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X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该物质是NaOH,由于细回胞呼吸消耗氧气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试管中的气压下降,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
(2)由表格实验数据可知,在20min~30min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130-65=65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所以氧气减少的体积是65mm×1mm2=65mm3,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10min=6.5mm3/min.
(3)此实验没有对着实验,应设置一对照实验消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增加一相同的实验装置,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作为对照.
故答案应为:
(1)NaOH左
(2)6.5(3)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⑵ 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1)果蝇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测定果蝇呼吸速率,需排除内二氧化碳容的干扰,因此X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应为NaOH;果蝇细胞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因此容器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20min~30min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130-65=65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则氧气减少的体积是65mm×1mm2=65mm3,因此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10min=6.5mm3/min.
(3)果蝇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气体,因此无法测定果蝇无氧呼吸速率.
(4)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液滴的移动,因此为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影响,应增加一对照实验: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故答案应为:
(1)NaOH左
(2)6.5
(3)果蝇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气体
(4)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⑶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因为 Vo*T + 1/2 a T*T = S 两边抄除以袭时间T 有S/T=Vo + 1/2 a*T 图像表现为直线 斜率为 1/2a 所以2倍为加速度 Vo为初速度 a 为加速度 T为运动时间 S/T 即为图的纵坐标 T 为横坐标
⑷ 一个关于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的问题
A测定呼吸速率,那么应通过测定氧气的消耗率来确定。所以X应为氢氧化钠,吸收幼虫呼出的二氧化碳,且因为氧气被消耗,所以气体总体积减小,液滴左移。
B20-30min内液滴移动的体积为130-65=65mm3 那么氧气平均吸收速率应为6.5mm3/min
C幼虫在纯N2条件下无法生存
D所谓对照实验,应该要实验自变量有变化。X液体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对照可以把果蝇幼虫换成死亡的果蝇幼虫,其他条件相同
选B
⑸ (2013上海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
A、图中X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回.所以A描述错误.答
B、20min~30min内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变化是130-65=65mm,体积变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确.
C、若将试管充入N2,将X换为清水试管中积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蝇的无氧呼吸.所以C描述错误.
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是不加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
⑹ (1)①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
(1)①本实验要用勾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对小车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近似等于合力,可将长木板一段垫高,使重力的下滑分量恰好等于摩擦力,因为中间还有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故拉力近似等于合力.故答案为:平衡摩擦力. ②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可知,S C =5.06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C点是速度为: v c =
③同学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A点到E点小车的动能变化为: △ E K =
(2):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0.01×26.6mm=0.266mm. ②根据欧姆定律得, R x =
③电流表采取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因为改装后的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丝的准确电压,用电流表的电流减去电流表G的电流为通过电阻丝的准确电流.若限流,电压表变化范围约在2.4V-3V之间,误差较大.所以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误差较小.电路图如下图. ④实物连线图如下图. π d 2 I 1 ( R g - R 0 ) | 4L( I 2 - I 1 ) | |
⑺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 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
[答案]B
[解析]图中X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回动,A错误;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答均吸收速率为(130-65)/10=6.5 mm3/min,B正确;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无法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因为果蝇幼虫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液滴不会移动,无法观察,C错误;增设的对照实验应该将果蝇加热变成死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错误。
⑻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利
(1)B装置为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不用加热,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为:H2、CO2、H2S等;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可根据反应Cl2+2Br-=2Cl-+Br2设计实验,在A装置中制备氯气,生成的气体通入到装有溴化钠溶液的C中,如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4)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5)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于试管丁中,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要先关闭a、b,然后用微热法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最后剩余气体可能为氧气,也可能是NO气体,设NO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
若剩余气体为氧气,设参加4NO2+O2+2H2O=4HNO3 反应消耗的氧气为x,则有消耗的NO2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气为2.8mol,V(NO2)=7.2mol;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7.2molNO2与2.8molO2的质量之和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尔质量
420.8g |
10mol |
440.4g |
10mol |
⑼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方案进行完善或
(1)B、C、E相连后,应选择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方法制取氯气,如可以用次氯酸钙和浓盐酸,故答案为:次氯酸钙、浓盐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3)氯气的制取原理方程式为:MnO2+4H++2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