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打井用什么机床最好

打井用什么机床最好

发布时间:2024-12-08 07:30:07

1. 宋代旋作什么样子宋代如何使用原始车床加工金属。

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员会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王朝之一,既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马克思对宋代的三大发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宗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科学技术达百项以上(详见附录),内容涉及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天文学、数学、医药、生物学、建筑技术等领域,这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军事战争、农业和手工业等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为宋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宋代的许多科技成果涉及农业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导致许多剩余劳动力投身于手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各个领域,使得宋代社会手工业、商业异常活跃,呈现出异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风貌。有人估算,北宋时期的GDP产值占据当时世界的50%,真可谓富甲天下。

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始于宋朝,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国子监、全国四大刻书中心及各地书铺书坊异常活跃,宋代雕版印刷书籍在社会上普遍流通,为文化的传播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宋代兵器制作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火器应运而生,促进了当时的攻城、守城战役的不断变化。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南北统一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进了南北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把造船数量、质量及各种技术的应用都推向了世界顶峰。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对推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和第5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与汉唐都城相比,宋代都城面积狭小,但城市的商业化和繁荣程度远远超出唐朝。另外,当时的城市规划、水陆交通、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体制也相对完善。宋代的科技成果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宋朝人的生活水准相当高,司马光曾经上书指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原有的尊卑等级观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市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如,“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商人使用了世界上首次出现的纸币,类似于现代的银行,信用业也相当发达。

宋代百项科技成果

1、指南针: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类战争史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4、钻探深井技术: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5、纸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6、水密舱壁:宋代的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南海一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国家。

7、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984年,淮南转运使乔维岳负责治理淮河,创建的二斗门,是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后影响世界。

8、算盘: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珠算的正式出现并推广应用是在宋元时期。

9、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传承于阿拉伯世界,发扬光大于欧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在明朝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就有记载。13世纪元朝出现了铁制枪管与最早的手枪(手铳、手炮)。)

10、太极图: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圆圈内画有S型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

11、商标:据载北宋济南有家刘氏钢针店铺,该店铺产的钢针质优价廉,在当地颇负盛名,店主为了使生意能够持续红火,别出心裁地制了一种“白兔儿”铜板,铜板上有画也有字,铜板呈方形,中间绘有白兔捣药图。画两侧书有店名“济南刘家针铺”以及宣传语“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用商标。宋朝人在各个行业都有名牌商标,如制墨业有名震一时的“潘谷墨”。

12、广告:在宋朝的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

13、足球:蹴就是“踢”,鞠是“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被认为是现在足球的雏形,国际足球协会(FIFA)在2004年初公开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

14、烟花:主要用于军事、盛大典礼或表演,而现代全球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大致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15、象棋:宋代开始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广记》里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比西方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

武器、火药武器的发明改造:

16、双节棍(宋太祖赵匡胤创始的,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这种兵器由南传至菲律宾,由东传至日本。由于历史的变迁,双节棍被改为现在的样子)

17、救生圈(宋代韩忠武曾派部将王权到金山去,同时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於是王权就给每一个士兵发一个“浮环”,让他们渡过江去,终於完成了这一任务。当时王权所用的这种“浮环”,就是现代救生圈的前身。 )

18、地雷(地雷被应用在1277年宋人与蒙古人的战争中,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后来在元朝进一步发展。)

19、手榴弹(最早发明于中国,公元1000年,宋朝出现了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同,1044年出版的兵书《武经总要》中,已载有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引火球等多种可手投弹药,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弹雏形。13世纪,中国军队中已出现了铁壳制爆炸武器“震天雷”,这与现代手榴弹已相差无几。)

20、毒气弹(毒药烟毬,由于此烟毬的主要作用在以毒气熏炙敌人,故配方中除了可以达到爆炸燃烧效果的硫黄、焰硝、木炭末外,渗入了多种有毒的物质如芭豆、狼毒、砒霜等以见其效。)

21、火焰喷射器(宋人将双活塞应用到油泵中,以连续喷射火焰。武经总要有记载火焰喷射器的构造图)

22、炸弹(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在黑火[河蟹]药方子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

23、火箭:开宝三年(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献火箭法,五年后,火箭就用于与南唐的战争。

24、三弓床弩:又称“八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缘而上。魏丕曾对床弩作了改进,射程又大为提高。《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记录之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

25、套版彩色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26、报时机器人:铜壶漏刻令人最神奇的是有一个会报时的机器人(铙神),它每隔一刻钟会自动击铙8下报时。虽然铜漏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明与应用历史,形状大小不一,计时方法和原理却相同。

27、水晶透镜:苏洵的同乡和朋友史沆在担任执法官处理案卷的时候就曾使用水晶放大镜。)

