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甲图中的B表示研
(1)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回不仅可以答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选用两个一模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当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不变;
(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
(4)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可知,像与物大小对比是相等的,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需要填写的空白分别是①等大;②6;③3: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为:(1)平板玻璃;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不变;(3)不能;(4)①等大;②6;③3;(5)不能;平面镜成虚像.
Ⅱ 用右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______(填“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要选择平板玻璃,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选择两个版完全相同的蜡烛,便权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平面镜成虚像,所以该像是虚像.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实验不能成功.是因为当玻璃板倾斜时,像会向上移动,像不在水平桌面上,不能使蜡烛A的像和蜡烛C完全重合,不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故答案为:(1)平面玻璃板;相同;(2)不变;虚;(3)不能,蜡烛所成的像不在水平桌面上. |
Ⅲ 如图所示那样,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
(1)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所以蜡烛B与蜡烛A的像只有完全重专合才可以比较大小;
(2)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3)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用玻璃板进行实验,能同时发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像的物体,用平面镜不能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所以不能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完成实验.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所以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与A的像;(属2)大小;(3)像的位置;不能;(4)不会;虚.
Ⅳ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
(1)因蜡烛复是点燃的,适合在制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成两次像,难以确定像的位置,影响到实验效果,如果有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和一块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合适;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体的大小,像距和物距相等, 所以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光屏只能接受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显示蜡烛的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B蜡烛,较薄;(2)相等,相等;(3)不能,虚;(4)B. |
Ⅳ (2014泉州)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是,在物体一侧能看版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权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虚;(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Ⅵ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实”或“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虚像;
(2)通过版观察实验权可知,物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通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连线 垂直于平面镜.
故答案为:(1)虚;(2)相等;相等;垂直.
Ⅶ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
(1)用玻璃板代替抄平面袭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蜡烛必须高度、粗细完全一样,否则无法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4)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会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可以换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簿的玻璃板.
Ⅷ 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较黑暗.
(2)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即图中的蜡烛C,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平板玻璃;蜡烛C.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虚.
(4)当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5)一次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像.
(7)A、物与像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外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C、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小,故本选项比较合适;
D、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外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Ⅸ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除了图所示器材外,还需要:铅笔、直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需要点燃蜡烛;因此实验时除了图所内示器材外,还需要:容铅笔、直尺和火柴.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4)实验时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关系.
(5)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1)火柴;(2)垂直;(3)便于观察像的位置;(4)距离;(5)大小;不变.
Ⅹ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回过答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5)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3)A;(4)物距和像距;(5)虚像.