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夹紧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夹紧装置

发布时间:2021-01-25 17:11:54

1. 急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思想和教学体系的认识

一、项目研究背景

农业工程学科是农业学科的三大支柱学科(农业生物,农业工程、农业经济)之一,是综合应用工程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管理科学与技术,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因此,农业工程教育在高等农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农业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赋予了农业工程学科全新的内涵。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农业工程类各专业引进了近年来的一些教学研究成果,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农业工程学科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改革项目、农业机械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各相关课程及教学环节改革项目的教学研究,在构建面向21世纪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制定了农业工程类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并于1999年开始执行,形成了目前运行的较为成熟的框架,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主要有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课程体系还不尽合理,课程内容还不能适应创新型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工程类基础课的内容还有不少重叠,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内容安排还较少,使学生还没有很好地达到实践技能要求的标准;

4.有关农业和生物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带有很大盲目性,针对性较差;

5.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6.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需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整合。

鉴此,对农业工程类本科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步骤

项目研究达到的总体目标:

构建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业工程高级技术人才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宽、厚、精、深、新”的特点,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使培养的农业工程高级技术人才,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更要具有使“知识”和“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具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我校每年都举行全校范围内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教学改革大讨论,我院按照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积极组织全院教职工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探索,结合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组织成立教学研究课题组,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实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探讨和总结,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使各专业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

1.在深入领会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精神的基础上,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对目前的人才市场进行广泛的调研,探求在新形势下的农业工程类人才需求规律和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2.研究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内涵,找准学科定位,明确各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本科生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各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科发展的要求。

3.根据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明确优势,找出差距,确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和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4.形成农业工程类本科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研究的步骤:

1.对原来的农业工程类本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深化,确立新的课程体系;2.对原来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充实、整合;3.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4.对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论证,组织实施;5.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进一步完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6.建立新的完善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三、项目研究内容及成果

主要研究内容:

1.农业工程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其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分析

(1)农业工程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特点及趋势研究

(2)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对农业工程科学及相关学科教育的影响

(3)业生产发展对农业工程科学及相关学科的需求

2.农业工程类专业人培养的策略与质量保证体系

(1)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2)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框架

(3)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3.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

(1)农业工程类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

(3)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建设和完善,包括实验实习标准、课程设计要求等

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包括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督导检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

5.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项目研究成果:

在进行该项目研究的同时,针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与深化要求,进一步细化内容,组织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被列为山西省教学研究项目的有:“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3项,被列为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有“机械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9项(见附件1)。

对各专业使用的教材,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认真的遴选,对不合适而需要重新编写的教材,积极联合兄弟院校组织编写。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和参编相关专业教材10余部(见附件2),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和充实。对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组织讨论和实施,有的在教学中已被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见附件3)。

对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加强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教学文件,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按教学计划进行。对各类教学文件不断进行完善和内容更新,如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等(见附件4)。

项目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1)农业工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无疑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工程作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三大分支(农业生物、农业工程、农业经济)之一,正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手段,是食物、饲料、纤维和其他可再生的、自然的与生物的资源,包括它们和有关产品的保护、生产、加工、运输、包装、贮藏的技艺、科学和实践。所以,农业工程学科是研究工程与农业有机体及农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是一门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应用技术学科,它包含知识与技术的结合,与传统的工程学科不同,农业工程的特色在生物方向。农业工程师是为生产农业、加工和生态农业服务的工程师。他们应将自己看作食物与环境整体链条的一名建筑师。相对而言,在方法论上,传统的工程学科着重于分析,而农业工程学科更着重于综合。农业工程本科教育应当是培养为生产农业、加工农业和生态农业服务的工程师,它的特色就是利用工程技术服务于生物系统,改善生物系统。

(2)农业工程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农业工程教育经历了农业机械系 → 农业工程系 → 农业工程学院(系)的曲折发展历程,目前已发展成为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四个二级专业学科的格局。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的要求,我院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多人。

