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声呐为什么用超声波不用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定向发射的性质,可以用于探测水中物体,如探测鱼群、潜艇等,也可用来测量海深。由于海水的导电性良好,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吸收非常严重,因而电磁雷达无法使用。利用声波雷达——声纳,可以探测出潜艇的方位和距离,因为超声波碰到杂质或介质分界面时有显著的反射,所以可以用来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超声探伤的优点是不伤损工件,可以探测大型工件,如用于探测万吨水压机的主轴和横梁等。此外,在医学上可用探测人体内部的病变,如“B超”仪就是利用超声波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⑵ 次声的本领大,为什么声呐不使用次声波呢
因为次声波的穿越性强,且可以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无孔不入,所以无法进行反射,而声呐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进行工作的,所以声呐不能使用次声波而是使用超声波.
⑶ 声呐为什么用超声波不用次声波
声呐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而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具有很强的穿透性,难以反射。
超声波频率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等,适用于水下探测。声呐发明灵感源自于蝙蝠。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迅速判断前方是什么物体,距离有多远,是食物、树干还是敌人,然后决定进攻或躲避。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且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不具有反射特性决定了次声波无法用于声呐设备。
(3)为什么声呐用超声波不用次声波扩展阅读
声呐的历史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李维斯·理察森(Lewis Nixon)发明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1915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与俄国电气工程师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发明了第一部用于侦测潜艇的主动式声呐设备。尽管后来压电式变换器取代了他们一开始使用的静电变换器,但他们的工作成果仍然影响了未来的声呐设计。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学家Robert Boyle承揽了一个属于英国发明研究协会的声呐项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制作出了一个用于测试的原始型号主动声呐,由于该项目很快就划归ASDIC(反潜/盟军潜艇侦测调查委员会)管辖,此种主动声呐亦被称英国人称为ASDIC。
1918年,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出了成品。1920年英国在皇家海军HMS Antrim号上测试了他们仍称为ASDIC的声呐设备,1922年开始投产,1923年第六驱逐舰支队装备了拥有ASDIC的舰艇。
1924年在波特兰成立了一所反潜学校——皇家海军Ospery号(HMS Osprey),并且设立了一支有四艘装备了潜艇探测器的舰艇的训练舰队。1931年美国研究出了类似的装置,称为SONAR(声呐)。
⑷ 声呐为什么用超声波不用次声波
由于其他探测手段的作用距离都很短,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太快,而且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
然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低频的声波还可以穿透海底几千米的地层,并且得到地层中的信息。在水中进行测量和观察,至今还没有发现比声波更有效的手段。
(4)为什么声呐用超声波不用次声波扩展阅读:
可用来探测水下目标,并测定其距离、方位、航速、航向等运动要素。主动声呐发射某种形式的声信号.利用信号在水下传播途中障碍物或目标反射的回波来进行探测。由于目标信息保存在回波之中,所以可根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来判断目标的存在,并测量或估计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参量。
传统上潜艇安装声呐的主要位置是在最前端的位置,由于现代潜艇非常依赖被动声呐的探测效果,巨大的收音装置不仅仅让潜艇的直径水涨船高,原先在这个位置上的鱼雷管也得乖乖让出位置而退到两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