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数控机床中国什么时候有的

数控机床中国什么时候有的

发布时间:2022-02-15 10:10:06

⑴ 数控机床什么时候出来的

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于美国,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发明的。

⑵ 中国数控的发展历史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据美国卡德纳公司公布的最新世界机床企业排名(按机床产值)显示,德国通快公司(trumpf)首次排名第一,近两年一直居首位的日本马扎克公司屈居第二。这一排名与2007年欧元对美元升值较快有很大关系。
从2007年世界机床产值企业前20名排名来看,日本占7家,德国占5家,美国占3家,中国占2家,瑞士占2家,韩国占1家。我国机床行业发展迅速,沈阳机床集团在此次排名中升至世界第八,大连机床集团居第十位。和2007年中期数据相比,美国哈斯公司和格里申公司排位均后移,而欧洲的公司位置前移。日本和德国机床产值居世界前两位。世界机床产值前20名企业如下:

http://www.mw1950.com/res/2008/20080731104211768.jpg

表1 世界机床产值前20名企业列表(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百万美元

从集中度而言,我国与其他主要机床生产国相比产业集中度较低。如美国,3家公司产值占全美机床总产值的81.7%;瑞士两个企业的产值占全国一半;韩国斗山一家占全国机床产值的五分之一。中国国际模具网
中国国际模具网
因此目前我国要积极扶植、支持较大型机床厂,且要有中国的自有品牌,形成几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机床厂,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全面发展。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质量、性能都比较好。

中国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
目前,在稳定性、可靠性、无故障率方面,仍很难匹敌国外高档数控系统。有些数控机床在改造当中,虽然采用了国产的数控系统,但交流伺服装置仍需采用FNC、三洋、安川等国外产品
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国产的包括了日本和德国的技术出来的。日本的数控技术是世界第一的。当然可以看出来,它的一些技术含量,包括现在国产的一些机械都是仿造日本的。特点主要是复合循环不用子程序即可,子程序加工使用函数量的摸数。德国的机器呢,使用起来就必须用子程序做复合循环,相对麻烦,但也有一些比如 L97,L98等是固定的子程序复合循环模式。我想呢其实这些车床都是一个原理,方式方法不同也是大同小异。

⑶ 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在哪一年研制出的呢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门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后,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较快发展,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获得推广。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成功试制出配有电子管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配有晶体管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⑷ 中国数控机床什么时候崛起2016

这个无法估计。
因为制约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和机床母机。
数控机床就属于母机,目前,数控机床的轴承、滚珠丝杆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数控系统也只是中低端。
以上几个问题不解决,数控机床就无法崛起。

⑸ 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什么时候开始担心错过,

就是2月份,肯定规模还会比上一届要大,在上海展出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成功的举办了几届了,先如今规模是越来越大。还有不少海外公司来订购的。