28、银盐变黑显影技术:定影原理的发现,最早就见于苏轼的《物类相感志》:“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

29、旋作(“旋作”中装备的简易车床,专事金属切削和加工。北宋初年机床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机床的使用,是机械加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进步。)

30、链式传动装置(中国人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人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800年左右。 )

31、炼焦(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欧洲人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32、胆土煎铜法(此法仅见于信州铅山场。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3删载:铅山场“古坑……无水处为胆土。胆土煎铜,工多利少,其土无穷”。这是指先采取胆土,再引水淋土,从而获得胆水。由于淋出的胆水浓度很低,必须烹煎浓缩后才能用来浸铜。 )

33、凸轮(中国人于公元983年发明凸轮,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

34、轴架整经法(较之唐代耙式整经法效率更高,并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

35、拉杆活塞式风箱:据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1280年的一本题为《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最早的图画。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活塞式风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36、大纺车: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轮相似的大圆轮,轮轴装有曲柄,需专人用双手来摇动。

37、水转大纺车: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一昼夜可纺纱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纺织机械约早400多年。

38、缫车:11世纪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皮带驱动的纺织机。秦观的著作《蚕书》中详细记载了缫车的结构、几个关键部件及用法,通过脚踏板产生动力,丝被缠绕在线轴上。该书是有关缫车的最早记载。

39、高炉炼铁:是现钢熔炉的前身,通过鼓冷风反复锻造,来达到脱碳的目的。)

数学成就:

40、数学九章:秦九韶著《数学九章》,提出“大衍求一术”,创“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比欧洲数学家尤拉和高斯的相关研究要早500年

41、隙积术:隙积术是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解决的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

42、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约早四百年,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书中,也称杨辉三角)。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辞弥合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43、增乘开方法:贾宪的“增乘开方法”的提出比意大利的鲁尼和英国的霍纳要早800年。

44、九归捷法:珠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45、天元术:李冶著《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统论述“天元术”即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同样领先欧洲数百年。

46、垛积术:杨辉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47、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杨辉)

48、筹算算法歌诀:有助于捷算法的应用与推广。

天文历法:

49、莲花漏:燕肃在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壶的计时精度。

50、水运仪象台:苏颂在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的构想,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已具有近世天文台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51、新仪象法要:星图绘制上,苏颂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52、灵台秘苑:1049-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超过了前代。

53、恒星图:1078-1085年的恒星测量精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贵文物。

54、统天历:宁宗时,杨忠辅主持修成的《统天历》所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将近400年。)

55、十二气历:沈括重修了历法,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新历法,即以《十二气历》代替农历,这比英国天文学家肖纳伯制定的与《十二气历》类似的历法要早900多年。

56、麦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的圆柱形地图投影法。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600年左右。

57、贾宪三角形:又称杨辉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58、二十四节气定年法: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作方面又极为有利。

59、地磁偏角(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圈,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年。)

60、生物固基技术(利用海洋生物独有的生态特征,建造了许多跨江、跨海的大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建造的跨海石梁大桥宽5米,长1000米。这座气势恢弘的大桥已有950年历史,至今人们还在上面行走。)

造船:

61、车船:最大的长36丈(约110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000余人。

62、装甲船:1203年,秦世辅造的载重 1000斛(约60吨)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有铁板,是装甲的先河,船首装有形似铧嘴的犀利铁尖,用以在水战中冲击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更大。

63、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

64、虹桥:是无柱木梁拱桥(即垒梁拱)达到了我国古代木桥结构的最高水平。

65、船坞: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作为造船和修理船舶的地方,亦可用作船只的停泊。船坞可以分为干船坞、灌水船坞及浮水船坞等不同类别。船坞是中国宋朝人张平发明的。

66、藤舟: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窒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

67、中国帆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最大的中国船有12根桅杆,而小船则有3根。

68、模数制(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农业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他:

69、泡菜:1178年 《岭外代答》已记有用陶坛隔水密封储藏的技术,是为泡菜坛储藏食品见于记载始。

70、风磨:利用风力转动的磨。

71、暗棚滤沙技术:增加了万倾良田。

72、糖霜谱:王灼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

73、踏犁:一种人力犁,减少了对牲畜的依赖。

74、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75、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

76、稻麦一年二熟制:所谓“稻麦二熟”即指在同一块田中,水稻收获之后种麦子,麦子收获之后种水稻。它的实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技术和经济的一大进步。

77、架田:1149年 架田建造见于陈旉《农书》记载,是为 我国最早的人造耕地。使用深耕冻垡,熏土暖田的措施利用冷浸田。

78、肥料积制技术:1127年-1279年,石灰、硫黄、钟乳粉等矿物已作肥料施用。1149年前出现沤肥、火粪、饼肥发酵等肥料积制技术。设置粪屋保存肥效。

79、培育水稻壮秧技术:1149年前南方水田耕作已采取深耕、晒垡、冻垡、田面重土等措施,促进土壤熟化。已出现培育水稻壮秧技术。 且懂得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播种,防止烂秧。

