球村"。这就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极好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至今尚无统一定义。比较通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也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向。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化和地方化是21世纪发展潮流"。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从当前的情况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与使用。因此,它要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用商品的网络,金融的网络将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加大。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已达135个,全球贸易的90%以上是在这些成员之间进行的,其二是跨国直接投资已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跨国直接投资已从1995年的3150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约4400亿美元,其中1300多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上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就拥有20000亿美元的海外销售额和600万名外国雇员。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目前全世界的4.4万家跨国公司通过其28万家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已渗透到各国和各地区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占有跨国直接投资的70%、世界贸易的2/3以及70%以上的专利,加上其他技术转让,形成了跨越国界的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消费的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交织和融合,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分工格局和有机整体。三是股市交易额高、流速加快。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汇率、利率等波动性增强,增加了国际间资本与商品流动的风险。四是经济风险或金融风险的对应手段也相应有所发展。在30年代,在凯恩斯《通论》出版时期以及随后的40-50年代,一国的经济波动,主要靠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来平息。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仅靠本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对付金融风险,而需要各有关国家在防范、遏制经济和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协调、相互支援或集体干预)。为了防范风险,金融市场不断地实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不仅提供了防范风险的功能,同时也提供了投机套利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本。资本越来越多地向任何能产生高收益的项目与企业集中,而不管它们在世界的哪个地方。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技术、商品、服务和人才在国际间流动也在一定范围中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因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各国和地区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得到的利益和面对的挑战与风险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调整快和竞争力处于优势,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全球化进程主要由发达国家引导和推动,势必使其首先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利益。以美国为首发起的降低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的行动,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一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一行动使若干中小国家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受到巨大冲击和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国家政府职能无法正常运转。有的专家指出,美国运用其在资本和技术上的控制力,利用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既有难得的利用"后发优势"的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和风险。它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和发展机会,也使他们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对此决不能忽视。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它自身的负面影响,诸如: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导致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那些传统产业的产品过剩;世界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不断得到加强,从而使全球金融正向动荡不安、且具有探索性的体制转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作用就更加强烈,对此是决不应忽视的。
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进程,当然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未来。特别是经过13年漫长的谈判,中国在2000年将可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也标志着中国向世界的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加入世贸组织给21世纪的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符合我们改革的目标和长远利益。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它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实行更全面的开放。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健全的法制、保护产权、自由竞争。激励创新,要求有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规则,要求中国的经济运行与国际规则接轨。这些要求只有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里才能实现。"入世"正是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广泛而持久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潮流保持一致,并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和协调获得利益。中国的经济只有与国际全面接轨才能迎来一轮又一轮新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企业也只有在竞争与压力中奋起才能够日益成长壮大。
其次,加入WTO将拆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方法等方面设置的层层壁垒,为中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创造条件。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分析,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有了更多、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能够更为直接地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进程,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步伐,使中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这是"入世"为我们正面展示的最直观的机遇。