⑹ 哪个可以告诉我在中国数控的引进时间啊..要准确..!!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 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门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后,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较快发展,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获得推广。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三、国内外数控机床介绍 国外的数控机床公司:美国哈挺公司、美国哈斯公司、日本马扎克公司、韩国大宇公司等。 国内的数控机床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南京第二机床厂、江苏多棱机床厂、中星机床厂等。 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系统、伺服机构和机床主体组成。一般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①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的定义:加工中心是备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对工件进行多工序加工的数字控制机床。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数字控制系统能控制机床按不同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自动改变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他辅助机能,依次完成工件几个面上多工序的加工。 加工中心的用途:加工中心由于工序的集中和自动换刀,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测量和机床调整等时间,使机床的切削时间达到机床开动时间的8O%左右(普通机床仅为15~20%);同时也减少了工序之间的工件周转、搬运和存放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加工中心适用于零件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产品更换频繁的中小批量生产。 加工中心的形式:加工中心按主轴的布置方式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卧式加工中心一般具有分度转台或数控转台,可加工工件的各个侧面;也可作多个坐标的联合运动,以便加工复杂的空间曲面。立式加工中心一般不带转台,仅作顶面加工。此外,还有带立、卧两个主轴的复合式加工中心,和主轴能调整成卧轴或立轴的立卧可调式加工中心,它们能对工件进行五个面的加工。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由存放刀具的刀库和换刀机构组成。刀库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盘式和链式两类。链式刀库存放刀具的容量较大。换刀机构在机床主轴与刀库之间交换刀具,常见的为机械手;也有不带机械手而由主轴直接与刀库交换刀具的,称无臂式换刀装置。为了进一步缩短非切削时间,有的加工中心配有两个自动交换工件的托板。一个装着工件在工作台上加工,另一个则在工作台外装卸工件。机床完成加工循环后自动交换托板,使装卸工件与切削加工的时间相重合。 ②柔性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 2、柔性制造系统的用途 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3、柔性制造系统的用途 FMS信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采用群控方式的递阶系统。第一级为各个工艺设备的计算机数控装置(CNC),实现各的口工过程的控制;第二级为群控计算机,负责把来自第三级计算机的生产计划和数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给第一级中有关设备的数控装置,同时把它们的运转状况信息上报给上级计算机;第三级是FMS的主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其功能是制订生产作业计划,实施FMS运行状态的管理,及各种数据的管理;第四级是全厂的管理计算机。 ③数控系统介绍 数控系统的组成:数控装置包括程序读入装置和由电子线路组成的输入部分、运算部分、控制部分和输出部分等。 输入数控装置的程序指令记录在信息载体上,由程序读入装置接收,或由数控装置的键盘直接手动输入。 国外数控系统介绍: 1、SIEMENS公司产品 SIEMENS 802C:专门为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而开发的经济型 CNC 控制系统,适用于车、铣床结构紧凑,集成于一体的数控单元,操作面板,机床操作面板和输入输出单元机床调试配置数据少,系统与机床匹配更快速、更容易简单而友好的编程界面,保证了生产的快速进行,优化了机床的使用。可控制三个进给轴。 SIEMENS 802D:可控制4个进给轴和一个数字或模拟主轴采用标准的PLC的编程语言三轴联动,具有直线插补、平面圆弧插补、螺旋线插补、空间圆弧(CIP)插补等控制方式、螺纹加工、变距螺纹加工、单色10.4" TFT显示器,彩色为选件、程序存储器容量达340K字节 PLC。 SIEMENS 840D:全数字系统NC系统用于各种复杂加工,具有大量的控制功能,如钻削、车削、铣削、磨削以及特殊控制,动态品质和控制精度好,开放的结构,扩展性好,网络功能强 SIEMENS 840Di:应用领域包括木制品,玻璃,制陶,包装,贴片机,冲压机,弯曲机,以及各种机床和类似机床的机械。提供了一个基于PC的新潮的控制概念CNC控制控制功能与HMI功能一起都在PC处理器上运行,带接口卡的工业PC机, Windows NT操作系统。 2、FANUC公司产品 FANUC 0:面向加工车间环境的,不需空调的普通环境,可靠性好,提供了丰富的用于平面和圆柱磨床的功能 FANUC 0i:0i-MA系列 用于小型加工中心,小型铣床和小型平面磨床,可控制4轴。 0i-TA系列 适用于小型车床和小型圆柱磨床,可控制4轴 O-C系列CNC是为了实现机械加工所要求的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加工而开发的高性能、高可靠性CNC。由于采用了32位高速微处理器、高速高精度的数字式伺服系统以及丰富的CNC功能和高速PMC功能,从而使机械加工效率真正地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0-MC系列:用于加工中心钻床铣床的CNC 0-TC系列:通用车床自动车床用的CNC: 0-TTC系列:用于1个主轴双刀架2个主轴双刀架4轴车床的CNC: 0-GCC系列:用于内、外园磨床的CNC: 0-GSC系列:用于平面磨床的CNC: 0-PC系列: 用于回转头冲床的CNC: FANUC 21i:控制单元与LCD集成于一体的CNC系统,并具有网络功能, 最多控制轴数:5-8轴, 小型、省接线 CNC控制部和液晶显示部集成一体 通过超高速串行通信减少电缆 基于欧洲安全标准的双检安全性。