80、果树远缘嫁接技术:1067年 果树远缘嫁接获得成功。

使用“竹蔑箍树”、“食盐涂树”等方法采收银杏、橄榄。茄秧嵌硫黄,蔬菜栽培开始使用微量元素。

81、桑树嫁接技术:大约在北宋中晚期,两浙地区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桑树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两浙蚕桑业的发展。

82、摧花早放术:1232年-1298年 出现催花早放的“唐花”术。

83、家禽人工孵化技术:1174年 出现家禽人工孵化技术。鹌鹑已养为笼鸟。

84、兽医院:1007年 设监养病马,是为中国设立兽医院的开端。

85、驯养金鱼:1214年 金鱼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养。1243年 利用机械装置运输活鱼。鱼苗长途运输技术已有详细记载。

医学方面:

86、《太平圣惠方》:收录中医处方16834个,比唐代《干金方》多出1万多个。

87、人痘接种: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病,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

88、医学分科(医学部亦增分为九科: 1. 内科 2. 风科 (如中风病)3. 儿科4. 眼科5. 耳鼻喉齿科 6. 皮肤及骨科 7. 产科 8. 针灸 9. 创伤及咒禁科 )

89、解剖存真图:著名医家及诗人杨介,总结对处死犯人的解剖经验,描绘成图谱《存真图》,使到当时医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加深。

90、三因极病证方论:将复杂的病因归为三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这种分类虽与汉代张仲景所述略同,但内容有所发展,即对各类病因概括得更具体,其范围亦较全面,更符合临床应用。三因分类的原则,一直为后世医家遵循。

91、针灸图:王惟一钻研前人著作,结合自身经验,详定经穴位置,编成《针灸图》,天圣五年(1027年),他奉命在此基础上铸造针灸用的铜人两具,对针灸学的教学、临床与考试都极为便利,他也将自己的著作改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92、《小儿药证直诀》:被称为“幼科之鼻祖”,对儿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

93、《妇人大全良方》:南宋陈自明著,分妇科三门,产科五门论述了妇产科临床与理论诸问题,中医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妇科专著。

94、《圣济总录》:宋徽宗时期编纂,堪称医药史上的一部网络全书,汇集了前代和宋世诊断、处方、用药、针灸等方面的大量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刊载药方近2万个,为历代之最。

95、区希范五脏图:最早的人体局部解剖图。

96、《洗冤录》:南宋宋慈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宋慈被尊为法医学之父。

97、金石学: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近似欧洲的铭刻学,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学”的命名。
98、太祖长拳: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99、迷踪拳: 原名燕青拳。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

100、快递: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急脚递,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400里。递铺之间相距不一,有10里,有20里。)
请采纳谢谢

2. 钻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焊接飞边的去除钻杆的摩擦焊接过程中会形成内外飞边,其中高钢级钻杆由于公接头内径小于管体焊接部内径,给去除内飞边造成很大困难。传统机床车削由于接头内径的限制,车床刀杆直径小易造成加工时刀杆振颤,严重影响加工质量与效率。目前,多数厂家采用冲切方式去除内飞边,加工效率较高。由于冲头形式、冲切时机、冲切力大小等因素影响,有时会造成冲切时毛刺划伤管体内壁或在内壁粘连等现象,影响了钻杆的正常使用。
2、抗硫钻杆的应用硫化氢腐蚀会造成钻杆失效,国内的钻杆厂家也已经研制出抗硫钻杆,但现在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归纳有两点:
1)抗硫钻杆的价格贵,大约是普通钻杆的2倍。因为抗硫钻杆材料特殊,生产工艺复杂,造成价格居高不下。
2)强度有待提高,在含硫焊接中钻井,钻杆钢强度越高,受腐蚀破裂危险性越大。
3、强度和韧性在钻杆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常常遇到强度与韧性矛盾。现在打井过程中,多数井眼不是竖直的,斜井、水平井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狗腿”部位钻杆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韧性差,很容易发生断裂或刺穿事故。