再次,加入WTO将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带来强大的压力和动力。过去我国也反复强调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体制的制约、市场规则的不完全、竞争的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使创新在许多产业和大多数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入WTO后,来自外部的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的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真正把创新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继而有助于激励与推动企业彻底转变观念,突破体制束缚,确立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地实现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的"入世"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正是从这一反面的意义上,我们说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同样意味着机遇。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入WTO,就必须向WTO体制靠拢,逐步达到WTO所要求的,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对产业的垄断,直至迫使政府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些必然为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造日益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企业能够真正最终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传统体制制约,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下的规范运行。无庸置疑,这也是"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机遇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可以预计,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必将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看到参加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和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
(1)经济实力的挑战。至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800多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7年为5180美元),仍属于低收入国家,企业竞争能力弱,人民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过程中。加入WTO后,大量外资涌入后将收购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并迫使竞争能力弱的大批企业破产,将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从长远看,10多亿人口的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将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2)争夺市场的挑战。加入WTO,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向全世界打开自己的大门,进一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向外国资本、跨国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涌入国内,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来自国外的竞争,使几乎每一个产业或每一家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无疑将大大恶化,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将前所未有地增加。
(3)争夺人才的挑战。中国人口众多,但高质量的人才并不多,中国"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将会以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组合报酬等种种优厚条件,以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甚至中国政府争夺人才,这将加重中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困难处境,尤其是国有企业将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4)金融市场上的挑战。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将大量进入中国。但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难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冲击。中国的银行大量的坏帐存量和低收益--成本比使它无法承受市场风险;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巨额外资的流入流出会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目前中国在利用外资上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市场换技术"策略不够成功。由于技术转让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致我国出让的市场份额很大,而真正得到的先进技术却很少。二是跨国公司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在高档次产业上吸收的外资相当有限,这不仅因为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将其战略目标定位在占有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上,而且也是因为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有限,无法与外来资本在高档次产业上实现有机的结合。结果是外国直接投资以一般制造业为主,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激烈竞争。
上述问题必须在21世纪初抓紧解决,否则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关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其中以定性分析居多。在定量研究方面,只进行了少量探索,主要是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来进行的,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荷兰中央计划局(CPB)合作,研制了一个中国经济25部门的动态CGE模型,并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这个模型研究的主要模拟结果是:近期中国的实际GNP将有所降低。虽然消费有所增加,但投资却有所降低,且投资的减少量要大于消费的增加量。进口与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如果保持贸易平衡,人民币不仅不会贬值,反而将有所升值。中国居民因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降低而获益,其长期的年福利收益约为300亿美元左右。就部门而言,两个主要的获益部门分别是电子电器业与纺织服装业。而其它大多数工业部门都将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以迅速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从中远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还看不太准,因而对策也还不可能十分清楚和具体。必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方案的全面确定,进一步研究世贸组织对中国更为全面的影响,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趋利避害,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具体的政策建议方面,由于中国不同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不一致,企业的竞争力也有高低之分,故短期而言,对那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而对那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而言,是挑战大于机遇。
其对策建议如下:
(1)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方针,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继续完成全面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超前推进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因此,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加速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又应该更多地考虑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包括管理的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来加以改造发展,提高效率和效益,用高新技术来加速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围绕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个中心,使我国经济更具国际竞争力;还要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产业的梯度配置与转移。
