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材实验情景再现:(1)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图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
(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转过一定版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权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等效替代;相等.
㈡ 重庆一中物理实验小组进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 (1)图乙所示为某小组在
(1) ,偏小。 (2)(Ⅰ)平衡摩擦时倾角过回大; (Ⅱ)未平衡摩擦力或平答衡摩擦力时倾角偏小; (Ⅲ)0.5kg;0.2。
㈢ 图甲是一种进行无土栽培的实验装置,某生物小组利用该装置研究水温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图乙是实验
(7)在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图甲出现的主要现象有: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嫩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②植物生长需要水、矿质元素等,因此装置中的培养液会大量减少;③植物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培养液浓度上升,幼苗会因失水而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本题属于开放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5)由乙图可知,在30℃温度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最好,因为此温度是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温度在5口℃或38℃时,植物吸收的矿质元素中,硅酸的吸收量最少,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所以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种类和数量分别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载体的数量有关. (3)根据第(7)题可知,若想让该植物在此装置中能存活更长的时间,需要改进的措施有: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定时添加成分均匀的新鲜培养液;适当添加水分等.(本题属于开放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7)①幼嫩植株弯向光源生长 ②装置中的培养液会大量减少;实验初期幼苗生长,得段时间后,幼苗会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 (5)30℃此温度是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nbs六;&nbs六;&nbs六;硅酸&nbs六;&nbs六;&nbs六;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载体的数量 (3)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定时添加成分均匀的新鲜培养液;适当添加水分等
㈣ 图甲为一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的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数据
(1)由I-t图象可知当t=0.5s时,I=1.10A; P=I2R=1.102×1.0W=1.21W (2)由图知,当金属杆达到稳定运动时的电流为1.60A, 稳定时杆匀内速运动,受力平容衡,则有:mgsinθ=BIL 解得B= =1.25T (3)1.2s内通过电阻的电量为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由图知,总格数为130格,q=130×0.1×0.1C=1.30C 由图知,1.2s末杆的电流I=1.50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 得v= =1.8m/s 又q= .
㈤ 如图(甲)为一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的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
(1)由I-t图象可知当t=0.2s时,I=0.6A; P=I2R=0.62×0.5=0.18W; (2)由图知,当金属杆达到稳定运动时的电流为1A, K断开时回,由平衡条件得:答mgsinθ=μmgcosθ, K闭合后稳定时,杆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得: Mg+mgsinθ=μmgcosθ+BIL, 解得B= =1T; (3)0.4s内通过电阻的电量为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由图知: 总格数为137格(130-145均正确),则感应电荷量: q=137×0.04×0.04C=0.22C, 由图知:0.4s末杆的电流I=0.83A, ∵I= = , ∴v= =0.83m/s, ∵q= = , ∴x= =0.22m; ∵Mgx= (M+m)v 2+Q, ∴Q=0.15J, Q R= =0.075J; 答:(1)t=0.2s时电阻R的热功率是0.18W;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1T; (3)0~0.4s内R上产生的焦耳是0.075J.
㈥ (6分)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同一组数
(1)AC(2)4.00
㈦ (一 )、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 略
㈧ 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沙
(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沙和沙桶的情况下版使小车恰好做匀权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要判断是否是匀速运动,我们可以从打出的纸带相邻的点的间距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故选B. (2)当m<<M时,即当沙和沙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故选C. (3)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 sDE-sAB=3a1T2 sEF-sBC=3a2T2 sFG-sCD=3a3T2 a= =0.42m/s 2. 故答案为:(1)B(2)C(3)0.42
㈨ (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
⑴BD;⑵3.2;⑶平衡小车的摩擦力,不挂砂桶时小车拉着纸带打的点迹是回均匀的。
㈩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物体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1
(1)由于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逐差法△x=aT2可得: (x3+x4)-(x1+x2)=4aT2 则有:a= = 0.0721+0.0772?0.0619?0.0670 | 4×0.042 |
=3.2m/s 2(2)由图可知当绳子的拉力不为0时,物体的加速度仍然为0,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是绳子的拉力,故物体受的摩擦力没有得到平衡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故答案为:(1)3.2;(2)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与图甲为一项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