3. 章村煤矿的煤矿简史

为了发扬煤矿工人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让青年矿工了解老一代矿工的艰苦奋斗情况,增强主人翁思想,通过老职工座谈和走访调查,搜集了建矿以来至“文化革命”前的历史资料,并参照《沙河县志》及河北省矿务局1949年编印的《章村煤矿情况汇集》等材料,编写了本矿简史。
一、解放前的情况
本矿地处河北省沙河市境内,属于邯邢基地的一部分。南有峰蜂、邯郸两个矿务局,北有邢台煤矿、綦村铁矿,西临显德汪煤矿,东距京广铁路十七公里。
煤炭为人类所认识所利用,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章村煤田的开发,也有其历史的功绩。根据《沙河县志》记载,早在九百年前的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47年,窑坡村附近就有煤矿开发。当时把煤叫做“石炭”,章村、三王村、窑坡、显德汪一带,到处都有前人开掘煤矿留下的废矿井与矸石堆。据有关资料记载,章村煤矿在清道光年间,有山东杨、牛两个 道台开过矿。 现在的章村煤矿二井一带在清朝咸丰年间即有人井采过。光绪初 年有个宋道员曾采用机器在此地吸水采媒,至光绪四年因连绵大 雨,山洪成灾,井筒淹没,此窑报废。据《沙河县志》记载:当 时官府对煤矿捐税很重,三王村同心坡煤矿因抗交捐税在道光元 年被官府封禁,后于光绪二十二年才恢复生产。古时开煤矿,提 升排水都是用人绞辘轳,遇到流沙层和大量涌水就无力抗拒。由 于这一带煤炭储量多,面积大,地表覆盖薄,没有流沙层,凿井 比较容易,所以小煤窑星罗棋布,到处皆是。
本矿区大量采用近代化的蒸气机作动力,是从1922年开始的。 这年北京资本家冯树选定在这个地方投资开煤矿,经国民政府批 准领了营业执照,委托代理人武清县李席珍、山东李松年来虚衫此建 井,地址在三王村西一里,定名“公孚葆矿”。送就是章村煤矿 的前身(俗称公司煤窑.解放衫悔初期叫大众煤矿)。李席珍刚来开
矿时,这一带有民办小窑三十多处,都是人绞辘护,手工开采。而李开矿,则采用蒸气锅护,蒸气绞车,速度快,效率高,建矿仅 用两年时间,1925年即正式产谋,日产原煤24吨左右。此后,新 矿井不断增加,到1935年,先后建成柏树地、宋家岭、上小窖、 麦子地、孝子台、高楼窑等十六处矿井,平均日产原煤一百吨以 上。资本家冯树每半年一次派其二子冯士其来矿检查并索取利 润。1931年至1938年最盛时期,工人达一千多,日产原煤400余 吨,在八对矿井中,有两对矿井提升使用蒸气绞车,井下排水 使用手扳水泵和牛皮包,成了沙河、邢台一带最大的煤矿。当时矿 上主要管理人员、管账先生是从北京、天津带来的,机电技术骨干是从河南彰德府等地招聘的,其他工人和井下工头、窑匠等都 是从附近农村招收的。管理机构首席是经理李席珍。其次是副经 理李松年及总办吴某。下有管理地面供应销售的叫“大金章”, 管井下生产技术的叫“窑匠”,管招工、记工、发工资的叫“寻 人铺”,管财务的有头柜、二柜记账先生,负责治安维护秩序的 有矿勇70多人和沙河县派来的十二名护矿巡警。
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本矿区曾是帝国主义、 国民党军阀、土匪豪绅互相争夺之地。1922年建矿以来,反动军阀、土匪、会道门、汉奸卖国贼都把这个矿着成一块肥肉,你 争我夺,互相吞并,都想到这里榨取工人的血汗。1927年河南反 动会道门天门会赶跑资本家,夺取了本矿经营权,利用迷信骗人, 宣扬刀枪不入,对矿工及周围农民残酷迫害。天门会匪徒的恶 行,迫便当地工农群众奋起反抗,各村农民都成立自卫武装组 织,并向驻扎在邢台的奉军告状。半年后,驻邢奉系军队打来, 只在距矿十多里的王岗岭上放了两炮,炸毁煤矿一座楼角,天门 会匪徒就仓惶逃命。在逃走时被群众打死很多,只跑掉一些头目 和十八名带枪的骨干,其余全部落网。会首张文明也被白塔群众打死。天门会走后,李席珍又返矿组织生产。
1931年,驻守差塌腔邢台的反动军阀石友三,为了筹敛军费,又将 李席珍绑架到邢台,后用一千元大洋赎回。“七·七,事变后,日 寇入侵,治安紊乱,经常有人到矿哄抢财产。李席珍为了维持生 产,请来窖坡村石京兰为首的民团武装到矿防守。不久:永年县 土匪杨兰子部侵入矿内,骑在工人头上作威作福。当时国民党不抗 日,只顾南逃,本矿职工连遭过路军队抢劫,尤其是国民党孙殿 英部队曾经来矿骚扰,住在芝麻地矿井楼上,随便抢劫和抓人, 闹得人心惶惶,生产中断。