(2)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坚决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金融、投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应强调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进步和投入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科技进步的中心由政府转到企业,推动大部分科技力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融合,以及产学研联合的关键环节。
市场机制并非万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我国还要强调适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途径,扩大财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资金保障。
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应继续遵循积极审慎和渐进的开放原则,在开放过程中要迅速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将放宽,将使外资银行成为中资银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3-5年内,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将基本完成,经济体系中的股份形式将大大增加,资本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融资形式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也会大大改变,吸引国际资本的形式也会多样化。届时,外资银行的进入步伐相对较快,业务扩展也将较为迅速。鉴于这种状况,金融业的开放应与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合作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外金融开放应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严格掌握市场准入条件,引进资信好、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金融机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允许银行经营中国顾客的外汇交易,但在时间上应有所规定。开放人民币业务可先从企业开始,然后再转移到居民个人。中央银行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为商业银行采取正确的价格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提供条件。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迅速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能力。
(3)实施引进吸收创新战略,加强外资引进的导向能力。
在高技术发展上,引进吸收是一条捷径。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和科技资源用在高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开发上,既不合理也不现实。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开发,通过高技术及其产品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首先形成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大市场,并通过吸收创新在各个领域逐个突破,跳跃前进。
(4)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从事国际经贸的专家。
中国人口多而素质不高,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将继续成为我们适应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一个根本性的障碍。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者素质,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与职工培训体系,要在竞争中产生一批国际知名的优秀企业家。要加强贸易谈判与贸易政策方面高级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国际贸易环境及其它国家贸易政策和法规的研究,使我国的生产者、经营者以及进出口商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按照国际惯例经营进出口业务,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权。
(5)一些产业部门为加入WTO而应做的准备。
①农业
根据已签署的农业协议,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将在2004年由目前的40%平均降至17%。中国应在放宽农业贸易政策的同时,使其保护作用由过去的效果甚微或者根本无效转变为合理、有效。要设计合理的关税结构及配额幅度;要加大国内农业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及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协议规定允许的"绿箱政策"范围的政策措施的保护力度,要改革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体系以及加强农业投入、农产品流通、农业信贷、农业风险保护与支持等措施。
②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
加入世贸组织所提出的贸易自由化问题,对我国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的发展极为有益,要抓住机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因为这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及较大的潜在优势,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已达白热化,加入世贸组织走出国门后,有助于释放过剩的生产能力。但是这些产业发展内部并不平衡,需要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调整结构,更新技术。要进行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加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③汽车工业
目前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6年前后将降至25%。由于国外的轿车在价格、技术、质量、款式上有很多优势,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对国内汽车工业产生较大冲击。汽车作为幼稚产业,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几年保护期,加快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加快资产重组,提高生产规模,加快建立中国自己的科研、开发以及产品设计中心,国家应重点予以扶持,力争在过渡期结束后,能够形成几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品牌。
④电信服务业
中国电信服务业目前在收费与服务上,与国际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电信业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利用好开放带来的压力,抓紧体制改革与企业重组,努力提高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实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化弊为利,创造一个民族企业与合资企业共同繁荣的崭新局面。目前应根据中国国情,加快制定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业管理和管制法规。电信法出台以前,要尽快修改、完善、理顺各专项通信业务的管理条例,将国家电信业的改造与发展尽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要搞好信息产业产品布局、企业规模布局,完善市场管理和监控体系,加快国企重组和股份改造。此外,还须制定公正、透明的价格政策,制定普遍服务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做好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
总之, 经济全球化,包括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将对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变压力为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要早做规划,谨慎从事,减少震荡,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使我国经济竞争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使21世纪的中国更加美好。
『贰』 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酶工程:过去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制备酶制剂。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酶制剂。
4、蛋白质工程:过去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对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改造目的基因的结构入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不同结构的蛋白质。