农业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将农业生物学、工程学和经济管理学融合为一体,它在生物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决定了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农业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农业工程教育的机遇所在。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在教学质量上有所突破,这是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3)顺应发展需要,确立农业工程类本科生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师要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农业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不仅是系统中的机械和设备—这种特殊的要求,就决定了农业工程师工作的综合性。其它工程师仅是将工程项目作为整体来考虑,而农业工程师不仅要控制项目本身,更要将工程项目配合到总的农业系统中去。

发达国家农业进步的实践表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以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支持。我国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模式的发展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以及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对设施农业、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工程问题的解决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更好的技术管理型农业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解决工程技术措施的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工程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问题。如何培养这方面的“通才”,以已适应21实际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高等农业工程教育而言,就要由过去狭窄的对口专业技术服务,转向适应社会不断变化要求的现代农业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时,要加强基础教育,以“大工程”的模式去培养宽口径的人才,使其真正掌握农业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构筑食品与环境整体链条中的一名“建筑师”。

2.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项目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深入剖析现行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反复研讨、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已经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批,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为:

(1)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

结合农业工程学科是工程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融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的共同点,建立起大工程层面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知识平台。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形成通用基础必修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四个模块,使学生能够获得农业工程领域宽广的基础知识。

通用基础必修课是校级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两课”、数学类、英语类、理化类、计算机类和体育等课程,总学时为1141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43.5%。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也是校级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人文类、经济管理类和其它类,要求最低选修6学分,10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4.1%。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院级学科基础课平台,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控制基础和电工电子等基础课,共780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29.8%。学科基础选修课也是院级学科基础课平台,包括科技文献检索、MATLAB程序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专业英语、弹塑性力学基础等课程,要求最低选修7学分,126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4.8%。

四个模块的基础课学时共计2155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82.3%。

(2)专业课程的模块化

原来的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布局比较零乱,既包括专业课,又包括基础课,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学生选课难度大,选课以获得学分为目的,多数学生选择易学、易通过的课程,很难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针对这种状况,教学计划修订时,将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专业必修课是能够充分体现专业内涵和特点的重要课程,一般为250学时左右。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包括拖拉机汽车学、农业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建筑结构(上、下)、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变电工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分模块设计,一般为3~4个专业模块,要求至少选2个模块,最低额定学分为12~14学分,每个模块中包括3~4门课程,其中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选修课分为现代制造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农业装备控制技术、现代农业工程及装备四个模块。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专业选修课分为农业建筑设计与规划、农村能源利用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三个模块。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专业选修课分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软件及网络技术三个模块。这种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一方面便于教学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便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构建全新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新的培养计划根据农业工程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提高设计性、综合性的大实验的比例。

规范毕业实习、设计(论文)的过程,根据学校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等文件。在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需要,提前参加毕业设计工作,了解科研工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能力的培养。也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单位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毕业实习方案和内容,并根据单位的研究开发情况获取毕业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单位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小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种做法的特点在于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防止了空对空的做法;学生了解了单位的情况,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研究开发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由院实验中心统一组织和实施,逐步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一代新人。

(4)发挥农业大学工科的农业背景优势

农业大学的学生必须选修一些农业基础课,看到的、听到的、谈到的也多与农业有关,科学研究、科技产品开发、学术氛围又多带农业色彩,多数教师教学实例离不开农业,无形中给学生造就了工科大学难以形成的农业背景。这种优势贯穿于教学体系中,为构建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学概论、生物学基础、大学化学等课程,即是充分利用了农业背景优势。

(5)增设学科前沿性课程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强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将计算机类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在校级公共基础课模块中设置“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课程外,在学科基础课中,将“FORTRAN语言”改为“MATLAB程序设计”,并增设“C语言”等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每个模块均设置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设计技术模块中开设“机械CAD”课程,现代制造技术模块中开设“三维设计软件及工程应用”课程,农业装备控制技术模块中开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等,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中,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等课程设为必修课,并增加“弹塑性力学基础”、“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有限元分析基础”等专业基础选修课。

