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中国对机床做出了什么贡献

中国对机床做出了什么贡献

发布时间:2022-03-16 04:11:28

⑴ 中国机床发展史是什么

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除此以外,惠特沃斯还设计了测量圆筒的内圆和外圆的塞规和环规。建议全部的机床生产业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标准螺纹。后来,英国的制定工业标准协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从那以后直到今日,这种螺纹作为标准螺纹被各国所使用。
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
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1.4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5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1.6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1.6.1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1968年)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⑵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1、中国成功控制疫情,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从疫情中率先恢复增长,不仅为受到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复苏动力,也为各国获取抗疫物资提供了支撑保障。

2、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巨大发展,使人类认识了世界和地球。促进国家间的交流。

3、随着火药的发明,炸药使人类能够造山造桥修路,征服自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战争一次又一次地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4、印刷技术的发明意味着人类有了书写工具。它可以记录一切,推动人类文化、科学、艺术的伟大进步。

5、造纸术的发明意味着人类有了纸,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和书写的手段。

⑶ 中国对世界贡献有哪些

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建立在传承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但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在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展开的。中国本土文化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又推动了中国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比较大的贡献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于2006年9月21-22日在上海举行。它以“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为主题,吸引了400余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同台切磋。在论坛的诸多议题中,中国文化发展对于世界的贡献,成为各国学者注目的一个焦点。而恰在此前,中国第一个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做出了重要的诠释,也勾勒出2006-2010年期间中国文化发展的宏大前景。

第一,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样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引下,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稳步和持续增长,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财富,使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从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HDI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尽管中国在2005年的人均GDP还只是1700美元左右,但是,中国各级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初步建立了一个常年提供大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实施了以四大重点工程为骨干的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等,大大拉近了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到2004年全国仅公共博物馆数量就达到1600多个,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2800多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二,中国的文化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利获得基本的实施,关怀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又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服务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新型文化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正如中国等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家公约》等文献所强调的:公民的文化权利是一个十分广泛而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包括:1,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普遍性;2,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主体性;3,公民文化创造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创造性;4,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不可侵犯。

这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不但要依靠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法规,建设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要培养大批的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开发和创新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培养力、文化普及力和文化消费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肯定了近年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并且在创新提升、前瞻发展和关怀群众、服务基层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都作出了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部署。这方面既包括设立“国家文化杰出贡献奖”、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在2008年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重大项目,而且包括第一次提出和实施为低收入和特殊社会群体提供“文化低保”等举措。可以预料,“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的发展,既如灿烂彩虹,飞架云端,又如春雨潇潇,渗入田野。

⑷ 中国能对世界科技做出哪些贡献

说实话,近代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基本没有贡献。现代还在研究已有的技术,具有改革性质的贡献太少了。科研领域就屠呦呦一个若贝尔奖

⑸ 中科院院士徐性初逝世,他生前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著名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徐性初院士逝世。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我国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同志,于2022年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长期从事精密计量及精密量仪研制和精密加工及超精密机床设计及制造工作,解决了一系列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一个新领域---超精密机床研制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创造了能均化误差的高稳定度高刚度的气浮技术及预载反馈直线移动静压系统,先后用此原理研制成超精密车床、超精密铣床及高精度圆仪等新产品,旋转精度优于0.302微米,直接车或铣削出镜面粗糙度Ra≤2.5纳米。同时创造了成本仅为常规加工方法千分之几的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用精度为20微米的主具制成精度为0.02微米的主轴系统,用极少投资就达到成批生产。

⑹ 中国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传播中国文化,西方的中世纪深收影响.

⑺ 著名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徐性初院士逝世,他对我国作出过哪些贡献

据最新媒体报道,我国科学院院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徐性初院士,于2022 年 1 月 1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徐性初院士曾主持科研人员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一米纵动光电比长仪、以激光波长为基准的刻制一米光栅和磁栅母机,研制了超精密机床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指引了新方向,在我国精密加工科学技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⑻ 曾碾压德日企业,称世界第一的中国机床企业,为何现在却负债700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高铁技术,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国家了,也为许许多多的周边国家建造过高铁,还有就是贸易经济,也是成直线形的增长,但是,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和每年GDP的增量都是名列前茅,但是在一些领域上,我国依然处于世界中游水平,甚至是下游水平,比如芯片行业,我国的设计研发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制造能力和世界顶级的荷兰相比,相差了不知是一个数量级,除了高科技领域,我国的基础制造业上的制造水平也是不如一些发达国家,虽然这些年我们基础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也还没有赶超一些欧美国家,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虽然目前的水平还赶不上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这其中,就少不了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⑼ 中国对人类作出哪些巨大的贡献

第一,当首推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第二,中国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得益于中国人的勤奋努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功不可没;
第三,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尽管起源于印度,但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佛教的许多经典都只保存在汉文和藏文中;
第四,孔孟的儒家学说统治中国意识形态2000多年,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他的还有很多,如中国的和平发展、改革开放以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砥柱作用等等,对人类的贡献也很大。

⑽ 哪些人为中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1、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邓小平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4、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5、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全文

与中国对机床做出了什么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燃气阀门关着打不着火会坏吗 浏览:455
5米数控机床接什么活 浏览:106
怎样卸载pe工具箱 浏览:226
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怎么算 浏览:576
光控装置设计 浏览:656
大众车如何换眼镜轴承 浏览:273
制冷的和空调有什么去别 浏览:223
联想y7000机械硬盘怎么选 浏览:760
楼道暖气阀门坏了谁负责维修 浏览:683
频率响应测试用什么设备 浏览:748
住宅小区消防设施设备有哪些 浏览:475
机床照明灯有什么作用 浏览:642
工厂的通用机械设备有哪些 浏览:498
笔记本装机械硬盘要什么工具 浏览:829
半导体制冷怎么制作 浏览:31
怎么做齿轮传动装置 浏览:242
怎么样计算设备的能量损失 浏览:954
车工机械如何操作 浏览:849
消防室外管道加阀门方案 浏览:885
制冷配件一年收入多少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