5、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7、 CG岛:在整个基因组中存在一些成簇、稳定的非甲基化CG,这类CG称为CG岛。
8 、信使RNA:从DNA分子转录的RNA分子中,有一类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称为信使RNA。
9、顺反子: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10、 帽子结构:5端第1个核苷酸是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键与第2个核苷酸的5端相连,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键。
11 、核酶:在没有任何蛋白质(酶)存在的条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RNA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即某些RNA具有酶样的催化活性,这类具有催化活力的RNA被命名为核酶。
12、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爱到物理化学因素(如加热、紫外线、高压、有机溶剂、酸、碱等)的影响时,可使维持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3、蛋白质的复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除去后,某些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天然构象,表现出天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14、 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15、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16、 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转录单位:储存RNA和蛋白质肽链序列信息的结构基因与指导转录起始部位的序列(启动子)和转录终止的序列(终止子)共同组成转录单位。
17、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的区域,操纵基因实际上不是一个基因,而是一段能被特异阻遏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8、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19 、质粒的不相容性:具有相同复制起始位点和分配区的两种质粒不能共存于一个宿主菌,这种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
20、 转位因子:即可移动的基因成分,是指能够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20、自私DNA:核生物基因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动的遗传因素,这些DNA顺序并无明显生物学功能,似乎为自己的目的而组织,故有自私DNA之称。
21、 自杀基因:将某些细菌、病毒和真菌中特异性的基因转导入肿瘤细胞,此基因编码的特异性酶类能将原先对细胞无毒或毒性极低的前体物质在肿瘤细胞内代谢成毒性物质,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这类前体转移酶基因称为自杀基因。
22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编码氨基酸的序列被非编码序列所打断,因而被称为--在编码序列之间的序列称为内含子,被分隔开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23、 顺式调控元件(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24 、反式作用因子:一些蛋白质因子可通过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这些蛋白质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其中一些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基因开放或关闭,称为反式作用因子,简称反式因子。
25、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26 、上游启动子元件:是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的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通过调节TATA因子与TATA盒的结合、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转达录起始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效率。
27 、反应元件:一些信息分子的受体被细胞外信息分子激活后,能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这种特异的DNA序列实际上也是顺式元件,由于能介导基因对细胞外的某种信号产生反应,被称为反应元件。
28 、增强子:是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多个能被反式作用因子识别与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
29、负增强子(沉默子);增强子内含负调控序列。
30 、基因家族: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
31、 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
32、 逆转录转座子:真核生物中一些中度重复序列的转移成分则与一般细菌中的转移成分不同,要先转录成RNA,再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重新整合到基因组中,这种逆转录旁路的转移成分称为逆转录转座子。
34 、反向重复顺序:是指两个顺序相同的拷贝在DNA链上呈反向排列。其中一种形式是两个拷贝反向串联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隔顺序,这种结构亦称回文结构。
35、 RFLP技术:通过限制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来揭示DNA碱基组成不同的技术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简称RFLP技术。
36、 遗传图:又称连锁图,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作为“位标”遗传学距离为“图标”的基因组图。
37、 物理图:是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位标”,以DNA实际长度(Mb或kb)作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38、光修复:生物体内有一种光复活酶,被光激活后能利用光反提供的能量使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嘧淀二聚体分开,恢复原来的两个核苷酸,称为光修复。
39、逆转录:是指以R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中4种dNTP为原料,在引物的3端以5-3方向合成与RNA互补的DNA链的过程,此过程与中心法则方向相反,故称为逆转录。
40、SD序列:AUG密码子上游8~13个碱基处存在一个称为SD序列的结构,该序列与小亚基中16SrRNA3端的序列互补,当mRNA与小亚基结合时,SD序列与16SrRNA3端互补序列配对结合,起始密码准确的定位于翻译起始部位。
41 、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42、基因工程:将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克隆的基因表达、制备特定的蛋白或多肽产物,或定向改造细胞乃至生物个体的特性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统称为基因工程
43、分子克隆:制备DNA片段,并通过载体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以获得单一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44、 DNA重组: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可以通过末端共价连接(磷酸二酯键)而形成重新组合的DNA分子。
45、管家基因:有些在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46、诱导表达:有些基因表达极易爱环境变化影响,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有些基因的表达表面为开放或增强,则这种表达方式称为诱导表达。
47、 严谨反应:细菌在缺乏氨基酸的环境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RNA(rRNA,tRNA)合成减少或停止,这种现象称为严谨反应。
48、 衰减子:细菌中的m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合成是偶联在一起的。这一特点使细菌的一些操纵子的特殊序列可以在转录过程中控制转录水平。这些特殊序列称为--又称弱化子,位于一些操纵子中第一个结构基因之前,是一段能减弱转录作用于的顺序。
49、组合式基因调控:每一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虽然可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是由单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几种因子组合,发挥特定的作用,称为组合式基因调控。
50、 细胞通讯:细胞间识别、联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细胞通讯。