在专业课模块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现代设计方法”、“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农业工程技术的水平。

3.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1)理论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教学是整个本科教育的主体,其学时数一般占课内总学时的80%以上,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后,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单列为“计算机绘图”课,并加大上机实习时数,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为16学时。

②压缩机械原理课程的授课学时,由80学时减为60学时,同时增加为期2周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是农业工程领域中常见的机构,如农业机械机组中常用的四杆机构(播种机平行四杆仿形机构、拖拉机转向梯形机构、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插秧机分插机构等),液压组合机构、机床夹具的夹紧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等,以弥补传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教学中只进行减速器课程设计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目的。

③将原来的“液压技术”课修改为“液压与气压技术”,增加有关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和气压传动的内容,扩展知识范围,以适应农业工程各应用领域的要求。

④将原来的“农机测试技术”、“机械制造中的测试技术”、“检测技术”等课程归并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强调基础理论的教学,以适应农业工程各本科专业的需要。

⑤调整“农学基础”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在农学基础课中增加有关土壤物理学和生物学、物料学等内容,在生物学基础课中增加现代生物技术的有关理论,强调农学、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融合与相互渗透,注重各学科结合点的教育。

⑥在各专业必修课模块中,增设“专业概论”课程,聘请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任教,介绍专业学科发展概论和前沿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

⑦“机械CAD”授课内容,减少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理论,增大AutoCAD二次开发的教学时数,重点介绍AutoLISP语言、VBA开发工具及机械CAD国家标准的有关新规定,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⑧在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中,增设“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基础。

⑨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中,增设“流体力学”、“热工基础”、“能量有效利用”等课程,为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和乡镇企业节能提供基础理论。

⑩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将“金属工艺学”、“电磁学”等课程列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具有留学经历、英语口语较好的教授承担此类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课内总学时的20%左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本科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计划的修订也十分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基本原则是减少和压缩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大实验的比例。如材料力学课中弯曲应力的实验,电工电子技术课中用CPLD实现温度控制的实验,液压与气压技术液压系统设计及试验,拖拉机汽车学课中高压油泵调试与实验,农业机械学课中精密播种器的性能试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中旋涡式风机功率测试实验等,都具备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掌握和应用有关基础理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习环节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都安排30周左右,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实习内容的改革和调整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金工实习环节,除进行常规的车、钳、焊、铸、锻、热处理、磨、铣等工种外,增加了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实习内容,了解现代加工制造技术的应用及要求,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②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再进行传统的犁体曲面的设计,改为农业机械机组悬挂系统的设计,可以综合运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农业机械学等有关理论,对各种挂接形式和不同动力机组的挂接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提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有关工程软件完成相关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可以了解农业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要求,避免了犁体曲面设计的局限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撰写,按照项目成果鉴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 JB/T5054.5—2000的要求,至少撰写技术任务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技术经济分析报告、标准化审查报告、使用说明书、研制报告等四个技术文件,其中技术任务书和设计计算说明书为必做,其它文件选做2个,统一打印和排版格式,形成Word文档,使学生真正了解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是对四年本科学习的全面总结,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④在各实践环节中,强化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使本科毕业生成为国家标准的推广者、实践者,有利于新技术的规范和发展。如机械制图、机械CAD、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房屋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已形成了“校长 →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教务处 → 院长 →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 系主任 →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如“教师教学规程”、“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室工作条例”、“教务管理改革与实施办法”、“教学督导章程”、“排课调课规定”、“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本科生导师制的规定”、“院、系、部教学秘书工作条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等。校、院、系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各项教学管理文件,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和完善各级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毕业设计大纲等文件,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的状况,编写有关的实验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等。制定和完成各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详见附件5)。