⑺ 中国机床发展史是什么

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除此以外,惠特沃斯还设计了测量圆筒的内圆和外圆的塞规和环规。建议全部的机床生产业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标准螺纹。后来,英国的制定工业标准协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从那以后直到今日,这种螺纹作为标准螺纹被各国所使用。
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
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1.4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5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1.6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1.6.1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1968年)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⑻ 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于什么时候

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例如,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新的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可靠性好。

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适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掌握了,那牛得很。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很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

虽然,美国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机床的发展,还是要数德国。德国本来在机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无非就是搞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德国已没问题,剩下的就是电子系统方面,德国的电子系统工业本来就强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执机床界的牛耳了。

生产一根轴,苏联的方式是建一个专用生产线,用多台专用机床,好处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这根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条线就报废了,生产人员也就没事做了。

现代的生产也有大批量生产,但主要是单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种,只要你的设备是数控的,适应起来就快。专业机床的路子已经到头了,西方走的路和前苏联不一样,当年的“东芝”事件,就是**东芝卖给苏联了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让苏联在潜艇的推进螺旋桨上的制造,上了一个档次,让美国的声纳听不到潜艇声音了,所以美国要惩处东芝公司。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4 20:18 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北京第一机床厂试制了中国第一台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它是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结晶,在中国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纸页上,开始写下:第一台,当时,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试制成功数拄机床。试制这样一台机床,美国用了4年时间,英国用了两年半,日本正在大踏步前进。当时“数控”这种尖端技术对中国是绝对封锁的。这台机床的数控系统,当时在中国是第一次研制,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机和较完整的技术资料。参加研制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学生等,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只凭着一页“仅供参考”的资料卡和一张示意图,攻下一道又一道难关,用了9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数控系统,由它来控制机床的工作台和横向滑鞍以及立铣头进给运动,实现了三个坐标联动。这台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机械工业开始高度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⑼ 国内第一台五轴、六轴联动的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有的

你这样问的范围太广了,5-6轴不难,难的是精度。

⑽ 数控机床发展史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

4.我国的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

(10)数控机床中国什么时候有的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

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有如下特点:

1 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2 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3 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4 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5倍);

5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6 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数控车床可以配备两种刀架:

①专用刀架:由车床生产厂商自己开发,所使用的刀柄也是专用的。这种刀架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但缺乏通用性。

②通用刀架:根据一定的通用标准(如VDI,德国工程师协会)而生产的刀架,数控车床生产厂商可以根据数控车床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配置。

阅读全文

与数控机床中国什么时候有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pad设备信息都有什么 浏览:610
直播音卡设备如何操作 浏览:468
仪表盘上面平均油耗怎么算了 浏览:382
洛阳轴承6308怎么样 浏览:702
云南第三机床厂车床怎么样 浏览:90
美的空调制冷有风制热怎么没热风 浏览:742
低温阀门阀杆怎么加长 浏览:341
机床设备中标三家什么意思 浏览:28
自动清渣装置 浏览:632
电动工具电机上的齿轮怎么拆换 浏览:101
机械师t58t1后盖怎么拆 浏览:471
关节轴承如何拆装 浏览:717
什么叫阀门放空阀 浏览:421
核潜艇是什么能转化成机械能 浏览:553
大众捷达仪表盘灯怎么改 浏览:898
运动器材竞争优势有哪些 浏览:17
风扇轴承用什么油代替黄油 浏览:39
泉州五金市场有哪些 浏览:667
自动闭塞设备包括什么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