1938年春,我八路军由晋东开来,赶走顽匪,对工人进行革 命教育,并支持工人罢工,与资方谈判增薪。当时我党干部王征 (沙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姚广录等同志经常深入在矿工中宣 传抗日救国,并代表工人与资方代表崔德成等谈判,使矿工工资 由每天0.82元增到1.15元,并允许工人上井时往家背煤。当时我 党在矿工积极分子中吸收邢应勋、王林秀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1938年5月成立起党支部,八路军地方工作团姚广录同志任支 书,邢应勋任组织委员,王林秀任宣传委员。党支部建立后,接 着又召开了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工人抗日救国会”,选 举郑东芳(小工头,争取对象)为主席,邢应勋为付主席,王林 秀组织委员,陈长生宣传委员,郑和尚除奸委员,李同保武装委员,刘双生活委员,并召并了全体工人参加的庆祝工人抗日救国会成立天会。
1938年6月.日寇及皇协军高德林部队大举进犯,我军当即 与工人一起撤道。伪匪军高德林即以本矿区为据点,一面强迫留在 矿上的工入为其挖煤,一面依仗日寇势力搜刮民财。高匪经营煤 矿,没有坑木,就到附近农村砍树、抢木料;财政紧张,就发行 自制的纸币,凭着皮鞭、刺刀在矿区内流通。他们在矿区挖深沟、 垒城墙、建碉堡,把煤矿变成军事要塞,并在其司令部围墙内办 起兵工造枪局,能造机枪、手枪、手榴弹等。造枪局共有 八十多人,车床二十多部。高匪所属三个团不久全部换上新生产 的“德林”式枪支。高德林得此宝地后,野心勃勃,在日寇卵 翼之下得意忘形,先称旅长后称司令,经常下乡烧杀抢掠, 几乎每天公开杀害群众。桃树地矿井西沟,地名叫“午朝门”, 是高匪的刑场,经常尸骨迫地,血腥熏人。1941年7月,八路军 为了惩戒伪匪,援救矿工,在群众配合下,对矿区搞了一次武装 袭击.将桃树地、麦子地两对矿井的锅炉、绞车炸毁,高德林匪 伙龟缩在司令部围墙内不敢出窝,在日本飞机掩护下才得逃生。 此后,麦子地、桃树地两对矿井被水淹没,高匪怕死,将司令部 与造枪局搬往邢台,派其内弟主碧堂与赵副官留在矿上镇守,并 到孝子台恢复旧矿井继续出煤。苑们把“孝子台”改名“将军 岭”,这里有两对矿井,一对井采用蒸气机提升,一对井是人绞 辘轳生产,直到1945年解放。
煤矿工人在旧社会是人下人,被称为“煤窑子”,身上压着 三座大山,地主资本家、日寇、皇协军等反动统治阶级只管发财 享福,不把工人当人看。当时,工人每一个班在井下劳动24个小 时,把头“大轱辘”(即工头)在井下,手里拿着用腊条、麻绳 做成的鞭子,看到那个工人干活慢,就劈头盖脸地毒打,当时挨 打最多的是小运工与刮水工。刮水工整天泡在水里,一人管一个 地主,用柳斗从低处往高处倒水,水是一直舀,一直长,24小时 不能停,稍一打吨,坑水长满往下流,就挨一顿打。小运工是用 带车轮的腊条筐从煤头往井底拉煤,许多人排成队,一人拉一个 筐,工头坐在井底监工,随身常带的打人用具有腊条(叫作麻 糖)、麻绳(叫作面条),小运工的筐装不满挨打,跟不上队挨打,煤倒得靠后挨打,煤里有石头挨打,缺了趟更是挨打。谁敢 反抗,他们就交给伪军,轻者吊打一顿,重者致死。在井下劳动 不给工作服,胶鞋、安全帽、照明又不足,多数工人从头到背都 被石头碰成一块一块的伤疤。白塔村老工人刘寿,背上有二十一 块伤疤,就是在井下碰的。当时有一个工人,因受不了这些罪, 就在井下上吊自杀。白涧村工人李群保,在井下挨打后藏到老塘 水坑里,整夜不敢出来。后来.他哥哥把他找出来,也没躲掉工 头的再一次毒打。那时候资本家只叫工人千活,每班干24小时给 工资八角二分(折算十斤小米),其它没有任何福利。一班干24小时,两天才能上一个班,一天只挣五斤小米,又吃饭,又带干粮,不休班也仅能顾一人生活,家里有几口人根本顾不住 ,连煤 也买不起.有时从井下用干粮袋装点煤,被把头们发现就 要挨打。下元村考工人纪四片,一次在孝子台矿井背煤,被狗腿 子左忠发现,吊在井口辘轳上毒打一顿,还让洋狗咬伤腿,鲜血 直流。那时矿上没有澡堂、食堂和宿舍,只在寻人铺院子里摆几 个木盆子,让工人洗脸用,别说肥皂,连热水也没有。当时工人 外地人不多,多数住在矿周围三、四十里以内的农村。有的无家可 归,就住在砖窑或土窑洞里。孝子台矿井工人住在土窑洞里,一 次塌陷,砸死三人。当时矿上头目王碧堂的洋狗吃的是鸡蛋牛肉 汤泡馒头,工人却挨着饿干活,在井下劳动24小时,上井后还要 饿着肚子步行回家。