(3)严格教学管理,建立质量监督、反馈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加强考试、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过程的管理,结合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中期检查,对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师授课效果、学生听课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院级领导和教学督导组成员经常性随即听课制度,填写听课卡,并及时反馈意见。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活动,建立学生信息员、教师信息员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四、特色与创新

(1)课程体系的创新

① 强化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将计算机类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专业选修课中,每个模块中设置一门计算机类课程,以便于学生选课和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② 根据农业机械设计的特点,强化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将机构设计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增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将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修改为农业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并根据产品设计开发的要求,扩展毕业设计内容,提高学生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 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制钉机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墩钉帽,在此前需夹紧钢丝。

3)冷挤钉尖。

4)剪断钢丝。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铁钉直径Φ1.6~Φ3.4 mm。

2)铁钉长度25~80 mm。

3)生产率360枚/min。

4)最大冷墩力3000N,最大剪断力2500N。

5)冷墩滑块质量8kg,其它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结构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减小。

3、设计方案提示

1)送丝校直机构,要求使送丝与校直动作合一来考虑机构型式。同时应附加夹紧机构,在送丝时放松,其余时间夹紧。送丝校直机构可采用间歇运动机构带动摆动爪,摆动爪压紧钢丝并送丝校直。夹紧机构利用联动关系开合。

2)冷墩钉帽机构,可以采用移动或摆动式冲压机构,一般可用平面六杆机构或四杆机构,其移动、摆动的行程可在25mm左右为宜。为了减小电动机容量和机械速度波动可加飞轮。

3)冷挤和剪断机构在性能要求上与冷墩机构相同,因而采用机构也十分类似。

4)由于机构较多,相互动作协调十分重要,尽量考虑将各执行机构的原动件固连在一个主轴上。

4、 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墩钉帽机构、冷挤钉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5)设计飞轮和确定电动机型号。

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小型卧式模锻机执行机构与传动系统设计

复杂了点,楼主把问题简短点吧

4. 半自动平压模切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飞新达模切机

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热镦挤送料机械手

图3.1 机械手的外观

设计二自由度关节式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由电动机驱动,夹送圆柱形镦料,往40吨镦头机送料。以方案A为例,它的动作顺序是: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5º,手臂水平回转120º,手臂下摆15º,手指张开放料。手臂再上摆,水平反转,下摆,同时手指张开,准备夹料。主要要求完成手臂上下摆动以及水平回转的机械运动设计。图3.1为机械手的外观图。技术参数见表3.1。

3.2 功能分解[5]

夹料机构:靠平面连杆机构做间歇的直线往复运动

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由2种动作的组合,一是间歇的回转运动,二是做上下摆动。

夹料机构:通过凸轮对手臂上平面连杆机构的控制来调整手指间的间隙从而达到对物料的夹紧和松开。

送料机构:当料被抓紧后,通过凸轮对连杆一端的位置的改变进行对杆的摆角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拿起和放下的动作。手臂的回转通过回转机构进行实现。

3.3 选用机构

夹料机构与摆动机构:根据动作要求,由表2.1设计实例库A3、A1={a31,a41,a42,a11,a51},由于机构要具有停歇功能,且要进行运动变换,故选择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送料机构2:由表2.1设计实例库A2={a14,a24,a34,a44,a54},由工艺动作可得,该机构选用齿轮机构a14。

3.4 机构组合

为使机构能够顺利工作,采用串联和并联结合的结构组合,其中A1为夹料机构,A2为摆动机构,A3为回转机构。如图3.2所示:

A3

A1

A2

图3.2 机构组合图

3.4.1 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一:

图3.3 传动方案一

方案二:

