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制取并收集乙炔 B. 比较NaHCO 3
A、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空气的是29,所以乙炔的密度专小于空气的密度,且乙炔和氧气在常温条属件下不反应,所以乙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该装置中加热碳酸氢钠的温度大于碳酸钠的温度,所以不能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应该碳酸钠放置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置在小试管中,加热后,温度低的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分解,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和水、硫酸不反应,所以和稀硫酸混合后分层且处于下层,四氯化碳和氨气不反应,所以四氯化碳有缓冲作用,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所以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实验室中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右边试管中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导气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
㈡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干燥Cl2B.检
A.气体干燥装置的特点是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故A错误;
B.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通专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属,滤去黄光的干扰,故B正确;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馏分的沸点不同分离的,所以温度计测得温度应是气体的温度,故C错误;
D.只有红磷在高温度区域而白磷在较低温度区域时,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白磷,故D错误;
故选B.
㈢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乙酸乙酯的制备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醇易溶于水,乙酸和专碳酸钠反应属被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起到分离的目的,故A错; B、氨气易溶于水,收集时要防止倒吸,不溶于CCl 4 ,将氨气通入到CCl 4 ,不会产生倒吸,故B正确; C、石油分馏时温度计是测量馏分的温度,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故C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时,应将HCl除去,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
㈣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1)A.装置中Cl2进入后没抄有出口,无法收集干燥的Cl2,故A错误;
B.装置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引起倒吸,且上层的水会吸收NH3,防止NH3逸出,故B正确;
C.石油分馏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
D.由于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酸,它们的溶解性很强,当导管口插入液面以下时易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①甲做为干燥装置,固体R的要求必须能干燥气体a,且不与a发生反应.而B中浓H2SO4是液态,C中KMnO4氧化C2H4,D中碱石灰吸收Cl2,均不适合,
故答案为:A;
②反应原理是某种气体与固体R在常温下反应,常温下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空气中的某种单质气体,气体为氧气,则反应应为2CO2+2Na2O2═2Na2CO3+O2,
故答案为:CO2;Na2O2;2CO2+2Na2O2═2Na2CO3+O2;
③乙中球形装置可起防止倒吸的作用,则按图乙来安装,此时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㈤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配制100mL 0.
A.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潮解,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
B.向容量瓶里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面,故B错误;
C.用自来水制备少量蒸馏水,用蒸馏烧瓶,温度计位置,冷却水的流向均正确,故C正确;
D.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㈥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吸收多余的NH 3 B. 分离沉淀和胶体
A.利用硫酸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易发生倒吸,而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内的大,能防止倒容吸,故A正确; B.因胶体和沉淀都不能透过半透膜,则不能利用半透膜来分离胶体和沉淀,故B错误; C.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为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盛放在小试管中,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所以制备乙酸乙酯丙分离出乙酸乙酯应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
㈦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B.C.D
A.氨气极易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和水、硫内酸不反应,所以和稀硫容酸混合后分层且处于下层,四氯化碳和氨气不反应,所以四氯化碳有缓冲作用,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所以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沉淀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应用过滤分离,故B错误;
C.该装置中加热碳酸氢钠的温度大于碳酸钠的温度,所以不能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应该碳酸钠放置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置在小试管中,加热后,温度低的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分解,故C错误;
D.实验室中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右边试管中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导气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A.
㈧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A不正确来,应该源是长进短出;B不正确,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该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C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氨气极易溶于水,D中能防止倒吸,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㈨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取并收集乙炔B.比较NaHCO3,Na2CO3的热稳
A.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空气的是29,所以乙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乙炔和氧气在回常温条件下不答反应,所以乙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该装置中加热碳酸氢钠的温度大于碳酸钠的温度,所以不能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应该碳酸钠放置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置在小试管中,加热后,温度低的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分解,故B错误;
C.两个玻璃球有缓冲作用,导管插入溶液中,所以气体能充分被吸收且防止倒吸,所以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实验室中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右边试管中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导气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