所以,饿死、冻死、累死的不断发生。那时候 工人发生疾病或死亡,资本家一概不管,许多工人死后,连棺材 都用不上。尤其是在高德林统治时期,工人生命毫无保障,玉路 村老工人刘喜柱,下班后搭黑回家,走到中关村南坡,因劳累过 度,昏睡过去,正遇上皇协军路过此地,没等他醒过来,就被用 刺刀挑死。矿工孟双林,穿了一双皮底鞋,就被高匪说成八路 军,绑起来填进黑豆地矿井内摔死。当时兵荒马乱,连年战争, 煤矿不断停产,工人大批失业,失业的工人没有饭吃,又加上1942年开始三年灾荒,久旱无雨,在本地没法生活,只得到山西、井陉、石家庄等地逃荒要饭,不少人饿死在外地。如老矿工孟二 根,央业后到石家庄要饭,饿死在街头。由于战争不断,连年灾 荒,矿工外逃,便煤矿生产不断下降,人员大大减少,到1945年解放时,全矿只肴工人670人。
二、解放初期的生产恢复情况
1945年6月,日寇报降,本矿得到解放。9月份,由抗日政府所 属的太行工商管理局正式接管。从此,本矿获得了新生,开始了一 个新纪元。如果说过去煤矿是榨取工人血汗的地狱,那么解放后 的煤矿则是工人当家做主的天堂。
本矿在1945年9月由太行工商管理局接管后,到1946年6月改 由太行区党委经济部领导,1947年元月转交太行实亚公司领导。 1949年7月底,太行实业公司结束,将本矿划归河北省领导。
日寇、皇协军撒退时,对本矿设施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只留 下两口三节锅妒也都超过了使用年限,有两部气绞车,提升能力 仅有半吨,有一条半旧钢丝绳、两台三寸气泵、一台四寸气泵。 虽有气泵,但没有锅炉和管子,不能使用。要想尽快恢复生产,只 有发动群众,依靠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当时,在经理纪一民、副经理朱占亮、徐德、荣全林等同志 锁导下,将在矿的工人召集起270人.对他们讲了政府的方针政策,稳定了工人情绪,又请出三十多名老职员,座谈研究如何恢 复被破坏了的矿井和动力。领导提出战斗口号是:九月五日动工 恢复,十月一日开始生产。主要任务是检修两口锅炉和两部气绞车,先搞排水,恢复井下巷道。在检修中发现绞车锅炉上的 机器零件全被破坏,虽说本矿解放了,但邢台、邯郸等城市还没解 放,所缺的零件无处买,无法配。在这种情况下,矿领导又召开老 工人老职员座谈会,在会上提出高价收买主要机器零件。这个号 召得到广大职工响应,大家用实际行动拥护党和政府,不少人交 出机器零件,分文不要,有些工人手里保存的贵重零作则按市 价作了收购。当时工农群众刚得到解放,精神振奋,有的往矿上 送木头,有的来矿卖机器零件,有的来矿上找工作,对矿井的恢 复给了很大支持。经过不到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即恢复了生产, 解决了解放区用煤的急需。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了调动 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在生产恢复中做出贡献的积极分子,及时 进行了表彰奖励。
本矿在恢复生产的同时,还担负着对敌斗争的任务。当时 大城市没有解放,本矿虽然解放了,敌人的残余势力还很凶,在 矿东南五公里的俏河村,还盘踞着土匪杨四子部队三千余人,为 了防止敌人袭击,本矿一面组织生产,一面组织全矿职工站岗放 哨,轮流值班,清查坏人。
当时恢复生产的矿井,就是孝子台井,定名“大众煤矿”, 在三王村西二里。由于敌人对井下煤田搞了破坏性开采,解放后 排积水,清理巷道,困难很大,产量上不去,并且煤质很差,爆 烈性大,很不好烧。为了发展生产和找好煤,搞好新老矿井接 替,领导决定从1946年起到章村村东(即章村矿址)建设新矿 井。
章村矿井1946年8月12日开工建井,当时是一片荒山。首先 开凿的一、二号井,是清朝时留下的旧井筒。这一双旧矿井因岩石 坚硬,涌水量大,只打了四十多米就被放弃。听当地人传说,这个 井见过三米高的煤,因井下水大排不了而停的。因此领导认为希望很大,便在一号井安装了锅护绞车.二号井安装了人绞辘轳, 预计动工后几个月就要见煤。