51、信号转导:针对外源信号所发生的细胞应答反应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52、 调控结合元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有许多都是蛋白质,其分子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结构域,它们是信号分子相互识别的部位,信号分子通过这些特殊结构域的识别和相互作用而有序衔接,形成不同的信号传递链或称为信号转导途径,这些结构域称为调控结合元件。
53、 第二信使:G蛋白活化之后唧 可激活其下游的效应分子,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脂酶C等。这些效应分子随后可催化一些分子的产生或浓度和分布的变化。这些小分子能够继续向下游传递信息,因而被称为细胞内小分子信使,亦称为第二信使。已知的细胞内小分子信使包括cAMP、cGMP、甘油二酯(DAG)、IP3和Ca2+等等。
54、 DNA重组: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可以通过末端共价连接(磷酸二酯键)而形成重新组合的DNA分子,这一过程称为DNA重组。
55、 限制酶:是一类内切核酸酶,因而又称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这类酶能识别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并且裂解磷酸二酯键。
56、 同功异源酶:来源不同的酶,但能识别和切割同一位点,这些酶称为同功异源酶。
57、 同尾酶:有些限制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这些酶为同尾酶。
58、 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可将DNA聚合酶I裂解为大小两个片段,大片段的分子量为76kD,这个片段也称为 Klenow片段。
59、 入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其基因组是线性双链DNA分子,当其感染宿主细胞并将基因整合到细胞后,基因组DNA变成环状,用于分子克隆中的载体。
60、 基因文库:采用限制酶将基因组DNA切成片段,每一DNA片段都与一个载体分子拼接成重组DNA,将所有的重组DNA分子都引入宿主细胞并进行扩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称为--
61、 cDNA文库:将cDNA的混合体与载体进行连接,使每一个cDNA分子都与一个载体分子拼接成重组DNA。将所有的重组DNA分子都导入宿主细胞并进行扩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称为-
62、cDNA:是指体外用逆转录酶催化,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互补DNA。
63、转化:是指将质粒或其它外源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 的过程。
64、 转导:由噬菌体和细胞病毒介导的遗传信息转移过程也称为转导。
65、转染: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66、显微注射法:在制备转基因动物时,将外源基因通过毛细玻璃管,在显微镜下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细胞核内,称为显微注射法。
67、 基因定点诱变:是指将基因的某一个或某些位点进行人工替换或删除的过程。
68、 双脱氧链终止法;是以单链或双链DNA为模板,采用DNA引物引导新生DNA的合成,因此又称为引物合成法,或酶促引物合成法。
6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70、探针:杂交体系中已知的核酸序列称作探针。
71、DNA变性: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例如加热、酸碱或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价键(如磷酸二酯键、糖苷键等)则不受影响,称为DNA变性。常见方法:热变性、碱变性、化学试剂变性。
72、DNA复性:当促使变性的因素解除后,两条DNA链又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DNA双螺旋结构,称DNA复性。
73、印迹:凝胶中的DNA片段虽然在碱变性过程中已经变性成单链并已断裂,转移后,各个DNA片段在膜上的相对位置与在凝胶中的相对位置仍然一样,因而称为印迹。
74、Northern印迹杂交:将待测RNA样品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固-液相杂交,检测RNA(主要是mRNA)的方法。
75、斑点印迹:将RNA或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用于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达的定性及定量研究,称斑点印迹。
76、原位杂交:核酸保持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经适当方法处理细胞或组织后,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原位杂交。
77、液相杂交:待测核酸分子与核酸探针都存在于杂交液中,碱基互补的单链核酸分子在液体中配对形成杂交分子。目前常用的液相杂交的RNA酶保护分析法(RPA)、核酸酶S1保护分析法。
78、停滞效应:(平台期):随着目的DNA扩增产物的逐渐积累,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此时DNA扩增产物的增加减慢,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即出现停滞效应。
79、筑巢PCR:先用一对外侧引物扩增含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再用内侧引物以大片段为模板扩增获取目的基因。
80、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DNA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过程。
81、连接酶链反应(LCR连接酶扩增反应LAR):是以DNA连接酶将某一DNA链的5磷酸与另一相邻链的3羟基连接为基础的循环反应。
82、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若定向敲除某个基因,称为基因敲除,若定向将一段基因序列替代另一段基因序列,称为基因敲入。
83、基因敲除: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ES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其功能丧失,然后通过ES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的过程称为--;其基本程序:(1)构建打靶载体;(2)ES细胞的体外培养;(3)重组载体转染ES细胞;(4)重组体转染的ES细胞的鉴定;(5)ES细胞胚胎移植和嵌合体杂交育种。
84、打靶载体:由部分残留的待敲除基因的同源片段、位于其内部的neo基因和位于其外侧的HSU-tk基因共同构成的载体即为打靶载体。
85、DNA芯片技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得出样品的遗传信息。DNA芯片的类型:原位合成芯片和DNA微集阵列。
86、自发突变:引起DNA一级结构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复制时碱基的偶然性错配,由此引起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另一类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由某些环境因素引起的DNA一级结构改变,由此引起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87、 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不同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这种突变称--
88、同义突变:碱基取代,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代表同一个氨基酸,这种突变称为同义突变。
89、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正常蛋白质,即所谓--
90、原癌基因:是一种正常细胞的正常基因,在正常细胞中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它不具有致癌性,但当其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失控或发生突变时,可过度表达或持续表达其产物,就变成了癌基因,可以使细胞恶性转化。
91、病毒癌基因:病毒所携带着的致转化基因。
92、抑癌基因(抗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其表达产物主要包括跨膜受体、胞质调节因子或结构蛋白、转录因子和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周期因子、DNA损伤修复因子以及其它一些功能蛋白。
93、细胞周期素/周期依赖性激酶:有些蛋白激酶的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激活依赖于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后者被称为细胞周期素激酶,前者周期依赖性激酶。
94、启动因子:在癌变的启动阶段使细胞发生癌前期改变的因素。
95、基因诊断:是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96、 基因治疗:通过在特定靶细胞中表达该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或采用特定方式关闭、抑制异常表达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97、 基因置换:(基因矫正):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以导入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
98、基因添加(基因增补)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99、基因干预: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