图3.4 传动方案二

3.4.2 方案评价

方案一:该机器依靠两盘状凸轮及连杆机构实现手指的张合与手臂的上下摆动。而圆柱凸轮的旋转带动链轮回转从而实现手臂的回转。这种虽然方案简单易行,但结构较大,链传动是挠性的拉拽,难于定位;而且链条及链轮布置在水平面内,链条不宜过长。定位精度不能保证,故不宜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该方案在手指的动作和手臂的仰俯方面与方案一采取同种设计,在手臂的回转上采用了不同机构,它通过轴上的圆柱形凸轮12来带动齿条13的运动,通过齿条来实现齿轮6和7的运动从而完成手臂的回转。此方案结构简单,各运动部件之间的运动都易于实现,不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传动链较短,累积误差也不会太大,从而可以满足

3.5 传动设计

3.5.1 传动比计算

已知电动机的转速为1440r/min,送料频率为15次/min即i总=1440/15=96

3.5.2 运动循环设计

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5°——手臂回转120°——手臂下摆15°——手指松开——手臂上摆15°——手臂反转120°——手臂下摆15°

机械手工作的频率为15次/min,T=4s。轴转一次要完成一个循环,转角分配如表3.3所示:

表3.3 转角分配表

2.5.3凸轮设计[6][7]

1) 手指凸轮设计:由连杆机构(如图3.5所示)可计算出凸轮尺寸。杆AC=200mm,AB=90mm,ED=215mm。此凸轮为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基圆半径r=35mm,摆杆为70mm。

图3.5 手指连杆机构

取基圆半径r=35,由作图法得到凸轮如图3.6所示:

图3.6 手指凸轮

2) 手臂凸轮设计:由连杆机构(如图3.7所示)可计算出凸轮尺寸。杆AC=684mm,AB=580mm,ED=150mm。此凸轮为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基圆半径r=65mm,摆杆为50mm。

图3.7 手臂连杆机构

取基圆半径r=65mm,由作图法得到手臂凸轮如图3.8所示:

图3.8 手臂凸轮

3)圆柱形凸轮设计:

XD=2*3.14*30=188.4mm;

升程h=56.72mm;

圆柱半径rP=30mm;

由作图法得到圆柱凸轮如图3.9所示:

图3.9 圆柱凸轮

参考: http://xiajuxiong2008.blog.163.com/blog/static/11158719200855105035456/#comment=fks_

6. 工件的夹紧力可以作用在毛坯面上吗

可以
本来夹紧就是要夹住工件,不作用在工件上那难道可以凌空定住了不是?

机械(英文名称内:machinery)是指机器与容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机械,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为英语之(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机械的特征有: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是现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日本的机械应用品对机械概念做如下定义(即符合下面三个特征称为机械Machine)。

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平压模切机设计机构综合

我给你发过去了

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

TMD,谁出的题,我这儿卖成品都多少年了,哪天送你一个。(不是打印的,是自动包装机)

9.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平压模切机

大作业是把,在这怎么求得到呢。。

10. 螺钉头冷镦机

1.工作流程是送料-截料-夹紧-预镦-终镦-顶料

2.这个要看墩锻比的,当镦锻比小于2.5时可一次镦锻,当镦锻比大于2.5小于4.5时需两次墩锻

阅读全文

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夹紧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瓶为什么不能猛开阀门 浏览:448
厦门upvc塑胶阀门厂 浏览:812
中国有多少自动化设备企业 浏览:197
一点五匹的制冷用多少电 浏览:577
我的世界中怎样用红石制作自动装置 浏览:593
荒野行东被封设备了怎么办 浏览:878
如何知道空调用的什么制冷剂 浏览:947
QQ怎么绕过设备锁验证 浏览:111
办个阀门厂家要什么件条 浏览:600
封闭工具箱的皮卡车 浏览:301
cnc机械锁定怎么了 浏览:213
佛山五金机电批发在哪 浏览:988
水准仪仪器参数是什么 浏览:131
建筑行业提供设备是多少税率 浏览:325
鸿宇五金制品厂怎么样 浏览:251
液体混合装置模拟实验报告 浏览:889
五金件贵 浏览:913
图像监控自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浏览:725
机床motor是什么意思 浏览:14
制冷系统低压压力为多少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