但是,因地质资料不清,只听当地老农的传说,事实上很不 理想。这个矿井见煤深度79米,前人只打到40多米没有见煤就停 了。在凿井施工中.岩石壑硬.涌水量大,只凭牛皮包排水,工程进展很慢,直到1947年第一季度孝子台老矿全部结束时,章村 一、二号井还未见煤。当时国家正在打仗,经济困难,上级也没 有大量资金补助企业,眼看职工没法开工资,这时,矿上党政领 导召集职工代表共同商定了三条办法:一是能够维持生活的,说 服他们暂不开支;二是不开支生活有困难的,就只开30%工资; 三是有的职工家里人口多,生活极度困难的,给开60%的工资。 就这样矿上也没有足够的款。在党的关怀下,太行实业公司拨给 二百万元冀南币,其中一部分还得用于购买建井急需物资,其余 用于职工开支。
解放后,工人阶级成了矿山的主人,当时老工人爱矿如家, 尽管困难很大,广大职工省吃俭用,仍然千劲很大。由于打井遇 到的水大,排水工具落后,大家都整班泡在冷水里平活。主井筒 涌水量大,每小时排水25吨。凿井是从水底下崩石头,为了提高 效率,在井口挂牌,各班开展竞赛,鼓舞了大家干劲。在生产恢 复中,职工中涌现出很多积极分子,为战胜经济极端困难做出了 贡献。当时干部是供给制,除伙食费与服装费外,每丹只发六斤 小米津贴费,生活很艰苦,尤其是老矿结束,新矿没有建成,搬 到新矿后,经理室与干部办公在一个小屋内,但人人都充满了朝 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三、四号井从1947年4月动工,到10月份就出了煤,到1948年9月矿井结束,共产原煤一万六千吨,尽管这只是采空了的矿井残 留下的一部分煤,在当时给主井建设在经济上起到了有力的支持, 经过全体职工的一致努力,一号主井在1947年11月见到了煤。经 过一段井巷工程建设,1948年5月开始小量生产,本井建设共用 21个月,初投产时,日产二、三百吨,到1949年平均日产达到 360吨,职工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
三、解放后生产建设发展情况
1945年至1966年这21年间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45年煤总产 量是35000吨,1966年已达到409615吨。
本矿上级隶属关系的变化:1945年9月由太行工商管理局接管;1946年6月改由太行区党委经济部领导;1947年元月改为太行实业公司领导;1949年7月31日划归河北省矿务局领导;1958年7月交邯郸矿务局领导,1959年元月归邢台大县县委领导;1960年5月14日又归邯郸矿务局领导;1962年底归邢台市委领导。
本矿党政领导干部的变动:党组织第一把手,1945年纪一民 任经理兼支书,1950年白巨武任总支书记,1953年张蕴辉任总支书记,1954年董印生任总支书记、党委书记(本矿原是党总支, 后按八大党章规定于1956年12月选举成立党委会,董印生由总支 书记选为第一任党委书记),1959年王西生任党委书记;1960年
5月崔广富任党委书记;1964年荣全林任党委书记,1965年崔希 金任代理书记兼矿长,至“文革”开始。行政一把手的任职项序 为:1945年纪一民任经理,1948年徐德任经理后称矿长,1956年 荣全林任矿长,1959年张宝善任矿长,1960年崔希金任矿长至 “文革”。
1945年本矿刚解放时,只有一个矿井出煤,最高日产仅30余 吨。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生产规模越来越大。1947年孝子台旧矿 井结束,将大众煤矿改名为章村煤矿。
章村煤矿一号井在1948年5月正式投产。当时生产条件很困 准,井筒上半部是前人留下的旧井,经凿通后.井筒不正,直径不一致,最小1.75米,最大2.l2米, 使高速度提升受到限制,一天才出煤二、三百吨,就这样维持了六年。当时提升使用白腊条大篓,容量0.4吨,井口把勾工人劳动强度很大。井筒不正很不安全。为了扩大生产,在1953年,一号井停产搞了扩建。至1955年一号井扩建竣工,年产能力达到20万吨,井筒直径由1.75米扩大到3.22米,井壁全用青砖镶。井筒提升将70马力汽绞车换成85马力汽绞车。此车提升速度快,井筒深度104米,提升一次只用25秒钟。该井提升容器将原来的白腊条大篓改成罐笼,井上倒罐车用上翻罐笼,并铺上轻便铁道,井底马机坡提升安装上40千瓦无级绳绞车,在440米长的16度斜坡上同时可挂20多个矿车,井下各个提升斜坡都用上电绞车,平巷运输由人拉腊筐、人推盘车逐步改马骡马拉矿车。1955年新城至本矿铺好铁路,能用火车把煤运往各地,改变了过去只靠马车、人推车、牲口驮的运煤方式,扭转了夏季堆积冬季卖的积压现象。由于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原煤产量逐年上升。在1955年峰、章电路架通后,井上下实现了电器化。过去本矿自办的小型发电站被淘汰。在1961年又完成郭、章供电线路二回路十一公里的线路架设,扩建了本矿变电站,此后电力供应更加充足,提高了电器化的程度。1958年后井下运输逐步用土造电机车代替了骡马运输,采掘全部用上电钻打眼放炮、电溜子运煤。
1966年一号矿井结束,只留下二井与三井两个生产矿井。其 中三井(窑坡矿井)1960年以前归本矿开采,1960年底因运不走 煤,产品积压停了产。1963年至1965年由沙河县经营,属于县办煤矿。1966年元月,并入本矿。1966年本矿铁路运煤又有新发展,在二、三井地面建成新式煤仓两座,井下出煤可以通过皮带直接装上火车,从而解放了井上运输工人的笨重劳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本矿的生产技术不断进行改革,在 1952年以前,采煤方法全是残柱回采,效率低,扔煤多,浪费资源。1952年开始,推行长壁回采,溜槽运输。后来又将工作面木 垛改为双排密集支柱,这一改革,不仅效率提高三倍,并且节约 坑木,有利安全。
多年以来,井下水大是一项最大的威胁,1949年因井下出 水,一次淹死九名矿工。1956年下大雨,洪水冲毁电路,造成矿 井被淹,临时采用柴油机发电排水,经常出故障不能正常生产。 1958年11月一坑车五大巷工作面出水,造成全井停产并把六大巷变成临时水仓。党和政府对解决排水设施问题十分重视,给予了 大力支持。现在全矿大水泵增到150台;300千瓦以上的大水泵有 46台,总功率能力23178千瓦。过去采用牛皮包排水,井下每小时 涌水量30吨就不能排,现在每小时几百吨水不可怕。
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另一个问题是通风。本矿在1955年以前 全是自然通风,风量小,通风系统混乱,不仅造成许多工人患上矽 肺病,更严重的是瓦斯聚集,多次发生熏倒人员事故。从1955年 开始,采用了机械通风,安装上55千瓦抽风机,后又安上90千瓦 抽风机,井下风量达到每人每分钟4立方米。现在三个井口都安 装了大小风机,全矿共有抽风机十三台,每小时可向井下输送新 鲜空气1465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劳动环境,保障了工人身体健 康。
井下照明,1958年以前都是提小油灯或电石灯。1958年后改 用蓄电池矿灯。
井下设备,1958年以前,全矿仅有一个管子锅炉,有8马力 柴油机一台,汽绞车4部,抽水机一台,元车、牛头刨、钻床、 手摇钻、砂轮机、炼铁炉各一个,10门电话交换机一个,电话机 5个,全矿没有汽车,矿车全是从外地买来的无轴承硬磨硬。1959年上半年检修40千瓦以上的电动机还得运往石家庄。
现在仅汽车就有30多辆,其中载重汽车20辆,还有吉普车、 面包车、中轿、大轿,铲车、吊车、推土机、救护车、拖拉机等等。机修厂设备更是大量增加,现有金属切削机床50台,还有龙门刨、万能铣等等。机床动力,解放前靠人搅,后来利用蒸汽带动,现在都是电力带动。不但能检修大型电机,修配各种机器零件,还能自制机床、绞车、矿车等设备。自制的矿车除满足本矿生产使用,还供应其它兄弟单位。

阅读全文

与打井用什么机床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派仪表清零怎么弄 浏览:143
货车仪表盘上黄灯亮是什么意思 浏览:299
可连接设备已允许设备怎么改 浏览:631
五金机电全自动家用增压泵水泵 浏览:809
高明精密铸造零部件怎么选 浏览:352
管道外径和阀门通径 浏览:461
连接公安网的发送设备是什么 浏览:800
健身器材长期不用怎么存放 浏览:323
实验室制取纯净水装置 浏览:835
广东盐酸浓度分析仪表多少钱 浏览:246
航天晨光家用燃气阀门 浏览:455
阀门扭矩含安全系数是什么意思 浏览:629
船舶的设备与仪器有哪些 浏览:728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怎么样 浏览:323
单位如何购买健身器材商家有哪些 浏览:290
超声波震波是什么意思 浏览:185
钢材有哪些主要机械性能指标 浏览:721
贵阳市有多少个机械加厂 浏览:751
余姚市宝德阀门厂 浏览:913
怎么换消火栓阀门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